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2022-03-01刘双玲杨灼雄王红琴关翔李鸿俊李乔仙吴梦霞王馨黎春霞
刘双玲, 杨灼雄,王红琴,关翔,李鸿俊,李乔仙,吴梦霞,王馨,黎春霞
(1.玉溪市饲草饲料工作站, 云南 玉溪 653100;2.玉溪市畜牧站, 云南 玉溪 653100;3.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12;4.玉溪市红塔区草山饲料站,云南 玉溪 653100)
云南省肉牛存栏、出栏位居我国前列,全省草山草坡面积多,光、热、水条件优越,饲草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肉牛产业的独特优势。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围绕打好高原绿色食品牌,推进了云南肉牛产业的发展,肉牛养殖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处于低纬度高原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500~1800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4~24.6℃,发展畜牧业的区位优势显著。通过调查了解玉溪市当前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 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玉溪市肉牛产业的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玉溪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1.1 肉牛存栏、出栏情况
从本次调查来看,2020年末,玉溪市肉牛存栏108863头。存栏前三位的是新平县28602头、元江县21143头、华宁县18199头,3个县存栏肉牛67944头,占全市肉牛存栏总量的62.41%。其中:本地黄牛存栏62496头,占全市肉牛存栏总量的57.41%,存栏前三位的是新平县20592头、元江县19174头、峨山县7009头,3个县存栏本地黄牛46775头,占全市本地黄牛存栏总量的74.84%。全市出栏肉牛52224头,出栏率为47.97%。出栏前三位的是华宁县17128头、元江县9687头、新平县8502头,3个县出栏肉牛35317头,占全市出栏量的67.63%,详见表1。
表1 玉溪市2020年肉牛存栏、出栏情况 单位:头
截至2020年末,能繁母牛存栏42392头,其中:本地黄牛能繁母牛存栏28282头,占全市能繁母牛存栏的66.48%;西门塔尔10185头、云岭牛959头、安格斯893头,其他优良品种2173头。种公牛存栏4546头,犊牛存栏23245头,育肥牛存栏38245头。
1.2 品种及分布
玉溪市肉牛品种主要为本地黄牛,其广泛分布于全市各县(市、区),本地黄牛存栏62496头,其余良种牛及其杂交牛分别为西门塔尔及其杂交牛35321头、安格斯及其杂交牛2333头、云岭牛及其杂交牛3789头、其他品种及其杂交牛4924头,良种率为43%,云岭牛占比仅为4%,其中良种率前三位的是华宁县、通海县和江川区,分别为85.23%、80.23%和75.59%。
1.3 养殖结构与规模场情况
全市肉牛散养户主要以放牧为主,规模场以舍饲为主,部分有牧归后补饲的习惯。2020年底,玉溪市年存栏、出栏5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存栏能繁母牛2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有186户,其中:新平县79户、峨山县27户、易门县23户、元江县23户、江川区11户、通海县9户、红塔区8户、华宁县6户。共存栏肉牛13648头,主要品种为西门塔尔、安格斯、云岭牛等,其中能繁母牛存栏6669头、种公牛519头、犊牛3045头、育肥牛存栏3415头。出栏6839头,出栏率为50.11%。能繁母牛中良种牛存栏2967头,能繁母牛良种率为44.49%。2020年共计受配母牛3924头,其中本交1646头,冻精改良2278头,冻改情期受胎率在90%以上,应用率为58.05%。犊牛断奶月龄8户为3月龄以下,123户为3~6月龄,55户为6月龄以上。养殖模式94户为舍饲,39户为放牧,53户为舍饲+放牧。
1.4 牛冻改点建设及主推技术
截至2020年底,玉溪市累计建成牛冻精改良点70个,共有77名输精人员熟练掌握牛冻精改良技术,现有48个点正常运行,分布全市所有县(市、区),2020年开展牛冻精改良12511头,受胎率为84.01%。主要冻改品种为西门塔尔、云岭牛、安格斯等优良肉牛品种。
肉牛冻精改良技术为玉溪全市范围内的主推技术,2020年推广应用率为29.51%。经过冻精改良的肉牛具有体格大、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高的杂交优势,同时可以减少种公牛的饲养,有效降低饲养成本,冻改后代4月龄犊牛可卖到1.3万元左右,12月龄牛可卖到1.8万~2万元,成年牛可卖2.6万~2.8万元,杂交效益明显。冻精改良的推广示范受到了饲养户的欢迎,群众改良积极性高,参加冻改技术的养殖户越来越多,促使冻精改良面越来越扩大,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区域的农户。
