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主题情境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以牛津初中英语九(上)Unit2 Reading为例

2022-03-01周步明赵海琴

初中生世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意图语篇太空

■周步明 赵海琴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教师的文本解读、学生的语言学习必须立足于文本主题。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单元主题语言情境的创设要基于单元的主题意义,以单元主题为统领,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进行语言学习和多种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我以牛津初中英语九年级(上)Unit2 Read⁃ing为阅读课例,探讨单元主题情境下的阅读教学的实施步骤。

一、单元主题与语篇内容分析

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涵盖三大主题群: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本课例属于人与社会这一主题群下的文学、艺术与体育子主题群。本单元的主题是Great people。该单元第一课时导入版块简要介绍了影响世界的、对人类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名人:Peter Tchai⁃kovsky,Nelson Mandela,Thomas Edison,Qian Xue⁃sen,William Shakespeare和Christopher Colum⁃bus,以及他们的主要贡献。阅读版块详细介绍了月球行走的第一人Neil Armstrong的生平及其所做的贡献。语法版块主要介绍了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些发明,如the fridge,the washing ma⁃chine和飞机。综合技能板块,以听读形式向我们介绍了Marie Curie的生平以及她所做的贡献。Task版块介绍了解决人们温饱问题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本课正是在主题的基础上,介绍了世界登月第一人的生平事迹及他对人类太空研究和探索所做的巨大贡献。

二、学情分析

本课例的授课对象是优质生源流失严重的农村的初中九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在历史课上了解了一些名人以及他们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但对本课所学的人物Neil Armstrong,多数学生不甚了解。虽然有部分学生对伟人及他们所作的贡献感兴趣,想用英文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他们由于相关词汇和知识的储备较少,表达能力明显不足,要成功地学习这一课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三、学习目标

根据单元目标,结合本课时的要求,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语言目标:阅读了解Neil Arm⁃strong的生平及探索太空的历史,掌握相关的词汇和短语。2.能力目标:学生能运用skimming和scanning等阅读策略,通过自我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策略,学会从文章中提取信息,深入了解Neil Armstrong的生平活动和他对人类太空研究和探索所做的贡献。3.情感目标: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先驱们的事迹,深入思考伟人所具备的品质,激发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为人类社会进步做贡献。

四、教学流程

Step 1:Warming up

(1)Enjoy a video about fighting against Delta COVID-19

在热身阶段,教师播放2021年网友抓拍的扬州人民抗击新冠病毒德尔塔的视频:有支援扬州的“苏大强”医疗队废寝忘食地工作片段,有广大志愿者维护核酸检测场所秩序的画面,有隔离小区的居民夜晚同唱,展示大爱精神的歌曲《歌唱祖国》催人奋进。教师设问:①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video?②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people?学生们回答问题后,教师:They are common,but they aregreat.We will win!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通过创设扬州抗疫的真实主题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有利于激活话题,开启学生的思维之旅。

Step 2:Lead-in

在导入阶段,教师提问:Who is the first Chi⁃nese to go into space?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杨利伟的图片,接着教师再次提问:Do you know any other people who have ever travelled into space?

紧接着,教师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学习一些主题词汇,如:astronaut,pilot,spacecraft,aircraft,serve,test,spin,cut…short,Psacific,step,gi⁃ant,mamkind,pride等。

【设计意图】教师立足于主题语言情境,通过向学生展示航天英雄的一些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出中国航天英雄们的事迹。图片易激发学生的联想和表达欲望,问题情境易激发学生的思考。

Step 3:Pre-reading

(1)Observe the text feature and predict

教师引导学生感知语篇的文本特征,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展开:文章插图和标题。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插图。本语篇提供了两幅插图,第一幅是身着宇航服的Neil Armstrong的图片,第二幅是他登月的图片,教师借助于图片情境向学生发问:①Who is the man in the picture?②What was he doing at that time?学生通过观察这两幅图片,预测该语篇可能介绍Neil Armstrong以及他登月的事件。教师让学生阅读文章的标题,学生们发现该语篇的题目是个人名,因此预测该语篇可能是人物传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的文本特征,有利于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语篇插图间接暗示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对这两幅图片的观察和研究,基本能够预测到该语篇的内容。标题就是文眼,它是语篇的精华,能够较精确地反映出语篇的主要内容。

Step4:While-reading

(1)Skim and answer

学生运用skimming阅读技巧解答以下两个问题:①What does the article mainly talk about?②What kind of genre is it?学生在浏览语篇的基础上,验证出这个语篇的体裁就是人物传记,主要内容是介绍Neil Armsrong的生平及他对人类太空探测所做的贡献。接着教师又抛出第三个问题:In what order does the article introduce Neil Armstrong?学生通过浏览文本,抓住文章行文的特点,得出以下结论:The biography of Neil Arm⁃strongis organized in timeorder.

