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加快现代农业强省建设
——以河南省为例

2022-02-28侯红昌

山西农经 2022年24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河南省农业

□侯红昌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总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省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好粮食生产,以“三链同构”提升河南省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1 河南省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重要意义

1.1 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乡村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最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要想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由之路也是重要途径,亿万农民的安全感、获得感以及幸福感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乡村产业的振兴发展在构建完善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同时,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有效改善了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面貌,能真正实现农村好、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有机统一[1]。

1.2 河南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省的发展高度重视,对河南省的“三农”问题多次嘱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河南省落实总书记工作嘱托的重要使命和历史担当。河南省是传统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较为明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加大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加乡村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补齐乡村的薄弱环节,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改善河南省农村发展面貌,确保现代化河南省顺利建设。

1.3 乡村振兴战略对河南省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河南省粮食产量持续位居全国第一,许多重要农产品的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相关加工产业成为河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农业发展质量不高和效益较低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河南省农业和农村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重要内容和必由之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优化调整河南省粮经饲结构和农林牧渔业结构,提升河南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土地生产效益,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提供有力支撑[2]。

2 河南省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基础条件

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温度、光照、降水等条件适宜种植一年两季的农作物,属于典型的农业大省。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河南省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以全国7%的耕地贡献了全国10%的粮食产量和25%的小麦产量,被誉为“中国粮仓、国人厨房”。

2.1 粮食生产总体向好,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

近年来,河南省粮食生产连续多年稳定向好。2021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等突发情况影响有所减产,但仍达654.42 亿kg,居全国第二,连续5 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59 亿kg 以上。其他主要农产品总体供给稳定,2021 年油料产量65.73 亿kg,其中花生产量58.82 亿kg、蔬菜产量742.9 亿kg、食用菌产量17.816 亿kg、瓜果产量145.95 亿kg。2021 年河南省猪牛羊禽肉总产量64.115 亿kg,猪肉产量42.68 亿kg、牛肉产量3.555 亿kg、羊肉产量2.885 亿kg、禽肉产量15 亿kg。此外,2021 年河南省禽蛋产量44.64 亿kg,牛奶产量21.215 亿kg。总体来看,河南省主要农产品产量比2020 年略有增长,稳定的粮食生产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为河南省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2.2 “三链同构”多头并进,乡村产业兴旺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坚持“三链同构”,多头并进,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发展。最新发布的《2020 年河南省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20 年河南省农村规模化经营稳步推进,发展适度。

河南省规模经营的耕地面积达105.04 万hm2,规模种植户13.0 万户,畜禽养殖规模户9.1 万户。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企业继续保持在1 万家左右,与2019 年基本持平。

河南省农民参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员116.1 万户,合作社数量增加到8.7 万个。家庭农场数量快速发展达到3.6 万家,比2019 年增长了约19%。河南省农村小商业和新兴业态蓬勃发展,2020 年全省农村经营面积超过50 m2以上的商业铺面达到13.9 万个,将近3 000 个行政村围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展开服务和接待经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乡村产业的规模逐步扩大,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乡村现代产业体系开始构建[4]。

2.3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农民是全体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农民可支配收入一致保持“两个高于”的发展态势,即高于全省GDP 增速和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2021 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533 元,增长8.8%,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 个百分点。农民能够从所在村集体获得收益的行政村有5 425 个,占全省行政村的12.0%,且占比有稳步提高的态势。

在乡村产业发展的实体企业方面,有工业企业的乡镇占98.8%,有住宿餐饮企业的乡镇占66.5%,有建筑装饰企业的乡镇占53.3%,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河南省摘掉贫困帽子的县域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事业持续进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3 河南省建设现代农业强省面临的现实挑战

3.1 农业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农业结构亟待优化

2021 年的暴雨灾害导致河南省农作物大面积受灾,反映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河南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已建成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毁坏较为严重。

在农业机具方面,能够真正实现较高机械化程度的大中型农机具数量较少。一直以来,虽然河南省十分重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但种养衔接不紧、粮经饲结构不优的现象明显。在粮食种植方面,以小麦为例,河南省的中筋小麦种植量大,但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种植量较少。在牛羊肉、奶类和果蔬等农产品养殖和种植方面,存在种类单一、品质不高等问题,亟待政府科学有效引导,提升农民的种养积极性。

