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家庭性教育现状及对策

2022-02-28刘伟明四川省成都市华兴小学

教育家 2022年51期
关键词:防性发育家庭

刘伟明 | 四川省成都市华兴小学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青春期的年龄界定为10—20岁,第二性征的出现标志着青春期的开始,10—14岁为发育迅速的青春期前期,随后进入发育缓慢的青春期后期,一旦性发育成熟则意味着青春期的结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性生理发育年龄普遍提前,但是性心理发展相对滞后,掌握的性知识远跟不上自身成长所需。有调研发现:我国青少年青春期发育明显提前,相比40年前的青少年,大约提前了2年。2018年一项对四川秦巴山区五到六年级学生的性发育情况调查显示:男生首次遗精和女生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为11岁左右。调研显示面对青春期身体发育以及第二性征的变化,89.58%的学生表示存在各种困惑,“不清楚怎么回事”“担心自己身体有问题”等。2015年一份针对六省城乡6—14岁小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逾七成男生不知道遗精和月经是男女青春期的主要变化之一,近五成女生不知道月经是女性进入青春期的标志(上述调查数据信息由“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 提供)。

显而易见,青少年性知识的落后与性发育的提前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已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发展的身心需求,亟待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的重视。

儿童性安全现况堪忧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2021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年龄上看,受害人在14岁以下的占比75.8%,14—18岁的占比24.2%,最小的受侵害者仅为2岁。性侵害严重摧残儿童身心,对孩子个体而言,极易造成孩子人际关系障碍、心境情绪障碍、创伤后的应激障碍等,日后甚至有可能出现犯罪和反社会行为。

在报告中关于预防性侵教育现状的调查中显示,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对未成年儿童进行性教育、防性侵教育,其中72.74%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25.71%的人认为有必要。对于是否需要将对未成年儿童的性教育、防性侵教育纳入常态化教学,56.03%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40.11%的人表示有必要。

家庭性教育严重缺失

《中小学生家庭性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启示》中对6408位中小学生家长开展的家庭性教育调查显示:有八成家长意识到家庭性教育的重要性,但仅一成家长对孩子实施过性教育,态度与行为呈现严重不一致。向术溯在《小学生家庭性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一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性教育一词愈发被人们所关注,但在家庭这一领域却很少涉及。由于性教育的特殊性与私密性,在公共场所进行性教育会有所不适,再加上每个孩子的独特性,故在家庭这个温馨、私密的环境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通过上述调查研究不难发现,当前绝大多数家长缺乏性教育相关科学知识的支撑和可行的教育方法,开展家庭性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家庭性教育实施中表现为:面对孩子的问题,不能因时因势引导,完全凭个人主观经验应对,或遮遮掩掩应付了事,或简单粗暴解决的也不乏其人,使得孩子缺少对问题的基本认知,如对自己从何而来充满迷茫,对青春期身体发育变化充满困惑,对如何正确与异性交往缺乏指导,一些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孩子,就只能通过其他途径甚至不良渠道获知,从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家庭性教育势在必行

政策支持。针对青少年家庭性教育问题,国家一直十分重视,仅2021年就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2021年6月1日,修订后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第二章第十六条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下列监护职责: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2021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21—2030)》明确要求为儿童提供性教育和性健康服务。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道德观念,正确认识两性关系。引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根据儿童年龄阶段和发展特点开展性教育,加强防范性侵害教育,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同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章第十六条明确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家庭教育,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导其珍爱生命,对其进行交通出行、健康上网和防欺凌、防溺水、防诈骗、防拐卖、防性侵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帮助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已有近百个政府文件都明确指出了开展性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因此,对孩子开展适时、适当、适度的家庭性教育是必要且刻不容缓的。

提升对策。关于家庭性教育如何实施,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参考国内外家庭性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以下实施策略——

四位一体,转变观念。构筑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家庭性教育机制。在国家层面通过新闻媒体、公益广告等渠道进一步强化开展家庭性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宣讲,让孩子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摈弃性教育的偏见,在思想上认识到对孩子开展性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提供多样化家庭性教育学习途径,如在学校、社区层面通过家长学校、社区讲堂等对家长、居民进行家庭性教育的普及型培训,更新性观念,增强性教育知识水平。在社会层面开通青春期性教育求助咨询热线,取得相关专业资质的专业人士以受聘或志愿者服务形式对家长或孩子遇到的问题困惑及时予以专业指导和帮助。

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开展家庭性教育,一定要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注重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适时”是在孩子青春期生长发育前或发育中,根据其生理、心理、认知特点,找到最佳教育时机,如对相关问题的好奇提问等,因势利导进行正面教育;“适当”是指应在尊重孩子人格,顾全孩子自尊的前提下,以适当的态度和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约之以规,导之以行,避免照本宣科的简单说教;“适度”是指性教育的知识内容要适度。在与孩子交流青春期性科学知识时,既要结合我国及当地区域的文化环境及家庭环境的实际情况,又要结合孩子的实际年龄和理解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

以身作则,善于洞察。作为孩子第一任启蒙教师,凡涉及与“性”相关的言谈举止,父母要以身作则,在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方面,应给孩子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作为家长,除了应掌握孩子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知识和现状,还需时刻洞察孩子的心理和言行举止,站在孩子的角度多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青春期、悦纳青春期的自己。要培养孩子自尊、自爱、自重和自强,指导孩子正确处理异性交往中应遵循的礼仪道德。

沟通引导,赋能成长。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社会,互联网IP虚拟世界的产生,在丰富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导致各种问题和矛盾的涌现。《2021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指出,根据部分地区法院的统计,近年来审理的性侵害儿童案件中,有近三成是被告人利用网络聊天工具结识儿童后实施的。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通过网络性侵害儿童的现象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甚至不少案例本身就是在网络空间实施猥亵。

当前,不少父母担心孩子接触网络色情,于是不许孩子上网,但结果却导致了亲子冲突加剧。针对上述现象,家长宜采用的对策是培养孩子思考、甄别和选择的能力。家长应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利用网络的优点,如何避免或减少网络带来的不利。如果父母缺少相关沟通技巧,可以咨询或通过专业人士,主动和孩子讨论这些话题,从而防患于未然。

综上所述,当前家庭性教育的开展还受到文化背景、家庭环境、思想意识、个体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深入推进并开展好家庭性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任重道远,还需各方携手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防性发育家庭
桃江:筑牢防性侵保护墙
“防性侵”讲座促健康成长
小学生防性侵的教育策略
家庭“煮”夫
孩子发育迟缓怎么办
恋练有词
关于儿童防性侵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建议
——以珠三角城镇小学生为例
刺是植物发育不完全的芽
中医对青春发育异常的认识及展望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