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创新意识的激发方法

2022-03-01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谭登元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意识信息技术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 谭登元

在新课改背景下,将创新思维培养融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目标中是符合教育发展方向的一种重要体现,更是当今时代赋予教育工作的重大职责。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深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懂得如何正确使用不同软件的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信息技术正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升级,这就需要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编程应用的千变万化,学会举一反三。针对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方面做出合理化的改进,采用有效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巧妙借助信息化平台来丰富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真正具备现代人才所具有的特性。

一、创新意识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创新意识是新形势下对现代人才提出的一个全新要求。简单来讲,创新意识即个体所具备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探索能力,是一种潜在能力。对独立思考能力来说,指思维在做出思考、判断、推理等的一系列过程中所做出的跳跃性习惯思考行为。自我思维探索指的是个体对事件的类别、情况、本质进行理性分析的一个过程。在学生学习和发展期间,具备良好创新意识是确保活动效益最大化的保障,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快速吸收相应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可以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当中,使其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及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能帮助学生对某种事物的概念做出特殊的描述,同时科学看待和批判事物的特性,形成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并熟练将其运用于实践之中。由此可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创新意识的培养现况

目前,关于创新能力培养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介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很多有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大部分教师都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讲解,习惯性忽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与“学”并未达成双向互动。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绝对的地位,根据自己的教学习惯来规划教学方案,授课内容、授课模式一成不变,传统教育理念在众多教师的心里早已根深蒂固。结合实践可以得知,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强调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相应的知识点,同时采用大量的典型题目来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从中总结答题技巧。这样一来,当考试中出现曾经学过的知识点、做过的习题时,学生往往能轻松应对,但对一些涉及思维变换、独立思考等类型的题目,则会比较茫然,厘不清解题思路。众所周知,兴趣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若并未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必然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缺乏兴趣带动的创新能力自然变得低效,同时也极大程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目前来看,教学目标、教学定位模糊也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项突出问题,教师并未清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形势,也并未深刻了解到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导致教学与实际脱轨,偏离主线。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创新意识的有效激发

(一)改革形式,激发创新意识

想要快速打破当前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必须对授课形式做出全面地调整和革新,采用更科学有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正如上文所述,学生的兴趣低下是阻碍创新能力培养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的关键因素之一,即便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互联网这类新兴的科学技术比较感兴趣,但由于日常生活当中很少接触到复杂代码、信息操作说明等知识,因而对这种课程内容往往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究其根本,还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自然难以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针对这一点,可采用富有新意的授课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便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FrontPage”的课程教学为例:(1)由教师演示具体的操作流程,为全班学生做出标准化的示范;(2)通过网络渠道收集和下载一些优秀设计作品,要求学生进行浏览和分析,从中总结方法及技巧,厘清设计思路。与此同时,教师应对这些作品做出一定的讲解,辅以学生进行理解和理性思考,确保学生能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提升课堂效率;(3)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需求来确定网站主题,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图片、音乐等,唤起学生主动创新的渴望;(4)对全班学生的创作作品做出检验和点评,选择几个优秀作品供其他学生借鉴和参考,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出适当的表扬。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而在一次次自我觉悟中树立正确的创新思考方向。

(二)先学后教,发展创新能力

“先学后教”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打好配合,在学生结束学习之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对重难点做出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目前来看,这种教学方法在语文、数学等基础性学科中的应用效果相当有效,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仍缺乏有力的尝试。因此需要广大教师对这一目标加紧探索和实践,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

基于先学后教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可通过以下路径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1)借助概念图实施先学后教,对截图做法做出详细的讲解,要求学生在概念图的帮助下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引入概念图,能有效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同时改变学生固有的认知方式,对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大有裨益。(2)增加网络技术操作在课程教学中的占比,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操作平台。比如,采用网络答题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对答题结果进行评分,促进学生开展自我反思,确保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取得更好的融合效果。在此基础上,可设置相应的游戏活动来推动测评的开展,如锻炼学生打字速度的小游戏等,提升学生答题的积极性。(3)适当布置课前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形成终身能力。

(三)合作学习,鼓励大胆创新

高中生的个体差异除了体现在学习能力、性格特点上之外,思维方式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针对同一事物,不同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往往与其他学生相左。根据这一思路,可创建一个让学生思维发生激烈碰撞的空间,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是创建自主高效学习课堂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为各个小组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其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各项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及时提出自己的质疑,并与其他组员进行讨论,便于从中获得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思维的发散和创新。

(四)更新内容,形成新的认识

现阶段来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无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接轨。这种情况对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对课程内容做出及时地调整和更新,确保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最新技术,形成对信息技术新的认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结语

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激发,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多元思维的相互碰撞,唤起学生关于创新的渴望,确保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完成新课标和时代赋予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职责。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意识信息技术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