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地区林下经济模式探讨
2022-02-28陈朝阳庄健霖
□陈朝阳,高 凯,庄健霖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我国林下经济是典型的现代化生态农林模式,利用林地所构成的生态环境系统,以及林下拥有的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等优势,在林下开展农业、牧草等多种主体复合生产经营活动项目,从而使农、林、牧实现资源互通共享、去劣补优、循环发展、协调共生。目前林下经济已成为转变我国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拓展农村经济空间、提高林农经济收入的重要方式,对促进区域生态和谐以及山区林农富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以鄠邑区秦岭自然资源禀赋、生态区位为基础,科学划定基地,在适生条件下种植,调整和优化林下种植结构,提高产出效益。根据秦岭森林资源状况和种植传统规律,列出了本次林下经济科研清单,合理确定了林下经济的种植类别、规模及利用强度。在不影响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利用适宜的林地,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深入挖掘鸡、兔、羊等优良品种资源潜力,将林下养殖统一纳入畜禽优良品种培育的绿色循环发展体系,以推进林家禽、林畜、林菜、林药等林下养殖业的发展[1]。
1 林地空间发展优势
1.1 秦岭地区林地空间发展政策优势
1.1.1 林下经济纳入法律条文
2020 年7 月1 日,新修订的《森林法》正式实施,第一次将“林下经济”载入法律条文,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了发展林下经济与保护森林资源并不互相矛盾,在适当的前提下可以科学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
1.1.2 国家政策支持
2020 年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10 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林地资源利用等政策方面大力支持了林下经济的发展。我国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自己独特的区域特色,出台了针对性的林下经济指导性意见、林下经济指导规划及林下经济财政资金支持等政策,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区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1.1.3 陕西省政策支持
2021 年陕西省印发了《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陕西省林下经济发展目标、布局和重点任务。该意见指出,到2025 年底陕西省林下经济年产值将达到200 亿元。
1.2 林地空间资源优势
1.2.1 森林有益于人类健康
森林有丰富的景观、清新的空气环境、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如果没有森林,生物链条不完善,人类的生命健康受到直接威胁。
1.2.2 林地空间具有生态、高效、循环等优势
森林林地空间具有生态性、高效性、循环性等优势,投资周期较短、见效较快,既是林业有效的重要支撑,也是农业林业产品生产的重要补充要素,可以迅速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实现优势互补。秦岭鄠邑区生态园林下经济种植区园种植了大量果树,可供游客在果园摘取果实,并提供休闲农庄,促进了林下综合利用经营技术的发展。
1.3 产业化优势
1.3.1 国家加大对各类基地、林农的前期投入力度
近年来,国家重点加大了对各类基地、林农大户的前期投入力度,各种政策向各类林下企业、规模较高的生产基地倾斜,解决了该类企业的诸多难题,提高了该类企业资金的扶持效益[2]。
1.3.2 国家支持和鼓励规模化生产经营
国家通过小额扶贫贷款,加快构建山区林地和耕地开发建设,稳定和完善山林承包的诸多政策,大大提高了林农积极性;同时国家鼓励转变土地性质,大企业参与林果生产、加工与销售,充分发挥深山区各种林下经济作物的优势和企业市场运作的优势。
2 秦岭地区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秦岭地区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土壤富含钙质,林下土地面积大,林地成片化较好,易于实行规模化经营。充分利用林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秦岭地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优势。秦岭地区林地受承包经营期限影响,由于林农认知不足、政府引导不够等因素影响,使秦岭地区的林下资源与空间优势未能得到凸显,林地优势未能转化为农业发展优势、效益优势[3]。
2.1 秦岭地区林地承包经营合同期限短
秦岭地区种植业承包合同每次不得超过5 年,林权担保、流通困难,社会资本难以进入,资本流通存在障碍。发展规模小,经营管理粗放,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秦岭地区管理人员缺乏林下经济发展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林下经济的生产经营管理细节缺乏科学的规范。缺乏专业栽培养殖技术的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缺乏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科研理论知识两者兼备的人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林下产品市场矛盾突出,价格降幅大,销售变得愈发困难,很难继续扩大产业生产规模。
2.2 林农认知不足
在林业生产与经营活动中,林农是主要决策者。林农是否选择种植林下经济作物,主要受林农的认知能力、林业生产条件、家庭经济能力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林农的认知能力往往又会因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差异、个人经验而存在较大差异。林农在林业作物经营活动中选择的方案必然受到基本林业生产条件、家庭经济能力及其他外部因素的限制。通常由于变更外部条件的难度相对较大,林农只能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选择与他条件相符的林下经济作物。随着科技的发展,林下经济的科技化生产能够优化其生产效益。鄠邑区林地面积越大、细碎化程度低,有利于当地林业生产。林农通过自有林地、承包经营林地或者流转林地等方式获得大面积林地,可种植林下经济作物,开发林下产品。
2.3 政府引导不够
发展林下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省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具体行动,促进林农稳定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的重要路径。陕西省农用地较少,但林地较多,种养殖产业从农用地转移到林地,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带动了林农增收。由于林下经济的主导者是林农,林农对林下经济的发展前景持保守态度,政府在这方面的引导力量还有待加强。
2.4 秦岭地区林下资源未能充分挖掘
秦岭山地区北起秦岭北麓,南至汉江北侧海拔1 100~1 200 m 以上的秦岭南坡,东西至陕西省境内,南北宽80~155 km,东西长约490 km,是以石质中山为主,兼有石质高山、土石低山丘陵的地貌区。秦岭林区林业资源丰富,树木种类繁多,具有很好的生态价值。当地生态旅游业的开发潜能较高,是当地人致富的主要渠道。鄠邑区林下经济不能充分挖掘秦岭地区的林下资源,目前仅限于发展林下养鸡、养猪产业,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4]。
