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2022-03-01王锐

关键词:意志力行为习惯音乐

王锐

(南京实验国际学校 江苏南京 210038)

引言

所谓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良好的学习、做人、做事的习惯和方式。俗话说:养成一种习惯需要21天。实际上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长期养成的,而不好的习惯瞬间就可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而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会导致学生一生一事无成。由此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小学音乐学习,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不断创新音乐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有益的音乐,进一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更能促使学生身体和心灵的全面健康成长,不断地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优秀少年儿童。

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也在向着素质教育的目标努力,音乐教育正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音乐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能力,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而小学正是进行音乐基础教育的最好时期,也是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作为音乐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十分重视自己岗位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优势,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正确地引导孩子们热爱音乐,享受音乐,从学习音乐中更快乐、更健康、更幸福地成长起来[1]。

1.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明辨是非

音乐大多数都是美好的、积极向上的,可以让学生缓解自身的压力,舒缓内心的情绪,引导学生向美好的事物靠近,向往美好的、积极的人和事,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音乐的奇妙之处还在于,它能够促进学生一直保持初心,不被外界的物质所影响,美好音乐的长期陪伴,有利于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另外,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学生会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外来事物,很容易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积极向上、正能量的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学会区分是非、好坏,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成为社会主义新的接班人[2]。

2.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孩子进入小学又是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同学、老师、学校都是陌生的,很容易产生害怕的情绪,不敢与他人交流,对学生人际关系和学习都是十分不利的。性格开朗的学生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有所改善,而性格内向一些的学生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自闭,甚至会产生自卑的想法,不利于学生性格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音乐教育课堂上,氛围相对比较轻松,教师可以有意引导学生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快乐,使自己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

3.音乐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记忆力,开发智力

正如我们所知,人们主要使用的是左脑,而右脑开发的比例却很低,人的左右脑的分工是不同的,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主要都是通过左脑来实现的,而音乐、美术等抽象的艺术都是通过右脑来实现的,学生学习音乐有利于开发右脑。右脑的开发,可以使学生变聪明,思维清晰,记忆力也会逐渐增强。音乐教育还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可以更好地学习、思考。不仅如此,音乐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抽象事物和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对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有利的[4]。

二、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几乎都是以教师统一安排教授为主,往往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没有意识到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才能真正学好,而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结果自然不尽如人意,往往是事倍功半。因此,音乐教师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美妙之处,如此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领略到音乐的美好[5]。

2.充分发挥课堂优势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会想当然地认为课堂就是上课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也要充分展现自身的潜能。音乐和其他科目不同,其他科目可以通过考试或者其他方法进行检查,而音乐课不能如此,由于每个人的欣赏点和兴趣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想法,也就会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之处。音乐课堂上只要维持秩序,而并不需要用统一的鉴赏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学生。

3.拓展学生的音乐渠道,大胆尝试新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和新媒体,音乐教学中就可以运用这些新技术,让学生可以欣赏到不同内容和形式的音乐,以便学生更好地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6]。

三、音乐课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1.音乐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一句话就将学习的层次和兴趣的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只有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主动学习,否则只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学习,两者的效果和呈现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音乐教育相对是比较轻松愉悦的,也是比较自由的,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可以尝试多种风格和形式,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有动力自主学习。

2.音乐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动机,就是人想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意愿和想法。动机往往和实际是分不开的,如果离开实际,动机也就不成立了。学生学习也是需要动机的,有的学生学习是为了获得老师夸奖,或者家长的奖励,或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优越性,或者是为了通过考试,抑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其他目的。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明白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学习,有了动机,也就会有动力。学习的动机会直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7]。

3.音乐教育能够形成积极的思想情感

思想情感的主要来源是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情感。但事实上,认知和思想情感不是具象的,也不是直接关联的,往往会出现认知和思想情感脱离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和性格的养成,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音乐课堂上学生没有压力,和音乐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比较融洽,师生关系比较和谐,学生更愿意和音乐教师进行交流沟通。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自己观察和与学生的沟通,了解每一个学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引导,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情感。

4.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意志力

意志力,就是人们一旦有了目标,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阻碍,都不会轻易放弃,一直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最终克服困难险阻,达到自己的目标。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没有人会一生平顺,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障碍,能否克服并度过这些困难,主要依靠的就是人的意志力,“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讲的正是这个道理。学习自然也会遇到各种苦难,如果没有意志力,很可能就会自暴自弃,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音乐都是有故事的,这些故事往往是很励志的,音乐里的主人公往往也都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因此利用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坚定信心,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终能学有所成[8]。

四、音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常用措施

1.音乐教师要做好榜样

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就是家长和教师,教师是学生教育的主要参与人员,俗话说为人师表,就是教师要为学生做好榜样和表率,受老师的影响,学生会不自觉地学习并模仿自己的老师。音乐教师要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严于律己,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为学生做表率,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一般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通常开始是回忆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然后开始讲这节课的新内容,时间久了,学生会觉得乏味、没有新意,可能也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要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用学生意想不到的方式开始一堂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动力,进而学会自主学习。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学习音乐,从音乐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所在[9]。

3.引导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学会欣赏音乐

音乐是美好的,但是只有真正听懂音乐中所表达的含义,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美好,否则只能停留在好听或者不好听的层面,更不要妄谈欣赏。学生天生是一张白纸,需要家长和教师为他们画上颜色,教师的善意引导能让学生往好的方向发展。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选取旋律明朗、声音悦耳的音乐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亲身体验音乐,用美妙的音乐引导学生养成律己、自信的行为习惯。

4.适当给予学生鼓励,树立学生的信心

学生从小就学习唱儿歌,虽然那不是真正意义的音乐学习,但是可以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喜爱之情,愿意学习音乐。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适当地鼓励学生,让学生有勇气演唱,敢于和同学交流,善于表达自己。除了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以外,音乐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断地创新,开发思维,享受自己创造的音乐的美好。

5.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小学生在心理上会更信任父母,对父母也更有依赖性,相比之下,可能会觉得与老师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不够亲近,有很多事情不愿和老师沟通,因此老师要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以便对学生做及时的引导。音乐教师可以把课上教的音乐告诉家长,让家长参与其中,共同寻找音乐中的乐趣,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6.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生活在社会上,就不是孤立的人,就要学会遵守身在其中的规则,小到课堂纪律,大到遵纪守法,都要遵守规矩。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量变到质变,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音乐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作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纪律,为什么要遵守纪律,如果不遵守纪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进而明白自身担负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语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好的品德和高尚情操养成的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在长期的引导、培养下养成,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开朗、自信的性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运用音乐的魅力和特性,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意志力行为习惯音乐
Willpower 意志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意志力也要用在“刀刃”上
辛巴狗海洋大冒险
你的意志力比你想象的要强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