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惩戒的内生逻辑、现实困境与理路优化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

2022-03-01张立志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12期
关键词:惩戒规则家长

张立志

(南宁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299)

近年来,教师教育惩戒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为讨论的议题,争议观点层出不穷。为此,教育部在2019年广泛征求意见,并于2020年12月发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教育惩戒规则”)。教育惩戒规则清楚规定了学生、教师、学校等主体在教育惩戒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职责与权利,同时也列举出各种可供惩戒的教育情形,旨在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惩戒导航。

然而,由于教育惩戒规则中没有规定在何种情形下采取何种教育惩戒措施这一操作性问题,而是将制定具体操作规定的权利下放给了学校,[1]因此这也成为教育惩戒规则实施落地的阻碍因子。从操作层级上看,详实的惩戒实施方案是保障教育惩戒规则有效落实的关键所在,其有效实施不仅可以维护课堂秩序,规范学生言行,亦是教师维护教学秩序的重要手段机制。

通过对现有核心期刊相关研究内容的搜集整理发现,学界对于中小学教育惩戒的研究视角多元,学理成果丰硕,其中引用率最高、最具代表性的研究主题主要围绕在教师惩戒权、教育惩戒内涵、重新审视惩戒教育、基础教育惩戒实践、教育惩戒价值、教育惩戒的法理思考、教育惩戒的法律体系构建、教育惩戒适用性、道德困境视角下的教育惩戒等,而从生态系统理论来探究教育惩戒的相关研究较少。从教育惩戒作用机制上看,惩戒在教育系统中并非独立存在,往往会受到外界舆论压力、家长的支持力度、学校惩戒管理细则及宏观层面的国家法律法规颁布等所构成的教育惩戒生态系统环境的共同作用,为此亟需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学理视角来探讨教育惩戒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路。

一、学理底蕴:教育惩戒内涵及生态系统理论

1.教育惩戒内涵。2020年12月教育部在教育惩戒规则中明确界定,所谓教育惩戒即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2]从教育部关于教育惩戒的定义中可以提炼出三个核心点,首先,教育惩戒的逻辑起点必须基于教育的目的;其次,教育惩戒的对象是违纪学生,可采取训导、管理等教育惩戒规则中规定的其他惩戒方式为基准来矫治学生所犯的违规违纪行为;再者,教育惩戒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并加以改正,即言下之意,教育惩戒在教育过程中的最终教育目的就是为了规范学生行为、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举止,以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2.生态系统理论及其适切性。20世纪30年代中期,英国学者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学理概念,强调自然界任何群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与其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一个统一整体。[3]此后,美国学者Urie Bronfenbrenner从发展心理学视角提出生态系统理论,强调行为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中,并将生态系统分为微观、中间、外层及宏观四个层次。[4]四个层次由内而外依次是:微观系统,其表示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中间系统,是指各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外层系统,表示个体并未直接参与但对其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宏观系统,是影响上述三个系统中的文化、亚文化和社会环境。[5-6]可见生态系统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在于强调,在自然界中任何物体与其所在的外在环境要素均构成一体,相互作用着,形成统一的系统环境。

至此,生态系统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组织行为领域、经济管理领域等,例如,有中小学校园欺凌影响因素研究、组织合作层面的生态失衡问题、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情报分析等,[7-9]总体而言,生态系统理论的实践运用研究十分丰富,具有较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在生态系统理论的学理性层面,该理论的核心思想与教育惩戒手段在教育领域发挥作用过程中所构建的教育系统环境十分相似。具体而言,生态系统理论在教育惩戒中的适切性如下:首先,在微观系统层次。其主要是指教育惩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诸多直接影响因素,例如教师在采取教育惩戒时通常会权衡哪些外界压力抑或是利弊等。其次,在中间系统层次。其所指的是教育惩戒落实过程中家长对于教育惩戒的支持力度如何,例如家长对教育惩戒的态度及实际配合情况等。再者,在外层系统层次。则主要聚焦在学校对于教育惩戒落实的章程制定及规则拟定的配置力度上,这是影响教育惩戒落实的重要环节。最后,在宏观系统层次。该层次主要涉及教育部对于教育惩戒在具体中小学实施过程中的实施类政策法律法规地颁布,例如教育部颁布有关教育惩戒具体落实的各项细则规定等。

