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2-02-28淮阴工学院唐曼青

内江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管理

◇淮阴工学院 唐曼青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高校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高校教育管理创新发展模式亟待探索。本文对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详细梳理了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教育管理新机制、建立“双一流”师资队伍、优化教育管理评价体系、增强教育管理联动能力等4个维度提出了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路径,以期为高校开展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助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将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管理实践相融合,这样能够有效推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内部变革,使大数据技术真正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创新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因此,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基于此,笔者分析了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并在基础上提出了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构想,以期切实弥补当前高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缺失,并推动高校教育管理事业向多元化发展。

1 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强化高校专业人才培养

产业信息化现已逐步成为业界的共识。构建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培养“高精尖”信息技术人才,是高校教育为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环境,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之举。另外,高校做好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开展教育管理信息化布局,强化教育培养能力,满足多元化人才培养需求,推动高校教育稳步发展,是真正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可行之策[1]。

1.2 提升高校教育管理质量

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指将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到高校教育规划、教师课程教学、学生管理等日常事务中,切实提升教育质量与实效性,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高校既能敦促学生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又能经由整合碎片化教学资源,为教师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支持,形成“教与学”、“管理与教育”的双向联动,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向纵深发展。

2 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教育管理方式滞后

高校教育管理的受众通常是大学生,旨在规范其学习习惯、思想意识等。部分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单一,且管理模式、管理方式相对滞后,使得信息化教育优势未能真正展现。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高校须整合优化现有教育资源,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以切实提升教育管理质量。此外,高校还须紧跟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管理新生态建设,为高校发挥教育主导优势奠定坚实基础。

2.2 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不完善

部分高校由于未能获得采购信息化终端的经费支持,而现有教育设施系统更迭速度又颇为缓慢,已无法满足现今时代发展的需求。大量基础性教育管理工作仍交由人工处理,这既降低了综合管理效率,也使得信息化教育工作失去了实际意义。问题的根源在于高校教育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不足,未能立足实际,着眼细节,发挥出信息化教育管理的技术优势,以致于无法推动高校教育管理的各项工作稳步落实。久而久之,随着高校信息化教育管理系统愈发“臃肿”,且漏洞愈发变多,高校教育主体教育能力因而受限,不能真正发挥出管理作用。

2.3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不够

高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教育管理平台,极大简化了管理流程,提升了综合管理效率。当前,部分高校未能有效针对教师信息素养进行培训,导致其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未能发挥出信息化教育优势,使得教育管理综合水平大打折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教育工作稳步发展。另外,还有部分高校对信息化教育的重视度和资源投入量均不够,使高校信息化教育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这对教育管理方案的后期落地埋下了隐患。

3 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3.1 构建教育管理新机制

创新教育机制是高校适应时代发展最有效的、最实际的办法。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对传统教育体系与教育模式进行优化的系统性工程,以此提升教学管理的综合效能,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信息化。高校须积极调整各专业课程教学的工作部署,重构教育管理体系。此外,高校须采用学生自主管理、教师管理等方式,充分利用基于大数据、VR、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教学平台,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约束力,实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数据,并利用数据分析工具,为教师开展教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持[2]。

3.2 建立“双一流”师资队伍

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首要是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高校须加大对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培养力度,丰富教育教学设施,并协助其解决信息化教育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的系列问题。高校须根据教师教学水平及其对信息化教育管理的了解程度,积极和第三方专业教育评测机构合作,从教育能力与管理水平两个维度设置相应的教师教学考核标准,全面助推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长效发展。另外,高校还须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科学合理地运用教育资源,为“双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扫清资源障碍。

3.3 优化教育管理评价体系

高校以往通常是由教师全权负责教育管理评价体系标准的构建。仅凭教师群体制定的教育评价规划无法全面体现出学生学习诉求,不能有效融入大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因而产生抵触情绪。高校须紧紧围绕信息化教育管理的中心目标,采用民主投票、顶层设计等方式确立评价标准,如邀请优秀大学生协同制定教育管理标准。这既能促使高校能从整体上及时把握大学生的学习管理诉求,又能增强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形成“双赢”局面[3]。

3.4 增强教育管理联动能力

高校须强化教育管理联动能力,积极引入外部力量,如政府相关部门、社会教育机构、互联网企业等,为自身教育工作提供资源支持。具体而言,高校须联合企业或者政府组织,共同参与到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互联网企业为高校教育管理、大学生就业等提供技术支持,切实提升其教育教学质量。政府相关部门则对企业及高校进行监督,并为之制定相应的教育管理条例,推动教育管理向制度化、标准化发展。此外,高校还可与网络教育平台构建教育联动、共同管理的机制,形成线上线下教育一体化联动,推动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良性发展。

4 结束语

创新是高教教育的灵魂,高校教育是创新的载体。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高校开展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充足动力。高校充分运用自身教育优势,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高校发挥出社会服务、传道授业、人才培养等多项基础职能。基于对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我国高校必将走出一条独具创新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信息化建设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