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策略分析

2022-03-01罗红霞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培训

罗红霞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佛崖中心小学 甘肃 陇南 746000)

引言

在信息化技术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融合度不断提升,从而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乡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对于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中小学教学的课堂来说条件还不是十分成熟,在引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普遍提高乡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素养,使其在信息化条件下完善相关的教学体系与教育教学方案,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研究信息化技术引入乡村中小学课堂的合理措施。

1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重要性

1.1 更有利于对人才的培养

当今的社会,信息化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果不能全面的掌握信息化技术,那么在生活与工作中都将受到极大的困扰。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教育阶段的启蒙阶段,在中小学阶段让学生对信息化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为了让学生对信息化技术有所了解就必须提高乡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乡村中小学相比于其他中小学具有一定的落后性,因此,能否全面提升乡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信息化技术能否融入到中小学阶段教育中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乡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具有一定的信息化素养,就会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对信息化技术有所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2 更好的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方面的改革。为了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大形势,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就成为各相关学校重点考虑的问题。在现阶段的中小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只有教师具备相关的素养才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对信息化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信息化技术对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乡村中小学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1.3 有利于信息化技术的普及

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让广大中小学生从小便树立了信息化意识,从而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的去学习有关信息化技术的知识,这样会使信息化技术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中小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如果让中小学教师树立信息化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的素养,则会在不知不觉中带动中小学生积极的去探索与研究各项信息化技术,从而不仅有利于今后的学习,更使得其在日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

2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素养现状

2.1 信息化意识淡薄

与乡村中小学的特点,其所在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因此,乡村中小学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相较于城市中的中小学而言较低。在现阶段我国的乡村中小学中,教师普遍不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意识,在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使得课堂严肃而枯燥。部分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只有学生刻苦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而对于各种信息化技术在课堂中的引入这部分教师觉得先进的技术反而会浪费学生的精力,让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因此,这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技术是一种否定的态度,也就不可能主动的去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

2.2 乡村教师缺乏信息化能力

在现阶段的我国乡村中小学中,很少有教师具备完善的信息化能力以及足够高的信息化素养。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专注于自身课程的教学与基础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信息化技术的学习与领悟,从而在信息化时代中以传统观念对学生进行教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首先,在我国的乡村中小学中虽然有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但是由于乡村中小学的条件有限不能让教师进行相关的实践,从而使得教师无法真正的掌握各项信息化技术,也不可能让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得到充分提高。其次,部分教师很难将信息化技术与自己所交付的课程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生搬硬套一些信息化技术,这个做法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再者,学校方面缺乏和教师进行统一培训从而使得教师的信息素养得以全面提高。在现阶段我国乡村中小学中,由于经费的紧张以及物资的匮乏,使得学校方面很难引进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学校的大力支持对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各乡村中所学校应当认真总结,并且尽可能的创造条件组织教师进行有关信息化技术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相关的信息化素养。

3 影响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因素

3.1 相关学校对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我国很多乡村中小学处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本就不发达所以很难在对中小学进行资金方面的投入。由于学校的运转缺乏相关资金,从而使得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很多学校仅能勉强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所以并不去考虑如何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课堂中。这些学校的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也不主动去进修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从而使得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偏低,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让学校很难对学生进行正规的信息化课程教育,从而也使得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工具,让信息化技术进入校园的理念也因此落空。

3.2 教师学历水平偏低

目前在我国的乡村中小学中,教师普遍学历偏低,从而很难正确引导学生面对信息化技术。学历的偏低也使得相关教师有关信息化技术方面的知识储备偏低,教师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教学预案,从而极大的阻碍了学生对信息化技术的兴趣。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明,要想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就需要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如果各乡村学校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那么很难掌握有关信息化技术的知识,并且也很难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现阶段我国各乡村中小学中,教师的学历层次是参差不齐的,这不仅使得其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很难提高也为学校下一步的培训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积极选拔任用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来推行信息化理念是我国各乡村中小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相关部门应当认真考虑的问题。

3.3 各地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提升乡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有关部门也明确了这方面的精神,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各地政府明显对该教学理念重视程度不够。乡村中小学受到乡政府以及村部的管辖,在很多地方相关部门对乡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缺乏认识,并且也没有为这些中小学提供应有的便利条件。此外,乡村中小学教师由乡政府任免,而在教师的任免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现象,导致有先进理念的教师无法被聘用,这也是乡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素养普遍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4 促进乡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素养提高的策略

4.1 积极引导中小学教师转变思想

让乡村中小学教师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化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各个方面要积极加强对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当今的社会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化技术,教师只有具备相当的信息化素养才可能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跟上时代的进程。