【设计意图】学会运用适当的阅读技能,可以快速获取主要信息。通过skimming,学生得以验证上一环节的预测,顺利解决了传记体记叙文的“5W1H”。

(2)Scan and think

要求学生寻读第三段,然后回答问题链:①What did they do during their trip into space?②What unexpected thing happened on their way back?③How did they deal with the problem?这三个问题都是基于文本的展示型问题。为了让学生深入探究Armstrong把失控的宇宙飞船成功地迫降的原因,教师设计了参阅型问题:To solve the problem successfully,what qualities do you think Neil Armstrong should have?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活动得出:calm,clever,courage,careful,skillful等品质。

【设计意图】合理运用scanning阅读技能,可以精准获悉相关细节性信息。这类问题一般属于低阶思维的展示型问题,可以直接从文中找到信息。展示型问题不是教师设问的目的,后面紧接着会有参阅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属于高一层次的问题,学生需要透过文字读懂隐含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本环节中设置的参阅型问题,学生必须深入文本,在研读的基础上分析、推理和综合思考。

(3)Ask and answer

教师要求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最后一段:What was the highest award that Armstrong re⁃ceived?What’s special about the medal?Why do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 his achievement?这一段主要介绍Neil Armstrong因登月探测太空而获得的巨大成就,美国政府授予他最高奖,全世界人都把他视为英雄、人类的骄傲。

【设计意图】本文中最后一段,实际上回答了人物传记中why的问题。Neil Armstrong的成就和贡献,正是文本价值的所在,突出Neil Arm⁃strong作为影响人类太空探测史的里程碑式的人物,永远被人们铭记在心。

(4)Read and discuss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第四段,然后回答问题:①What did Armstrong say when he stepped out on⁃to the Moon’s surface?②What does this sentence mean?第一个问题属于展示型问题,学生很容易从文本中直接提取信息,为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作铺垫。第二个问题属于参阅型问题,学生结合Armstrong的事迹,以及个人生活经历,综合评判,交由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形成以下观点:

①It was one small step on the Moon’s surface for Armstrong,but for mankind it meant a great achievement in space technology.②Because of his walking on the Moon,people on the earth can learn more about the Moon.

【设计意图】参阅型问题的设计,容易引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对于Neil的名言的理解,学生结合Neil的个人奋斗经历和他对人类太空探测产生的影响等多个方面综合评判,深入思考。对于他自己而言,正是他每天进步一小步,日积月累完成了一大步——登月探测活动;正是他的登月探测活动,实现了人类太空探测的里程碑式的飞跃。这也是文章体现的文化育人价值所在。

(5)Makea Mind Map and retell

教师说:Armstrong has ever said that a small step for a man,a giant leap for mankind.As the say⁃inggoes,Romeis not built in a day.Neither is Arm⁃strong’s success,One small step for a short period,a giant leap for his life.教师要求学生据此画出有关他成长的思维导图,表明他的成长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接着要求学生分组根据思维导图复述Armstrong的every small step。

图1

【设计意图】本环节有两个意图:意图一,把Neil Armstrong的个人奋斗史从文字描述转化成可视化的思维导图形式,直观清晰,学生易于理解。意图二,利用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据此进行口头复述,把读图变成口头语言输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Step 5:Post-reading

(1)Talk about yourself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模仿Armstrong的成长图,画出自己的目标成长图,包括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憧憬中的将来;学生组内交流,然后选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目标成长图并且用英语作口头陈述。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能止于学习理解,学生要在新的情境中学会迁移创新。教师利用Armstrong的成长图进行情境迁移,要求学生画出自己的成长憧憬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制作思维导图的能力。利用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口头陈述,此时图表思维转化为语言表达能力,成长憧憬图有利于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探究的欲望。

(2)Show opinions about Armstrong

教师在读后阶段设计了三个问题:①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 Armstrong?②After reading this text,what do you think of Armstrong?③What strong qualities did he have?问题一从作者的角度评价Armstrong的贡献;问题二是从读者(学生)的角度评价Armstrong的贡献;问题三需要学生分析文本,综合归纳才能得出他所具有的品质:curious,hard-working,clever,calm,organized,generous,challengable等。

【设计意图】该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分别从作者的角度和读者的角度解读文本并评价人物,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评价人物。特别是问题三的设置,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五、结束语

本课例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各个环节都围绕文章的主题意义而展开,层层深入。所设置的活动都立足于主题语言情境,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理解、运用实践,在新的情境中进行知识的迁移创新。利用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之旅,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语境的创设,巧妙地搭建了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支架。围绕主题语境开展的阅读教学,更有利于主题意义的探究、育人价值的实现。

猜你喜欢

意图语篇太空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上太空,安个“家”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自然教育《小蚂蚁的生日会》教案
不打自招
太空遇险
燕山秋意图
畅游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