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
2022-02-28肖盼
肖盼
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张和各类经费投入的增加,高校固定资产规模也随之扩大,固定资产管理已成为高校日常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对高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及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产生直接影响。然而,传统的高校管理手段落后,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低,严重阻碍了高校的发展。因此,如何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创新和优化,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和目标
(一)高校的界定及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
本文所说的高校是指我国的公立性高等学校。在我国,公立性高等学校属于公立性事业单位,是公立性非营利组织,因此其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高校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土地、房屋、其他建筑物和附属设施、教学科研设备、办公设备及家具、文体设备、图书、交通运输工具、其他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指高校代表国家对其资产行使所有权,对固定资产管理权限进行划分,并对其收益的享有和处分等进行监督的管理活动。具体包括对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监督等全过程的管理。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可以为高校教育科研提供物质保障,而且为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长久支撑。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
高等学校属于国家事业单位,因此其国有资产管理需遵守国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2021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目标该条例明确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是保障履职、配置科学、使用有效、处置规范、监督到位。根据《条例》不难看出,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目标主要如下:一是维护固定资产完整,保证固定资产安全,保障高校固定资产满足日常教学科研活动需要,这是资产管理的重中之重,因为高校的固定资产是国家投入用于保障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物质保障,是为广大在校师生服务且不以营利为目的;二是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是固定资产充分有效使用的基础和前提,资产配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决定着资产使用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实现固定资产的充分有效利用,这是发挥固定资产在高校履行教育教学职能方面物质基础作用的根本保证。四是按照有关规定确保固定资产处置恰当合理,防止资产因处置不当造成资产流失。五是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和效益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及时报告和公开高校固定资产的整体情况。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固定资产共享程度低,使用不充分
首先,地区高等院校之间缺乏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共享平台和机制。地区高校之间,特别是同属于财政经费支持的高校之间,以高校为单位采购了大量的科研设备或办公设备,这些设备共享率极低。究其原因,一方面共享平台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主导的,未搭建或者已有平台但缺少维护,导致设备共享运行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各高校对设备共享的意愿并不十分强烈,高价值、通用性强的设备需优先满足校内科研需求,在校内需求都难以完全满足的情况下,对外共享不具有可行性。除此以外,高价值设备往往维护成本更高,而维护成本需资产所属单位自行买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对外共享设备的积极性。
其次,高校内部各单位之间固定资产未充分利用,共享程度低。当前,大部分高校实行的是学校、学院和院内各系的资产管理模式。一是当校内各需求单位提出购买需求时,购买前评估并不充分,因为对其他部门资产情况不了解,也不考虑闲置资产及它的使用性能和使用效率,根据自身意愿采购,容易造成整个学校同类资产的闲置。二是受制于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之间沟通的难度和协同作业的挑战,从其他部门调配资产本身效率较低,且不确定适配性。三是资产管理部门也受限于有限的人手、专业知识或者管理系统,某些单价高、价值大的专用资产调配能力较弱,个性化需求比较难以满足和实现。
最后,高校内部资产使用单位也存在着固定资产未充分规范使用现象。资产使用单位是真正的资产使用和保管单位,高校实行资产保管落实到人的责任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产无人管理、无序管理、不知所终的情况,但是,保管人的责任意识不强、使用不规范等,会加速资产的折损和报废。另外,不管资产的实物状态如何,对于使用寿命期满立即报废的资产处理过于草率,导致资产流失难以追回。另外,资产空置,使用频次并不高,或者出现故障后无人维护管理,直到报废年限后立马报废。这些客观情况的存在均导致固定资产使用不充分。
(二)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
第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有待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更新较为滞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对于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做了制度安排。各地区高校急需遵照最新条例制定一套适合高校自身情况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此外,管理制度未从整体出发,设置不科学,各部门独立性强,沟通与合作并不及时,管理混乱且效率较低。再者,管理权限未厘清,职责范围不明确。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主要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后勤保障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全校科研设备、计算机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入库、资产登记、验收、维护和处置等工作;而后勤保障部门负责管理非科研设备类的固定资产,如办公家具、空调等。对于界定不清晰的设备类固定资产,存在管理“真空”,互相推诿等情况。
第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执行力度有待加强。首先,高校固定资产职能管理部门成立时间晚,在管理上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加之监管缺位,管理效果有限。其次,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比较有限。负责资产管理人员缺乏专业资产管理知识,综合素养不高,也未对他们采取科学的培训,导致管理能力欠缺。此外,部分管理人员学习意愿不强,疏于专业知识的主动学习,进而影响管理效果。最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缺少统一工作程序和标准。虽然管理过程中有信息技术作为辅助,但是资产管理的工作程序和流程并不十分明确,如已经报废的办公设备无人及时处理,一直堆放在仓库,资产盘点过于形式化,实物状态与在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登记的状态不符等,这也使固定资产管理在执行效果上大打折扣。
(三)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管理有待加强
首先,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安全性有待提高。目前,高校的资产管理系统多为外部直接购买的通用性系统产品,高校的信息管理部门不具备自主独立构建信息系统的客观条件,而软件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虽然可以满足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需要,但是其信息安全性上存在不足。病毒软件攻击影响系统安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而随着业务联系的紧密,恶意软件会从资产管理系统传染到财务服务系统,进而影响到财务系统的安全性,导致不良后果。此外,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连接部分为管理的真空地带,出现系统漏洞的风险更高。
