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路径研究
2022-02-28逄红梅林婷婷
□逄红梅,林婷婷
(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870)
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战略目标,到2025 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 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农民数字素养显著提升[1]。
根据2021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平均分比城市居民低了37.5%[2]。农民数字素养这一巨大差距,不仅关系数字乡村发展进程,还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在乡村数字化硬件配套设施逐渐完善的背景下,农民数字素养差距更加制约了乡村整体发展。因此,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有利于激发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破解数字乡村发展困境,助推乡村振兴。
1 农民数字素养提升的价值意蕴
农民数字素养不仅体现为农民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对不同领域及渠道的数字信息获取、识别及使用能力[3],还包括对互联网信息的认知、社交、内容创作等能力[4],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是应对数字化时代乡村发展的科学选择。
1.1 农民数字素养提升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需求
数字乡村建设是通过数字技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改造传统农业,为农业发展赋能,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提升乡村现代化发展水平。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字乡村建设也发展迅速,而建设成功与否,不仅要看数字化基础硬件设施健全程度,还要看农民数字素养与乡村数字化建设吻合度。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有较高文化素养、较强学习能力和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专业化数字人才,并能将掌握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数字化应用技术广泛运用于乡村产业发展中,促进传统农业向数字型农业转型,因此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并与数字乡村建设有效衔接,是当前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需要,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1.2 农民数字素养提升是促进乡村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依赖于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多领域协同推进、多要素协同作用[5]。面向各系统协同联动发展的乡村建设模式,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有利于构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新秩序,通过提升硬件基础设施的使用需求和使用程度,影响数字治理、数字文化、数字产业以及数字生态的参与深度和广度,进而激发各系统的创新能力和内生动力,形成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低风险的乡村建设体系,实现资源要素最优利用和配置,进而加快乡村振兴全面建设。农民数字素养越高,越能充分认识乡村发展的综合成本、预期收益、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等,越能以积极形态参与乡村振兴各项实践,助力乡村全面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发展关系。
1.3 农民数字素养提升是带动乡村新业态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核心的技术和产业正在推动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应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成为当务之急,而努力提高农民数字素养也变得迫在眉睫。未来的农业竞争,必将是一场数字新农人的竞争、智慧云信息的较量和智能大数据的博弈,未来乡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必然以大数据的应用为重要依托,因此亟须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其素养高低直接影响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进而影响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创意农业、智慧农业、研发服务、仓储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如淘宝、抖音、快手、社交电商等直播销售平台均需要有数字素养的专门型人才,而农民数字素养恰是集合了农业和数字特色,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农业发展问题。
2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民数字素养现状及原因
培育农民数字素养是破解农村经济发展困境、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随着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对于农民数字素养及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我国在培育农民数字素养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存在诸多问题。进一步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不仅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能进一步改善,而且对于纾解“三农”问题、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十四五”远景规划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提升我国农业数字化建设水平,就应提升农民数字素养,这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难题。
2.1 数字化理念缺失,导致农业内生动力不足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作为乡村振兴的微观主体,广大农民群体的数字化认知和应用能力成为衡量数字乡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因此农民数字素养至关重要。但就目前而言,农民数字素养水平较低,数字化观念保守,对数字化农业价值的评估和数字化农业认知欠缺,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由于我国传统农业历史悠久,农业从古至今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这就造成了传统农业价值观念存续,与当下数字化理念冲突。此外,对于教育知识背景薄弱、没有受过系统教育的老一代农民来说,将数字化技术、设备和服务应用于促进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活方面的认知不足,对国家出台的农业政策和相关扶农公告更是了解甚微,缺乏数字化理念,不利于数字化农业应用及发展。
其次,行为人的数字素养主要受其身体心理素养等因素影响[6]。身体上,日复一日地劳作,尚无余力学习新的知识以及常年劳作身体条件也难以负荷,使农民没有心力接受系统的数字化教育。心理上,没有意识到现代数字化农业增收的价值,对于农业数字化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把大量的闲暇时间花在娱乐上,手机网络平台只是娱乐和消遣时间的媒介,广场舞之类的娱乐活动成为农闲常态。