二、内生逻辑:生态系统理论下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推行本质

1.微观层次:保障教师教育惩戒有规可循。在微观层次,教育惩戒规则的推行逻辑旨在保障教师在教育惩戒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惩戒实施系统环境中最微观的一层。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惩戒是教师践行教学岗位职责的必要性手段,其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管护、教师教学地位的巩固及学校教育秩序的维护。[10]但当前社会各界对教师是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惩戒手段管理学生、规范学生以及对惩戒尺度的掌握都各有侧重,无形中施于教师巨大的外界压力,以致教师时常出现不敢为、惧为的现实窘境。至此,教育部颁布此教育惩戒规则,从大方向上肯定了教育惩戒在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必要性,也从操作层面给出了基本的行动轮廓,初步保障教师教育惩戒在行使过程中的合理性,也进一步规范了教师在实施惩戒过程中的合理性,从而有效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2.中间层次:引导家长对惩戒有正确看法。在中间层次,教育惩戒规则的推行逻辑意在引导家长建立起对学校实施教育惩戒的正确态度,合理纠正少部分家长原先对惩戒一边倒的认知盲区,这是惩戒从制定走向实施落地的关键一层。近年来,媒体曝光教师惩罚违纪学生执勤一周班级卫生事务、教师非合理性体罚学生等报道引发了社会广泛的争议,导致了部分家长对教育惩戒的态度较为敏感,甚至家长会出于庇护孩子而质疑教师教育惩戒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规范性。为此,教育部基于社会各界对教育惩戒的关注,在多方征求意见后,正式颁布教育惩戒规则。在教育惩戒规则颁布的积极面上,教育部正面回答了惩戒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在教育惩戒规则的内容框架上,较为详细的制度框架初步回答了教育惩戒如何开展的操作性问题;在具体实施意见上,教育惩戒规则也对教师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实施教育惩戒以及采取何种惩戒形式给出轮廓性指导意见,为家长提供参照标准。总体而言,教育惩戒规则不仅对教师如何规范性行使教育惩戒做出较为系统化的指导,也从侧面上积极引导家长有理有据地看待教育惩戒问题。

3.外层层次:完善学校教育惩戒管理规则。在外层层次,教育部推行教育惩戒规则有助于中小学依据本规则来制定符合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管理实际的惩戒细则,有助于健全与优化学校层面的惩戒管理规定,为教师及学校在行使教育惩戒时提供规范化的实施参照范本,这是施行惩戒的重要保障。同时,教育惩戒规则的颁布可以反向引导学校健全原有教育惩戒的相关管理规定,让教师有法可依,可以保障与维护学生在教育惩戒中的基本权益。在具体的学校教学惩戒中,学校的教育惩戒管理规则是保障教师在贯彻落实惩戒时的重要指导规定,对教师如何把控惩戒的尺寸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同时,教育惩戒规则的颁布也从反向助推学校重视惩戒的规则制定,从而不断完善和健全原有的相关惩戒管理制度,促进中小学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

4.宏观层次:统筹全国教育惩戒规范管理。在宏观层次,教育惩戒规则的颁发不仅有助于全国中小学学生持续巩固综合性教育纠偏活动,建立合乎规范的学生行为机制,同时更有利于教育部统筹全国各地的教育惩戒管理,切实维护好师生权益,为惩戒创建可供实施的宏观制度环境。同时教育惩戒规则的颁发是对社会热点民生事件的积极回应,规则充分依据了各项法律法规,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的共同研讨制定,具有很强的法律规范性和权威性。此外,在本教育惩戒规则中也明确提及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本校抑或是本地教学实际的惩戒实施方案,可见在惩戒的具体实操环节,教育部并不是“一刀切”,而是倡导积极适应并融合当地特色来加以管理。

