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困境与路径:数字时代农民媒介素养提升研究
2022-02-28山蕊蕊马婷婷
山蕊蕊,马婷婷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8)
随着网络科技及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以数字技术为运行规则的数字时代中人们通过数字化或信息化技术进行信息交流、传播、生活和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1]伴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我国农村地区逐渐形成依托移动互联网、以交互软件为手段的信息传播网络体系,使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及社会结构发生了解构重组,农民的精神需求、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农民不可避免地出现难以甄别信息真实性、易受虚假信息的蒙蔽及各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不良文化冲击的问题。因此,在数字时代提升农民媒介素养变得至关重要。通过不断提高农民对信息资源的认识、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的能力,并利用丰富的媒介资源完善自我,才能顺应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加快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一、数字时代农民媒介素养提升的现实价值
(一)提升农民媒介素养是提高农民数字技能的基础
数字时代下各种数字技术、媒介发展迅速,农民媒介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民能否正确理解、运用媒介及准确获取、分析和传输媒介的信息。生活在数字时代的农民对媒介的甄别运用是适应现代社会必须拥有的一项技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2]《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中指出,“到2022年底,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系统推进工作格局基本建立。”[3]未来人们会生活在一个更加智能、智慧的社会,需要不断提升农民媒介素养,提高农民对媒介信息的筛选、判断、传播能力,满足数字时代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要求,提升农民的数字技能。
(二)带动农民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不断提升农民的媒介素养、准确识别信息和灵活运用媒介的能力,增强农民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农民创新创业能力。随着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涌现出的一批农民通过网络直播及短视频销售农副产品、宣传当地风土人情,既展示了当地自然风貌,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加强了地区间的交流沟通。农民媒介素养的提高可以激发农民积极主动使用媒介,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乡土文化,促进其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创新出本地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依托数字信息技术,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促进农产品资源与网络媒体相融合,同时引导农民树立创新创业思维,积极主动地寻找创业机会,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社会,助力乡村振兴。
(三)有助于培养“数字农民”
“数字农民”是指在数字时代下能够随着农村数字信息技术的强大,通过使用移动互联网查找有关农产品供应、农业技术等方面信息的农民。数字时代下的媒介信息资源呈现出数量巨大、内容丰富、更新及时的特点,提升农民媒介素养可以使农民在冗杂的媒介信息中,快速锁定对自身有益的及自己感兴趣的农业信息,对各种媒介信息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及时准确地识别各种不良信息并免受其影响;能够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发展的、与自身现实发展状况相契合的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文化和信息的侵扰,准确判断数据信息的价值及分析数据信息背后的含义。同时,让农民掌握媒介的使用技巧,以学习先进的农业理论知识及技术来激发农民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开发出更加先进的农业种植模式,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在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培养“数字农民”。
二、数字时代农民媒介素养提升的现实困境
(一)农民的媒介认知水平参差不齐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农村人口流动性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务工。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 251万人,比上年增加691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 172万人,比上年增加213万人。”[4]大量的农民涌入城镇,潜移默化地受到城镇地区思想观念的影响,在思维方式和对媒介的认知方面与留守农民产生较大差异。同时各个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对媒介的认识以及媒介的使用状况都有所区别,对媒介本身及运行方式的认识程度也有所差异。
(二)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在“十三五”初期,我国大部分贫困村位置较为偏远,建设难度较大,很多行政村还未通宽带。自2015年始,我国开始在行政村以及贫困地区建设4G基站,但仍有一部分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与城镇及其他农村地区存在差距,“数字鸿沟”仍然存在。随着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趋于良好,但是我国的一些贫困地区5G基站覆盖率较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全面,农民无法第一时间获取新信息、新技术。因此,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
(三)农民对媒体信息获取、分辨、传播能力薄弱
一是在当前网络环境中,农民接收到的大部分信息是同质化信息,如农副产品的直播卖货、乡村生活及乡村特色食品等信息,农民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对于能提高农民专业技能、致富道路及优秀乡村文化等信息也无法进入到农民的视野。二是农村地区存在着只接受义务教育而不再进行更高层次教育的问题。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为初中48.4%、小学37.0%。”[5]大部分农民不能及时准确甄别网络信息、无法辨别是非曲直,容易受价值观的误导而陷入网络误区;同时“信息茧房”的形成使农民思维方式发生改变,只注重自身感兴趣及与自身观点相同的内容,无法接触到更加丰富的信息以扩展自己的信息面。因此,农民可能获得或传播错误消极的信息,危害网络空间环境。
(四)农民媒介表达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我国网络及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涌现出一批与传统媒介相异的新媒介,农民可以接触到的信息和媒介越来越丰富,但农民媒介素养有待提升,在利用媒介表达自己合理诉求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参与传播活动的机会和手段,缺乏接近媒介的条件和能力,主要是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来自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和那些几乎无法得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各种信息,也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6]因此,在面对数字时代中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时,特别是面对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如抗洪、抗灾及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不同于城市地区可以利用媒介获取、发布信息、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农民利用媒介发声的能力较弱,严重丧失在网络空间的参与权与表达权,失去许多工作或者表达自己诉求的机会。
三、数字时代农民媒介素养提升的路径
(一)政府部门层面