3.2 农产品产业链延展不足,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

长期以来,河南省农业生产重种植、轻加工,对农业耕种的投入较多,但对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不够重视,没有从产业链、供应链等现代理念上管理和优化。

在农业龙头的培养方面,2021 年河南省公布的省重点龙头企业有893 家,但入围中国农业龙头企业100 强的仅有11 家。在农产品加工方面,2020 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有6 238 家,年产值达到1.16 万亿元,但主要仍集中于初加工和粗加工领域,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附加值较高的产业较少。农产品产业链延展不足,使河南省农民的收入仅局限于农业种植性劳动,导致持续增收难度较大。

河南省建设现代农业强省面临现实挑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尚未建立农业生产中的高质量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农业强省要充分发展现代农业,使得农业生产的内部产业协调发展、粮经兼顾、循环发展,在重视粮食安全的同时,优化种养结构,促进粮食、经济作物和饲草料等协调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和农业扶持资金对农业的支撑和倾斜力度。

4 河南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政策建议

4.1 实现产业提档升级,筑牢现代农业强省建设的根基

一是担稳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控耕地和种子两个要素,提升粮食生产核心竞争力。以国家生物育种为中心,整合沿黄地区优势特色农业创新资源,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农业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科研试验示范基地集群,打造世界性农业科技创新转化推广应用中心。严守耕地红线,保护现有耕地资源,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建设高标准农田,不断提升耕地质量等级。

二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四优四化”为重点,抓好河南省十大优势农产品基地,借助国内消费市场升级,推动高效种养业提质转型。围绕延链增值、绿色有机、品牌培育、品质提升等领域重点推动面、肉、油、乳、果蔬五大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推进乡村产业三产融合。落实“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的构想,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乡村美丽经济、农机装备产业经济、农业综合服务经济等千亿级业态,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

4.2 树牢生态为先理念,厚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色

一是强化全域规划理念,优化乡村发展空间布局。坚持落实规划引领,结合各地区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有机衔接产业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同步规划、同步落实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聚焦村民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优化生产方式,清洁整理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污、坑塘污垢,建立维持和保护的相关机制。持续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做好污水处理和户厕改造的有效衔接工作。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把整村推进作为厕所革命的一项重要措施,做好厕所粪污与循环农业生产的衔接工作。

三是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推进化肥用量负增长,重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结构调整、有机肥替代、示范带动以及信息服务等行动。确保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强化生态调控措施、物理防控技术、高效智能施药机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把沼气工程建设作为抓手,做大做强沼气生态循环农业产业。

4.3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筑牢现代农业强省发展的基石

一是建立健全城乡发展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突出“双向流动”。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加快推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健全城市人才和科技成果入乡激励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返乡下乡创业。完善金融服务和资本入乡政策,引导涉农金融机构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提升县域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能力。

二是加快落实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突出“普惠共享”。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配置,在优秀教师的城乡流动上做出平衡性突破。推动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级提升工程,在加大省、市级三甲医院对口帮扶力度的基础上,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三是一体化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乡村建设,以县域为整体,编制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专项规划,优化水电路气和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布局,推进城乡交通、物流、供水、垃圾收运等一体化建设。

4.4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强现代农业强省建设的动能

一是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效益,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而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二是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涉农财政资金向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转化机制,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完善农民参与集体经济运营和管理制度,切实推动农民分享产业链延伸增值收益。

三是营造乡村创新创业的优质营商环境。以“万人助万企”“万企兴万村”等活动为契机,深化农业农村“放管服效”改革,强化减政、放权、减税、降费,创新基层小微权利“负面清单”管理,促进乡村创新创业。

4.5 坚守共同富裕初心,共享现代农业强省的建设成果

一是创新联农带动高效能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实现有效联结,创新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股份合作等新模式,带领引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实现农户收入稳定增长。

二是提升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水平。建立健全涉农财政资金向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转化机制,坚持把“三变”改革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济发展捆在一起,不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户财产性收入渠道。

三是大力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分享机制。逐步推行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代会计代理和财务定期审计制度,提升规范运营水平。持续推动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龙头骨干企业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和收益分享机制。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河南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