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高中学科奥赛发展的困境与归因
2022-03-01金文旺
摘要:学科奥赛是高中学校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县域高中学科奥赛教育在“强基计划”背景下,遇到了更多困境。基于对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布的2016-2018年五大学科奥赛全国决赛获奖名单的描述性分析,归纳了当前县域高中奥赛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遭遇困境的原因。“教育抽水机”效应造成县域高中优质师资流失;奥赛长期存在的“强省强校垄断”筑高了县域高中发展奥赛的壁垒;县域地区相对信息滞后、观念陈旧、未能跟上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变化。推动县域奥赛教育健康发展,亟待建立切实有效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关键词:县域高中 学科奥赛 奥赛教育
引用格式:金文旺.县域高中学科奥赛发展的困境与归因[J].教学与管理,2022(06):24-27.
202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即“强基计划”),定位于“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1]。从2020年和2021年试点高校的强基简章和招录结果看,奥赛银牌及以上奖项是强基计划破格入围的唯一标尺,并可在校测中提前获得分数认定的优惠。“强基计划”背景下,奥赛依然是高中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
一、问题的提出
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是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其宗旨是促进学科知识的普及,培养中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发掘和培养具备学科潜力的后备人才。目前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五大学科奥赛,是国内最有影响的面向在校中学生的竞赛活动。我国举办奥赛主要有三个初衷:一是选拔少数具有特殊天赋和浓厚兴趣的学生,在常规学校教育之外进行因材施教的培育,储备拔尖创新人才;二是选苗组队参加国际奥赛;三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培养兴趣、训练思维、增长才能的机会,促进中学教育改革。
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学科奥赛与考试招生制度始终保持着紧密的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奥赛获奖就与高考保送和加分的升学优惠挂钩,且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升学竞争的加剧,这种诱人的福利在世纪之交一度引发“全民奥赛热”。到2010年,除国家集训队以外的所有奥赛保送被取消,省级奖项也不再具备加分资格;2014年底,教育部又直接取消了奥赛国奖的高考加分。新一轮高考改革背景下,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成为一流高校青睐的招生方式,对应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奥赛奖项被列为硬性申报条件之一。同时,高考试题的区分度已不能满足一流高校对拔尖学生的甄别和筛选,自主类选拔的笔试考核难度加大,导致越来越多的资优高中学生开始参与奥赛训练,越来越多的重点高中学校开始规模化、系统化培养奥赛学生,学科奥赛成为高中学校应对一流高校招生选拔和拔尖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渠道。
奥赛与升学政策的关联,从高中升学竞争的现实角度看,让奥赛变得更加功利;从学科奥赛的宗旨和初衷的角度看,也让学校具备更强的动力去关注和培养具备学科特长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这为学生的兴趣培养、思维拓展和才能增长创造了更多机会。国外有关奥赛的追踪教育的研究发现,受访奥赛选手普遍认为自己获益于奥赛[2-3]。国内也有研究指出,奥赛学习经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利于参赛学生成长成材[4-5]。但由于巨大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等差异,奥赛易沦为优势阶层获取升学优惠的“专利”[6],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在奥赛学习信息和资源方面处于明显劣势[7]。已有研究为本文讨论县域奥赛教育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国内研究很少关注学科奥赛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问题。另外,国内研究的时效性也不强,尤其是2014年和2020年启动的高考改革新政,引发我国学科奥赛教育领域产生了诸多新变化,这些变化并未得到充分的关注和考察。
县域,指的是县镇和农村地区;县域高中,指的是位于县域的高中学校。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以2015年为例,我国共有普通高中学校13240所,其中城市高中6425所、县镇高中6147所、农村高中668所,县域高中学校数量占比超过一半;2015年,我国共有普通高中在校学生2374万人,其中城市高中学生达1099万人、县镇高中学生达1199万人、农村高中学生为77万人,可见县域高中在校学生人数占比也超过一半。但是,在全国普通高中版图中占有半壁江山的县域高中,其学科奥赛教育发展状况如何,学界目前少有关注。“强基计划”背景下,学科奥赛依然是高中学校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研究奥赛教育发展的省际、省内和城乡差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希望借助翔实的数据,分析新一轮高考改革以来县域高中学科奥赛教育的发展现状,并尝试归纳其遭遇困境的原因。
二、县域高中学科奥赛教育的发展现状
奥赛获奖情况是检验高中学校奥赛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为了直观描述当前我国县域高中奥赛教育的发展现状,本研究主要梳理了2016-2018年五大学科奥赛全国决赛获奖学生名单,包含学生姓名、就读学校、所在省域、获奖层次等信息。该获奖名单来自阳光高考平台,這是教育部指定的官方高考资讯平台,每年都会定期公示诸如学科竞赛获奖、高校保送生、专项计划、综合评价等各类重要名单。将上述名单按照高中学校名称进行匹配,且进行对应的获奖人数统计,最终得到的数据中共有473所高中学校,其中2016年288所,2017年313所,2018年318所(见表1)。
