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引思,发散思维
——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2022-03-01林红亮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初中语文思维

林红亮

(江苏省如东县茗海中学 江苏 如东 226400)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为学生深层次掌握语文学科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强化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需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作为重点,而让学引思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让学引思教学策略与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二者的有机融合,以此可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推动学生语文思维不断发展。

一、让学引思在初中生发散思维培养中的重要价值

让学引思在初中生发散思维培养中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其一,有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培养。分析语文学科不仅为思维的载体,同时也为知识的载体,人们仅有通过思维方可实现高质量文学作品的创作。所以,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让学引思教学模式时,需在教学氛围、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诸多方面,对学生主体需求及个性需求充分满足,以此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促使学生可积极主动参与至初中语文学习活动,并有助于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需以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为依据,向学生延伸更多语文知识,并借助课堂问题的设计,促使学生针对文本展开深层次思考,对文本深层次内容加以掌握,拓展学生知识视野,还可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以学生视角出发,将与语文学科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引入至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此实现学生固有学科思维的突破,拓展学生学习领域,还可启发学生思维意识,对学生创新意识加以培养。

其二,有助于学生逆向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应用与常规方式相反的思维方式,可引导学生以另一视角出发思考语文知识,以此可帮助学生找寻另一种思考方式,此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可发挥着重要意义。思考过程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以课本内容为依据,提出诸多课堂问题,促使学生可通过问题的分析、解决,实现学生逆向发散思维的培养,以此使得学生可以语文学科知识掌握为基础,针对学科知识展开深层次的学习,推动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健全,还可实现学生良好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让学引思在初中生发散思维培养中的应用策略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贵有疑,一切创新及发展的起源均为疑问,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带领学生通过质疑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以此还可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独特性及首创性的培养。为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带领学生对于司空见惯的事物产生质疑,质疑完美、质疑教材、质疑教师,并以此实现学生良好质疑精神的培养,此也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中须将鼓励学生质疑作为重点内容。为此,教师主要可从如下几方面展开,其一,激发学生质疑积极性。教师为促使学生可勇于质疑,需对自身传统教学观念加以转变,便并端正自身思想态度,合理并科学规划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提出质疑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其二,教师应重视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为学生展开质疑提供平台,对学生所提出的疑问加以鼓励并肯定。即便学生所提出质疑方向错误,教师也不可急于否定,打击学生质疑积极性,随后再指出学生质疑的不合理之处。教师还应向学生传授质疑方式,教师在学生质疑习惯培养时,应将正确的方式方法向学生传授,以此对学生所提出疑问的有价值性、合理性加以保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确保学生所提出问题具备探讨价值,可引导学生从课文语言特色、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诸多方面出发,从中发现问题,以此还可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发展思维意识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加以解决,正确处理自身所提出问题。若学生无法自主解决问题,则可在小组内探讨问题解决方式,若组内无法解决,则应向教师寻求帮助,以此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及问题发现能力。

(二)以故事教学激活思维

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实现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则启发学生思维尤为重要。教学活动中,教师多通过分享案例的方式,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至问题思考中。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此种方式局限性较强,学生对于教师分享案例兴趣不足,此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对初中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形成限制。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利用故事教学的方式代替传统的分享案例教学模式。分析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发现,对于故事多抱有强烈兴趣,此可有助于学生语文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的调动,以此为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此部分内容时,教师便可利用此故事展开启发教学活动,从于勒如何拥有财产及于勒破产后我家人的态度两方面作为着手点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可将上述两方面作为着手点,分析思考课文前后内容,思考过程中,若学生进入思维误区,则教师需予以相应的指导,以此可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完善学生逻辑思维。

(三)营造良好教学情境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借助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有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化,还可促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至语文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可借助形象化及生动化的方式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展现于学生面前,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可借助如下两种方式实现情境教学法价值的充分发挥。其一,教师可通过语言描述的方式创设情境。教师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设计教学活动,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完成视频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对于情境中所呈现的语言及画面内容展开分析,并以此实现教学情境的引申,促使学生可在愉悦且良好的氛围下发散思维。其二,教师可有效设计课堂作业,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后,可鼓励学生展开学习及思考活动,随后通过课堂作业的设计,促使学生可通过课堂作业的完成,推动自身思维的发散,并对语文思维加以锻炼,还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黄河颂》此篇课文时,便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将《黄河颂》此首歌曲向学生播放,并将与黄河相关的视频及图片等影视资料呈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听觉及视觉感官,还可启发学生联想,推动学生思维发展。教师随后可引导学生朗读此篇课文,对课文具体内容加以了解后,对黄河的宏伟磅礴、气势恢宏加以了解,以此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语文思维的发散。