1.分层次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目前农民中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村的基本上是老人、孩童及少数妇女。当地政府及基层干部应对文化水平较高、身体素质较好、对城镇熟悉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媒介素养系统教育,鼓励其积极主动使用媒介,及时掌握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农业技术及国家政策信息。对留村的青少年和儿童,应将媒介素质教育融入到学校课堂,并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例如,“广东省已在小学课堂开展媒介素养学习,使用的是全国首套进入中小学公共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媒介素养》教材”[7],让学生全面了解媒介以提高其媒介素养。同时,设立由志愿者组成的相关部门,向老人宣传普及移动互联网知识,提高老人对媒介信息的判断能力,谨防诈骗;提高数字化与老人的适配性,帮助老人融入数字化社会。
2.优化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
政府部门对于建成网络基础设施的地区要进一步优化完善,降低网络费用,加快5G、千兆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接触网络信息提供更加优质的平台。鼓励农民多上网交流,合理利用媒介表达自身的诉求,传播积极健康的信息。对于网络欠发达地区,尽快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宽带全覆盖。《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加快补齐数字基础设施短板,包括持续推进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8]同时,在农村地区推广新技术,传授电商营销知识,鼓励农民进行数字化创业;积极开展合理使用互联网培训,使农民积极主动使用媒介,提升农民媒介素养。
3.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
各地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积极呼吁农民通过农村地区的成人教育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对农民讲授国家富农利民政策的频率,大力提升农业经营人员的教育程度。利用电视、广播和微信群加大宣传,提高农民对农村政策的认识,加深其对“三农”相关政策的理解,提升农民对信息的解读能力,这样在面对网络信息中的不实信息时就可以提高警惕,不信谣、不传谣。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等设施的资金投入,为农民提供学习知识的场所;举办一系列乡村文化活动,培养农民的文化素养;将数字化教育融入乡村小学课程中,设立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学校的数字教育水平,打造数字校园。
(二)媒体层面
1.贴近实际,尽力消除“信息沟”
媒体作为农民与外界交流互动的一种渠道,应切实关注农民的现实需要,从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改进关于“三农”的报道方式,使用农民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进行宣传,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以及时与农民沟通交流,认真听取农民的意见并与农民形成良性互动。严格筛选信息以减少同质化信息的推送,尽量推送丰富的、差异化的信息资源以使农民接触到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特别是专业的技术性知识、网络销售的知识,激发农民使用媒介的积极性;提高农民利用媒介进行筛选、了解各种农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农民对媒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使媒介真正地想农民所想和为农民所用。
2.严把信息传播关
当前网络世界中各种信息纷繁复杂,良性与非良性、积极与消极、主流与非主流并存,其中许多价值观不正确、内容消极的信息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数字时代下的农村地区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这类问题。因此,需要媒体严格把关,加大对信息的审核力度,加强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信息的宣传,避免传播消极的、价值观念不正确的信息和内容。同时各种媒介可以使用实名制的方式来约束网民的言行,减少消极内容和不良信息的传播,“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重点新闻网站作用,做好网上舆情引导”[9],使农民更加充分地认识、利用媒介,合理使用媒介为自己发声,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以及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加强媒体与农民的互动
媒体是农民与外界交流互动的一个重要渠道。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更应该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结合,多提供高质量的节目,如科普类的《每日农经》、法制类的《今日说法》等优质节目,提高农民对媒体信息的接收能力、理解能力和评价能力;鼓励农民合理使用媒体为个人生活和社会实践提供便利。媒体通过与农民的交流互动,使农民接收到有关农业的专业知识,提高农民的媒介素养,培养农民积极主动融入互联网的能力;使农民能够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并正确地判断媒介信息;增强农民自主参与的意识,加大农民在互联网中的话语权,合理使用媒介。
(三)农民自身层面
1.了解基础媒介知识,准确理解媒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使用网络获取、了解信息。因此,农民必须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学习一些基础的媒介知识和理论,比如新闻的产生及传播、电视节目的策划和播出,对新闻联播及网络节目有所了解等。在此基础上能够积极大胆地利用身边的媒介资源,如手机、电脑、电视和广播等,从心理上改变看法、转变观念,对各种信息资源不再感到迷茫。同时要积极主动参加政府组织的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进社区”等活动,学习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知识,增强信息甄别和判断意识,培养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能力。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而不断提升自身媒介素养,赶上世界快速变化的步伐。
2.合理使用媒介,理性对待媒介信息
在传统及新兴媒介相互交织的情况下,农民更需要掌握合理使用媒介的技能,利用媒介完善、武装自我。数字时代下主要掌握如何利用互联网获取、判断和传播信息、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及如何使用网络,同时兼顾传统媒介的使用方法,对电视台的频道特点有所了解,正确合理使用电视台或广播的热线电话。网络世界信息真假并存,农民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盲目相信所看到的信息,始终保持理性批判的态度,并运用理性思维看待分析信息,对其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批判性建议,对媒介中的诈骗、低俗、垃圾信息提高免疫力,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正确合理地运用媒介资源以提高和完善自我。
3.提高防范意识,甄别判断媒介信息
媒介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人们在接触各种媒介信息时,能否及时、准确地对信息进行甄别和判断,通过信息的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了解信息传播者的真实意图和价值观是否正确。因此,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在互联网世界,农民要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不信谣、不传谣,要自觉主动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不随意相信、发表言论,不轻易转发各种不实信息;在浏览各种信息时,时刻保持警惕,注意防范各种不良信息,注重信息安全,积极参加政府或者社区组织的网络安全活动,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提升自身对网络诈骗、谣言、窃取信息等不法活动的辨别和防范意识,提高自身的网络文明素养。
四、结语
农民媒介素养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政府、媒体及农民个人的协同发力。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农民媒介素养提升对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现代新型“数字农民”及带动农民创新创业有着积极作用,对于助力乡村振兴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