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小学生数学有序思维的策略

2022-03-01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学校林丽芳

学苑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思维数学课堂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学校 林丽芳

当前,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能够发现,很多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路不清晰,思维凌乱,不知道从何处下手解决问题,对于问题的思考过于片面,甚至还会出现遗漏、重复的现象,无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在交流、讨论中也不知道以何种语言、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见解,也无法反驳他人的观点。与此同时,有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任务繁重,巴不得将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利用起来,并且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思维,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牵制性”的引领,致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固定化,无法进行灵活的思考。而数学课堂应是学生与教师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思维总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步从形象思维转变成抽象思维。同时,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实践欲望比较强烈,在遇到一些新鲜事物时,往往会产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也会动手做一些小“玩具”,在面对一些问题时,也会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无序”的思考。经过对学生思维调查、测试发现,多数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无序性”,大部分学生无法准确的表达问题,这种情况表明了学生“有序思维”的缺失。对于小学生来讲,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奠定基础的重要过程和形式,对于工作、学习具有深远影响。一旦学生养成有序思维,就会以更加清晰、明确的思路解决数学问题,思考问题本质,探究问题内涵,并且终身受益。所以,作为小学的数学教师,要明确学生的思维特点,针对不同年龄、年级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思维训练,调整好教学形式,设计好教学环节,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有序思维,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增强和培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落后,教学目标制定不合理。

当前,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师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上,并没有针对自身的教学思想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也没有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引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导致当前的数学课堂无法满足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诸多要求,课堂中不断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致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在授课期间,教师并没有针对学生进行全角度的分析,根本不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态,也不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更不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盲目的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授课,过度重视教学目标的完成,急于求成,并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授课原则,导致整体课堂教学形式以及内容并不符合新时代学生的发展现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弱化。甚至有很多学生都会认为:数学知识并没有较高的存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过于枯燥,并不能为自己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从而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学习质量不断下降,学习效率止步不前,数学成绩毫无提升,严重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

在新时代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大部分教师仍旧遵循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同时也只从自身的角度去选择教学内容,并没有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导致课前所制定的教学环节无法顺利开展。甚至还会出现学生无法理解课堂知识,进而溜号、走神等现象。除此之外,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仍旧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中心,要求学生围绕教师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思路进行探究,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活跃,整个思维状态过于懒惰,甚至很多学生并不会主动与他人互动,在遇到难题时,会直接向教师索取答案。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度较低,学习效果较差。由此能够看出,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

3.忽视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停滞不前。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侵蚀与影响,多数数学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学好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就能获取较高的数学分数,从而使学生考进理想的校园,严重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价值,导致理论与实践无法进行融合,相互之间处于毫不相干的状态之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学生虽然能掌握部分理论知识,但是过于表面,根本无法进行深度解读,也无法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致使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长久下去,学生会认为:数学课程只是背诵知识的课程,并不需要进行实际操作,与生活毫无关联。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小学生数学有序思维的有效策略

1.爱上思维,了解有序思维概念。

有序思维的养成能够帮助学生以更加清晰透彻的思路去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的解题步骤更具有严谨化和细致化。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对有序思维的概念以及内涵进行明确,认真、积极引导学生以有序思维解决多种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能够逐渐养成有序思维,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与“四则运算”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数学应用题,为学生讲解有序思维的概念和性质。如“四年段有15 名老师和400 名学生一起去秋游,每辆公交车能坐50 人,租金900元,每辆面包车能坐15 人,租金300 元,怎样租车最省钱?”随着问题的提出以及事先有序思维概念的讲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有序思维来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内涵,慢慢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此时学生通过有序思维的运用,会主动说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条件,如“要想知道怎样租车最省钱,那么就必须要了解租哪种车更便宜,通过计算900÷50=18(元),300÷15=20(元),18<20”,发现租公交车便宜;接着思考需要租多少辆公交车,利用“(400+15)÷50=8(辆)……15(人)”,得到需要租8 辆公交车,但是还剩15 人;最后思考剩下的15 人是安排公交车省钱还是面包车省钱,从而得到15 人坐面包车更省钱,至此学生就可以获取正确答案。学生在层层递进的问题中不断探究,解题思路也变得更加具有条理性,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能够明确有序思维的真正概念,进而为学生的灵活运用奠定基础。