在宏观政策方面,相关部门要根据乡村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鼓励教师积极学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并将这些技术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工作中去。对于在信息化技术学习中表现优异的教师,有关部门可以制定合理的政策对这些教师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从而鼓励其他教师积极学习信息化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同时,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乡村中小学的监督力度,严格保证政策的落实,从而为乡村中小学教师提高信息素养提供便利条件。

学校方面也应为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创造有利条件,首先学校领导层应当积极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在培养教师信息化素养的过程中起到带头作用。在有一定条件的乡村中小学中,可以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并且向先进的学校学习经验,然后再将这些先进的经验带回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让教师树立信息化意识。此外,对于乡村中小学来说,应当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如果学校资金短缺可以考虑让村办企业对学校进行投资。学校方面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各乡镇政府也应全力以赴的支持乡村中小学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提高乡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素养这个问题上,各有关部门以及学校应当充分的提高认识,紧密协作,共同制定一系列的合理措施来促使乡村中小学教师转变思想观念。相信在各方面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乡村中小学教师一定会尽快转变思想观念,以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要求。

4.2 提供多种渠道对乡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

为了提升乡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各种各样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教师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培训,还应注重对教师实践能力方面的培训。首先,学校方面要基于教学任务与目标,合理地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要引导教师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严格落实本校的培训,定期组织相关讲座,并且要求教师准时参加。其次,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深入钻研信息化知识,并且积极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再者,学校方面可以让教师参观相关的企业,并且了解到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从而让教师主动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

在硬件设施的完善方面,学校应当适当增加投入,购置相关的基础设施,并且从物质环境的角度支持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充分满足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需求。学校方面应当设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对于在培训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应当给予相应的奖励,并且学校方面可以将教师分成小组来进行信息化的实践,从而让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与反思自身的缺陷,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教师之间的紧密配合与团结互助也让实践过程变得轻松愉快,每个教师都能从其他教师身上学到自己所不具备的优势,然后将这种优势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工作中,以达到对学生最好的教育与教学效果。

学校对于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的培养是多方面,正是由于学校采取各种合理的措施以及必要的手段,才让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素养在自身教学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学习主动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化的需求。相关的乡村中小学校还应当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提出更多的培训方式让教师能够更好的接受。从客观上讲,无论哪种培训方式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让教师充分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并将信息化理念带入自己的课堂,从而更好的教育学生。

4.3 构建信息化的校园环境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只有充分构建一个信息化的校园环境才能让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对此,学校有关方面应该认真探讨并提出可行性方案,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在整个校园中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信息化环境,让广大师生在信息化环境的熏陶下领略信息技术的魅力,从而增强对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的向往。首先,学校方面应当积极联络当地有实力的企业,与他们进行友好的磋商,并且邀请相关企业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投资,从而使得学校的信息化构建工作变得顺利。其次,学校方面应当向当地政府寻求帮助,请求当地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对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进行相应的扶持,在政府的有利支持下学校全面建设信息化校园的进程将加快,并且取得长足的进步。此外,学校方面还可以邀请校外的专家进驻学校内部,积极指导校园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合理的规划。我国各乡村中小学利用自身的条件以及各方面的帮助建设信息化的校园,有助于培养在校师生的信息化意识,从客观上可以增长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知识,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思维方式,并且开拓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见识。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不仅可以让在校的教师信息化素养得到提高,还可以全面推进我国的信息化进程。

4.4 完善乡村中小学人才交流制度

增强人员的流动,完善相关人才交流制度对乡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方面在积极培养乡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同时,还应当完善其自身的人才交流制度。在我国的乡村中小学中,有很多学校处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如果不能将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引入这些学校,将极大的制约这些学校今后的发展。在信息化技术的大背景下,相关学校更应加强人才的流动,让先进城市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到学校中轮流任教,从而带动本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高。

对此,学校方面应当积极制定相应的政策及规定,保证这些高素质的人才愿意到学校来任教,对于能够长期任教的外校教师图像方面应当联合当地政府充分解决这些教师的后顾之忧,让这些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并且积极带动本校教师学习现代的信息化技术知识,从而让学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学校方面还应积极组织本校教师到先进省份去学习相应的经验,以提高自身信息化技术的水平,并且将学来的经验合理的运用到自身的教学中去。在人才的交流与互动中,乡村小学的教师可以看到自身的差距并且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弥补这种差距,从而主动的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并将先进的理念带给同学们,以促进校园整体的建设。而在人才的交流过程中,学校方面应当积极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确保人才愿意来到该学校。

结语

在信息化技术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改变,并且对乡村中小学传统的教学理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乡村中小学的教师应应当认清信息化时代各项先进技术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模式,并且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信息化技术带来的改变,充分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并将这种素养体现在自身的教师工作中,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互联网+信息化培训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