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产业助力地区致富发展的经验化模式分析
——以“湄潭模式”发展及其经验转移为例

2022-02-28谢桂婵张中情范俊清

山西农经 2022年24期
关键词:昭平县湄潭县湄潭

□廖 琪,谢桂婵,杨 莹,张中情,范俊清

(南京审计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5)

1 研究背景

近几十年来,中央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02 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提出了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对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提高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发展积极性,以农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为基础,拉动农村产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助力农村脱贫。

从2003 年后,连续15 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工作重点放在了“三农”问题上,近年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发展已成为较为普遍的模式,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2 湄潭县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2.1 自然条件

湄潭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过渡地带,全县平均海拔97.7 m,其中80.44%为丘陵和坝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干燥寒冷,全年气候温和,水热同季,多云多雾,日照常受暖湿气流影响,日照时数较少,土壤以黄壤为主。茶树喜温喜湿喜阴,适宜在排水良好的沙土(如红壤、黄壤等)中栽植,所以湄潭县从温湿度、光照、土壤等方面都有适宜茶树生长的天然条件[1]。

2.2 历史背景

湄潭茶产业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近千年前。早在汉代,中郎将唐蒙就曾在黔北购茶赠送给汉武帝;茶圣陆羽在世界首部茶叶专著《茶经》中也对湄潭茶有“其味极佳”的评价,因其品质优良,也成为历代朝廷的贡品,并于20 世纪30 年代末在湄潭设立中央实验茶厂。同时,湄潭县还是“贵州茶叶第一县”,曾先后被列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西南茶城、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三绿工程茶叶示范县,该地所产的“湄潭翠芽”“遵义红”“贵州针”“湄江翠片”在国内享有盛誉。从湄潭茶产业悠久的历史和取得的优异成绩来看,湄潭县茶文化资源丰富,种植茶叶经验优秀,具有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历史基础。

2.3 社会环境

从国家政策来看,进入21 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中央一号文件中也多次出现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硬举措,原农业部发布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期西部大开发中闯新路的意见》等文件,为湄潭茶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茶产业是湄潭县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状况与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息息相关,所以当地政府对湄潭茶产业高度重视,并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调动企业的主体能动性,加强对茶农的技能培训,为湄潭茶产业的发展提供政府扶持,树立茶叶公共品牌,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3 “湄潭翠芽”的发展概况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湄潭翠芽”在湄潭县老百姓手中从一片树叶变成了湄潭县老百姓生活的依托;由一棵茶树变身为湄潭县地理标志;从一片茶园变成托起湄潭县老百姓幸福的绿水青山。湄潭县政府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始终把湄潭茶产业作为立县之本、兴县之道,引领全县人民对湄潭茶产业发展之路的孜孜不倦探索[2]。

湄潭县政府深知,只有提升品质、做强品牌,才能让“湄潭翠芽”在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立足。湄潭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悠久的种茶历史、丰富多样的茶文化,以及茶农丰富的种茶经验,都为打造“湄潭翠芽”品牌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故事、有品位、有内涵、有文化”的“四有”好茶,是湄潭县人民对湄潭茶的品牌定位。为提高茶叶产量,控制茶叶品质,湄潭县政府致力于茶产业的现代化转型,将传统的家庭小型茶园打造成集约型管理的产业园区,还引入有机茶、生态茶的理念,以欧标茶的标准,严格把关茶园的防治体系、肥料使用等。湄潭县政府采取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推广的方式,对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销售层层把关。2022 年3 月出台《湄潭县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以“遵义红”“湄潭翠芽”的地方标准为依据,评定和审查生产、销售这两个品牌的企业和个体商户,经审查符合标准后方可授权生产、销售[3-4]。

“湄潭翠芽”以高品质赢得消费者信赖,品牌效应日益凸显。相关数据显示,湄潭县在20 多个省市设立了千余家湄潭翠芽专营店、旗舰店和茶叶批发部,在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主流购物平台开设网店达到400 多家。依托“出口茶叶质量安全国家级示范区”的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出口俄罗斯、日本、欧盟、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的综合发展战略,在促进相关茶产品开发、扩大湄潭生态茶知名度的同时,也引出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博览园、中华茶海、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象山茶博园等一系列与茶叶相关的景区或景点,每年都吸引大批市民前来观光、体验,可提升和传承湄潭茶文化,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湄潭县因茶而富,现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茶叶产业园,以茶产业振兴为依托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湄潭县将持续发力,以茶兴村促振兴。

4 致富发展借鉴经验

4.1 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打造独特产业优势

湄潭县结合自然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历史文化发展现状等,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特色种植向规模产业演进,打造大片生态茶园和产业园区,提升产业化水平,在多方努力下“湄潭翠芽”推出了地方特色品牌。同时,湄潭县注重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优良的自然生态,挖掘乡村之美,围绕丰富的茶文化、红色文化、浙大西迁历史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促进茶旅、文旅、康旅、体旅、农旅、工旅、城旅等融合发展,真正用茶产业带动当地居民走出一条实实在在的脱贫致富之路。

4.2 用好当地政策,助力产业发展

针对湄潭县茶产业支柱地位,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茶产业转型跨越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还给予当地企业资金支持,帮助其整合项目,为“湄潭翠芽”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在《湄潭茶产业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基地建设为中心,打造北部、中部六大茶产业带,以点带面,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发展。2022 年初,国务院在《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期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促进贸易投资自由便利、推进开放平台建设、加强区域合作,这给湄潭茶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一方面继续强化品牌引领和细化产业规范,另一方面提高机械化率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坚持走龙头带动、抱团发展、政府搭台、产业牵线、树立国内外标杆的路线。

