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生认同感提升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策略探究

2022-02-28陈薪伊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认同感思政内容

陈薪伊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尾 51660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教学工作和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程度日益紧密。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平台”)作为多元化媒体之一,可以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信息传播的优势,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思政教育平台的运用可以弥补思政课堂教学的不足,以多元化的呈现形式深化学生对思政教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但在思政教育平台的实际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定不足,亟需更新建设理念和思路、优化内容设计,以此提升高校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切实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一、思政教育平台对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感的优势

(一)思政教育平台功能相对全面

其一,线上教学功能。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利用思政教育平台向学生传授思政理论知识,通过在线沟通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活跃线上思政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对思政教学内容的理解力和认同感[1]。

其二,自主学习功能。思政教育平台自身开发和储备了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思政教育资源,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查询和学习自身需要的思政教育知识,弥补思政知识框架中的疏漏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明确思政教育内容的正确性和理论的科学性,提升对思政教育内容的认可度和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执行力。

其三,学习交流功能。思政教育平台为学生设立学习交流板块,鼓励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从而激发高校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积极性,这对于学生了解和掌握思政教育知识、提升思想政治觉悟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思政教育平台类型较为多元

其一,思政教育平台建设是多种新媒体技术的高度融合,且平台类型较为多样。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借助不同平台在视听等方面的优势对学生形成感官刺激[2],深化学生对于思政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贯彻程度。

其二,不同思政教育平台建设重点各有侧重。学生思政教育认同感提升工作的开展对思政教育平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思政教育平台尽量满足思政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多元化思政教育平台建设重点各有侧重,可以在学生思政学习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帮助高校教师全面透彻地讲解思政教育内容,深化学生思政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政情感。

其三,糅合不同平台的特点与优势。高校思政教师通过平台教师端可以了解学生在不同学习平台的思政学习进度、学习数据、学习内容,并基于大数据分析,明确其在思政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为提升高校学生思政学习能力奠定平台基础。

(三)思政教育平台能够满足用户基本需求

其一,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思政教育平台可以充分满足高校学生对思政教育资料的学习需求,同时学生还可以充分运用学习平台观看其他高校思政教学视频,通过教学思路的变化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知识和倡导的价值观的心理认同。

其二,满足教师教学需要。思政教育平台可以发挥其在资源存储和数据整合上的优势,从不同角度为思政教师在拟定教学计划、搜集教学资源,以及实施教学计划方面提供帮助与支持,并为教师提供贴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具体思政教育案例。教师可以借助思政教育平台,针对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明确其知识结构方面的缺失和学习质量方面的不足,进而提供个性化指导。

其三,满足高校人才培养以及合作企业人才需求。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感提升工作的开展可以与高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校企合作企业人才要求相结合[3],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平台在宣传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加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在高校思政教育的比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于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感提升的思政教育平台建设困境

(一)思政教育平台建设理念较为传统

先进的平台建设理念可以显著提升平台建设质量,方便学生查询、学习和理解思政理论知识,但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平台建设理念需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其一,忽视了思政知识的严肃性,存在一定娱乐化倾向。由于思政教育知识自身特有的思辨性、逻辑性和政治特性,决定了在提升思政教育认同感的具体实践中需要避免网络媒体自身的泛娱乐化倾向,但部分思政教育平台在思政教育内容的呈现上并未充分考虑思政教育的特点,导致学生对实际思政知识的理解存在偏差,不利于增强学生对思政教育知识的心理认同。其二,数字化意识不足。部分高校在思政教育平台建设过程中,对于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次数和频率有限,无法精准掌握学生在思政学习习惯、学习偏好和对相关思政知识点的掌握程度[4],导致学习平台无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推荐合适的思政学习资料,不利于学生整合自身原有的思政知识基础和思政课教学内容,阻碍了学生将思政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其三,思政教育平台合作意识薄弱。各学习平台的工作中心主要集中于对平台资源的丰富和功能的完善,在建设理念、建设方案和建设思路上沟通交流不足,并且高校师生对学习平台的运用存在单一化倾向,导致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时容易形成信息“茧房效应”,进而影响大学生对思政教育认同感的提升。