其次,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的整体性功能需优化。一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为了满足资产管理部门对全校资产管理的需要,其功能设置并未考虑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这导致了“信息孤岛”的存在,系统割裂也使资产管理变得比较困难,尤其在信息传递时,容易出现传递错误或疏漏。如上级资产管理部门所使用的系统、校内财务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并不能实现数据交互,同一资产信息不能同步传送到其他管理系统,这不便于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时追踪和管理。二是系统运行不稳定,数据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方面高校固定资产数量多,种类繁杂,部分固定资产由于历史原因迟迟无法报废,这本身给固定资产管理造成比较大的难度;另一方面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上线时间短,稳定性差,持续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亟需工程师优化系统,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加强功能开发。
三、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高校固定资产共享,落实共享服务机制
首先,建立通用校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建立院部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保障学校教学科研活动顺利开展。院、校两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采用“专人管理、集中摆放、共享使用、完全开放”的管理模式。积极落实国务院、省部市各项文件,积极推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和通用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秉承“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分类建设、学科推动、挖掘存量、优化增量”的管理理念,多措并举,争取建成全面覆盖学校的校、院两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服务网络化、专业规范化的开放机制和共享制度。各学院应积极向校内外开放共享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
其次,将学校一定价值以上的贵重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入驻市级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开放共享。一是上级资产主管部门应积极搭建固定资产信息共享平台,或对已有的共享平台进行积极维护,提高设备共享平台的运行效率。二是高校加强固定资产的检查和维护保养,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提高固定资产的共享空间。与此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可设立设备维保基金,对于积极参与设备共享的高校给予一定的维保经费,鼓励高校参与设备共享。三是建立共享平台的信息公开机制,对于长期占用、恶意毁损高价值设备的行为予以公开和曝光,实施惩戒,保障设备所有人的正当权益。
(二)优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首先,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高校根据上级部门的制度文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从整体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校内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使校内各单位参照执行。与此同时,厘清管理权限,明确职责范围。各部门应分工明确,积极履行部门职责,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分类,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固定资产的购置、登记、使用和保管。再次,各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对于界定不清晰、处于管理真空地带的固定资产进行资产盘点,落实好具体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充分发挥好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其次,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执行力度,改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固定资产管理制定好统一的管理程序和管理标准。第一,固定资产购置到货前,应做好场地、水电、空调等环境准备工作,资产到货安装调试完毕后,依照采购合同就设备的数量质量进行严格验收。第二,仪器验收合格后,由使用单位资产管理员配合领用人及时准确做好登记资产信息。第三,无论何种经费来源及购货渠道取得的资产都要登记建账,资产不得在账外自行处理。第四,资产管理员应及时办理设备的购置、报损报废等手续,定期进行账、物、资产标签核对,确保账、物和标签相符。除此之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业务技能。一是定期组织业务人员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知识培训和资产系统操作培训,并实施考评。二是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使固定资产管理从形式化真正落到实处。三是提高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水平。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应通力合作,建立绩效评价指标,积极开展固定资产使用绩效考核工作,提高固定资产使用对学校教育和科研的贡献力度。
最后,积极探索与尝试高校固定资产报告与监督机制。一方面,高校财政主管部门应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高校向财政主管部门报告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情况,校内各单位按规定向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报告本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各资产实际使用人向单位报告资产的实际状态,折损程度等。另一方面,高校积极探索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机制。第一,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情况按月或按季度在校内公开,接受其他单位和个人监督。第二,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学校固定资产情况,接受上级资产主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第三,校内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学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防范管理风险。
(三)升级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确保系统安全稳定
第一,升级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在信息技术进步和技术升级等因素的影响下,资产管理软件需定期升级,持续更新。以软件为管理载体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也应积极升级更新,力求完善。系统升级还包括对系统使用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操作的熟练度和专业度,减少操作风险。固定资产中对资产的报备登记、借调使用、维护管理等属于常规业务,对这些业务需优化过程管理,保证固定资产持续产生经济利益。另外,还应对资产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加以重视,开展动态实时管理,辅助决策。
第二,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与共享。不同部门应加强沟通,提高信息共享能力,合力解决信息孤岛障碍。首先,资产管理部门应将固定资产的实物状态、资产卡片信息等实时传送给财务部门,方便财务人员根据资产状态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使其更加真实的反映资产情况。其次,信息管理部门应做好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对接,定期进行系统维护,保证信息传输高效流畅。最后,更新信息系统的硬件设施,定期做好硬件升级。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有关的制度逐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已成为高校日常管工作的一部分,为实现教育科研事业可持续发展,高校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固定资产,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高校仍存在着固定资产使用不充分不规范、共享程度低、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执行力度弱、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安全性差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和使用效率,阻碍了高校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本文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为高校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目标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