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思维品质发展的小学英语高年级读写教学策略

2022-03-01黄懿棋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逻辑性批判性文本

黄懿棋

(东莞市南城阳光第四小学 广东 东莞 523000)

一、前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还要进一步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读写板块是小学英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读写板块的内容时,片面强化语言知识的机械操练,学生在读写课上被动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导致了思维的懒惰和依赖。

二、思维品质的定义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品质界定为:“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夏谷鸣指出:“思维的逻辑性主要表现为思维的规则和规律,具体涉及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心智活动。思维的批判性在于质疑、求证的态度和行为,通过正确的途径,求证事物的真假。思维的创造性偏重于求异、求新,不墨守成规,善于改变,推陈出新。”在英语学科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推断、评价、创新等思维方式,增强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三、在小学英语读写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笔者将通过一节五年级英语读写观摩课的片段回顾与评析,阐述如何在小学英语读写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本节观摩课的教学内容选自PEP 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 1 What's he like?B.Read and Write:Meet Robin.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为:Wu Yifan所写的一篇有关机器人Robin特点的日记。该板块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日记题材的文体以及日记内容,了解Robin的外貌和性格特点,掌握描写人物的技巧,要求学生能够在任务型活动下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多种高阶学习方式下开阔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策略1]巧设问题,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好奇心

读前环节教师巧设问题,可以巧妙引出话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固有知识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给学生创设安全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使学生有兴趣走近文本,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片段1]:Prediction

对文章内容预测和验证是图式知识应用于阅读的核心。上课伊始,授课教师通过让学生猜测What's Robin like? 这个贯穿整节课的主线问题,巧妙引出话题,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对即将要学习的阅读文本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生迫切期望通过阅读验证自己猜测正确与否。

T:Hello,boys and girls.Today we are going to meet a robot.Do you know what is a robot? Now let’s listen his voice.

SS:机器人

T:Bingo! That’s right.The robot’s name is Robin.What is Robin like?Can you guess?

(在PPT 上呈现语言支架Maybe he is...Maybe he can....Maybe he likes....)

S1:Maybe he is tall and strong.Maybe he can play basketball.

S2:Maybe he is small.Maybe he likes ice cream.

S3:Maybe he is friendly.Maybe he can fly

[分析]

预测既是一种学习能力,也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它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已有知识,使新信息变得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授课教师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活用旧知,在预测What's Robin like? 的时候,不知不觉有效复习并活用了关于外貌、性格、能力、爱好等等的旧知,激活了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储备,同时,教师利用PPT 出示Maybe he is...Maybe he can...Maybe he likes....等语言支架,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有层次性,有思维性的猜测,充分活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相关语言知识的输入,为本节课的文本学习奠定了基础。

[策略2]逐层解读文本,提升思维的逻辑性

学生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既要解读语言信息,也要解读非语言信息,如插图等;既要解读显性语言,也要解读隐性语言。我们知道,教材中的插图是根据语言内容设计的,是一种隐性语言,为学生主动参与故事的角色体验和情节预测搭建了平台,因此,教师要围绕插图,引导学生读图、识图,结合学生兴趣点,探究图片中的细节,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促进学生以自己个性化的视角来对话文本、解读文本、审视文本,从而全面而透彻地掌握文本内涵,这样学生对文本内容才会印象深刻,真正地学有所得。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解读插图和对阅读材料进行表层解读,还要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去积极思考,研读文章中的字、词、句,挖掘文章的隐含意义,进行深层解读。如果教师能够深入挖掘训练学生思维逻辑性的落脚点,及时引出探究性问题,将对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极为有利。

[片段2]:Read and Find out

授课教师先呈现课本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核对自己的读前预测是否正确,并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以此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捕捉信息的能力,读图过程中,学生从直接说出图片信息的形象思维、到说出图片想象信息的想象思维,这是一个从低到高的学习能力过程。看图描述不仅培养了学生看图、读图能力,同时,通过图片猜测和验证,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推理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建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读完图之后,授课教师让学生听文本,找出What's Robin like? 这个主线问题的答案。

T(PPT 出示文章插图):Now,let’s meet Robin! Look at the pictures carefully.What's Robin like?

S1:Robin is strong

S2:Robin is strict.