三、现实困境:生态系统理论下中小学教育惩戒的问题审视

从理论视角,教师、家长、学校及国家四个层次分别对应生态系统理论中的微观、中间、外层及宏观层次,也即四个层级间共同构成教育惩戒生态系统环境。

1.教师维度:迫于外界压力畏于实施惩戒。在中小学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一部分教师把教育惩戒看作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高压线”,因害怕出事以至于不敢轻易动用惩戒措施,实属典型的迫于外界压力而不敢为的现实表现。事实上,合适的教育惩戒可以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防微杜渐,为广大学生创造有秩序、有纪律的学习氛围。在对河南省1020名中小学教师的调研数据显示,有高达68%的教师一致表明不敢惩罚学生;在具体的教学管理实践中,调查结果亦显示有近75%的教师称只有偶尔惩戒学生,且另有21%的教师一致表示从来没有对学生惩戒过。[11]经过更进一步的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不敢惩戒学生的背后深层次原因是由于担心学生及其家长会对教师的教育惩戒行为有过于偏激的行为,其次则是害怕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舆论压力,以及新闻媒体对非合理性体罚学生事件的报道,更使得“惩戒”成为教师不敢触碰的“雷池”,总体而言,在教师所有的顾虑中,害怕引起家校纠纷是最主要的。[12-14]由此可见,外界各方对于教育惩戒的态度、看法及舆论反应往往成为教师最为担心的阻碍因素,使得教育惩戒在现实中不敢惩的现象越来越严峻。同时,从教育秩序维护与学生纪律遵守上看,教师不敢采取教育惩戒措施必然会导致犯错学生无法及时意识并修正自身的错误行为,进而削弱教师在学生教育成长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显然从生态系统理论的微观层次看,破解惩戒在微观层次所受到的外界压力极为重要,也迫在眉睫。

2.家长维度:对惩戒的支持存在心口不一。家长维度是惩戒所构成的教育生态系统环境中联动性较大的一层,对具体实施和规定制定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作用。在一项家长对教师教育惩戒支持力度的调研中显示,在家长得知孩子犯错而受到惩戒时是否会支持的浅层问题上,有超过90%的学生家长均表示支持教师的惩戒做法,仅有2%的家长不支持;在家长是否会在孩子受到教育惩戒后“找教师麻烦”的深层次支持问题上,数据统计有10.2%的学生家长会找,82.6%的学生家长则表示不会找,由此进行交叉统计表分析,学生家长对教师教育惩戒支持存在心口不一。[15]尽管浅层与深层的支持率都很高,但不可否认教育惩戒是否可以有效实施的关键不在于大部分家长,而在于那些不支持的小部分家长。事实上,恰当的教育惩戒可以培养学生坚韧的性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养成抗拒社会各种不良诱惑的优良品质;恰当的教育惩戒可以维持学校总体的教学秩序,保障学生权利;恰当的教育惩戒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关系;恰当的教育惩戒可以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从而维护社会的总体稳定。[16]综上,家长有必要端正自身对惩戒的消极看法与态度,积极为正当的教育惩戒创建良好的中间层级环境,促进惩戒有序、合法、公正地进行,持续增进学校学生管理事务的法制化发展。

