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及对策

2022-03-01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儿童农村孩子

高 悦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太平店镇中心幼儿园 甘肃 白银 730714)

近年来,随着社会大众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越来越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求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父母的身边长大,但仍有900多万的留守儿童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关怀来弥补他们缺失的爱。农村留守儿童在生命安全,学习培训,心理方面发展趋势等领域都具有着不一样水平的难题,她们之中很多人都是有人格缺陷,价值观念偏位,心理问题,人生价值观的不同等系列问题,他们比同龄人更容易迷茫、敏感、自卑、自暴自弃以及甚至不会正常地与人沟通。这些问题均是由于亲情的缺失,缺乏对孩子的关注所导致的问题,因此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家庭、学校、国家和社会四方面共同努力,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怀,让孩子们茁壮健康成长。

一、农村留守儿童形成原因

1.1 社会发展不均衡导致的留守儿童增加

社会发展总体发展趋势看来,乡村人力资本规模性流动性与城市的存有分歧。外来人口的总数不断发展,家庭化流动性的发展趋势日益显著。但是不是只有这样的问题,入城打工赚钱的农民工没法长期性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与照料。缘故取决于城乡与农村不同的户籍制度及其与这类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完全免费或低收费标准入学,必须在户籍地所在城市中考或高考,所以导致高考等规章制度产生的堡垒。农民工没法担负子女入学的昂贵花费难题,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没法处理毕业考试难题,全国各地教材内容的采用不一样促使这种行为的子女在转校后遭遇两个地方文化教育內容不可以对接的难题和问题,所以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行成,组成了留守儿童关键构成部分。

1.2 家庭认知不同造成的留守儿童的诞生

家庭认知能力对经济发展效益与子女文化教育中间选择失调,让留守儿童的爸妈为了更好地改进日常生活,选择了不在家务农,然后到大城市里打工维持生计。她们也期待自身的日常生活越变越好,也期待给下一代发展给予更充足的经济条件。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入学,文化教育中间造成矛盾时,她们通常挑选前面一种。这是由于很多家庭缺乏对孩子教育问题关注所导致的,他们误以为只要有富裕的生活条件孩子就能更好的成长,忽略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样的留守儿童需要父母明白陪伴在孩子的重要性,让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两者关系逐渐趋于平衡。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2.1 性格缺陷

农村与城里的环境不一样,农村的孩子由于父母需要外出打工,不在孩子身边,多数都是由家里的老人抚养长大,小部分由家里其余亲戚抚养成人,由于家里长辈亲戚精力有限或对孩子溺爱,不舍得严厉管教,使得孩子缺乏管教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父母角色的缺失,也使得孩子缺少关爱与关怀,在缺爱的环境下长大,让孩子比同龄人更缺乏安全感,更加敏感脆弱,逐渐导致留守儿童不愿与人交流,易暴躁易怒,将暴力当成自己防备的武器,不会与人正常沟通来解决问题,内心敏感的孩子也比常人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过度的自卑限制孩子自身发展,不断地否定自己也给会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长期的心理负担在缺乏关爱的情况下极容易使人抑郁进而产生轻生的念头,这种性格上的缺陷一旦形成对于留守儿童来讲将是致命的打击。

2.2 心理障碍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比城市的留守儿童更为孤独,家里的长辈需要操劳一年四季的植物种植情况,对孩子的关注要少地很多,留守儿童在无人陪伴下孤独长大,他们在缺少父母的照顾下,没有孩子本该有的天真烂漫,常常被误以为是独立自主、懂事听话,扣上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帽子,但他们其实内心充满孤寂和焦虑,但却无人能够倾听,无法诉说的苦衷是成长路上对于新事物的迷茫、对于人际关系的懵懂、对于事情善恶的分辨,他们还涉世未深,却要独自面对这些烦恼,长期的焦虑和迷茫让他们无法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学习,他们在跌跌撞撞中寻求答案,最终却是不辨善恶,落得一身伤痕累累,在不断自我尝试、摸索、抵抗迷茫和内心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中,让他们对人的信任产生怀疑,过早地步入社会,让他们在度过寂寞的童年中又步入充满怀疑的青春,他们因为缺乏父母的关怀,在与社会短暂的接触中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导致他们心理上有极大的障碍,极难信任他人。

