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顾城《一代人》与臧克家《三代》异同

2022-03-01戴洵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2期
关键词:臧克家现代主义顾城

戴洵

内容摘要:顾城是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一代人》是其代表作,表现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年轻人迷惘的心境;臧克家是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代表作家,《三代》继承其一贯的诗歌创作风格和题材,用短短几句话刻画出当时中国落后的农民形象。虽然《一代人》与《三代》发表时间不同,所属流派也不尽相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主题意蕴等方面是有一定的联系。本文旨在从两首诗歌的创作背景、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探究两首诗歌所要表达主题的异同,寻求两首诗歌跨时空的相似。

关键词:朦胧诗派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顾城 臧克家

顾城是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一代人》是其成名作。《一代人》创作于1979年,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顾城等朦胧诗派诗人的创作也带上了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特点,《一代人》形式短小精炼,没有过多的赘叙,仅仅用简单的一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1]就创造出了隽永深远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臧克家是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大多选材农村生活,与农民与土地息息相关,力求反应社会现实,展现人民疾苦生活。《三代》是其代表作之一,在内容结构上与《一代人》一样短小精悍,仅仅用二十一个字刻画了三代农民的不同形象,展现了他们的生活与命运。《一代人》与《三代》创作于不同历史时期,有着诗人赋予的不同内涵,在表现手法上也有着各自的特点,但经过仔细推敲,可以发现纵然这两首诗发表于不同的时间,但在主题上似乎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值得深入探究。

一.创作背景与题材选择

臧克家的《三代》创作于1942年,而顾城的《一代人》创作于1979年,三十多年的时间跨度显然表明这两首诗歌是针对于不同的社会问题所提出来的,因此在题材的选择上似乎也是不一样的,但纵然社会变革,不同社会问题的深处必定隐藏着一定相似的深层根源,因此《三代》和《一代人》在主题表达上是存在着某种联系的,需要进行细致的探究。

(一)两首诗歌扎根不同时代背景,反应不同人的生活

一定时代的文学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一代人》与《三代》从题目上来看,取材对象似乎是相同的,都是以某一代人或是某几代人为叙述对象。但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它们二者间的实际内涵也不径相同。臧克家创作《三代》于1942年,诗人当时客居河南寺庄,那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时期,靠土地世代而生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社会环境黑暗压抑,诗人看到了战争下农民悲惨的生活与命运,便写出了《三代》。《三代》内容简单短小,“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2]仅仅通过21个字就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农民生活的困苦,“孩子”“爸爸”“爷爷”三代人和“土地”意象的相勾连,表现出一种世代轮回、无可奈何且悲壮的宿命感,短短的几句话却给读者以振聋发聩的力量。

顾城的《一代人》作于1979年7月,顾城在文革不久后写成此篇,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反思了那个扭曲的时代。因此,顾城诗作中的“一代人”是经历文革黑暗岁月,在文革这一历史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整首诗歌以几个黑暗意象映射着诗人对文革那一段扭曲、摧残人性的黑暗岁月的愤慨与批判,同時更多地表现出的则是年轻一代执着追求象征美好人性与人道主义的光明,其中蕴含着诗人对年轻一代人寄寓的希望,有着对未来的向往与期盼。

因此,从两首诗歌的时代背景来看,这两首诗面对着的是不同的社会现实,在对于社会现实的揭露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臧克家的《三代》展现的是农民贫困的生活图景,基调是苍凉、悲哀的,而顾城的《一代人》是在文革结束后而创作的,表现的是文革后的一代人在经历黑暗的岁月后又在不断寻找光明的这样一个主题。

(二)两首诗歌都揭露社会现实,感悟人生与命运

从顾城《一代人》和臧克家《三代》各自具体的主题上来看是完全不相同的,但不难发现的是,两个作家的诗歌都是取材于社会现实,揭露与反思特定的时代。这两首诗歌都力求反应当时的社会现状,从而给予读者振聋发聩的力量,以此引起人们的反思与注意。《一代人》创作于文革结束后不久,反映的是文革那一段黑暗的年代,以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人为对象;《三代》发表比《一代人》要早三十多年,但同样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消极抗日,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当时诗人客居农村,目睹着农民悲惨的生活,而由此写下了这篇诗作,同样是对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特定的一个群体的描写。