3.学校维度:惩戒的操作性政策规定不足。学校维度是确保惩戒在其教育生态系统中具有可操作性的重要层级,是教师施行惩戒的重要细则依据。学校建立有体系化的教育惩戒管理规则可以有效规范学生的纪律管理,同时便于教师对标规则来把握惩戒过程中的界限。截至目前,国内中小学存在法治教育与实际培训实效欠佳、家校纠纷处理途径单一、学校章程与制定程序不够规范、尚未建立风险防控机制与专业化团队等问题,[17]显然这些都是学校操作性制度规定不足的外在体现,不利于整体的教育惩戒生态系统发展,从侧面也反映出学校在教育惩戒上相关配套措施制度亟待健全与完善。教育惩戒在学校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执行力与学校的惩戒管理制度体系及管理规范息息相关。以课后留校教导的惩戒方式为例,国内中小学的《违纪处分条例》等惩戒条例中并未对留校教导有规范性要求;且现阶段国内对于学生安全事故职责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如学生因课后留校教导而引发相应校园安全事件,容易产生纠纷。因此,具体可操作的制度缺失成为惩戒在学校层级上贯彻落实的主要阻碍之一,也映射出学校在教育惩戒大生态系统环境中未做好校级层面的衔接工作。

4.国家维度:现有教育惩戒提法较为笼统。国家对于教育惩戒的法律条例规定是促进惩戒有效实施的关键,同时也是整个教育惩戒生态系统环境中十分关键的一环,但现行的教育惩戒法律条例存在着提法较为笼统,使得惩戒的实施变得难以贯彻。首先,在教师惩戒标准上,虽然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清楚规定中小学教师禁止对学生采用体罚等手段,但在法规的具体文本中却并未对何种体罚及其具体实施要求作出详细规定,使得教师常常把控不好惩戒度;其次,在惩戒方式上,法律法律明确规定的惩戒只有品行评定和批评教育两种,其余表述均较为笼统;再者,在教育惩戒的实施程序上,当前国内相关法律程序中仍较少涉及申辩、申诉、听证、监督等程序。[18]此外,在教育惩戒的实施原则上,国内法律法规尚未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惩戒的实施原则进行明文规定,[19]显然种种因素均表明现阶段的惩戒规定条例并不利于教师施展教育惩戒措施,以至常常会有教师及学校在教育惩戒上受制于现行规定条例的笼统化和模糊化而把握不好惩戒度。另一方面,笼统和模糊不清的条例规定又给家长在惩戒上有了“咬文嚼字”的辩论空间。综上可见,现行的教育惩戒规定亟待深入推行出具体可实施的细则方案,以弥补这一空白。

四、理路优化:生态系统理论下中小学教育惩戒的优化举措

1.微观层次:保障惩戒合理性与真实性,引导舆论风向。建立健全的惩戒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引导教师教育惩戒的社会舆论风向,切实为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提供一个合理公正的生态系统环境。首先,引导媒体的舆论报道。一方面要求媒体在做相关惩戒事件报道时要就事论事,充分了解事件的全面经过后,再客观如实报道出来,而不夸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要求媒体应积极客观地报道教育惩戒案例中的正面及负面的典型新闻,而不应只停留于博取流量的负面报道。其次,构建教育惩戒的家校交流机制。教师要积极构建沟通交流机制,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将近期学生的综合表现情况与家长急切关注的问题在家长交流会中充分沟通,消除不必要的误解;对于学生违规违纪行为影响面较大的事件则及时联系家长、班主任、年级主任、法治校长等多方共同参与,确保对该事件有一个公正合理的惩戒措施。再者,中小学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教师教育惩戒的专业化培训。教师害怕惩戒、担心惩戒的部分原因也在于教师担心自身对惩戒力度把控不到位,所以学校有必要建立起教师专项培训机制,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惩戒最新要求培训,适时更新教师固有的认知误区,同时及时梳理与研学近期校内外典型的惩戒案例,不断夯实教师对惩戒的判断能力与识别能力。

