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四元五环”教学法实施路径探析
2022-03-01俞梅灵
俞梅灵
(福建省福清康辉中学,福建 福清 350300)
初中语文“四元五环”教学法作为一种本地区倡导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四元五环”教学法中的“四元”指:“读、悟、述、写”,即读懂,悟透,表述,写作。“五环”指:导学环(情境导入)、感悟环(自学感悟)、探究环(交流互动)、内化环(质疑问难)、应用环(应用拓展)。在课堂教学中每个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之间连接成环、一气呵成,称为“四元五环”教学法。本文围绕初中语文“四元五环”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谈谈该教学法的实施路径。
一、导学环——情境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根据具体教学需要可以灵活安排,可将此环节放在课前或课堂中完成。“读”即读懂,语文的预习重点在于读,读什么?怎么读?具体做法是教师让学生带着教师课前布置的预习问题或教师精心设计的预习导学案认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师课前根据学生学习的程度差异在导学案中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确保每一个学生的预习都有具体明确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并以此督促学生养成及时在预习上记录疑难问题的习惯。首先,学生需要粗略阅读课文,画出文中重点(尤其是课下注释和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对自己把握不准或完全陌生的词语,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词语的读音和解释;如果课下注解没有具体解释的词语,则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并记录下来;如果是成语典故,则要学生掌握其出处。其次,读完第一遍后,学生要对这篇文章所写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属于记叙文要明确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属于说明文则要明确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属于议论文则要明确中心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然后,学生要逐字逐段仔细阅读,明确文章由几个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主要内容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并按教师要求一一写在预习本上。学生要画出文章中喜欢的语句,试着从重点字词角度、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角度进行赏析,将遇到经过思考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带到课堂上和老师同学共同讨论解决。最后,学生要再完整朗读一遍课文,将预习的内容用文字形式整理出来。
学生在思考阅读文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预习探究:(1)标题联想法,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由标题联想到为什么要写秋天?发生什么事?作者要怀念谁?(2)重点内容联想法,如萧红的《鲁迅先生二三事》,写到“我”与鲁迅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质?其中又包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疑难问题追问法,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学生通过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后,大多数学生会惊讶地发现课文前五段的文字描写根本没有提到藤野先生,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在这几段文字里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没有离题?如果没有离题,这些内容对于下文描写藤野先生起到什么作用?在教师这样连续的追问之下,课文的重难点全都浮出水面,教师可以再加以引导逐一突破。这样做既能提高师生课堂的教学效率,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试着要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试卷命题的训练,如,“以所学文章设计一个阅读理解练习题”,以此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二、感悟环——自学感悟、培养创新能力
“悟”即悟透,是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运用、“悟”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要求学生不仅要做到主动钻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要学会和小组成员进行积极有效的探讨。教师在充分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材料。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时,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细读关于莲花的描写,试着感受作者对莲花的无限赞美之情。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既要读出文字的表面意思,又要读出文字背后的思想,进而理解莲的植物形态和象征意义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层层思考之后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感悟到:周敦颐爱莲花是因为莲花的品质正好跟他的性情品质相契合,周敦颐爱莲原来是爱君子的美德。这时教师再让学生欣赏莲花图片,再读关于莲花的文字描写,相信学生会有自己新的感悟和体会。
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画出打动你情感的句子,思考并概括这些句子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教师接着问:文中的儿子是否真切感受到来自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这样不但加深学生对《背影》这类描写亲情文章的理解和认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对父母、亲人的爱和感激之情。在学习朱德的回忆性散文《回忆我的母亲》时,由于文章字数多篇幅比较长,描写的事情也很多,多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普遍感到困惑,对文章所写主要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不好把握。这时教师不妨先让学生默读全文,试着圈点勾画出每一个自然段落的关键性句子,并尝试概括各段落所写的主要内容;然后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适当地点拨和及时补充归纳;接着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段落层次,引导学生从字面上感受“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最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平常的生活实际,静下心来回忆母亲曾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你是否真实感受到来自母亲平淡而又深沉的爱?这样做的意义是让学生清楚学习语文的意义不局限在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含着对社会生活、对人生的思考与启迪。
三、探究环——交流互动、培养批判思维
“述”即表述,教师围绕导学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课堂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取长补短,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集体的力量,有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巡视过程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在学习李森祥的《台阶》时可以这样设疑:你认为文中的父亲对台阶的需求是属于哪一种的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家庭住房变化的角度谈谈自己对社会发展导致的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的个人看法。从而把语文延伸到书本之外,给爱学习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让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再次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对既有结论或他人的观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有自己合理的解释,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如在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其中表达的一些内容,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一步深入思考:你认为生活中自然环境和生活情境哪个重要?你又是如何看待文章所提到的“陋巷之乐”的美德?请说说你的看法并附上理由。教师应当对学生独立学习、合作探究、实践运用等活动及时进行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体验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和乐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力,明确他们心中的梦想。在学习沈括的《活板》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学习完课文,你是否了解活字印刷技术从刻字到印刷的程序,请按先后顺序说出来。跟传统的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技术取得哪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学生课后利用各种方式和资源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古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史,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分享。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将书本的知识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实现由阅读到思考再到表达的转变,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语文课程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逐渐形成对语文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内化环——质疑问难、学会举一反三
本环节既是对课堂知识学习探究过程的巩固,又是对知识学习探究效果的检验,同时也在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等一一表达出来,通过交流展示、合作学习、共享学习成果,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教师及时对阶段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括,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解决类似的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能力点。
在学习完李森祥的《台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去努力,既看重学习的结果,也享受学习过程带给自己的快乐,以此启发学生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努力的内趋力。内趋力是一个孩子自我成长的动力之源。而在学习杨绛的《老王》时,教师则可以从真实的社会情境角度进行道德教育,如关注身边家境困难的同学或邻居,对家境贫困的同学或邻居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献爱心等道德实践,引导学生关心和帮助身边的特殊群体。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强调“拓宽语文学习与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去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贾平凹在《一棵小桃树》这篇课文中写到小桃树的生长过程遭遇到的各种磨难,教师可以借此启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如此关注和偏爱这棵小桃树?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实现从书本的学习向社会的学习的转变,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不仅要及时巩固本课所学知识,还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语文能力得到发展,语文学科素养得到增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达到“用实践来检验理论”。
五、应用环——应用拓展、提高学科素养
“写”即写作,写作是个人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自我表达和他人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语文学习原来真的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当要求学生争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把自己平凡的生活与平时所学的文章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学会认真地观察生活、真实地感悟生活,并仔细跟书本上所学习的文章做比较,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写作素材,并及时记录下来,经过多次自我修改、教师批改之后,按不同类别装订成册。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根据课文进行仿写、改写、续写等专项训练,通过揣摩别人的人生来反思自己,训练学生的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鲁迅的《故乡》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设计让学生把自己代入课文的情境中,把自己想像成宏儿或水生,然后要求学生续写宏儿和水生长大后见面的情景。因为学生经历了小升初跟同学、朋友的分别,学生们会有千言万语涌上笔端,此时思念之情必将喷薄而出。学习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后,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思路和信心:调动你记忆中全部的回忆,看看你是否有过像文中的“我”那样类似的经历?年少的你当时又是怎样克服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呢?文中爸爸帮“我”脱险的做法对现在的你又产生怎样的启发?”学生在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并把握作者情感后把自己的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对于有生活感悟的题材学生可以很容易的进行创作,这样可以增加其写作信心。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课前5分钟演讲训练或者朗读经典美文。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通过语文的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从而与其他学科发生关联,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在本次课题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发现初中语文“四元五环”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切实做到让学生把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到生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