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2022-03-01康秀功
康秀功
(甘肃省陇南市实验小学 甘肃 陇南 746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与我们生活、学习的融合程度更深,而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也逐步从浅层整合迈入到深层整合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懂得利用常规的多媒体技术,在挖掘其可视化教学潜力的同时,更要积极发挥互联网方面的资源与优势,并充分认识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改革方针,优化“教与学”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关键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促使小学语文教学进入了一条求新求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已有教学的去芜存菁,更要积极引入有助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事物进入到课堂中。而信息技术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积极落实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也是在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积极推动小学语文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已然成为了一条优质之路,在加上当前我国信息技术的成熟、移动设备的广泛普及,这都为小学语文全面现代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我们教师应当明确这种发展趋势,积极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让自身成为这场教育变革的开拓者与实施者。
(二)实现高质量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高质量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变的诉求,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必须保证教与学的有效平衡。过度的“教”只会让学生的“学”更加被动与吃力,而如果仅仅依赖学生个体的学习,而忽视对“教”的强化,学生由于个体本身的差异性,也定然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之所以信息技术能够保障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实现,一方面,在信息技术的参与下,让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在对于学生“学习”上有着更大的包容性,不管是对于某些知识内容的深挖,还是对学生个别想法的解读,信息技术都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些学习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落实,学生也能够发现语文学科更多的内涵与色彩,他们可以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下,再加上社交媒体的有效运用,让学生的学习可以获得更多针对性的引导。总之,信息技术在优化教师“教”的基础上,让“学”更加主动且自由。
(三)引导学生突破思维上的困境
小学语文的知识内容,以及隐藏在这些知识内容背后的教化内涵,都需要学生队去进行一定的挖掘才能获得。但是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同时生活经验的匮乏,也让学生的理解是存在很多的困难。而想要突破这些困难,暂时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与思维方式来进行教学。而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可以释放出更多的优势。在很多时候,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都是以视频的形式来进行,而视频这种信息呈现形式,是非常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思维习惯,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方面的视频,或是具体展现或是建立相应的情景,都可以引导学生突破思维上的困境,帮助学生总结知识规律,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学中的各项困难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主要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主要是指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一方面,关注学生主体性是课程标准的重点指示,只有依托这种要求再调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才能够让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符合标准,符合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关注学生主体性,也是为了实现更优质的教学效果。当前虽然有不少教师积极运用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但是这其中部分教师是属于“为了用而用”的,他们在设置具体教学内容时,并没有关注到学生个体需求,这也导致其教学过程徒有其表,只是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拼接,而没有实现真正的整合,这种整合定然也不会具备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趣味性原则
在主体性原则落实基础上,我们教师还需要注重整合的趣味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学所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好奇心、想象力都比较丰富的学生群体,同时他们也大多无法长时间的将注意力放到一个地方,而想要让学生恒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适当的趣味性因素是不可或缺的。而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也要积极体现到其中的趣味性,这其中不止包含其整合内容的趣味性,在整合形式、方法上,教师也又要让学生感受到有趣、新奇,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让学生始终参与到教学中。
(三)针对性原则
我们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学习,虽然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够给常规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很多活力,但是结合实际现状来看,不少教师也会因为信息技术的便捷性产生较大的依赖状况,这也容易导致信息技术的运用存在一定喧宾夺主的状况。对于这种状况,教师应当充分理清其中的主次关系,秉持好钢用在刀刃上的理念,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去运用信息技术,这样才能让课堂回归到学生与教师之间,减少被设备、软件牵着鼻子走的状况发生。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策略
结合笔者教学经验来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来进行思考与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前阶段整合
课前阶段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其主要落实点是在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上。相较于以往的预习,小学的课前预习是较为死板的,且没有较强的引导性,在更多的情况下,预习大多是以口头作业的形式下达的。当时小学生群体的认知能力有限,即便学生再为关注预习,他们由于教师无法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他们也不得预习的章法,并在一定时间后热情消散。对于这种情况,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前阶段的整合就能有效解决这方面你的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移动通信设备普及较广,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能够实现不错的指导效果,同时为了保证学生在预习中的一定独立性,教师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设置针对性强的预习导学课件。比如说,在《将相和》的预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课件分为三个部分。①明确生字、生词等基础知识部分。教师可以为学生罗列课文的生字生词,并让学生通过工具书进行查找。在了解含义后,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动画环节,如生字的笔画顺序,生词的语境运用。②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为了实现预习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如“结合文章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你感觉文章标题的三个字中,哪个字是文章的主旨呢?”这种小问题,主要是帮助学生养成自我设问的阅读习惯,毕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远比盲目阅读的效果更加强烈。③最后的部分,主要是对课文的知识、常识补充,这里教师可以安放历史背景的介绍视频,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更为全面你的了解。导学案的设置,不仅是让学生实现预习任务,最主要的是通过引导,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预习方法。同时,在学生预习中,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与阻碍,而这些问题与阻碍恰巧又能加深学生的探究欲望,这又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保障更高的学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中阶段整合
课中阶段,可谓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的重头戏,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本身融合性的优势,有针对性的丰富课堂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带来更好的整合效果,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
比如说,在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他们由于身处时代不同,对于远离他们年代所创作的课文往往存在认知上的代沟,虽然不少教师会作出指导,但是仅仅凭借字面上的理解,学生并不会产生更多的认知。对于这种状况,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关的视频片断,特别是那些对战争惨烈的画面,这样从直观的角度加深学生的代入感,学生自然会会产生更多的理解。
再比如说,我们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但是在以往的情景教学中,教师大多是通过语言来进行描述,由于学生认知上的差异,他们并不会产生较为深刻的感受。对于这种状况,我们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信息展现手段,利用学生认知上形象、直观思维习惯,加强情景的构建。如,在教学《静夜思》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虽然了解到这首古诗是以“思乡”为主题构建的,但是他们由于生活经验的缺失,学生并不能对主题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就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一个这样的情景。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是视频,来表现人们幼年时期在欢乐节日里家庭其乐融融的景象,以及人们在成年后独立生活来到大城市的景象,通过对比学生能够下意识的想象到自己现实与未来工作的样子。其次,在突出思想情感时,教师可以利用一段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如游子在外无法在中秋/除夕佳节回家时与父母长辈的对话。这种对话能够有效的烘托出,成年后背井离乡以及自己与父母、家乡难舍的情感。最后,教师再最后引入《静夜思》的朗读,并为朗读配上一段优美的旋律,让学生进行欣赏与聆听,通过这种不同层次的情景铺垫,学生定然会对思乡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后阶段整合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后阶段的指导工作,不少教师是鲜有涉及的。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就可以有效实现这个目标。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当前丰富的社交软件,如QQ、钉钉等,并以此来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联系。比如说,上述提到的预习视频就可以通过这些软件来进行传递,而当学生在家中遇到学习问题时,就可以通过软件来与教师进行沟通。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的课后学习,通过软件组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实现学业的进步。此外,为了更好的丰富学生的课下学习活动。教师也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名师们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进行巩固。
结束语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当今教育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在,国家刚经历疫情洗礼的当下,有关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的重要性更是得到了证实,我们教师应当注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使用,更在不断实践中,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