2.善用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思考。

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而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角度来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显得非常重要,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有序思维的内涵。有序思维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思维方式,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要按照一定顺序,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学生来讲非常合适,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问题解决,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与“利率”相关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如“2021 年5 月,王爷爷将儿子寄来的5000 元钱,存入了银行,并且存期为五年,年利率为2.75%,存款到期时,王爷爷一共能够拿回多少钱?”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这道题应该去怎么思考?这思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将这个问题更加完美的解决?思考的顺序是什么?”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主动进行思考,并且一些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快速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如王爷爷最后收的钱,就是利息加上本金”,还有的学生会说“应该先算出一年的利息”,通过学生的回答能够发现,大多数的学生思维并不具备有序条件,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如“本金×利率×5求出利息,然后加上本金,就是王爷爷最后所获取的金额”。学生的解题思路能够最直接的反映出自身的逻辑思维,所以学生的思维是否正确,需要学生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基于此,教师必须要将现实生活与课本知识紧密接合,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能够在解决数学题的过程中,更加有效地运用有序思维。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地给予学生广阔的空间和平台,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明确思维顺序,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3.稳用思维,掌握题目重要条件。

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会发现当前依然有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无法以正确的思维方法解答各种数学问题,甚至有的学生在阅读题目后会瞬间忘记题目内容,从而使思维陷入一种杂乱无序的状态之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受到了制约。而有序思维的培养能够让这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帮助学生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严谨思维以及思路清晰的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掌握题的内容,并且针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用有序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与“图形面积”的相关知识点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有序思维训练,通过例题帮助学生们进行有序思维。如“用铁片做一个长10cm,宽5cm,高13cm的长方体的笔筒,需要多少铁皮?”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仔细的阅读题目内容,并且掌握其关键信息。随后教师对学生提出有效问题,“题目中已经为我们明确地标明了笔筒的长宽高,求需要的铁皮就是求这个笔筒的表面积?”这时有一些学生会按照之前学习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将数据带入公式,认为这就是正确答案。学生的这种思维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就是忽略了题干中最重要的信息,笔筒是没有盖子的,没有6 个面,只有5 个面。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审清题目内容,并且掌握其中的关键点,认识到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序思维进行题目解析,分析关键信息,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有序性和准确性。

4.记忆思维,开展动手操作活动。

动手操作活动的开展,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以及实践能力进行有效锻炼。著名的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最有效学习方法莫过于动手实践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句话充分表明了动手操作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数学不仅需要思考,还需要通过动手去进行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变得更有序有效。同时,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够真正经历到数学公式的产生,使学生能够了解思维的先后顺序,让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变得更加顺畅,不仅能够记忆思维路径,还能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学与“圆柱表面积”相关数学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如“同学们,现在我们要做一个圆柱体的水桶,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随后教师利用课件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一些圆柱体形状相关的物件,如易拉罐,同时引导学生将手上的易拉罐剪开平铺,“在你们剪开易拉罐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从侧面剪开易拉罐的形状是什么?它的上面和下面又是怎样的形状?”学生在操作的支持下会更加主动地回答教师,“易拉罐在剪开的过程中,侧面是长方形,上面和下面是两个面积大小相同的圆形。”通过这样的动手实践,让学生真正掌握圆柱的整体结构,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自己动手做出一个圆柱体水桶,有了实际操作的支撑,学生对圆柱的整体结构,记忆更加深刻,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会让学生的思路更加畅通无阻。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够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性,还能让学生的解题思路变得更加清晰透彻,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有序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掌握更多知识,学会更多学习技巧,就必须要具备最基础的思维方式。有序思维是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针对性、速度性,通过合理化的思维模式、程序,能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序地分析、推理、探索。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手段,努力引导学生建造“条件”“目标”之间的桥梁,逐渐将有序思维与自身的经验融合,进而逐渐从“无序”变成“有序”,让脑海中的知识排列的更加“整齐”。

猜你喜欢

思维数学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