APP下载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2022-03-01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季雨薇

学苑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习题布置题目

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 季雨薇

小学教师也应当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对待数学学习有良好的心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优化作业设计,发挥课后作业的价值。家庭作业是考验课堂听课效率的一种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巩固自身的知识的前提下,也能够获得新知识的拓展。教师也需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作业中的问题对教学进行调整。让学生通过学习完成数学作业去掌握数学知识,作业也分很多不同的方式,每天都有日常的作业,同时,在一个单元结束之后,也会有相关的作业考核。提升数学能力,促进数学课堂的效率提升。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问题

1.例题多,创新题少。

在给学生布置数学作业时,大部分教师都十分看重基础,因为数学考试大部分考查的都是基本内容,因此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往往是寻找一些经典的例题要求学生做相似的例题进行模仿,熟练的掌握课本中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对书上的普通知识能够合理有效的运用。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很少会出一些拓展学生思维的习题,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来说,是不友好的,因此,教师若是想让学生学会数学拓展思维,就应当让学生练习到更多的创新题目。传统的作业布置虽然能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但是由于这些习题都是仿照例题进行设计的,对学生们来说难度不大,学生也会出现对待作业不认真的情况。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就已经熟练的掌握了课本中的知识,而教师设计这样类型的作业也很难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反而会浪费学生的时间,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既不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开拓新的数学思维,也不利于教师开导学生,提升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去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能够有所提升。

2.计算题多,应用题少。

在设计数学作业时,一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就会给学生设计大量的计算类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练习许多的题目,设计较多的练习题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计算能力,让学生熟练地应用知识解答问题。但是这样的作业反而由于大量的计算让学生陷入知识学习误区,使学生的解题方法模式化、固定化。在解答问题时也会变得比较生硬,学生也只会死记硬背,不懂得进行变通,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渐下降,导致学生对于学习数学出现麻木痛苦的心态,最终不愿意再计算,或是计算的数量太多,导致数值不稳定。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很少有教师设计大量的应用题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这就会导致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不到提升,大量机械的学习反而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能力,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力,久而久之,不利于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很难得到提升,因此,数学家庭作业,不仅要适量,也要适合学生的思维。

3.单独题多,融合题少。

一些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给学生布置单独知识类型的习题比较多,给学生布置知识点融合类型题目比较少。这是由于一些小学教师没有认识到知识融合类型题目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影响,没有充分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没有帮助学生进行融合习题练习。这样的方法就会导致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是面对一些需要运用多方面知识来解答的习题时就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利用课本上的主要知识,融合创新题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更多的题目,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融合知识,也会让学生对学习资料能够更好的整合,学生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和做题习惯,对于学生的数学作业,也能够有更好的提升,学生也能够从自身找到原因去提升自身的数学成绩。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改进方法

1.结合生活设计数学作业。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从自身出发,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实践的数学知识,而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有重要的帮助,学生也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去设计数学作业。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就需要融入生活化的内容。但是一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往往和实际情况相脱节,作业内容缺乏实用性,和生活的联系比较少,学生很难理解数学课本中抽象复杂的知识概念。因此,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很难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很难对数学拥有足够的热情去钻研。在学生完成作业时,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投入到作业训练中,才能够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思维。要设计一些趣味化、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常用的数学知识。所以,数学教师就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将作业内容和生活化的知识相联系,让学习更加具有生活化和真实性。比如在讲百分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的习题:例题一,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衣服的标签上会标注着羊毛含量59%、化纤含量29%等等这样的数字,这些百分数代表着什么意义。学生们可以带着问题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也可以试着在一些商品的标签上寻找这样的数字,说一说它们的具体含义。例题二,寻找一些酒上面的标签,比一比白酒、葡萄酒、啤酒等等多种类型酒的酒精度,根据所学百分数的含义来说明一下哪一种酒精更容易让人醉酒,分析不同比例的不同成分。在教师设计作业时,也要多观察生活,将数学内容深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不只是其他学科,数学也广泛地被人类应用在生活当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师也要布置不同类型的习题,加强与生活实际方面的侧重,学生们也会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了解百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将数学应用在生活中,学会学以致用。

