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2022-02-28史永姣纪希春
史永姣,纪希春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507)
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大动力。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继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摆在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地方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实施创新型战略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近些年,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全国的地方高校在开展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全国大部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意见,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严重滞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数量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尤为突出。要想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完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势在必行。
一、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符合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如“互联网+”“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等,大量优秀的地方高校毕业生走上了创新创业之路,一些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新模式和新体系也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发展,这就对我国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是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保质保量顺利实施的核心保障。优秀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能够根据学生的自身专业优势,指导学生从事不同的创新创业之路,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支撑,提升地方高校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因此,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培养机制,符合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符合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教育强国目标的实施需要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作为支撑。创新创业教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资源和第一执行者,是地方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生命线和基本保障。地方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尽可能解决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后顾之忧,将大量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充实到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中,加快培育和构建一流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这样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作为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必须要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地融入到目前的专业教育和基础文化教育中来,强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有效对接,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体系,提高地方高校优势学科的影响力,推动地方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的创业就业。
(三)符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要
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赛事,例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电子商务大赛等,对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已经不局限于某一专业的学习,跨专业、多模块的创新创业实践学习成为很多大学生的学习诉求。通过参加各类竞赛来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通过对各类项目的政策解读、过程培育、项目挖掘、团队管理、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锻炼,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1]。因此,地方高校必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满足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知识的需求,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毕业以后的适应能力。
二、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严重滞后
虽然国家先后出台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地方高校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但是大部分地方高校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还是停留在以前的认知水平上。有些创新创业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开公司、办企业,主要是针对一些有意向进行创新创业的同学,进而忽略了对全体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把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一种形式主义,主要是作为一种逃避就业的缓冲手段,因而将创新创业教育对象选择在那些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同学,创业失败也只是必然的结果;有些教师则把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作为一项“副业”,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专业教育的一个简单的补充,不愿意为创新创业教育付出更多的精力,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也在意料之中[2]。这样的认知和教学理念不利于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创业教师数量不足
根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高校在校学生数量已经高达3 031万人,但是专职从事创新创业教师不到2.8万人。虽然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创新创业教师与在学校学生的师生比例,但是参照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师生比1∶500,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生比1∶400,可以大致认定创新创业教育的师生比应该不低于1∶500,根据这个比例计算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应该为6.26万人,可以看出目前的教师数量根本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需求[3]。尽管很多地方高校通过聘请一些企业专家作为对创新创业导师的补充,但是这些行业企业的专家也很难持续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创业指导基本上流于形式,导致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质量水平不高。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结构不合理
从目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来源看,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本校的辅导员、就业指导课教师和就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占比约为66.7%;二是部分思想政治课和经济管理类的专任教师,比例为14.8%;三是聘请的行业企业或政府部门兼职讲师,占比从5.5%到37.7%不等[4]。许多兼职教师只是挂个名而不兼课,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大大降低。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来看,青年教师的比重最大,但由于其缺乏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及创业实践,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结构方面来看,大多数教师是以思想政治类专业为主,这就导致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能是照本宣科,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四)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全国大约有77%的地方高校没有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设立独立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创新创业教师在职称评定时,依然跟其他普通教师使用同一套考核标准。虽然《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考核评价,要完善创新创业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但在大多数高校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普通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往往只是注重课时量、科研成果、教学质量等指标,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则不在考核评价范围之内,而创新创业教师考核的重点则是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因此普通教师的这套考核体系与创新创业教师的考核评审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无法体现出创新创业教师的价值所在。大部分创新创业教师对在创新创业教育岗位上晋升职称的信心不足,难以保证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优化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
(一)引导创新创业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理念的认知方面,创新创业教师要树立以下几点理念: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大意义,创新创业教育绝非只是针对有创业意向学生的精英化教育,而是面向全体高校学生的通识教育,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第二,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相融合,脱离专业背景的创新创业教育无法使学生实现学以致用,也无法加快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化、学科化进程。第三,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创业思维素养的形成,而不是单纯地提升地方高校的就业率和创业率。
(二)加快创新创业教师管理体制改革
首先,明确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选聘标准及培养方式。其次,要合理搭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平台。作为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高校应在其职称评定和相关待遇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消除创新创业教师的学科“漂泊”感,增强创新创业教师的归属感。再次,要重视对创新创业教师的业务培训,要处理好创新创业知识面和培训人员覆盖面的问题,平衡好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力度和频度的关系,为创新创业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最后,鼓励创新创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顶岗调研,地方高校给予相应的待遇补贴,使创新创业教师在实践中掌握的管理、运营等实践经验能更好地运用到教学中。
(三)改善创新创业教师师资结构
首先,要改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使中青年教师的比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梯次培养。其次,要注意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差异化建设和学历层次建设,根据创新创业教师不同的学科背景和专业能力,开展层次分明和循序渐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最后,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来源上,应拓宽创新创业师资的来源渠道,建立多渠道交流机制,坚持“理实一体化”的原则,多吸收社会上既有创业经验又有学术背景的人士、成功的企业家和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从事兼职教学,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尽最大努力做好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与引进工作。
(四)优化创新创业教师评审考核体系
地方高校要构建多元考核评价体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地方高校在对创新创业教师进行评审时,要把教师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工作量、成绩及贡献放在首位,将创新创业教师的应用技术能力及创新能力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其次,地方高校应当根据创新创业教师的专业性采取差异化的分类评价标准。对于以实践为主的工科类创新创业教师进行考核评审时,应侧重评价创新创业教师对学生创新项目与创业实践的指导、产学合作、项目设计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而对于经济管理类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考核评价,则应把其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放在首位。最后,完善的评审考核体系一定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地方高校应定期组织企业专家、政府官员和学者对创新创业教师进行以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为重点内容的多元化考评,引导创新创业教师队伍长效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