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算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2022-02-28颜剑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品牌研究 2022年35期
关键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事业单位

文/颜剑(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实行我国财税体制深入改革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应以财政支出效果为导向,确定合理的预算绩效目标,指导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然而,预算绩效管理在我国事业单位中普及和应用的时间并不长,缺乏充实的理论支持,因此,对该论题的探讨是十分有意义的,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效率,强化预算约束及控制,还能够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一、事业单位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一)促进财税体制改革

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推进财税制度体系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目标保持一致。根据国家发展规划,促进我国治理能力的提升。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快了财税体制改革的进程,这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会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财政资金预算受到制度的控制和监督,税收制度也得以优化改革,有利于促进地方财税体系的完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预算制度建设具有标准高、内容全的特点,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财政重点目标进行了全面地落实,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成为当前推动财税体制深化的重要推手,对平衡区域发展,平衡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有积极的意义。

(二)强化外部监督力度

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支出应重点突出社会公益性特点,这也是财政资金应用的主要目标。对于政府及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收支情况,社会公众有知情权和监督权,社会公众有权知晓财政资金支出的审批流程、使用情况以及使用的合理性,包括财政资金社会公益性、投入效益水平等。事业单位的职责所在要求事业单位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并积极履行自身职责,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公开,让公众知晓财政资金的流向,监督财政资金使用是否规范等。同时,预算绩效管理对于资金预算和决算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提高财政资金预算执行率的基础上,有利于建立阳光政府,切实落实反腐倡廉政策要求。因而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效用,强化外部监督力度,虽然为事业单位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也形成新的发展动力。

(三)提高风险抵御水平

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是围绕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展开的,通过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做好部门和责任主体的绩效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从而强化事业单位的风险防控能力。将预算管理制度和预算计划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中,细化预算目标,并将预算目标分解到具体的工作流程中,提高预算管理的约束能力和规范能力,进而提升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

事业单位基于整体发展规划,制定明确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和实施要求,从而形成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同时,将制度要求分解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利用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定期对各部门、责任主体进行考核评价,将单位的考核和个人发展相关联,例如,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考核范围内,并将预算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资、晋升、评优相挂钩,从而激发员工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性,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积极履行岗位职责,提高个人工作水平和效率,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的高质量发展。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事业单位可以将各指标与部门、个人业务相挂钩,以此来规范和激励员工,让员工可以将自身目标与单位目标相结合,从而更加规范地完成自身工作,可以有效预防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促进事业单位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促进事业单位管理目标和发展目标的实现。

(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事业单位是受政府委托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由于政府财政预算具有调控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政府作为主导者从宏观进行整体把控,集中反映国家的财政政策方向,致力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因此,就必须对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进行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中,将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融合,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发挥其考核评价功能,对事业单位公共财政服务质量、管理效率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反映公共设施和服务水平。

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实现财政资金的科学配置,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突出财政资金管理效能,全面落实财政资金支出管理责任。落实预算绩效管理能够对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效率进行合理评价,全面考察资金预算实施情况、预算管理体系运行效果等。由于预算绩效管理更加注重结果,以结果为导向,可以形成有力的监督力量。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支用过程中,合法合规开展各项工作,使其服务水平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全面发挥事业单位的职能,确保单位职责有效落实,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促进我国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成。

二、预算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一)设置预算绩效管理目标

第一,事业单位要根据各部门工作计划、单位年度业务计划以及年度预算目标确定绩效目标,将目标进行细化,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效益及满意度等因素,对目标进行量化,确保绩效目标能够实现。第二,绩效目标要充分考虑各部门的差异性,即兼顾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实用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绩效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在关键指标制定中提出建议,确保目标的科学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目标要与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保持一致。第三,事业单位应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效率,同时还能够调用当地绩效评价数据库数据,筛选重要评价指标参数,从而合理确定和调整各项指标权重,以此作为建立评价体系的基础,提高预算绩效评价质量。第四,事业单位可以基于一定时期的业务制定特殊评价指标,从而提高员工的创造能力;基于单位实际对预算绩效管理内容、管理办法、评价指标等进行优化、完善,保证其能实时切合单位发展所需,提高绩效评价指标的合理性,进而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质效。

(二)结合实际需求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内容

首先,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制定的过程中,事业单位一般更注重指标权重的确定。因为指标权重可以集中反映事业单位计划重点。综合分析评价指标的影响,合理设定评价指标权重,从而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的有效性。事业单位在确定指标权重时,要综合考虑各部门的管理要求和工作内容,调整职能指标的权重,从而反映不同项目的特点。例如,服务窗口每天要与大量服务对象接触,服务态度以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评价指标权重应适当增加。而业务部门应增加评价业务能力相关指标的权重。在评价方法选择上,要切实解决管理性指标难以量化的问题,避免评价指标偏差,影响的评价结果的不真实性。