2.中间层次:构建与家长层面的教育惩戒共同交流机制。家长对于教育惩戒的支持力度是学校敢于在学生犯错时施以惩戒的重要支撑要素。首先,扩展学校参与制定惩戒管理规则的人员数,将家长代表纳入其中。通过这一机制可以有效均衡学校与家长之间教育惩戒的利益平衡点与需求点,确保最广泛地采纳家长建议,从而保障惩戒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建立教育惩戒管理规则定期评估与更新机制。应有针对性地对近期校内外的惩戒典型案例进行梳理,完善原有惩戒管理规定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跟进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与新动态。再次,构建完善的家长交流机制。学校应积极将教育惩戒中较为成功的学生案例作为素材进行广泛宣传,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互动,让家长明白教育惩戒并不都是负面影响,只要把控到位就可以促使学生改过自新,重新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此外,还可以拓宽监督机制的参与主体。在实施较大的惩戒时,学生和教师均有权要求违纪学生的监护人或学生代表、其他任课老师在惩戒现场实行监督,同时监督的参与主体亦可对惩戒的程序、标准等提出相关建议,以确保总体惩戒的流程公开公平公正。最后,构建教育惩戒的申诉机制。为部分家长不满于教师对孩子的惩戒措施提供申诉渠道,帮助其充分了解惩戒的整个事件经过与处理原则,同时通过该机制亦可以形成对学校及老师的惩戒监督,促使其有效行使惩戒,而非滥用惩戒手段。

3.外层层次:健全学校事关教育惩戒的一系列管理规定。首先,进一步细化校规校纪管理制度。此举可以充分支撑教师在教育惩戒履行过程中的职责与规范性。其次,学校应积极结合自身教学管理实际,进一步细化教育惩戒规则中的相关规定,以便于为教师提供操作上的惩戒操作指南及相应的配套管理章程。如对违纪学生采取留校教导的惩戒方式时,应有第三方成员共同参与,且必须在特定场所进行,以保证整个过程合规合法;对于较重的惩戒,应该由管理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审批后,并通知违纪学生的监护人;对更为严厉的教育惩戒,实施时应按照程序邀请学生家长、家长代表、学校教师代表、校长或校委会成员、记者等成员共同监督和旁听。此外,学校可以专门组建负责学生惩戒事项的学生代表督查组,让学生代表充分监督教师惩戒的合理性和规范性,缓解教育惩戒的纠纷问题;上级教育部门应亦当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教育惩戒的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发现有不合理、不规范的惩戒应给予通报批评,并对涉事教师处分。通过以上的优化措施可以持续健全教育惩戒生态系统中外层的惩戒环境,从而为惩戒的外层环境做好制度支撑,切实维护好学生与教师的合法权益。

4.宏观层次:有针对性地规定教育惩戒的具体管制政策。事实上,具体的法律管制规定可以涵盖到涉事主体所享有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违规违法后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所以国家层面的教育惩戒规定即为教育惩戒生态系统所涉及到的宏观层。因此要破除现阶段惩戒规定中笼统的文本表述,并创建一个符合教育惩戒生态系统执行的环境体系,亟需有针对性地规定“惩戒”的具体管制政策。首先,制定更为明确的教育惩戒标准,让惩戒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各教育部职能部门可以充分依据实际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特点、现状来共同商讨并制定出更为详实的教育惩戒实施标准。其次,构建多样化的惩戒方式。惩戒方式的多样化有助于教师依据实际教学管理及违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加以抉择。事实上,惩戒的初衷就在于用简单的管理手段或方式来促进学生规范自身言行,持续改进不良风气,以培养优良的学习生活习惯。最后,精进教育惩戒的实施流程。实施流程上的公正是保障教育惩戒结果公正的前提条件之一。在教育惩戒之前,实施惩戒的教师应当先给予违纪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说明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在了解情况之后教师再对标惩戒标准来实施惩戒,由此保证结果的相对公平。同时教师亦应当充分发挥教学管理机智,在惩戒之前要审时度势,依据学生性格特点、惩戒场合、事件大小来有的放矢地进行惩戒,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惩戒的预期效果。

猜你喜欢

惩戒规则家长
忘却歌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也谈“教育惩戒权”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