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愉快的教学心理环境丰富新颖的小学语文课堂

2022-03-01林剑英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心理

林剑英

(铜仁市第二十五小学 贵州 铜仁 554300)

引言

虽然心理教学一般指的是一切对学生心理素质和发展健全人格有利的教学活动,但一般说来,心理教学一般是在校园内逐步发展进行的,通过进行适当的心理教学,或者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我国未来教育的重中之重。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整个小学的学习阶段中如果可以利用语言教学、课外活动等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发展小学生心理,对学生的成长将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发展,对未来社会人力资本市场的要求首先是态度上正确的,而根据目前的时间发展来看,未来小学生必将面对着各种来自工作和生活社会精神心理各种压迫,因此心理功能障碍和心理病症的出现也将越来越普遍,且大多出自压力更大的小学生。学生正处在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发展阶段,竞争的日益加剧会对学生在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方面造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教育部门的素质教育指出,未来的教育是应当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学生的德育(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知识储备、优良品质和兴趣爱好全面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生在学校时期的德体双育,这将会成为中国未来教育行业的首要目标。在如此复杂的社会情形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迫在眉睫,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优良品质的树立作出贡献。

二、小学阶段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语文教育教学是小学生完善心智与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老师若对其不能加以适当的指导,则学生极有可能会产生某些心灵上的问题,例如以自己为中心、不安、自卑甚至压抑等,而此类问题的外在表现形式通常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和别人的沟通机会相对较少,有时还会发生厌学现象,更有甚者会发生暴力事件。在现代的教学制度中,存在此类问题的学生通常是得不到老师重视的。因此,老师将此类学生俗称为学困生,学校对于这种学生通常是缺乏管理,又或者是完全不予管理。针对上述现状,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心态入手,对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做出正面剖析,并结合具体情况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在心理上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与帮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作好了铺垫。

三、创设愉快的教学心理环境丰富新颖的小学语文课堂

(一)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感受

新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本的,从通俗点来讲就是语文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不管是在对待生活中或者学习上,一直的表现都是带有兴趣的,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而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堂知识,还可以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保持一个乐观、良好的心态,这样积极的心态在长此以往的保持之下会大大促使学生日后面对学习困难时表现出积极态度。在语文教学课程的教育中,教师一定要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不要以一个威严的状态授课,否则会增加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这样不仅不能及时了解学生们的状态,也无法高效地传授知识。在课堂上,或许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和一句不经意的夸奖都会让学生充满自信,一定要杜绝“捧一踩一”的教学方法,对于在学习上做的不好的学生一定要给予鼓励,告诉学生每一个成功都离不开背后的坚持不懈。

(二)转变传统观念,为心理教育提供条件

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可以帮助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在语文教育过程中,要想形成良好的心理教育教学环境,要从下列方面着手:首先,老师要改变传统的心理教育教学理念,将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教育目标的传统课堂转化到对学生心理教育方面,给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除此以外,老师还需要重视与学生间的关系,同时需要对已有的教学方法继续加以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老师和学生间的关系,当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时,学生如果不能及时主动地与老师沟通,而教师又无法及发现问题,也就无法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导致学生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从而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会导致了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所以,教师在课堂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的身心问题,当学生提出求助时,也要在第一时间协助学生走出困惑。此外,教师还需要多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多理解学生。在教育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的教学宗旨,与时俱进。对于教学效果不良的情况教师要进行整改,并以学生为主导,从学生角度考虑,以创造一种良性的健康心理教育环境。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技术与自身职业素质的提升。教师不但要学会最基础的教育专业知识传授,而且还要广泛掌握相应的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二者相互融合,更好地给学生创造健康的心灵教育环境。

(三)与实际相结合,满足学生的需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入手,全面分析学生实际的心智情况,并明确其实际的学习需要,予以恰当的指导。首先要将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与相应的心理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关于学生智商和文化素质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加以统一梳理。接着,创造一种比较完善的心理教育情景,在恰当的情景中对学生加以合理的心理诱导,由此来给学生作适当的心理疏导。最后,克服语言障碍时,不但要在话语上对学生加以心理疏导,而且还要利用现实生活来影响学生,使学生自己积极地在团结合作学习中完善心理,由此来增强其对各方面的认识,从而解除心理障碍。

(四)确定教学目标,鼓励学习者的思维发展

小学生思想的发展、心灵状态和意志力形成等方面存在着密切关联。在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老师必须着眼心理健康教学的实际目标,并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对思想和心理情感资源进行剖析,更好地教育小学生的思想技能。在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老师不但要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在学校中的传播力,还要注意并持续地对小学生的精神品质进行教育。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小学生通过大量地翻阅有关书籍,对自己心理健康有一种更加准确的了解,减轻因失败所造成的不好负面影响,从而增强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学校语文课既是主要的课程,又是最基本的课程,它不但能够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够训练学生的习惯、健康个性、意志品质、情感心态等等。而且,在儿童阶段,人的心灵变化得很快,因此单纯依靠“心理健康教育课”来培育孩子健全的心灵,是不足的。在新课标的教学规范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和谐地发展,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品格,让学生逐步地建立健全、完善、全面的人格发展,并提出了在国小语文课程中,进行心理教学的需要。

