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阿克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2022-02-28范晓宁
□范晓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培训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1 巴州、阿克苏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主要做法及现状
1.1 强化组织指导,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明确提出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阿克苏地区、巴州两地认真贯彻中央安排部署和自治区要求,按照自治区统筹协调,地(州、市)和相关县(市)监督实施、实施主体承担主体责任原则,成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机构,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各项工作,采取召开推进会、定期调度、指导检查等方式,开展项目审核、组织实施、督促落实、检查验收、资金管理等工作,强化跟踪问效,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各类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1.2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做强特色农业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按照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要求,两地形成了以市场为主导的粮食价格体系,不断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品种结构。阿克苏地区建成库车、拜城、沙雅、乌什、阿克苏市等粮食生产县(市)和温宿县水稻优势区,加大高产创建,优质面粉、大米等有机绿色食品供应能力持续增强,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巴州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深入推进农业战略结构调整,形成以轮台、且末、焉耆、和硕等县为主的粮食生产区。二是做优棉花产业。阿克苏地区积极组建区域联盟,加强与“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和中棉所战略性合作,构建“纺织企业+轧花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棉花生产加工体系,推动棉花种植向优势区集中。目前,已吸引多家加工企业和技术服务合作社加盟。阿克苏地区打造“CCIA 棉花”品牌和“丰海”牌长绒棉,争取长绒棉市场话语权。巴州积极打造库蔚轮棉花生产优势区,不断提升该区域种植规模。2021 年巴州棉花总产量55.6 万t,占全疆10%。三是做强特色林果。两地实施林果提质增效工程,推行林果标准化生产,改造嫁接低产低效品种,建设优质特色林果基地,促进规模优势向效益优势转变。2021 年阿克苏地区林果产量252.4 万t,年增加6.84 万t,增长2.8%。其中,苹果产量85.49 万t,增加11.94 万t,增长16.2%;香梨产量43.5 万t,增加1.11 万t,增长2.6%;葡萄产量17.77 万t,增加2.61 万t,增长17.2%;核桃产量55 万t,增加5.92 万t,增长12.1%。苹果、香梨、核桃的商品率持续提升。巴州通过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项目区平均单产不断提高,优质果率不断提升,香梨收购价格稳定,经济效益提升明显。四是做大畜牧产业。两地不断优化畜牧产业布局,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壮大肉牛肉羊产业。阿克苏地区实施“安居增畜”工程,采取“政府+公司+农户”的订单模式,推广牛羊托管合作方式,推动当地牛羊养殖成为畜牧优势产业。巴州在和静、尉犁、且末、轮台、库尔勒、焉耆等县建立了肉牛肉羊养殖区;在库尔勒和焉耆盆地建立了奶牛养殖区,畜牧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升。五是做活特色经济。阿克苏地区加快阿克苏市、温宿县、“库新一体(库车县、新和县)”高效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发展恰玛古、甜菜、马铃薯等特色经济作物。积极发展以黑木耳为主的林下经济,打造万亩科技攻关示范基地,带动困难户持续增收。巴州以项目为支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围绕果蔬产业和特色产业,在焉耆盆地建立红色特色产业基地,区域内辣酱、番茄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在焉耆盆地建立酿酒葡萄生产区,不断提升加工工艺水平;拓展休闲农业新业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
1.3 加强基地建设,延伸产业链
巴州、阿克苏地区两地始终把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延伸产业链,加快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基地建设方面,阿克苏地区加快核桃、苹果、香梨等果品的标准化基地建设,推行果园田管机械化、植保机械化等措施,提高了产量和果品品质。巴州通过推广精细化修剪、花果管理等措施,规范香梨等果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并采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植物性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控,有害生物防控率得到提高。加工能力提升方面,阿克苏地区针对核桃脱青皮不及时仁色变深、品相下降的问题,购置新型干式刀片核桃脱皮筛选机,覆盖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社,使核桃脱青皮效率、白仁率显著提高,在保障核桃品质上发挥明显作用。巴州大力发展辣酱产业,工业辣椒种植规模、产量逐年提升。工业辣椒破碎、籽皮分离、榨油、烘干、粉碎等加工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已形成“龙头企业+小微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带农增收成效不断提升。物流渠道建设方面,阿克苏地区积极实施专业化市场建设,新建核桃交易市场,以国有企业为龙头组建地、县两级营运公司,完善地区公众仓、县(市)分仓配套建设,建成“十仓百企”加工流通网络。巴州实施冷藏保鲜库升级改造项目,库体容量在原基础上得到扩充,有效提升了果品品质,减少了果品脱水和黑心等现象,延长了果品储藏时间,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1.4 强化科技支撑,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巴州、阿克苏地区两地坚持科技兴农、质量兴农,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力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推进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科技水平。阿克苏地区大力实施良种工程,通过建立小麦“三圃田”、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棉花“三圃田”、棉花良种繁育基地,确保了小麦、棉花种子数量充足,种子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促进小麦生产增产增收。阿克苏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精深加工产能,实现核桃、香梨残次落果“吃干榨尽”,提升了收益附加值。巴州加快推进新疆特色林果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利用遥感及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库尔勒香梨等果品生产的全方位管理与控制,降低果品种植成本,促进果品行业建立标准规范,提高果品生产管理水平。
1.5 深化交流合作,搭建产销平台
巴州、阿克苏地区两地加强与内地发达省区沟通交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和产销对接力度。一是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两地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搭建服务平台,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疆投资。阿克苏地区引入了杭州娜菲莎、安徽亮中亮食品、洽洽食品等精深加工企业入驻产业园。巴州不断完善农产品加工园区配套设施,淘汰低端产能,加大资本、人才、技术引进力度,目前7 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入驻企业超过百家。二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阿克苏地区组建阿克苏红旗坡好果源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打造“驿疆南”品牌,推动市场化运营。在浙江省多个地级市开设旗舰店、直营店、超市专柜等销售网点,建成“十城百店”销售网络,构建以上海、广州、北京、杭州为中心,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的农产品销售网络,连续多年举办新疆特色果品(阿克苏)交易会,促进产销对接。巴州库尔勒香梨协会在云南、广东、上海、北京等城市举办了5 次库尔勒香梨推介会,参加了8 次国内及国际展会,在华糖云商平台集聚20 家香梨企业(合作社)共同开展线上招商活动,库尔勒香梨品牌宣传和市场形象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不断扩大。