其次,基于预算绩效管理建立目标预算管理评价系统,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丰富评价内容。事业单位可以在丰富评价内容方面征求全体员工的意见,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集中集体智慧,使评价内容更加符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

最后,优化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在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为提高全体员工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事业单位要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公开。同时,建立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信息服务中心,将绩效评价结果和评价标准进行公开。所有人员都可查看评价结果,如果对评价结果和标准有疑问或异议,可以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向相关人员反馈,相关人员在接到反馈后,要对反馈的项目、事项进行分析,并找出原因,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确保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三)建立智能预算绩效管理系统

事业单位在系统建设过程中,要以“实时评价预算执行,评价效果准确”为建立原则。事业单位应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收集并汇总各部门的预算绩效基础数据,将各部门的职能嵌入预算绩效管理系统中,并在系统中设置不同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实现预算绩效精细化管理。智能化调整评价指标,确保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建立智能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由系统采集预算数据,开展数据汇总、分析等工作,基于定性和定量指标判断预算执行成效,并在该平台上公开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此外,管理层人员可以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动态监督作用,确保各项反馈数据、分析数据符合预算,避免出现预算超支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减少资金浪费。

(四)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首先,要提高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公平性和公开性。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对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评价人员应积极学习绩效评价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完成对各部门的绩效评价信息后,绩效评价部门要按照绩效评价标准和规则,将各部门的评价信息与绩效指标进行对比,严格把控所有评价结果,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其次,加强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绩效评价结果出来后,要对结果进行核实,确保绩效评价与各评价项目的评价标准、口径一致,形成最终的绩效评价报告。同时,事业单位可以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建立合作,由第三方机构对评价结果进行审核,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通过分析评价结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特别是在预算规划、资金分配、预算执行、绩效目标设置等方面,可以为下年度的预算管理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三、事业单位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革新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事业单位首先要从意识观念上进行转变,从管理层至执行层,单位领导人员要发挥带头作用,采取培训、宣传、下发制度文件等方式,要求全体人员树立绩效意识,革新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改变以往错误认识,让事业单位各部门人员都能够将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中,重视财政资金支出效益,对财政资金投入产出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员工形成自我约束、责任和职能意识,每笔资金支出都必须要问最终效益,如果发生资金效益差的问题,应按照相关责任划分和追责机制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环境。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要求各部门人员了解预算绩效考核的形式、内容、技巧与方法等,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并联动实践活动,确保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覆盖和全参与。

同时,事业单位要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公开,通过政府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公务橱窗等方式进行公开,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分析和应用,财政部门可以在年终召开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分析会议,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分享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等形式进行。并将结果通过视频、文章等方式公开给社会公众,帮助社会公众了解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成果,从而形成新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二)完善预算绩效制度监督保障机制

事业单位要注重预算绩效管理质量的提升,并将其作为预算绩效管理体制完善的重要目标之一。事业单位要完善责任机制,将预算绩效管理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及个人,强化各部门和个人的责任意识,并建立追责机制,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追责。在责任制度中,应突出第一责任人和第二责任人相关责任,同时,各部门的职责还要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身上。事业单位要建立监督保障机制,监督机制分为静态监督和动态监督两种模式。其中,动态监督是对各部门的资产使用、物品采购、资本性投入以及成本管理等方面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和跟踪监管,动态监管预算的执行过程和绩效管理过程,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效果,全面推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事业单位要从多角度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结果进行分析,强化审核监督作用,从而降低贪污腐败的概率。

(三)优化人才队伍建设

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时,要注意培养和优化人才队伍。首先,加强对单位内部预算绩效管理人员队伍进行专业培训,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以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性为目标定期更新预算绩效培训的内容。对外招聘过程中,要加大对高端人才的招聘,聘请具有高质素、专业能力强的预算绩效管理人才和具备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优化事业单位人才结构。同时,合理安排岗位,提高专业人才的待遇水平,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建立健全专业性财务岗位绩效考核机制,对预算绩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考核和评估,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效果。在预算绩效制度规划中,应注重工作人员的薪酬制度设计,将岗位绩效与特殊贡献绩效纳入其中,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提高事业单位资源配置效率。其次,加强专业性人才培养。事业单位可以建立岗位培训机制,提升岗位人员的专业能力。在岗位培训过程中,要加强财务知识、管理技能、会计知识以及财务工具等实用性内容的培训,同时,要对参加岗位培训的员工进行考核,提高培训效率。此外,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与高校建立人才战略合作关系,邀请高校教师进单位培训或者组织员工进入高校进修学习,快速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从而提升事业单位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单位管理效率的关键环节。在实践过程中,事业单位要转变传统观念、改变管理模式,将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促进业务与财务的相互融合,提高事业单位资源配置效率,将财政资金用到价值增值环节,确保预算绩效管理落到实处,使事业单位的发展满足政策要求。

猜你喜欢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事业单位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浅议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完善措施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