4.3 关注品牌建设,挖掘品牌潜力

茶文化历史悠久,“湄潭翠芽”更是有深厚的底蕴。清代《贵州通志》记载,“黔省属皆产茶……泥潭眉尖茶皆为贡品”;2017 年“湄潭翠芽”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质可见一斑。湄潭茶叶前期由于管理混乱,一方面使市场统一管理难度大,容易出现挂牌式销售,损害了品牌声誉;另一方面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合作组织,就不能做到资源共享、技术共享、信息共享,品牌知名度难以打响。“湄潭翠芽”在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后,抓住企业产品定位这一重点,与政府合作打造湄潭县特色茶文化旅游园区,并结合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市的知名度,推动建设“湄潭翠芽”品牌。同时,建成了中国茶产业遗址博物馆、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中华茶海等茶文化标志性景点,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扩大了“湄潭翠芽”的辐射面,提高了湄潭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4.4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

湄潭县大力发展茶产业,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大力促进和巩固茶农业发展,打造农业产业园区,促进发展茶叶的精细加工业以增加茶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产值持续增长,同时也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劳务致富。湄潭县在第一、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着手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形成“以茶促旅、以文促旅、以旅兴茶”的经济良性循环发展,以实现经济发展跨越为目标,以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为重点,构建以山水田园风光、茶旅融合为主线的全景域旅游体系,有效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

5 经验推广——以广西昭平县为例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多山地丘陵,常年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季风性气候显著,降水丰富,适合大规模种植茶叶,而茶产业也是昭平县农村经济发展中重要支柱产业,当地种茶历史也已有千年之久,发展至今形成一定茶业发展格局,种植规模、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年产值高,推出了多种名优茶品牌,其中昭平银杉茶成为全国农业产品地理标志,昭平县也获得“中国名茶之乡”等名称,但存在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竞争力不强、地方品牌整合度低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发展。以下将湄潭茶产业模式迁移至昭平县,为推动昭平县茶产业发展、助力地区经济发展献言建策。

第一,提升茶叶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以增加茶产业收益,增加当地茶农收入。茶产品的重要竞争力来源于茶叶质量,湄潭县政府为保证茶叶产品销量统一茶产品质量标准,严格控制在市场流通的“湄潭翠芽”的质量,为特色产业树立口碑奠定基础。昭平县茶产品标准不统一,不利于打造自身品牌口碑从而降低市场竞争力,应当利用多种方式建立起统一的质量标准,倒逼昭平县茶企提升产品质量,进而树立起好的口碑,提升市场销量后,不断增加茶产品效益,才能真正挖掘茶产业潜力,拓宽茶业发展空间,增加当地茶农收入。

第二,企业充分利用当地政策,积极与政府合作,合理利用整合资源推动茶叶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茶产业作为昭平县支柱性产业发展的实力。政府结合产业实际概况制订针对性的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成功打造“湄潭翠芽”品牌靠的是多方的努力合作,湄潭县政府致力于建设茶叶基地、积极建立完善的茶叶质量安全检测站和质量安全检测网络体系、严格把控市场准出质量标准,茶企配合政府要求,严格依据《贵州茶叶标准技术规程》,使得茶叶标准化生产,实现了政企合作的共利双赢,共同推动了产业经济发展。昭平县茶产业发展仍存在市场产品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政府应当积极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对茶产业的领导和引导,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如制订统一茶叶质量标准,管控筛选粗制滥造的茶叶,出台相关政策规定,挖掘茶产业发展潜能,增加茶产业经济附加值,增强茶企业自身发展实力,茶企业应与政府深度合作以达成经济发展共赢,积极响应政府制定的政策,针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积极调整发展方向,进而提升茶叶产值。

第三,打造优势特色地理商标品牌,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有利于增强当地的知名度,带动后续其他产业发展,进而促进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品牌建设是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湄潭模式”打造“湄潭翠芽”这一出色品牌为湄潭县当地茶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这得益于湄潭县政府十分注重对公用品牌的使用和管理,2019 年11 月,“湄潭翠芽”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而昭平县茶叶品牌虽较为多样,茶企业有自创名优品牌、名称,未形成如“湄潭翠芽”统一协调、统一名称的格局,品牌资源整合度较低,当地政府应与企业深度合作充分利用资源,加大品牌整合力度,才能发挥地方特色产业与企业间的合作合力,助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进一步挖掘品牌发展的潜能,从而为昭平县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推动经济发展。

第四,形成茶旅一体发展模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方能助力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湄潭模式”遵循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一良性循环的正确道路,正是依托当地茶产业发展激发了区域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活力,茶旅一体化发展,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真正把握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髓。昭平县应在夯实第一、第二产业发展基础的同时,深度挖掘茶文化价值,积极发展旅游业、文创产业等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深度联动发展,有利于延长茶产业链,扩大经济发展空间,不断夯实茶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的实力,拉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6 结束语

“湄潭翠芽”的成功经验在于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政策等优势,联合一二三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助力茶叶品牌建设,形成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格局,这一特色产业助力致富发展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昭平县湄潭县湄潭
基于GIS的昭平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研究
湄潭县开展2021年“开学季·关爱行”助学活动
湄潭茶园
湄潭县茶叶产量与气候关系
鉴赏
贵州湄潭:建管护运 四好通途 致富农村
旅游达人
茶乡“抢”春
2007-2008年度油菜“3414”肥料田间试验总结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