S3:Robin is helpful

T:Good!Now let’s listen and and find out What is Robin like?What can he do?[分析]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语篇时,既要重视语言文字信息,也要关注文本插图等非语言文字信息。图片是一种非语言文字信息和显性的信息源,教师通过让学生描述看到的图片,说出图片的信息,进而让学生说出从图片中看到而联想到的信息,有效引导了学生展开分析、思考、联想、猜测、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激发了学生形象思维和想象思维,学生进而准确获知文本大意,形成清晰的文本脉络,培养了思维的逻辑性。

片段2中,授课教师首先利用教材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Robin的特征,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授课教师通过播放音频和提供两个支架句型(Robin is_____He can_____),让学生整体感知meet Robin这篇文章,感知听力中有关描述Robin 特征的词语和句子,了解Robin的特征,学生在这个环节,不需要一一对应找出所有的答案,只需要进行初步的文本感知,获取初步的关键信息。

该环节从图片出发,在简单的“看图——预测——阐述”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多元视角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到兴趣的点燃、思维的启动以及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的唤醒。学生在观察、倾听中展开联想、猜测、分析、思考、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体验到带着思维去学习英语的快乐。

[片段3]:Close reading

第二次阅读为文本关键信息的提取,授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精读,并提出任务:What is Robin like?Please finish the chart in P8。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内容,找出Robin的所有信息。在这个环节,学生需要找出所有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全面、准确了解Robin的特征。授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找关键词、关注文本细节,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品味文本中的细节,帮助学生体验Robin的人物特征,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体验在人物特征中,促进学生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其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当学生完成文本关键信息的提取后,进入细节挖掘。授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第三次阅读,深入挖掘语言细节,预测学生阅读的难点,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句子。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教师课堂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内容,并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引起学生共鸣。

T:Now,please read the passage again.Can you infer th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He makes me finish my homework”?When you finish reading,you can discuss your idea in your group.

S1:Robin helps me finish my homework.

S2:Robin monitors me to finish my homework.

T:That’s right.Robin monitors Wu Yifan to finish his homework.In your family,who makes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

S3:My mother makes me finish my h omework.She is strict like Robin.

S4:My brother makes me finish my homework.

[分析]

品味语言文字细节,是学生和作者心灵相互碰撞和交流的过程,更是一种思维再创造的活动过程。片段3中,教师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将学习视角聚焦语言点细节。例如,探究He makes me finish my homework这句话的内涵意思,学生通过个体阅读和小组交流讨论这一既有个体的思维过程,又有集体思维的过程中,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学生的思维在文本细节提供隐藏情境中自然发散和深入,分析推理能力增强,感受到英语语言的情感性。

[策略3]评价文本人物,拓展学生的思维批判性

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和价值进行个人判断。阅读教学的本质为信息获取,教材中的人物是学生最直接接触的对象。对角色进行评价,让学生通过对角色的性质和喜恶进行判断,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最好途径。

[片段4]:Open ended question

开放式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是需要学生经过系列的思维活动后才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开放式问题有助于打破孤立知识带给学生的思想禁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克服学生思维的呆板性,综合发挥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扩宽学生的思路,将课堂思考推向课堂外的生活实践。

T:Do you like Robin?Why?

S2:I like Robin because he is hardworking.

S3:I don't like Robin because he is short,I want to be tall.S4:l like Robin because he is strict.

[分析]

在学生经过整体初步感知、关键信息提取和文本细节深入挖掘后,学生对Robin的认识已经比较明确和清晰,在此基础上授课教师请学生评价教材中的人物Robin。Do you like Robin?Why? 该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属于开放式问题,允许学生持有不同的观点(包括批判性观点),学生需要在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主观体验积极思考,并通过解析、分析、评估等思维方式对Robin进行评价。在这个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内化了语言,其分析、理解和评价等思维品质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从片段4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回答有根据文本信息进行评价的,还有根据个人特征回答的,也有根据个人喜好回答的,无论是哪种答案,都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上升到评价层面,都有效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

[策略4]借助Thinking map,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拓展环节部分,授课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和小组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创作中利用Thinking map不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设计机器人,并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评价、创造等方式,共同完成机器人的书面创作任务,体现了思维的无限可能性,有效发展了思维品质。此后,授课教师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Robots show,将课堂学习和真实生活情境相沟通,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展示中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分析]

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体验到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的写作过程。我们知道,写作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知识建构和思维创造的过程,它的成功意味着语篇的成功建构。Thinking map既能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又有利于启发学生完善写作框架和理清写作思路。此外,根据框架理论,由于每一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成长经历也不一样,视角的选取来源于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或文化背景,是一个人对生活经历的个人感知和理解,当他们组成小组,完成写作训练时,他们会通过讨论和分享,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视角、信息,从而完善思维框架。

三、结束语

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英语读写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以语篇文本为依托,以问题和活动设计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目标。在读写教学中教师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逐层解读文本,让学生批判性评价文本人物,引导学生使用Thinking map完成书面创作,帮助学生在预测、想象、推理、判断、概括、分析、比较、评价、建构、创编等具体的思维活动中感知、体验和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边思边学,以思促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维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猜你喜欢

逻辑性批判性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逻辑性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