(二)思政教育平台内容供给不足

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感提升工作的开展还需要丰富且完善的平台内容。但由于不同思政教育平台建设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导致现有思政教育平台难以完全满足高校师生的教学与学习需要。其一,思政教学资源储备有限。部分思政教育平台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数字图书馆等主体的优势与作用,未充分运用不同建设主体现有思政教育资源的优势,对于不同类型的思政教育资源储备数量不足,对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缺乏有效支持,导致学生对于相关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较为浅显,不利于学生对思政教育认同感的提升。其二,思政教育资源分类整合不完善。不同思政教育平台的学习资源分类和整合标准不一致[5],客观上增加了学生查找和运用思政教育资料的难度,对高校现有思政教育资源利用率和学生思政阅读广泛性的提升造成一定影响,影响思政教育平台的作用发挥,限制了学生对相关思政观点的理解和感悟。其三,思政教育内容与平台结合度不足。部分高校在思政教育内容的挖掘和运用方面较为统一,无法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在储备多元化思政教育资源与集合不同学习平台的优势,从而影响高校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知识中蕴含的价值观认同感的提升。

(三)思政教育平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感的提升,一方面需要依托高校适当扩展新兴学习平台的数量规模,另一方面要提升思政教育平台建设质量,营造良好的网络育人环境。但实际的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仍存在诸多不足。其一,不同学习平台建设水平差距较大。各平台建设主体由于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信息技术人员储备上的差异,导致思政教育平台建设在功能和辐射范围上存在明显差距[6],不同思政教育平台之间难以形成有效配合,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在学习平台学习的思政情感体验,使得学生对思政教育知识的理解较为片面,从而影响了对思政教育认可度的提升。其二,同一高校不同学习平台建设水平的差距较大。高校不同学习平台在思政教学实效性上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不同学习平台的点击量、学生浏览次数以及同时在线人数等方面,导致不同思政教育平台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对于学生思政教育认同感的培养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其三,思政教育平台建设思路亟待更新。部分高校在学习平台建设上未明确平台建设的定位、发展目标和区别于其他平台的优势,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一致性过高,思政教育内容同质化倾向明显,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兴趣,这也是影响高校学生思政认同感提升的因素之一。

(四)思政教育平台的板块构建不完善

运用思政教育平台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感,是对我国传统思政教育思路的创新。因此,需要高校将网络信息思维充分融入思政教育和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中。但实际学习平台建设思路仍需进一步优化更新。其一,素材板块构建缺乏时效性。思政教育认同感培养的核心在于拉近教育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高校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主体力量,高度关注时代热点新闻,但在思政教育平台的内容建设上却忽略了时代热点新闻的针对性呈现,导致思政教育内容的切入较为生硬,学生需要更长的时间进入学习状态,思政学习质量与效率并不理想。其二,意见板块构建忽略学生主体性。部分高校仅仅将学生视为思政教育平台建设的配合人员,教师与学校领导无法感知和掌握学生对于思政教育平台建设和思政教育的相关意见,而学生作为学习平台的主要用户和思政学习主体,在学习平台建设思路的拟定和落实过程中参与度有限,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运用学习平台开展思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7],从而影响学生对思政教育平台的关注度和利用率。其三,师生交流板块构建存在形式化倾向。大部分高校思政课师生互动交流主要集中于课堂,学生对于思政教育平台构建的意见反馈模块运用不足,并且教师并未针对学生在学习平台所提出的意见进行及时回复、更正和有效解决,客观上限制和弱化了思政教育平台师生交流功能的发挥。