“十三五”期间,玉溪市在云南省现代农业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元江试验站)、玉溪市首批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元江县肉牛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专家团队帮助指导下,率先在元江实施“犊牛早期断奶、母牛提前配种、肉牛高效育肥等技术示范推广” “本地黄牛提质增效技术,云岭牛与本地黄牛杂交改良技术” “肉牛冻精改良技术推广” “农作物副产物饲料化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草食牲畜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等技术,并在全市逐步推广,为全市肉牛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施“云岭牛种群扩繁基地建设项目” “云岭牛规模化养殖示范场项目”等,为全市云岭牛等良种牛快速发展提供了良种资源保障及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也加快了全市肉牛产业的发展。
1.5 屠宰加工
玉溪市无肉牛屠宰企业,仅有1家规模牛肉加工企业,年屠宰加工肉牛1 000多头。绝大多数肉牛育肥后没有屠宰加工,直接出售。
1.6 饲草饲料
玉溪市2020年牧草种植面积2460hm2,其中一年生牧草种植706hm2(一年生黑麦草、苕子等)、多年生牧草种植1753hm2(多年生黑麦草、皇竹草、象草等),牧草产量21.02万t;天然草场30.01万hm2,产量257.48万t;农作物秸秆利用量49.5万t;通海县利用资源优势,综合利用废弃菜叶5.86万t。建有青贮(氨化)池48122m3,青贮饲料3.74万t,氨化较少,全株玉米种植利用正在积极示范推广中。
1.7 扶持政策与项目建设
为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玉溪市出台了《玉溪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云岭牛发展规划(2017—2025 年)》《玉溪市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年)》,各县(市、区)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意见等。但各县(市、区)没有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肉牛养殖业仍然面临缺乏具体的扶持政策及资金支持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项目建设为全市肉牛产业发展提供较强的科技支撑,2015年、2016年度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项目、2017年草牧业试点项目、云岭牛种群扩繁基地建设项目、2018年云岭牛产业发展扶持项目、畜牧业发展“市级种养循环养殖示范”项目等的有序推进,为全市肉牛产业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初,云南省现代农业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元江试验站正式落户元江县畜牧与饲草饲料站,2017年末,玉溪市首批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元江县肉牛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在元江县畜牧与饲草饲料站建站,为全市开展肉牛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2.1 养殖方式落后,规模化程度低
全市肉牛养殖以散养户为主,散养户以放牧、半放牧方式为主,规模场冻改应用率58%,犊牛断奶普遍在3~6月龄,散养户基本在6月龄以上。按本次调查界定,全市肉牛规模户186户,规模化比重仅为13.1%。由于肉牛养殖区域多为少数民族聚集的山区,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导致接受新技术、新知识、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差,科学养牛知识普及应用率低。此外,由于近年来持续干旱,缺水严重,牧草不足,一些县的部分散养户改养肉羊,降低了肉牛养殖数量。
2.2 良种率低,品种杂乱
全市牛品种以本地黄牛为主,养殖周期长,良种率42.59%,峨山、新平、元江3个县的良种率低于30%,澄江县的肉牛养殖全部为本地黄牛。云岭牛缺乏相应配套产业支撑,在现有产业体系下无法形成优质优价,缺乏市场竞争力,推广困难。冻改基本以西门塔尔冻精为主,但仍有部分地方根据农户需求选择其他牛品种冻精输配。
2.3 冻改点建设不规范,缺乏屠宰加工企业
2016年以来先后建成冻改点70个,但由于部分点没有依托养殖场而单独建设,后期缺乏扶持资金,运行成本较高导致难以维持,现正常运行48个(含澄江县1个以奶牛为主)。市场化基本形成,有退有进,与当地肉牛养殖相关。但冻改点缺乏规范化建设,冻改设备、冻改室无统一规范标准。
由于缺乏规范的屠宰加工企业,绝大多数肉牛育肥后没有屠宰加工直接出售,肉牛养殖产业链短,养殖效益相对较低。