2.设计多元化的数学作业。

数学与生活实际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也需要采用多元化的作业设计方式,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让学生体验到多元化教学,采用学生们感兴趣的生活元素设计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尊重,考虑到学生对于生活的经验,让学生利用自身的经验总结出数学知识的应用,利用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吸引学生完成作业,让学生能够有根据的写出自身的想法。例如,在给学生布置完比例尺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就可以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学习训练。学校邀请姚明来学校参观学习,而学校的桌子对姚明来说比较小,学生也有相关的参照物,要求学生们根据现在教室内桌椅的比例为姚明设计一套适合他的桌椅,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延伸,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思考出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这样的习题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和所学的知识有明显的联系,能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也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支撑下,了解更多的知识。在制作和测量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增强,懂得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升了教学的质量,也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生出现数学问题时,教师也需要结合学生的情况布置习题。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理清学习的思路,通过纠错的方式完善知识结构。在数学作业中有这样的练习题,小明的妈妈蒸包子,一个包子蒸好需要15 分钟,请问蒸四个包子需要多长时间?看到问题后,有一些学生想当然的认为应当用结果是15×4=60。这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习题的方式让学生来讨论。还有的学生说要看笼屉有多大,如果笼屉足够大,蒸熟1 万个包子也可以是15 分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来讨论练习。学生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巧妙地利用数学,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不断思考调整思路,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完成学习任务。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还需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习到数学知识,对于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根据学生对于数学不同的理解能力展开思考,让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对于数学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认知,让学生学会提升自身能力。布置的作业内容要和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能获得鼓励和自豪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教师也应当学会鼓励学生。在设计布置作业时,要设计一些具有弹性的作业,照顾到学生之间发展的差异性,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或者是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拔高题目。让学生学会主动做作业,让优等生可以学得好,学困生也能跟得上,学生也能够在完成基础的题目的前提下,提升自身的做题能力,提升每一位学生的成绩,也就能提高班级学生整体的成绩。

3.布置具有趣味性的作业。

小学生处于成长的萌芽阶段,对于学习来说是十分感兴趣的,比较活泼爱玩,因此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主要特征来设置一些问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完成作业产生兴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学生才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才能够获得进步和经验。在布置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常会形成固定的思维定式。认为当天所讲的内容就是作业布置的主要内容。当天讲了百分数的内容,布置的练习题都是与百分数相关的习题。当天讲的是除法的知识,那么所有的题目都需要用除法来计算。因此,一些学生就会不够认真,选择在做题目的时候不加思考,套用公式或者是搜索相关答案。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就需要注意,设计出来的作业要具有一定的考查性,不能够全篇采用类似的知识,不要相似度过高,要联系新旧知识,也要结合本堂课的知识。同时也需要有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单元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区分习题之间的重要联系和主要区别,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更多的题目,也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去复习,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熟悉的趣味内容作为作业的素材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和选择,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对待数学能够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长期的数学作业训练,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也会越来越高,综合解题能力会不断增强,学生也能够在数学作业中得到更多的经验。在讲到克与千克的内容时,学生们在生活中对质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于“斤”的了解比较多,但对于“克”和“千克”的了解比较少,有的学生还是初次接触。由于质量并不像长度那样直观,具体通过观察就可以学习和掌握。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教师就可以通过趣味游戏作业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们回到家观察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例如白砂糖、牙膏盒、卫生纸等等常见的生活用品,估算物体的质量,比较一下不同物体质量的大小,还可以通过观测这些商品包装上的标签来进行学习。在学习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内容后,教师让学生们利用六张6cm×4cm的纸设计一个面积最大的长方体,在设计完后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学会计算更多的数学题目,通过趣味实践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长方体,学生也能够通过数学的学习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束语

教师要从核心素养的要求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会主动回答问题,让学生培养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数学作业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本节课学习的数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内容解决遇到的问题,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能够在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的同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的数学问题,也是数学教学内容的升华,让学生能够对数学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部分教师在受到传统数学教学观念的影响后,教师会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数学作业难以发挥实际的价值。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就需要利用多种方式解决当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不会产生太大的心理压力。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作业,帮助小学生巩固知识,弥补学习中的不足,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解力和数学成绩。

猜你喜欢

习题布置题目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追根求源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