(四)加强学生思维引导

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并锻炼学生发散思维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以自身实际情况作为依据,积极探索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方式。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加强学生发散思维引导。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通常会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及课文内容理解时,多会面临思想偏差及思想偏激等问题,此时,语文教师需针对学生展开适当指导,带领学生走出思维困境,并重视学生语文学习自信心的树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孔乙己》此篇文章时,经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孔乙己人物形象并未形成全面认知。部分学生认为孔乙己为值得同情的一个人物形象,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孔乙己并不值得被同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学生所秉持的不同观点为依据,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辩论,以此实现学生发散思维的激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正面引导力度,带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展开反复推敲,对于鲁迅所描述孔乙己人物形象的语句加以梳理,随后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引导学生对于此篇文章中孔乙己人物形象形成全面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告知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需考虑社会背景、社会现实,推动学生发散思维,正确解答问题。

(五)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实现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向学生提出部分课堂问题,引导学生解答并思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回问学生,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于自身想法充分表述。通常情况下,语文试卷中除默写题及选择题外,语文学科题目并未具备唯一答案,而由于学生思维模式不同,所获得的结论也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此篇文章时,教师便可让学生闭上双眼想象白居易在诗中所描绘的场景,随后再利用自己的话语阐述内心感受。此时教师将会发现每位学生所应用的叙述方式并不一致。由此可见,因学生认知情况、思维方式差异,使得学生所想象场景也存在一定不同。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习活动相较而言,灵活性较强,因此,教师可鼓励学生以多种视角出发对问题加以思考,由此收获不同答案,以此还可帮助学生对于问题形成全面理解。教师还应灵活处理学生所给出答案,重视学生内在潜能的挖掘,将学生想象力充分发挥,延伸学生知识体系,以此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分析语文学科具备较强人性化特点,因此,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应重视自身思维的发散,强调课内外知识的有机融合,有助于问题的全面回答。

(六)准确掌握发散思维切入点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创造力的重点即在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需重视发散思维作用的充分发挥,并在教学全程贯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策略,以此可在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掌握发散思维切入点为关键因素。教师分析初中语文课文发现,发散思维切入点众多,如部分语文课文中存在留白、省略号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想象空间,使得学生意犹未尽,教师可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着手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宇宙里有些什么》此篇文章时,文章开篇提及,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无穷无尽的宇宙中,此时教师便可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启发,可鼓励学生描述或想象脑海中的宇宙,以此实现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促使学生在文章阅读过程中,自主比对文章中所描述的宇宙与自己想象中宇宙的异同之处。教师在学生结束思考后,可引导学生继续展开文章的阅读活动。文章结尾处写到,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登上月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此句话可实现学生想象力的激发,教师可将此作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着手点,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借助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可帮助学生对于文章形象深入理解,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科知识,带领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实现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七)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

分析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展开不断的分析及思考,为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渠道。分析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文章均具备丰富内涵。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有深度语句、优美语句时,不可仅引导学生展开记忆及摘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深入分析富有文化内涵的语句,感悟文章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思考,并提出课堂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至语文知识思考活动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荷塘月色》此篇文章时,教师便可向学生提出课堂问题,促使学生可在问题引导下阅读文章,如作者在荷塘月色描写时,所应用的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有哪些? 作者所描写的荷塘月色特点有哪些? 若你身处于一处美丽的荷塘月色中,将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教师可鼓励学生在结束文章阅读后,展开积极思考并想象,阐述自身处于美丽景色中所产生的感悟,荷叶上点点晶莹的水珠。水流潺潺流动,月色皎洁,并倒映在水中,唯美的想象,将会进一步发展学生发散思维,而通过进一步的想象及思索,还会增强学生感受,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以此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还可帮助学生对于语文学科形成全面了解,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也可实现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托,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学生发散思维意识的培养。实际上,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的。为此,要求教师具备充足的耐心,促使学生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提升思维能力,增强思维意识,培养自身发散思维。教师所设计教学内容需以课本内容为依据,针对性发散学生思维。教师可通过课本内容的深入挖掘及探究,发散学生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大自然的语言》此篇文章时,教师便可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以实现学生思维的发散,主要包括什么是物候? 什么是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有哪些? 哪些因素可影响物候现象的来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上述问题的提出,可促使学生在问题引导下熟读课文,并交流探讨,以此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还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需重视学生发展思维的培养,以此不仅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有助于学生语文学科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重视科学有效教学手段的设计,促使学生可积极主动参与至初中语文学习活动中,落实让学引思的策略,发展学生学科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初中语文思维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