2.3 行为认知偏差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靠着留守儿童自己的推测和看法会将事情看得过于片面,在还未领略世界的多姿多彩贸然做决定,会使孩子的格局受限,他们本该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努力学习,丰富自己,但却误以为打工比学习来钱快,而在心底放弃学业,这种不成熟、片面的思维正是因为缺乏大人和阅历多的人的讲解,才会让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家庭和学校要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以及多领他们到外面走走,到处去看看,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才能让孩子形成全面地思考模式,让他们见识更多才能不被外界因素左右,才能不思考问题变得偏激,缺乏正确的引导,只会让留守儿童在未来的选择上出现偏差,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对对策

3.1 家庭要积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

首先,父母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光争取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更应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关怀,父母可以在空闲之余,抽空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一下他们的学习、心理和情感状况,也可以规定时间例如一个星期一次到两次视频通话,让孩子多看看父母,也让父母了解孩子现状,父母也可以将自己在工作地点遇到的好玩的事情记录下来,说给孩子听,将自己遇到的苦事用委婉的方式告诉孩子,让他们提前避雷,丰富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有利于他们全面思考问题。其次,抚养孩子的老人或是亲戚也要在闲暇时多陪陪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可以和他们聊聊近来的状况,鼓励他们敞开心扉,与人诉说不仅可以减轻心理负担,还可以提高沟通表达能力,老人和亲戚们也可以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他们一些人生哲理,让留守儿童在处理问题收时有模板进行参考,虽然家里的老人和亲戚无法完全代替父母的位置,但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让留守儿童不再那么孤单和焦虑。

3.2 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来教育孩子

学校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名优秀且对留守儿童给予爱和关怀的老师足以改变一位留守儿童的一生,学校也是孩子认知、探索世界的重要场所,是他们形成正确三观的指路灯,可以说,优秀的教师,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完善的教育系统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着孩子的心理状况尤其是留守儿童,因为他们更脆弱敏感,且需要不定时地进行沟通疏导,来舒缓孩子们心中的压力和迷茫。先进的教学设备是能够让孩子最先感受到现如今科技的进步,了解这些先进的技术容易让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完善的教育系统可以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灵世界,这样会避免片面化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应当多举一些例子,不仅仅是书的内容,应当结合线下实时热点,让孩子们与时俱进,丰富知识体系。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学习不应该是单纯为了成绩,更是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建立自信,学会沟通、包容和李姐,是为了成为一个“人”而非一个考试机器,这样的教学理念才是留守儿童真正需要的。

3.3 国家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基本教育问题不是学生自身的原因,真正的本质问题是如何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国家要尽快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要加强网络上黄赌毒的监管,杜绝留守儿童因为这些不良网站而步入深渊的现象发生,同时也要针对留守儿童大力宣传防骗知识,教会他们明辨是非善恶。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要降低城乡间的差距,加速户口迁移的速度,有针对地降低留守儿童户口迁移的门槛,尽快对城镇和乡村户籍制度进行改变,实现二者对接,使户口转移更方便。完善对留守儿童的福利政策,减轻他们衣食住行的负担,让他们的父母减轻压力,回家次数变多,国家政策的改变可以让留守儿童问题根本上改变,但这是一场持久战,一个政策的出台到完善必然需要很多的时间,因此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也十分重要

3.4 社会多关注留守儿童让孩子体会世间温暖

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持续关注,才能让这个话题不断出现在大众眼前引起重视,慈善机构可以开放针对留守儿童的捐款渠道,组建义工来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温暖美好的生活环境,筹集物资,给他们送去衣服和书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给那些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送去食物和水,让他们不再担心温饱问题,减轻家里劳动负担。新媒体工作室可以持续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状况,一旦有突发状况可以及时将文章和视频推进观众视野里,引起大家重视,让群众知道留守儿童现状和情况,发起众筹来帮助留守儿童渡过难关。社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将留守儿童的现状展现在我们眼前,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提供温暖与爱,让留守儿童体会世间温情。

四、结束语

综上诉说,留守儿童因为缺乏来自父母、家人、学校、社会的关爱,在心理上会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倘若不能被重视,留守儿童则会逐渐偏移正常的生活轨迹,三观会偏移,对事物的看法也将更为偏激。为了让留守儿童走向生活的正轨,适应当代社会,家庭、学校、国家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在各个方面全方位给予孩子缺失的爱与关怀,让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逐渐健康,变得自信坚韧。

猜你喜欢

儿童农村孩子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