2 存在的问题
2.1 特色农产品区域聚集度不够
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性同质化,非优势产区和次宜生产区也从事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导致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整体质量不高,影响终端销售价格。如核桃产业存在“撒网式”发展的现象,没有体现出集中集聚发展的优势。同时,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发挥不充分,一些优势农产品区域主导地位不突出,优质品种少、产量低,相关生产加工企业无法集聚,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如阿克苏“冰糖心”苹果,虽然产品质量优,但是种植区域缺少栽培基地、冷藏保鲜库等配套设施,规模效益无法体现。
2.2 农产品加工企业竞争力不强
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一些优势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强,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产业链条短、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带动能力弱,仓储、冷链、物流配套体系不健全。如库尔勒市香梨种植区域虽然冷库数量多,储存量大,但因建造时间较早,冷库设备老化严重,维护成本高昂,改造升级困难。
2.3 企农利益联结不够紧密
经营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经营主体与农民之间合作形式多采取订单交易、流转承包方式,且规模较小,农民无法分享产业链、价值链增值收益。同时,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开展规范化、标准化种植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如红枣产业由于农民缺乏技术指导,红枣的干湿度、甜度、体积等差异较大,导致农产品商品化率不高,农产品品质不稳定,阻碍实现优质优价[2]。
2.4 科技装备和人才不足
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面临行业利润率较低问题,企业生存压力逐年增大,科技装备更新和人才引进受影响。农产品加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合作亟待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整体比较落后,如核桃脱壳环节,目前部分企业还需要人工操作,机械化程度较低。同时,高层次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引进成本高、引进难,人才缺失严重。
2.5 农业品牌建设滞后
农业品牌多、乱、杂,品牌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创建提升,品牌建设投入不足,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商标等保护不到位。同时,品牌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品牌传播方式单一、宣传渠道有限,由于在国内主流媒体及网络平台投放广告成本高昂,导致品牌宣传少,知名度不高。目前,红枣、核桃等林果产品,羊肉制品、牛奶等畜牧产品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
2.6 资金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财政资金引导撬动力度不够,金融社会资本参与性不高,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期限短、到位慢等困难。巴州、阿克苏地区两地林果加工企业面临盛果期收购资金短缺问题,畜牧加工企业面临活体牲畜无法进行质押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优化融资环境,为企业资金链循环提供有效保障。同时,面临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政策落地难的问题。
3 对策建议
3.1 优化农业产业发展布局
针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引导农业产业化集聚集约高效发展。需紧紧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绿色生产体系,科学引导优势农产品向最适宜产区聚集,在巴州、阿克苏地区香梨产地集中打造库尔勒香梨产业集群;在阿克苏地区核桃产区集中打造核桃产业集群,加强配套,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3.2 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为重点,鼓励龙头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提升竞争力。支持研发制造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以粮、棉、果、畜、设施农业和区域特色农产品为重点,促进主食加工、果蔬保鲜、精细分割、制干、制脯等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实现增产、增收、增效。在库尔勒香梨、“冰糖心”苹果加工过程中引入光谱分选机,不断提升分等分级水平,实现优果优价;在核桃加工过程中引入脱皮烘干机,提升自动化、机械化水平;在红枣加工过程中引入冻干机,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3 强化企农利益联结机制
不断提高优势特色农产品品质,鼓励巴州、阿克苏地区针对“冰糖心”苹果、库尔勒香梨、温185 核桃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开展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升示范区标准化覆盖率。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龙头企业采用契约式、分红式、股权式等方式,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建立更加紧密和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按标生产,实现品种培优、品质提升,让农民分享更多的增值收益。
3.4 提升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能力
积极开展科企、校企对接活动,依托塔里木大学、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阿克苏校区、新疆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库尔勒校区)举办龙头企业座谈会,紧盯现代种业、鲜活农产品保鲜、农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创新等关键共性技术,多途径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专家工作站、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3.5 培育特色优势品牌
以政府、行业协会为主导,打破行政地域界限,激发各市场主体参与热情,持续做大做强“库尔勒香梨”“若羌大枣”等新疆优势区域公共品牌。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营销大户等积极申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大区域公共品牌创建和新闻媒体宣传力度,提升国内外消费者对新疆区域公共品牌的认知,建立新疆农产品“优质、健康、绿色”的良好声誉[3]。
3.6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争取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吸引各类主体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开展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工流通、产品研发、品牌创建,不断增强企业辐射能力,带动农户持续增收。进一步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健全财政奖补机制,将农产品精深加工设备、节能环保设施、品牌创建成果等纳入奖补范围。强化金融扶持,鼓励各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投资担保机构,降低贷款利率和担保费率,解决企业融资困难问题[4]。
4 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巴州、阿克苏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研究,分析其现状及主要做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推动巴州、阿克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