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下南京乡村经济发展研究
2022-02-28□王琦
□王 琦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乡村经济受到的影响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产业结构单一,以农副产品生产销售为主,缺乏高新技术产业支撑。二是从业人员的科学技术水平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三是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缺乏新技术推广,尤其缺乏运用与实践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主导的电商平台[1]。
通过实地调研,围绕科技赋能、精准防贫、运用与实践新技术、技能报国的宗旨,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乡村经济问题“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团队成员在充分调研并整合两组团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后疫情时代下南京乡村经济发展的多方建设性意见与问题解决方案。
1 调研目的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共青团和志愿者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推动并大力宣传新型创新项目,积极鼓励广大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走技能报国之路。
二是通过调研探究后疫情时代助力乡村振兴、实施精准防贫的路径和对策。
三是弘扬劳模精神,引领时代新风。劳模精神既体现了奋斗自强、立足岗位、热心奉献、勤劳勇敢、敢于拼搏的民族情怀,又体现了知行合一、自立自强的人生追求。教育青年学生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创造力,自强不息,用实际行动不断丰富着民族精神的博大内涵。
四是锻炼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学习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零售业的支持作用,体会新技术、新平台对乡村经济发展、精准防贫方面带来的促进作用,启发大学生将技术创新着眼于实际,培养学生心怀“技能成才,强国有我”的新时代使命感。
五是在活动中了解社会,认知社会,传播爱国主义精神,推进广大青年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社会阅历,履行奉献青春,奉献智慧的时代诺言[2]。
2 调研对象
调研以走访调查形式为主,主要走访以下个人与相关单位。
一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创业之星”、南京市人大代表、栖霞区工商联副主席、南京缘派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福安及其团队成员。
二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共江苏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中心店电子商务部总监——吕雪瑾及其团队成员。
三是派缘生态葡萄园防贫基地、八卦洲派缘果蔬直营店、派缘葡萄园、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
3 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以志愿服务和实地参观为主要形式,向参观者、工作人员、志愿者、在校学生等不同身份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并在调研对象单位跟岗体验,调研分析如下。
3.1 民众对国家精准防贫政策的了解程度
57.4%的受访者对于国家精准防贫政策非常清楚,25.5%的受访者对于国家精准防贫政策略知一二,10.3%的受访者对于国家精准防贫政策不太了解,6.8%的受访者对于国家精准防贫政策略完全不了解。以上情况反映出防贫政策宣传工作行之有效,但仍应继续完善。
3.2 乡村防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47.5%的民众认为在防贫工作中忽视精神防贫,认为防贫资金投入较少、防贫资金投向有偏差以及忽视贫困地区教育建设。6.5%的受访者认为社会保障不健全。精神防贫在精准防贫中至关重要,解决好精神层面的问题,才能真正激发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才会激发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救济为主动脱贫。
3.3 快消产品的销售路径
38%的受访者偏向于在各大电商平台购买快消产品,25%的受访者愿意在直播间购买快消产品,10%的受访者愿意线下社区门店消费的人群较少。
网上购物更为便捷,广受大众喜爱。乡村经济主体以快消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为主,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具备消费群体基础可行性。
3.4 民众在电商直播间内的消费情况
民众单次消费在50~200 元的占28.56%,民众单次消费在200~500 元的占64.84%,民众单次消费在500~1 000 元的占5.36%,民众单次消费在1 000 元及以上的占1.24%。
农副产品以主食、水果、水产、小工艺品为主,单次消费多在1 000 元以下,结合本项调研数据,采用电商直播形式销售农副产品价格优势明显。
3.5 民众每天在电商平台购物或浏览农副产品的时间
调查数据显示,民众每天在电商平台购物或浏览农副产品时间为0~30 min 的占比30%,民众每天在电商平台购物或浏览农副产品时间为30~60 min 的占比43%,民众每天在电商平台购物或浏览农副产品时间为1~2 h 的占比仅为12%。
数据反映出消费者在选购农副产品时整体时间较短,在宣传与设计产品时必须突出亮点,直观与生动相结合,同时要兼顾农副产品的真实性,确保消费者有良好的信任代入感。
3.6 农副产品直播带货的阻力
担心农副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的占比最高,为80.12%;农产品包装运输成本的占比为76.49%;农户难以突破原本成熟的经营模式的占比为61.13%;缺乏运营电商平台技能的占比为46.83%;传统观念和购买渠道无法转变占比最小,为31.22%。
本项调研数据反映出,普遍观念中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加工者的直播技术不成熟,与快递公司合作不密切,难以保障农副产品质量。
3.7 电商平台如何促进顾客的购买欲望
通过调研发现,民众在购物时看重大额度折扣,如赠品、优惠券,占比为87.01%;限时、限量抢购,占比为64.19%;产品效果多方位展示占比为52.49%;抽奖活动占比为33.57%。
以上数据为电商平台在农副产品带货提供了销售技巧引导,可适当运用活动手段与分发优惠券,配合生动的直播讲解,可进一步刺激用户购买产品。
3.8 电商平台的直播优势
调查对象中,认为电商直播的最突出优势是价格,与实体专柜相比较低,占比为81.41%;认为下单、售后等服务方便快捷,占比为71.65%。
3.9 新冠肺炎疫情对农副产品直播可能产生的影响
调查对象中认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更多人投身直播行业扩宽就业渠道占比最多,为90.55%;认为有利于电商和直播平台的发展,占比为87.91%,认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占比为71.46%;认为触发更多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使其对农产品失去信任,占比为51.79%;认为农民增加收入占比为38.62%。