2.4 饲草饲料不足
一是对青饲料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充分利用自有土地进行饲草料种植(有的种烤烟,有的栽蔬菜),人为造成青饲料不足;二是青贮原料短缺,全株青贮玉米种植较少,青贮饲料不足以支持生产需要,外购成本较高,华宁县养殖户以680元/t的价格从外地购买袋装青贮饲料,且无法保证长期供应;三是牧草种植面积不大,品种单一,主要为皇竹草等一些营养价值不高的品种,优质牧草如黑麦草、苜蓿种植面积较少,难以保证生产需要,通海县部分养殖户从天津等地购买1500元/t的青干草,华宁、江川养殖户从新平、弥勒等地购买1500元/t的甘蔗渣作为补充;四是农作物秸秆虽然量大但面散,不便运输,收贮成本较高,季节性供应不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对养牛业的饲草供应形成一大瓶颈。
2.5 缺乏产业扶持政策,投入严重不足
全市均未制定具体的肉牛养殖扶持政策,之前相关补助经费、项目资金仍有部分未兑付。有实力进行产业化发展的人员到外地发展,人才流失严重,缺乏竞争力。
2.6 科技新技术培训不足
散养户、中小规模户养殖新技术培训不足,且缺乏针对性。部分规模场只能与兽药、饲料、冻精供应企业合作来提高本场肉牛养殖技术水平。
3 建议和措施
3.1 改变传统观念,提倡科学养牛
随着机械化的不断推进,养牛已经逐步由役用向肉用、乳用及兼用型转变,养牛观念也应随之改变,应由粗放型向集约型逐渐转变,应建立适度规模育肥技术体系提高养殖效益。可采用舍饲与放牧相结合;人工补饲与自然放牧相结合;精、粗料平衡供应;改老式牛舍为现代规范牛舍,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为牛群提供更适宜的环境;充分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利用优良品种冻精改良本地品种,不断扩大良种覆盖率。
3.2 规范冻改点建设,大力推进肉牛冻精改良
大力推进牛冻改,不断改良品种。冻改点应该根据市场行情,有退有进,并与当地肉牛养殖相适应。新建冻改点应该优先考虑有牛场为依托的点,不能盲目求多;对冻改点进行规范化建设,对冻改设备、冻改室等制定统一规范标准;对新进输精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3.3 发展适度规模大户和肉牛专业合作社
积极发展肉牛专业合作社和适度规模大户,不断以点辐射,提高周围群众养牛积极性。专业合作社可以在技术、资金、平台及管理上不断促进规模户及周边养殖户发展,不断规范行业市场秩序。规范合作社管理,兼顾合作社与农户双方利益,实现可持续合作发展,并通过规模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不断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中高端市场。
3.4 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大力推广饲草料青贮、氨化技术
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有条件的企业加大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改善饲草营养品质;大力推广全株青贮玉米种植,充分发挥青贮饲料存贮容易、时间长的优势,解决青绿饲料冬春季节性供应不平衡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收贮农作物秸秆,保证全年饲草料均衡供应,并通过农作物秸秆氨化技术,提升或改善农作物秸秆饲料品质。
3.5 培育肉牛屠宰加工企业,搭建营销平台,健全产业链
培育或引进 “带动农户养殖母牛,自主育肥、屠宰加工、外销连带餐饮(连锁店)”的全产业链模式企业,进一步对牛肉产品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完善和健全现有的活牛交易市场,建立完善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服务措施,可构建完善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肉牛销售中的优势。鼓励和扶持活牛进行屠宰销售,培养肉牛交易中介人,规范牛肉市场,开展精细分割并调运外销。
3.6 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开展培训
加强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有知识、懂技术的养殖技术人员。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该利用各种平台进行全面宣传,并定期根据广大养殖户的需求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养殖户能利用新技术,做到科学养牛。
3.7 出台产业扶持政策
采取政策优惠、资金扶持、项目申请等多种方式吸引大中型肉牛企业及优秀人才到当地发展,构建肉牛养殖风险补助方式,建立政府补助、养殖户自愿交纳,实行统一管理,用于肉牛养殖抗风险的补助基金,积极建立肉牛养殖保险,使养殖户在遇到灾害时能迅速恢复生产,确保养殖户不因灾致贫,产业不因灾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