从这两首诗作所要表达的主题来看,虽然具体内涵不同,但可凝炼出一个大致相似的概括性的主旨。《一代人》和《三代》都围绕着“人生”与“命运”来叙述,虽然这两首诗歌短小精悍,但在有限的文字中却可看出诗人赋予其中的价值取向。《三代》和《一代人》探讨了“人生”和“命运”,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这两个命题的态度和看法,两位诗人赋予各自诗歌中不一样的情感色彩。《一代人》表现的是文革后那一代人的命运与人生轨迹,诗人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从文革中成长出的那一代青年人,没有延续其父辈悲剧性的人生与命运,而是积极寻求自我人生的光明与美好,冲破了既定悲剧命运的束缚。《三代》同样表现的是一类人的人生与命运,即农民。但诗人的情感倾向是悲观的,他认为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只能扎根于土地之上,与黄土为伴,艰难生活,并且带有着一种命运轮回,无法支配人生的无奈。

两首诗歌都是针对某一特定群体而抒写的,《三代》刻画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世代农民形象,短短几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意蕴与哲学思想,表现出了一种世代轮回、不可改变的一种命运观,而《一代人》通过“黑色”和“光明”两个充满悖论的意象,表现出了那一代人在经历黑暗岁月后渴望追求光明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样意义深刻,结合时代背景,更加引起读者深思。

二.意象选择与运用

臧克家的《三代》与顾城的《一代人》都非常短小精悍,同时两首诗歌中诗人都精心挑选了几个意象,如《三代》中“孩子”“爸爸”“爷爷”,《一代人》中的“黑色的眼睛”“光明”等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选择与运用,对于诗人表现诗歌主题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三代》:时间与空间上意象的堆叠揭示命运轮回

《三代》全诗运用了三个排比句,“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刻画出了三个不同的形象。土地是孩子的游乐场,在土里嬉戏的孩童全身上下沾满泥土,就像是洗了泥土澡一样;爸爸在土地里辛勤劳作,挥洒汗水;而爷爷则已被葬在黄土之下。诗人选用“孩子”“爸爸”“爷爷”这三个意象,从空间上来看,是并列着的,这三个意象存在于同一空间里,但从时空上来看,这三个意象不如说是一个农民一生的概括:小时候在土地之上玩耍,长大后在土地上劳作,年老后又被葬入泥土之下。这是一代复一代的命运轮回,是农民永远无法摆脱的悲剧人生。在这里,虽然诗歌形式短小,但诗人巧妙地选择和运用了这三个意象,通过时间与空间上意象的堆叠揭示了命运轮回,给读者以一种悲哀的宿命感,蕴含着深刻的内涵。诗人通过三代人“洗澡”“流汗”“埋葬”揭示出了一个普遍规律,世世代代的中国农民扎根于土地,重蹈着相似的人生道路与轨迹,表达了对农民轮回式悲剧命运的同情。

(二)《一代人》:充满悖论的意象巧妙表现对希望的追求

《一代人》全诗只有两句,诗人选取了三个非常普通且看似没有联系的意象:黑夜、眼睛、光明,却通过诗人巧妙地构思,通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两句新奇的组合,使得这首诗歌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

《一代人》整首诗歌都充满着相悖的逻辑,首先“眼睛”这个意象诗人赋予其了一个与人们日常经验所相错位的一种形象,“眼睛”是“黑色的”,在普遍的认识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应该是明亮的,而诗人却说眼睛是黑色的,并且还要用这双眼睛去寻找光明,这就与平时“眼睛”所具有的常规审美意义相悖,《一代人》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不同于《三代》,诗人所选择意象并不在于客观地反应社会现实,“黑色的眼睛”这是诗人心中的感受,也是诗人的深刻反思,无论是“黑色的眼睛”还是“光明”都指向了前一句的“黑夜”即《一代人》这首诗歌创作的背景。“黑夜”直指文革时期那一段黑暗的岁月,诗人要用那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诗人给短短两句话起了一个非常宏大的题目:一代人。结合整首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意象的选择与运用,诗歌蕴含着的不仅仅是对前一代人所处的黑暗时代的总结与反思,还有着对下一代的期盼与希望。

《三代》是一首现实主义诗歌,诗人选择了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孩子”“爸爸”“爷爷”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农民一生的真实写照;而《一代人》则是选取了常见的意象通过相悖的塑造方式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黑暗的否定和对光明的追求,《一代人》作为朦胧诗派诗歌的代表,在意象的选择上相对于《三代》更加抽象,与《三代》质朴、具体的意象相比,显示出了更加朦胧、梦幻的特点。

三.表现形式与抒情风格

《三代》和《一代人》在形式上都非常的简单,而在语言风格上同样简洁质朴,两首诗歌都通过简洁的形式和质朴的语言创造出了隽永的意境,在题目的选取上也表现出了相似的特点,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三代》和《一代人》具体的结构形式是不一样的,其在抒情风格上既有相似也有不同。