3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3.1 林下经济模式的发展
在生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林下经济模式,即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景观,这表明林下经济模式不断发展变化,由原来的农林经济向旅游业、健康业等多种模式发展,由林下空间向林上、林中、林下、整体空间扩展。
3.2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
3.2.1 林下种植模式
林下种植模式依赖于森林、林地及其他林业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经营原则,包括人工种植、野生植物资源培育在内的林内种植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一是林药模式。林间空地适宜种植柴胡、金银花、白芍、板蓝根、白芨等药材,这些药材可以实行半野化栽培手段,易管理。二是林菌模式。林下具有空气湿度大、光照强度较低、氧气充足、温差较小等特点,在郁闭的林下搭温棚种植木耳、香菇、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食用菌生长周期较短、市场潜力较大、投资较少、收益较高,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食用菌生产周期从菌棒投入到收获一般不会超过3 个月,经济效益高于其他农作物种植。三是林菜模式。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在郁闭林下搭温棚种植乌麻草、蕨菜等野菜,疏松开垦后可增强林地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林地创造良好的通气透光环境,加快林木生长速度,同时可以种植比较耐阴的蔬菜品种,如南瓜、冬瓜等。四是林草模式。林草类型较多,如杨树、柳树、刺槐、果林、三叶草等。适合林下栽培的草本品种较多,如红三叶、阿尔法菲、红豆草、紫穗槐、白三叶、无芒雀麦等。五是林花模式。利用林地闲置土地资源,根据部分花卉耐阴性的特点,发展食用花卉、观赏花卉。六是林粮模式。在稀疏林下种植豆类作物,如大豆、红豆、绿豆等,光照条件较好的林地可以种植玉米、高粱、小米等农作物[5]。
3.2.2 林下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依赖于森林、林地及其他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和循环经济发展原理,包括生态养殖、人工养殖和野生养殖。一是速生林下种植牧草的林禽模式,将自然生长的杂草留在树下,周边地区制作围栏,圈养公鸡、大鹅、白兔等家禽。大片树木可以为这些动物遮阳,成为家禽的天然氧吧,在这种条件下能够起到通风、降温效果,还能防疫,对家禽的快速健康生长有很大的益处。家禽只吃虫草,不会破坏树木,不啃食树皮,其粪便能够作为滋养树木的肥料。在林下建设家禽舍,既省时又省料,还不用遮阳网,投资相对少,没有污染。二是林地养畜采用放牧、舍饲养殖等方式。在林地栽培牧草,可发展奶牛、肉羊、肉兔等养殖业。树叶、牧草以及树下杂草均可喂牛、羊、兔等。林地养畜还能解决牛羊活动空间的问题,有利于家畜繁殖,使得牛羊肉质更为鲜美,为畜群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防疫。在夏季,与普通的饲养舍平均温度相比,因为林地有树叶、树冠能够遮阳,林地气温低,比较适合家畜生长。三是林蜂模式。将蜜蜂饲养在树下,根据现成林地蜜源的种类和面积,如刺槐、椴树、槐花树、五倍子、冬桂花等,利用蜜蜂采蜜。树林当中生长着各种能够供蜜蜂采蜜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为蜜蜂连续采蜜提供了可能。
3.2.3 林下采集模式
林下采集模式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给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采集和加工森林中可利用的非木质资源,包括野菜、野生果实、野生菌类等。
3.2.4 森林景观利用
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资源和其他资源,开展有益于人类身心健康的多种经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森林康养、森林人家、林家乐、农家乐等。森林景观资源质量评价是森林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森林景观建设的重要依据。随着森林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变化,如何评价森林景观质量并且利用评价结果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大意义[6]。
4 林下经济发展前景和意义
4.1 林下经济发展前景
4.1.1 林下经济有助于脱贫
现代化和多功能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要把经济林产业与农业、畜牧业相结合,并与解决区域脱贫相结合。
通过优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坚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实现林下经济科学化、现代化、基地化和产业化,形成“上中下、短中长”的立体经营模式,以富民为目标,实现政策保障、资金支持。
通过技术服务有效解决发展林下经济的诸多难题,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村脱贫致富工作。
4.1.2 发展林下经济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利用林下闲置的土地和空间发展林下经济,培育主导林农创立林业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还可以有效带动农村交通运输、信息技术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4.2 林下经济发展意义
发展林下经济是全面深化林改、巩固林改成果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发展林业实现增收致富,才是林改成功的关键和重要标志。
发展林下经济,既可以使林农受益,又可以使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长短相结合,实现以短养长的目标,可带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效巩固和扩大林改成果,是保护森林资源、实现绿色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5 结束语
文章以秦岭鄠邑区生态园林下经济种植区为研究基地和平台,结合秦岭森林资源状况和种植传统经验,制订发展林下经济的策略,合理确定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经营方式及产业方向。
在不影响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种适宜的林地和退耕还林地措施,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种植冬瓜、南瓜、芍药、连翘等,养殖鸡、兔、鹅、羊等,调整林下种植结构,优化林下种植产业,促进林下经济发展,为农业增益,为林农增收谋求新办法,为产业兴盛探索新领域,实现农业经济、生态环境、社会民生协调共赢、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