再次,在学习时间和条件及人力成本问题上也面临着困境。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于培训内容的接受程度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农民传统的农业发展理念与数字化理念碰撞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桎梏,导致农业数字化缺失内生动力,影响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2.2 个体带头缺失,数字化整体水平不高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带头人”“主心骨”,农民数字素养培育个体缺失,使得数字赋能未能在农村得到有效推进,蝴蝶效应结果不可预料。乡村人才振兴不仅靠“带头人”,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整个农民群体,“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低下,成为阻碍农民数字素养提升的关键因素”[7]。随着数字化农业的快速发展,产业应用数字化技术对于农民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从事农业生产性劳动人员文化基础水平比较薄弱,接受数字化教育的背景知识也相对匮乏,无法满足数字化产业升级对其知识和技能提出的新要求,农村人口的整体数字化水平、知识和技能相对较低,数字化教育严重缺失,数字化贫困地区的农民无法搭乘“数字红利”的便车,造成了农业与其他数字化领域发展不平衡。
2.3 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化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乡村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城乡发展不均衡,乡村网络普及率较城镇而言相对较低,农村居民获取数字化信息的条件有限。部分乡村地区存在网络覆盖率较差、网络费用较贵等问题。
此外,农民对于数字化信息处理的能力较弱,如农民很少通过电视以外等信息化的媒介了解农业相关的信息和政策,对于招商引资的消息,农产品信息化的播种、施肥、采摘、收割以及农产品市场行情等了解有限,农产品的售卖渠道和信息来源更是少之又少,导致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无法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路径
乡村振兴要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广泛应用为关键举措,以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为重要抓手,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助推农业农村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关键一环是要充分发挥农民在数字化农业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和激发农民对数字化认知和应用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推动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因此,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带动农业数字化,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是当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
3.1 转变农业发展理念,增强农业发展内生动力
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需要从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发,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主要在于让农民转变保守的传统农业观念,让其自发地参与到数字化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成为农业数字化真正的受益人、数字化成果的享受者。
首先,以数字化人才培训为手段,数字化实际应用及前景分析、政策解析等为培训内容,结合农民的生活作息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训,转变农民的传统价值观念以适应数字化发展的需要,形成对数字化的有效认知,提高其学习数字化知识和能力的水平,逐步向现代新型职业农民转型。
其次,要积极推广和宣传农业数字化工具应用于农业,让数字化成为农民生产生活的常态化工具,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负,使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得到实质性提升,从而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学习数字化的主动性。
再次,利用数字化优势,以手机终端为依托学习和应用数字化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农民提供真正的指导与帮助,形成时间和空间动态化协调配合机制,在农民有余力时系统化动态培训,降低时间和人力资源的投入成本,最大限度把农民培养成具有良好数字化知识和能力的新时代职业农民,为农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3.2 发挥个人示范作用,提高农民整体数字化水平
首先,要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字素养,凭借自身数字素养取得的成果来吸引和带动周围农民对于数字化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自身的发展促进周围农民的发展,以自身数字素养的优势吸引周围农民学习和培养数字素养。
其次,要充分发挥乡村个体种植大户的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分享应用农业数字化取得巨大成果的典型范例,以可视化方式来告诉农民数字化农业的重要性,让其亲身体会数字化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强大带动力,转变农民对于数字化农业的保守理念,激发他们对于数字化的兴趣,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对于数字化的认同和参与、了解及学习。
再次,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管理作用。为了加强农民的数字素养,以当地从事劳动的农民为对象,专项帮扶、对口培训。政府要加强对农民数字化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整体数字素养。比如,根据地区内相关作物的生长情况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提高农业种植的科学化。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的预防和防治、农产品的创收和售卖等给出合理化的建议和相关的扶持政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增收,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府引导管理
乡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提高农民的数字素养,就必须要有数字化、信息化的设备,也必须要有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比如,现代“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利用短视频直播渠道销售农产品,必须建设便利快捷的网络等基础设施,借助互联网平台,催生农业发展的新业态。
首先,需要不断深化5G 网络的普及,最大程度上做到家家有网,户户参与数字化经济的发展,缩小乡村面临的数字鸿沟。此外,要鼓励各科研机构和企业不断研发助农互联网应用软件、技术产品,为农民搭建数字化网络平台和线上学习桥梁,满足农民农业转型的数字化要求,从而推动乡村振兴与数字化发展的有效衔接。
其次,要不断提高农民数字化的应用能力,学会利用网络和数字化平台,充分挖掘数字化资源,丰富数字素养,寻找助农兴农良机。
4 结束语
“农村数字化贫困的本质是素养贫困,是在数字化社会和数字化经济中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素养的贫困。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人的振兴。在数字化时代,人的振兴需要提升人自身的数字素养,才能在新经济浪潮中占得先机甚至弯道超车,实现脱贫致富”[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应加强数字化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催生经济发展新业态。农民是农业发展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主体,充分发挥农民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要不断地加强农民数字素养的培育,以便搭上数字红利的顺风车,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