2016年,全国共产生奥赛国奖1546个,其中县域高中共取得58个,仅占3.8%;县域高中的金、银、铜牌数量分别只有25个、18个、15个,在全国的占比均不超4%;县域奥赛国奖获奖学校共有28所,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2017年和2018年,县域高中的奥赛境况未见明显改观。获奖学校数量始终在40所以下,在全国的占比不足13%,平均每省只有1-2所县域高中获得国家级奖项;国奖总数和金、银、铜牌数量在全国的占比维持在5%左右。从获奖学校的省份分布看,有15个省三年来没有一所县域高中获得国奖。三年数据表明,从全国整体看,县域高中和城市高中差距悬殊。
由图1可知,从国奖数量的省份分布看,县域高中国奖绝对数最多的4个省份是浙江、江苏、山东、江西,三年国奖总数分别占到全省三年国奖总数的23%、16%、18%、21%,国奖分布相对均衡,县域高中展现了一定实力。图中其余12省,三年县域国奖总数都未超过12个,还有5个省份三年只有1个县域国奖;12省中闽皖湘豫4省国奖整体实力较强,但县域国奖占比远不足1%,城市高中垄断严重;甘云新贵琼桂宁青8省奥赛实力较弱,县域国奖占比也不到十分之一,和城市高中差距很大。未在图中呈现的省份皆为三年来没有一所县域高中取得国奖奖牌,这样的省份有15个,在全国(不含港澳台)的占比几近一半。
由图2可知,从奥赛金牌数量的省份分布看,县域高中金牌数量绝对数最多的4个省份同样是浙江、山东、江苏、江西,其县域高中三年的金牌数量分别占到全省金牌总数的24%、21%、14%、21%,金牌分布相对均衡,县域高中保留了一些份额。图中其余6省,县域三年金牌总数都未超过5个;其中闽皖湘3省奥赛实力较强,但县域金牌占比皆不足1%,城市高中垄断严重;甘云贵三省奥赛实力很弱,全省三年金牌总数只有个位数,县域高中和城市高中的表现都不如人意。未在图中呈现的省份皆是因为三年来没有一所县域高中取得奥赛金牌,这样的省份高达21个,在全国(不含港澳台)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县域高中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在全国的占比虽然超过了一半,但是奥赛国奖牌总数、金牌数量、获奖学校数量的全国占比严重失衡。除浙江、江苏、山东、江西等相对均衡的省份外,全国大部分省份县域高中的学科奥赛教育发展十分艰难,甚至超过一半的省份2016-2018连续三年没有一所县域高中获得全国决赛的奖牌,超过三分之二的省份连续三年没有一所县域高中获得奥赛全国决赛的金牌。县域高中学科奥赛发展堪忧,面临困境。
三、县域高中学科奥赛教育发展面临困境的原因
1.县域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抽水机”效应带来优质师资流失
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中教育开始出现“以城市为中心”的“差异发展”现象。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固化和区域差异的扩大,城市逐渐积累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区域间教育资源配置走向非均等化的道路[8]。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相比于城市,县域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教育财政投入有限。不像义务教育有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各级经费保障机制,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财政投入以县为主,地区之间差异大,与城市普通高中的差距也大。县域高中可供使用的非常规教育经费不足,教师的福利待遇和整体教学素养都比不上城市。奥赛教育依赖学校的专项经费投入,依赖常规教学之外独立钻研能力强的教师。
截至201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9.58%。空间资源的重新配置是城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正如阮荣平与郑风田提出的“教育抽水机”假说[9],当前的教育体制所培养的较高学历人才很难留在农村,教育会将农村的人力资本抽吸到城市,最终演变成农村人力资源不断向城市流出的现象。中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在经济利益关系中更多的是城市向农村“抽水”,在人力资源方面也不例外,农村的优质师资持续被城市教育系统单向吸收[10]。城镇化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人才流动,导致“教育抽水机”效应的持续存在,县域地区的优质师资流失严重。在教育领域,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之一,他们的流失导致本就薄弱的县域高中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好教练”和“舍得投入”,是奥赛教育的两个基本元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经费和师资都短缺的情况下,县域高中学科奥赛发展遭遇困境是必然的。
2.“强省强校垄断”筑高了县域奥赛教育的发展壁垒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政府制定了“重点发展”的教育战略,基础教育领域开始兴办各类重点学校。1980年,《教育部关于分期分批办好重点中学的决定》指出:“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各地发展不平衡,师资、经费、设备都有限,如果平均使用力量,所有的中学齐头并进,提高教育水平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于是,一小部分基础较好的高中获得了政策、师资、经费等方面的倾斜,同时也汇集了最优秀的生源。多年来,这些学校利用生源、师资和经费的优势,不断整合奥赛资源,摸索培养体系,扩大对外交流,迅速在省域甚至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绝对的奥赛优势。