(五)激发学生兴趣

1.让学生多“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设法变抽象为具体化,变闭目思考为亲眼阅读。如《乌鸦喝水》一课,教师要做往瓶子里一粒粒放石子使水位逐渐升高的演示,或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或根据教材看图学语学句。“看图说话”既强调了“看”,又强调了“图。”在课堂教学中,可将图片“深化”,重现语文课文教学中用不同语言来描写的情境,并通过观察,给学生们绘声绘色地烘托出某种气氛,让学生们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2.让学生多“动”老师在上课中要多给每个学生创造动脑、动嘴、动手、动笔的时间,使每个学生以主角翁的坐姿展现在教室,轻轻松松地探求语文知识。如用偏旁部首组字,把合体字按结构排列,用形近字组词,把错乱的句子排列成一句通顺的话等一些练习内容,设计卡片悬挂、移动、组合、操作教具,这样就会使僵化陈旧的练习形式活起来,增大练习的密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让学生多“赛”。争强好胜是儿童的一个心理特征和基本心理需求。参赛时可以把孩子划分为几个小组。考题种类就象国际电视大赛一样,有必答题、抢答题、高风险试题。孩子们早在电视上就学会了这种方法,他们会很高兴地积极参与此项活动。这种方法教师赛前虽然很累,但却把学生的学寓于活动之中;4.让学生多“玩”。“玩”不是普通的玩耍,而是把游戏引进课堂,如“对口令”、“找朋友”、“争红旗”等,这样的“玩”学生心态愉悦,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课堂效果最佳;5.让学生多“创”。对学生的创造性教学是利用他的兴趣,并通过训练学生想象能力来进行的。如《小猴子下山》一课,让学生想:小猴子回去后经过认真思考,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后,它会怎样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要使全校的每位学生都行动起来,通过动脑、动嘴、动笔,把自始至终们主动踊跃地投入到了课堂上去,从而使学生们真正地变成了学习的主角,从而使各个阶段的学生们都得到了求知愿望的实现,都有了不同程度地获益与提升。

(七)创设入情入境的意境

课堂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践,引发扩展,启迪思维,创造意境。尽量给学生以形象熏陶,情意陶冶,让学生进入特定的生活情景当中。可借助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的真实场景,使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最佳心理状态之中。1.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如《狐假虎威》一课,在解题时,可设问:假是什么意思? “假”字在本课的意思是真假的“假”吗? 这个问题留给你们,学完后请你们回答。教师有意留下悬念,领引着同学们认真读书;2.声相结合,渲染气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3.设计“小高潮”,使课堂教学富有波澜。在上课15至25分钟时,学生会处在疲劳状态。这时“小高潮”的创设,就能够让学生激动、快乐、振奋,帮助学生度过疲劳期。对学习者顺利了解知识,颇有裨益。如巧用故事,精心设计提问,课内游戏、表演等。四、扩大教学场所再创语言环境现在孩子最突出的心理特点是展示“自我存在”,教师要顺应他们这种心理,充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如低年级学生如果有什么需要,就要求他们用拼音给老师写字条,也可领同学读句子,读卡片,读课文等都可让孩子们尝试,体会成功的快乐。

(八)对学生要进行激励性评价

教育的艺术不就是传授教学本事,而为了启迪、提示、引导。所以,老师在课堂过程中运用激励性的评价会让学生觉得很亲切,从而产生快乐心情,也对学生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要用“很聪明”、“棒极了”等评价语言。对于有显著进步或独到见解的同学,教师要给予掌声。对于回答不够完整,尚有不足的,教师要用“就差一点点,继续努力”的评价。对回答错误或回答不出来的,教师要用“别着急,老师相信你会回答得很好”的评价。正像一个教育家说:教育目的不在于装满一桶清水,而关键在于燃起一根火把。

总之,为了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老师就必须以教为乐,良好的心态,亲切的教态,把自身之热情融于与学生的合作当中。通过用自己的话语、动作、表情,传达向学生亲切平等、关怀、敬畏、鼓励等人性中最崇高的情感信号,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友爱、和谐、协作的共同进步的心理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校园环境中进步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素质培养工作过程中,需要将健康教学活动真正融入语文课教学活动当中,与此同时还必须对小学素质培养工作环境进行有效优化,并对课堂进行细心设计工作,以促进中小学整体素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小学生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心理感受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