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农副产品生产者与加工者都表示,现阶段农副产品易发生滞销风险,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运输时间成本显著上升,影响农副产品质量,消费者逐渐失去了消费欲望,农副产品生产者与加工者逐渐失去信心。经团队成员与专家团成员会商分析后得出,当前最主要问题是销售渠道单一。当前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大部分生产者以线下售卖农副产品为主,农民线下销售渠道呈短渠道特征,在局部区域流通成交快,但缺点也极为明显。农副产品辐射范围有限,造成供求关系达到饱和后即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继而农副产品滞销。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实际需求并未减少,迫切需要农副产品生产者与加工者改变现有销售模式,扩大销售范围,联合合作社等机构,集中力量,联合发展,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等扩展营销模式,应用科技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不良影响。
合作社通过与农民合作,将传统农业与新型农业相结合,发挥当地政府帮扶作用,在销售渠道方面创新应用新技术,实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减小新冠肺炎疫情对乡村经济的冲击,劳模周福安的团队就是成功的典型。
从调研结果看,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对乡村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与影响。移动互联平台对传统零售业起到了支持作用,新技术、新平台对乡村经济发展、精准防贫方面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电子商务下乡重新配置农村经济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优化要素投入结构,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了基础,城乡一体化又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农副产品借助电子商务业务实现从农村生产地向城镇消费市场流通,将劳动投入转换为价值产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4 研究建议
4.1 大力推进政策引领
依据南京市城乡发展与乡村振兴现状,应该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助力城乡发展,紧贴国家科技兴国战略,制订各项精准防贫措施,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南京市各乡村合作社,鼓励机关干部、教师、高校学生、基层群众等积极参与各类活动,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技能报国的主动性,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投身助力乡村振兴的队伍中去[3]。
4.2 创新发展经济生态
结合当地农产品特色,选择合适移动互联网销售模式打开滞销局面,充分发挥电商平台活动策划、实物动态展示、实时互动、身临其境的优势。
拓展农副产品传播渠道,支持企业通过电商平台开展业务,鼓励电商平台对入驻品牌企业给予站内外引流、广告位曝光等重点支持。鼓励有条件的电商企业建设独立站,充分挖掘客户消费数据,实施精准营销和个性化生产,更好培育自主品牌,有效降低第三方平台集中依赖风险[4]。
依托各地区文化特色,推动地区特色农业衍生产品的设计生产蓬勃发展,提升创新发展能力,积极宣传产品特色,在投放市场后跟踪调研,不断推陈出新,使消费者通过市场产品加强对乡村文化精神内核的了解度。通过创新衍生产品,让消费者体会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推动衍生产品产业壮大,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发掘产业亮点,打造精品乡村体验。在未来乡村建设中应更多地体现当地历史、文化价值,着重突出当地特色、民俗。保持当地资源特色,依托特有旅游资源优势,完善和优化旅游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以旅游促进产业发展[5]。
4.3 稳步加强法制宣传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同样受到法律约束。在推进乡村经济改革,销售渠道开拓,引导农业农村人员利用新知识、新技术创业创新的同时,相关法律的宣传与常态化监督一定要配备到位,确保相关从业人员不在虚拟平台弄虚作假,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4.4 优先保障基础建设
强化农村通信覆盖面。传统营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农副产品的供需关系,移动互联网技术孕育出的电商平台已经成为当下农副产品宣传、销售一体化运营的重要工具。电商平台的顺利推广使用与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密不可分,应当加强农业农村地区通信覆盖面,确保基站等基础设备与光纤入户全面覆盖。适当倾斜农业农村地区的通信费用政策,采取“减税降费”政策,鼓励广大农户使用新技术、新工具从而实现脱贫致富。
应当加强有潜力地区的基础道路建设,打通贸易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把深巷的“好酒”更好地输出给广大消费者,进而带动地区经济建设。
5 未来发展预测
5.1 从政府的角度
相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强了解农作物种植理念及发展现状,增加配备创新技术人员,更进一步了解新型种植产业创新理念,从而做到精准防贫,服务乡村经济、文化,从而使新农村良好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有待提高,政府部门需加强地区新技术培育能力,组建科创孵化团队,引进专业人才实地培训教学,提高乡村从业人员科技文化水平,提升新技术运用能力,增加人均收入,授人以渔,实现精准防贫。
5.2 从八卦洲调研地区的角度
相关部门应认识到在后疫情时代下,乡村区域经济面临着的极大挑战,应利用当代在校大学生的力量,依托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平台,结合电商渠道、自媒体、直播等形式,解决乡村振兴、精准防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6]。
5.3 从青年学生的角度
培育时代新人,肩负时代使命。当代青年了解乡村发展实际,感受近年来国家助力乡村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的成效,同时感受新冠肺炎疫情对乡村经济的冲击与影响,从而能够深切地从活动中受到启迪与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此外,还需不断学习新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广泛尝试运用诸如电商平台等新工具、新路径来解决实际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使青年更加肩负起一份责任。广大青年需学习乡村振兴、精准防贫等方面知识,用更专业的方式解决乡村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创新文化宣传形式,普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带动乡村振兴、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