三、基于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感提升的思政教育平台建设策略

(一)更新思政教育平台建设理念

思政教育平台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感提升过程中的运用可以密切思政教育工作与学生学习生活之间的联系,提升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情感认同程度。高校需要不断更新思政教育平台建设理念,为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感的培养和提升提供有效的专业化平台基础。其一,兼顾教育性与娱乐性。高校思政教师在思政教育内容组织和呈现过程中,要尊重思政知识体系、脉络和思政教育内容的特点,同时发挥思政教育平台在呈现形式多样化的优势,以图文、视频、动画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关注度,潜移默化地提升高校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与接受程度。其二,提升思政教育平台的精准度。以“教育云”平台建设为例,该平台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将大数据、云计算和虚拟现实技术加以有效运用,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特点以及学习偏好加以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精准度,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接受度。其三,加强不同学习平台的对接联动。从互联网算法运用的角度出发,高校学生思政教育认同感的培养需要不同思政教育平台的对接联动和有效配合,推动学习平台体系建设,扩大思政教育平台的学习选择和组合运用,从而促进学生思政知识体系建构不断丰富与完善,避免因长期使用同一平台而形成信息“茧房效应”。同时,高校还可以运用积分制提升学生运用在线学习平台的积极性。学生可以通过转发、评论、分享等互动形式增加自身在学习平台的学习积分[8],鼓励学生表达自身对思政教育平台内容与框架形式建设的意见与看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政价值观念。

(二)优化思政教育平台建设思路

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认同感的提升,既需要改革与创新思政教育路径,同时也需要优化与完善思政教育平台建设思路。其一,思政教育平台的内容建设要紧跟时代热点,将时政热点中反映的问题与思政教育内容有效结合,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运用思政知识分析现象的能力。以易班网络平台建设为例,高校在选择思政教育板块内容经常与社会热点新闻相联系,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其二,高校需尊重学生在学习平台内容建设上的主体性,在思政教育平台与思政教育结合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思政教育内容的接受者,还是思政教育内容的传播者[9],高校要充分激发学生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在运用学习平台学习思政知识的同时,加强对于相关思政知识的宣传。以“学习通”这一学习平台建设为例,该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对平台角色进行了明确划分,同时给予了学生这一角色在资料检索、查阅、浏览、下载以及交流讨论方面较大的权限,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对相关知识与内容进行主动学习与掌握,在扩展自身思政知识面的同时深化学生对思政知识点的认同感。

(二)加强思政教育平台内容建设

思政教育平台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感的有效运用,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提高思政教育质量的积极实践,也是满足高校大学生思政学习需求的有效途径。高校应不断丰富思政教育平台内容,及时传播思政理论和党的思想。其一,丰富思政教学资源储备。思政教育平台需要充分收集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多方数据与信息,同时不断更新思政教育资源信息库,及时吸纳专业和权威的思政教育资源,为大学生在线思政学习提供专业的资源与信息支持。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建设为例,其在建设过程中不仅包括传统的思政课教学理论,同时在各类知识与思政教育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学生可以阅读生动有趣的平台内容,并将思政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其二,优化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的分类与整合。通过优化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的分类与整合,为不同思政教育平台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资源分类标准[5],加强思政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力度,在方便高校师生查询和更新思政教育资源的同时,避免出现由于检索体系不完善而导致思政教育资料无法运用的情况,从而提升高校现有思政教育资源利用率。其三,组织思政教育平台内容要突出学习平台特点。高校思政教育者要明确不同学习平台的定位、受众以及功能、结构的特点,并结合不同学习平台特点组织思政教育内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平台内容建设水平与特色。

(四)提升思政教育平台建设水平

思政教育平台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大学生对于学习平台的运用频率以及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因此,高校要不断提升思政教育平台建设质量,为学生思政教育认同感的培养和提升提供专业平台。一是针对不同高校学习平台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思政教育平台的建设与运用交流研讨会、开展思政教育平台建设质量评比,推进思政教育平台整体建设水平提升。二是高校应不断完善校内沟通机制。通过学习平台在线交流板块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明确学生思政教育认同感提升的具体实践路径,同时深入了解高校不同学习平台在线人数与点击量差异下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予以解决,也可以通过在线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于不同学习平台的意见与建议,从而明确思政教育平台建设对于学生思政教育认同感培养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学习平台的利用率,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三是高校应充分挖掘不同思政教育平台的优势与特点,在了解学生思政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制定科学完善的思政教育认同感培养思路与方式。高校可以吸取“中国大学生在线”平台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经验,充分发挥“网站——新媒体——自媒体”三级平台框架的优势。以网站内容为核心,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形式多样、切入点灵活的优势,同时以自媒体传播为矩阵,增强思政教育工作内容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认可度。

猜你喜欢

认同感思政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主要内容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