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健康教育改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功能、负性情绪及 并发症的效果
2022-03-01冯彬林银萍王燕红林伟民
冯彬 林银萍 王燕红 林伟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创伤骨科,宁德 355000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中较常见的损伤类型,骨折发生后肢体会出现运动障碍而无法行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骨科常采用手术方式治疗髋部骨折,但老年人作为一类特殊群体,术后管理难度相对较高,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也更大,因此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促进老年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引导式健康教育是近年新兴的健康教育模式,该方法通过引导、诱发式的教育调动患者自主参与的潜力,以更高的积极性促进术后康复〔3〕。本次研究实施引导式健康教育干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干预效果较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82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入院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纳入标准:①参照《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髋部骨折,②年龄≥60岁,③具备手术适应证,④思维清晰,无沟通障碍,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②合并其他骨折,③伴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60~84岁,平均(73.15±6.96)岁;手术类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2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18例。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61~85岁,平均(72.88±7.59)岁;手术类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术前向患者介绍骨科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髋部骨折,避免错误认知带来的心理压力,术后宣教康复过程的注意事项,重点演示并指导翻身、坐立、离床等动作,出院时发放知识手册,嘱咐居家期间的注意事项,定期进行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实施引导式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①组建引导小组,成员包括1名诊疗组组长、1名主治医生、1名护士长、1名责任护士。所有成员均有5年及以上骨科工作经验,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引导小组负责引导式教育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同时开展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与评估。②家庭引导员的选取与培训:患者入院后,在其家属中选取1名责任心强、心态良好、文化程度较高并且与患者长期居住在一起的家庭成员作为家庭引导员,引导小组收集并登记各个家庭引导员的相关信息,并将其加入引导式教育的微信群中,群内定时发布髋部骨折护理的相关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患者入院4~7 d,引导小组教会家庭引导员使用助行器、拐杖等辅助工具;患者出院前,引导小组向家庭引导员重点介绍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及居家护理的注意事项。③引导工作:术前引导小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骨科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髋部骨折,避免错误认知带来的心理压力,家庭引导员协助引导小组,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传递正确认知,减轻心理负担;术后引导小组强调预防压力性损伤的重要性,家庭引导员协助患者翻身、抬臀等动作,减少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风险;引导小组指导患者坐立、离床、行走等动作,家庭引导员协助患者完成上述动作,并引导患者逐步增加活动量;出院后,家庭引导员除完成基本护理外,协助患者开展康复锻炼,强化监督职能,及时在微信群与引导小组交流沟通,引导小组解答家庭引导员提出的问题,并动态调整康复方案。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表评定患者髋关节的康复情况,总分100分,分数越低,髋关节功能越差〔5〕。分别在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分为0~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越重〔6〕。分别在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高代表能力越高〔7〕。分别在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负性情绪,SAS量表标准分正常上限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分数越高,症状越重;SDS量表标准分正常上限为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分数越高,症状越重〔8〕。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功能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Harris评分、VA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两组的Harris评分、ADL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的改变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功能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的改变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分,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等均属于髋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老年人由于肢体协调能力下降,且多伴有骨质疏松症,是发生髋部骨折的高危人群〔9〕。手术是治疗髋部骨折的主要方法,但老年人机体耐受力较低,愈合速度较慢,大大增加了护理难度,探寻更加积极有效的护理模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常规护理干预主要由医护人员完成健康宣教,家属参与度较低,患者积极性欠佳,尤其是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效果难以得到保障〔10-11〕。引导式健康教育是一种运用引导、启发式的教育模式调动患者自主参与的潜力,该模式的核心特点是引入一名家庭引导员,家庭引导员对患者起到引导与鼓励的作用,从而调动患者配合康复训练的积极性,提高治疗效果〔11〕。本研究提示,与常规健康教育比较,引导式健康教育取得了更佳的功能恢复效果。分析原因,主要因为引导式健康教育对家庭引导员开展培训,家庭引导员获得髋部骨折护理的相关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掌握助行器、拐杖等辅助工具的使用方法,尤其在出院居家期间对患者康复训练进行帮助与监督,使患者获得延续性、规范性的功能锻炼,并及时与引导小组的医生、护士沟通,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了护理不当或护理断层的发生,因此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12〕。
有研究显示,老年患者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包括固执、自尊心强等,尤其在骨折创伤后,面对疼痛、医疗花费等应激因素时,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消除负性情绪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关键环节〔5,13〕。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引入家庭引导员,可有效缓解患者住院期间的陌生感,切身感受来自家庭成员的鼓励与支持,此外,家庭引导员善于使用便于患者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准确向患者传递正确认知,从而减轻心理负担〔5〕。本研究说明,引导式健康教育能够更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与曾慧萍〔7〕、黄瑞影、刘杏珍〔14〕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本次研究还发现,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分析原因,可能因为家庭引导员与患者接触密切,不仅为其提供护理行为,还可发挥实时监督作用,使医护人员快速获得患者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2〕。
综上所述,引导式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关节功能与负性情绪,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