所谓“强省强校垄断”,指的就是学科奥赛教育长期存在的省际、省内和城乡差异。奥赛强省强校不断累积优质师资、加大经费投入、沉淀培养体系,从而延揽优秀生源竞相投身奥赛学习,也吸引了以清北为代表的一流高校的特别垂青,高校、高中、学生、地方政府、家长多方共赢,良性循环下,奥赛实力越来越强;而奥赛弱省弱校缺经费、缺师资、缺体系,还要面对强省强校高筑的壁垒,高校、高中、学生、地方政府、家长的积极性都在不断下降,奥赛实力一直难见起色。对于敢于挑战既有秩序的地区或者学校而言,即使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奥赛投入,短期内也很难取得满意成绩,边际效应小,迫于各方压力,变革动力不断削减。在此环境中,县域高中更加步履维艰,尤其是处在弱省县域地区的奥赛弱校,几乎看不到追赶的希望。马太效应下,强者愈强,弱者恒弱,奥赛逐渐成为“少数城市学校”的游戏。城市与县域奥赛实力的巨大鸿沟,带来升学机会分配不均,是影响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的阻碍。
3.县域地区信息相对滞后,观念相对陈旧,跟不上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变化
县域地区较为明显的信息滞后使高考改革的有关政策難以被全部的学校、教师和学生所熟识和应用。如今,全国各地的高考论坛、高招咨询会、学术研讨会等宣讲活动每年有几百场,甚至上千场。无论是从地理距离的便捷性,还是信息获得的及时性方面考虑,县域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都不占优势[11]。与相对偏远落后的县域高中相比,各大高校和机构更愿意将城市重点高中作为宣讲的主战场。由于在政策解读和招生宣传方面县域学生落后一程,在实际的招生工作中其劣势会进一步凸显。在高招机制变得愈发多元的情形下,相较城市而言,县域高中信息闭塞,学校管理团队的理念较难做到与时俱进,家长的文化素养也相对偏低,学生获取相关政策信息的搜寻成本更高而自主意愿更低[12]。
在对待奥赛的态度上,县域地区的观念依然比较陈旧,对奥赛的定位认识不够清晰。我们在对县域中学的实地调研中发现,最为典型的看法是认为奥赛并不重要,所以不去理会。这种看法可能源于多种情形,比如学校整体生源和师资较弱,校领导抱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或者学校依然停留在“裸考至上”的传统应试逻辑。实际上,且不论县域也有一批具备特殊学科天赋的拔尖学生,学科奥赛的宗旨之一,就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培养兴趣、训练思维、增长能力的机会,许多县域资优学生因而错失了这样的发展机遇,即便只从现实的升学因素考虑,凭借奥赛在一流高校人才选拔中的标尺作用,可以为县域资优学生创造更多升学竞争优势。观念滞后带来实践滞后,县域奥赛教育一再错过最好的沉淀与追赶时期,如今两极分化愈发严重,赶超起来难度已然更大。
4.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仍未建立,不利于奥赛教育均衡发展
县域高中也应该适度发展学科奥赛教育,现实的原因不仅在于奥赛已经成为高中学校应对一流高校招生和拔尖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渠道,更在于就读县域的广大学生群体尤其是资优学生群体也需要甚至更需要这样的发展平台——培育科学兴趣、强化思维能力、开拓学习视野、激发学科潜能。“强基计划”是奥赛与考试招生制度关系的又一次变革,它虽进一步提高了通过奥赛进入一流大学的门槛,有利于遏制“全民奥赛热”的功利化势头,但某种程度上也给县域地区的奥赛教育带来了更大的阻力。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方向是形成“多元录取、综合评价”的考试招生新机制。但是,当前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有效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同学生的“综合素质”缺乏量化比较的统一标准,这当然并非易事。如今奥赛被作为高考之外综合评价的量化工具甚至是“强基计划”唯一的破格标准去区分拔尖学生,可能胁迫更多重点学校和资优学生抱着功利心态进入这个体系,并且强省强校具备更多动力和优势整合奥赛资源以便形成垄断性竞争优势,而县域高中发展奥赛不仅缺乏资源,缺乏动力,也没有其他选择。“单一标尺”的困境,不利于奥赛“去功利化”,不利于奥赛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快建立切实有效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是推动县域高中学科奥赛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EB/OL].(2020-01-13)[2021-01-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moe_776/s3258/202001/t20200115_415589.html.
[2] Tirri K.Finland Olympiad Studies:What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Talent in Finland?[C].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2000.
[3] Karp A. Thirty years after: The lives of former winners of mathemati-
cal Olympiads[J]. Roeper Review, 2003,25(02):83-87.
[4] 景一丹,肖小明.化學竞赛对高中生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影响的调查研究[J].化学教育,2007,28(11):58-61.
[5] 黄丹,王正询,杨桂云.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对高中生及保送生影响的调查[J].生物学教学,2005(06):46-49.
[6] 石慧.何以解忧:“解绑”奥赛与高考加分——基于A、B两省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考试,2015(05):22-26.
[7] 易向红.我国中学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8] 庞祯敬,李慧.区域间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与评价[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0(08):27-30.
[9] 阮荣平,郑风田.“教育抽水机”假说及其检验[J].中国人口科学,2009(05):36-45.
[10] 袁桂林.促进农村各类教育协调发展[J].教育研究,2003(08):16-17.
[11][12] 蒋承,刘霄,戴君华,等.当前农村高中教育的发展瓶颈与应对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8(01):56-60.
[作者:金文旺(1994-),男,江西鄱阳人,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