(一)简单的结构形式,不同的表现方法

《三代》和《一代人》从结构上来说无疑都是非常简洁的,通过简单的几句话,却表现出非常宏大的格局和深刻的内涵,诗人巧妙地选择与运用意象,没有运用过多的铺陈和宏大的叙事,而是用有限的语言给读者创造出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给予读者隽永的韵味。

《三代》和《一代人》结构形式简洁,但在结构的建构上是不同的。《三代》通过“孩子”“爸爸”“爷爷”三个形象在空间上的并列,同时又巧妙地从时间上概括一个农民的一生,真实地展现出农民悲惨、困苦的一生。而《一代人》是平静的叙述,通过一个“却”字来表现和升华主题。

(二)不同的抒情主体,同样的含蓄蕴藉风格

《三代》和《一代人》的抒情主体是不同的,《三代》是从第三者的角度出发,以客观冷静地态度去旁观一个农民的一生,而《一代人》更像是自我的呐喊,抒情主题是自己,不仅仅是诗人的本我,也是当时时代那一代人的自我内心深处情感的表达。

《三代》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出发,语言简单到极致,整首诗中没有明显、强烈的情感喷发,但诗人却通过巧妙地抒写,对三个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巧妙组合,在其中深深融入自己对于当时中国广袤土地上农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和对这种世代轮回的宿命的悲哀。《一代人》是自己的自述,是诗人和那个时代那代人在黑暗之中发出的呐喊,《一代人》也没有直接的感情抒发,但因为第一人称的叙述,其诗中蕴含的情感相对于《三代》要更加外露,诗人同样没有通过过多的叙述,没有运用复杂的意境,也没有塑造一个完整的意境空间,但在有限的文字之中传递给读者更加复杂、深渊的意蕴和丰富的想象空间。

《三代》和《一代人》都是短小精悍却极富深刻意蕴的诗歌,它们在形式的构建上有着一定的差别,而不同的抒情主体使得两首诗歌在情感的外露程度上也有所不同,但两首诗歌都没有明显的、外露的抒情,诗人在含蓄蕴藉的文字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与价值取向。

《三代》和《一代人》形式简洁而意蕴深渊,两首诗歌创作于不同的时代,展现的是不同人的生活,但同样表现出对命运与人生的思考与追寻。在意象的选择与配置上,《三代》意象选择相对于《一代人》要更加质朴和具体,也体现出了其作为现实主义新诗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了黄土之上农民生活的苦痛;而《一代人》作为朦胧派诗歌,意象选择更加抽象,诗人不在于表现具体的事物,而是用片段式的语言和意象去展现更加深远的内涵。《三代》和《一代人》形式精炼,风格含蓄隽永,两首诗歌之间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都是现代诗坛的优秀诗歌代表。

参考文献

[1]张美丽,张丽影.不朽的泥土之歌——西默斯·希尼的《挖掘》和臧克家的《三代》之比较[J].文化学刊,2021,{4}(04):177-179.

[2]郭世轩.以少胜多,一鸣惊人:论顾城诗歌《一代人》的艺术魅力[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5):69-72.

[3]姬慧.浅谈臧克家的诗歌蒙太奇——以《三代》《老马》和《当炉女》的解读为例[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04):86-87+90.

[4]王丙珍.张力:诗的生命力——解读顾城的《一代人》[J].中國科教创新导刊,2009,{4}(02):82.

[5]黄俊.臧克家诗歌与抗战后期的重庆文学[D].重庆师范大学,2007.

[6]王晓维.浓缩人生悲凉.揭示生存规律——臧克家《三代》赏析[J].课外语文,2005,{4}(Z2):50-51.

[7]郭俊臣,张磊.文笔简约.意韵深厚——臧克家的《三代》赏析[J].中学课程辅导(七年级),2005,{4}(Z1):2.

[8]叶苗.不仅仅是一代人——《一代人》:一个20世纪80年代生人的解读[J].诗探索,2003,{4}(Z2):228-231.

[9]黄健.一代人的心灵雕塑──论顾城的诗《一代人》[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04):108-111.

[10]李尚才.《一代人》与《地铁车站》:中西语符差异论[J].名作欣赏,1994,{4}(06):18-20.

注 释

[1]顾城:《顾城的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第70页。

[2]臧克家:《臧克家诗选新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第324页。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臧克家现代主义顾城
闻一多破格录取臧克家
雨后
老马
麦 田
远和近
谷牧探病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继承与发展
闻一多破格录取臧克家
论乔治?鲁奥朴素、真诚的绘画态度形成因素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