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检查中的应用
2022-03-01张姝姝茅旭红缪小惠任丽
张姝姝 茅旭红 缪小惠 任丽
上海市长海医院影像医学科 200433
冠状动脉病变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尽早识别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将有助于预防冠心病发生,改善患者预后〔1〕。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具有高分辨率、扫描速度快、无创等特点,因此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2〕。然而,诊断效果受图像质量影响,提高患者诊断依从性将有助于临床获得清晰的影像学图像,从而提高诊断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3〕。目前CT造影管理水平偏低,专业性不强,未能形成完整的护理体系,导致CT造影过程中容易存在不良事件〔4〕。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是用于防范潜在风险的新型护理管理方法,通过分析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原因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持续质量改进〔5〕。因此,本研究将探讨FMEA模式在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旨在为CT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临床护理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法,根据患者检查时间顺序,将2018年1~12月上海市长海医院行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110例患者作为实施前,将2019年1~12月行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108例患者作为实施后。纳入标准:①首次检查;②意识清醒,神志清晰,愿意配合检查;③无气促、咳嗽、呼吸功能衰竭等影响患者屏气的疾病。排除标准:①合并肾功能不全者,②合并肺泡性囊肿、肺动脉高压、呼吸道感染、气胸等疾病者,③造影剂过敏者。实施前男55例,女55例;年龄22~68岁,平均(45.3±4.9)岁;文化程度:小学25例,初中25例,高中32例,大专或以上28例。实施后男53例,女55例;年龄20~70岁,平均(45.1±4.6)岁;文化程度:小学22例,初中24例,高中32例,大专或以上30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施前行常规护理管理,在诊断前安排患者排号就诊,在患者排号期间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鼓励患者积极面对诊疗,以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告知患者行CT冠状动脉造影期间注意事项、不适反应及预防措施。
实施后在实施前的基础上应用FMEA模式实施干预:(1)成立FMEA小组:由影像科护士长1名、影像科责任护士3名、影像科办公护士3名共同组成FMEA小组,小组成员均经FMEA系统培训,且均为培训合格后入组,小组成员熟悉CT冠状动脉造影健康教育步骤。(2)评估CT冠状动脉造影潜在失效模式:FMEA小组通过头脑风暴法对影响患者护理质量的高危因素进行危险分享,并计算每个高危因素失效模式危机值(RPN),危机值由该失效模式可检测难度(D)、发生频率(O)、严重程度(S)等3项乘积获得,每项赋值1(不可能)~10分(非常可能),RPN值>125分提示应对该模式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见表1)。(3)改进措施:①健康宣教:诊断前由于责任护士向患者发放《CT冠状动脉造影健康手册》,通过指导患者阅读手册,提高患者对CT诊断的认识,从而减轻患者检查前的不良情绪。②检查前交谈:检查前主动与患者进行交谈,交谈过程中了解患者CT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针对患者存在的认知偏差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并结合微笑、抚触、倾听等非语言行沟通技巧促进护患关系,减轻患者检查前紧张、焦虑情绪。③增强患者信心:检查前由责任护士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疑惑并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鼓励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④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责任护士启发患者以正面、积极的态度认识自己,如鼓励患者回忆曾经最成功的体验,并引导患者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⑤需要更换先进设备并进行操作培训,经培训合格后上岗;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文书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表1 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护理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分析
1.3 观察指标
①RPN值:比较两组失效模式(共5个)危机值。②图像合格:是指图像清晰可见。③检查依从率:患者完全遵医嘱完成整个检查过程。④并发症:记录两组造影剂渗漏发生率、幽闭恐惧症、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及文书书写错误率。⑤满意率:采用自拟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包括对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工作能力、检查效果、沟通关爱等方面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RPN值比较
实施后失效模式(即患者诊断前情绪抑郁/焦虑、药物渗漏、幽闭恐惧症、设备图像不清晰或质量低下、文书报告书写不规范)危机值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RPN值比较
2.2 实施前后患者图像合格率、检查依从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施后图像合格率及检查依从率高于实施前,而造影剂渗漏发生率、幽闭恐惧症、恶心呕吐及文书书写错误率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实施前后患者图像合格率、检查依从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实施前后CT冠状动脉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
实施后对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工作能力、检查效果、沟通关爱等方面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实施前后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n(%)〕
3 讨论
3.1 FMEA模式对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危机值的影响
FMEA模式是用于预防及确定护理工作中潜在管理风险的方法及工具,能有效规避护理风险发生,实现精益管理及持续质量改进,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6〕。本研究结果表明,FMEA模式能有效降低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护理潜在风险。考虑可能由于FMEA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防患于未然,将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分析CT冠状动脉造影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从而确定引起不良事件的危机值,并对患者提出整改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危机值〔7-8〕。
3.2 FMEA模式对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FMEA模式是针对护理工作中薄弱环节,在项目实施前确定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子,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用确定的方法及手段降低护理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从而有效预防系统性风险发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最大限度确保系统安全性〔9-10〕。本研究结果表明,FMEA模式能有效提高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护理效果。FMEA活动能很好地暴露流程缺陷及管理上的漏洞,通过进行风险评估,量化隐性风险,促成风险管理标准化,能很好地提高CT冠状动脉造影护理管理质量,降低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11〕。另外,FMEA模式通过采取相应的策略,用确定的方法及手段降低护理工作中的不确定性,有效预防了系统性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将错误的事情转化为事前防范,最大限度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12〕。
3.3 FMEA模式对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护理满意率的影响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FMEA模式能有效提高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护理满意率。这可能由于失效模式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失效风险的评估是从多角度使工作流程潜在的安全隐患变得显性、量化,使复杂的质量控制变得程序化和规范化,从而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13-14〕。
3.4 小结
FMEA模式对CT冠状动脉造影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不仅能提高了FMEA小组成员严谨的工作态度及护士专业水平及责任感,同时也降低了护理工作失效模式危机值,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满意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