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2-02-28王锐
王 锐
在新时期,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施行,优化完善了原有的各项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落实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有助于实现规范标准的会计核算。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遵循各项规定,加强对财会工作的重视,促进财会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大幅度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要剖析自身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指导,并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整合各项资源,促进财会工作水平实现大幅度提高,保障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高效落实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促进单位实现长远的良好发展。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概述
1.制度内涵
新政府会计制度综合考虑了新时期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工作的具体要求,对管理财会工作的相关制度作出了优化调整,形成的会计核算新型模式是财务与预算两类会计在适度分类的基础上保持相互衔接。适度分离的体现如下:一、双功能,会计核算的同一系统具备财务会计功能和预算会计功能,财务会计主要利用资产要素、负债要素、收入要素、费用要素以及净资产要素展开核算,预算会计在主要利用预算收入要素、预算结余要素和预算支出要素展开核算。二、双基础。财务会计秉持实施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秉持实施首付实现制。三、双报告。开展财务会计核算相关工作,产生财务报告;开展预算会计核算相关工作,产生决算报告。相互衔接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部分现金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对之实施平行记账;财务与预算会计两类报表的关系为勾稽关系。
2.制度意义
我国制定并颁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会计核算相关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一、统一了会计制度。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施行的各项会计制度进行了整合,在新政府会计制度颁行后,不论何种行政事业单位均施行规范统一的会计科目和相关报表,为会计核算工作形成规范统一的基础。二、保障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财务与预算两类会计并行,且引入了权责发生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质量,能通过会计信息对单位财务状况和执行预算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反映。
二、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
新政府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发生改变。在此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原有的财务信息系统难以良好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各项需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其财务系统仅具备预算会计核算的单一功能,必须对系统进行更新升级,才能符合新政府会计制度高效良好地运行“双核算”模式,否则会影响执行新会计制度的力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功能单一,仅能实施“收付实现制”,难以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需求。
2.部分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有待提升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要对财务会计职能和预算会计职能同时实施,并要求形成双报告。但从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基础来看,两类会计并不一致,这导致会计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会计核算形成了更多工作量,这就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工作能力有待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深入宣传,未能组织会计人员展开有效培训。虽然针对衔接问题制定了相关处理规定,但未能组织会计人员深入有效地学习相关技能。部分会计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未能逐步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部分会计人员缺乏完善的知识结构,自身储备的专业知识不足。过去,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会计核算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涉及的操作流程较为简单,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不高。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分会计人员仅稍微熟悉一些预算会计知识和相关技能,对财务会计知识和相关技能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新政府会计制度不仅要求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全面了解和熟练掌握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并能在工作实践中沟通协调各部门,这就对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现行管理制度未能有效衔接新政府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不仅要转变会计核算的工作方式,还要妥善处理税务、资产管理等相关问题。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有赖于单位管理制度提供的支持。例如,单位在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处理时,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对于以现金方式获取的长期股权投资和以其他方式通过资产置换获取的长期股权投资,要通过不同方式处理账务。但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现行的管理办法未区分两种取得方式。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对于以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要以确定的实际投资成本为依据,借记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或者“长期股权投资”,根据支付价款涵盖的已经宣告、但实际还没有发放的相应现金股利,借记科目应为“应收股利”,根据实际支付的所有价款,贷记科目应为“银行存款”。以非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则应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处理,例如,通过没有入账的无形资产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应将评估价值作为依据,与相关税费相加,作为实际投资成本,借记科目为“长期股权投资”,根据发生的税费,贷记科目为“银行存款”,根据其差额,应以“其他收入”为贷记科目。但实际上,行政事业单位仍沿袭固有方式监督管理资产,缺乏对资产管理方法和相关制度的明确划分,不利于高效良好地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
4.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缺乏良好衔接
行政事业单位旧有的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无法对债权债务进行反映,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单位对往期债权债务缺乏完整的反映,会对后期核算造成不良影响。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二者的会计思路、核算方式等方面截然不同。预算会计主要从预算资金收支着眼,财务会计主要从债权债务转移着眼。事业单位内部的财会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沿用旧有的会计制度,对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账务核算不够熟悉,仍沿袭僵化的思维模式,未能对思维方式进行及时转换,账务处理难度较大。
5.对财务会计核算和报表工作缺乏重视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的审计巡查、监督检查等工作仍具有较强的局限性,仅涉及预算会计,对预算收支较为重视,单位领导较为关注预算收支情况,对财务会计呈现的单位实况缺乏重视,部分财会人员较为重视预算收支,对财务会计核算缺乏重视。决算工作的开展时间比财报工作早,且决算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迫,一般要在一周内完成预算对账、处理年终账务、编制决算报表等,在这种情况下,财会人员对预算会计相关数据核对完成后,即开始年结,以结束结算工作,未能考虑财务会计相关数据的严谨与否,待开展财报相关工作时,即开始处理次年账务,若存在差错,难以在当年进行更正,仅能通过次年核算进行调整,导致相关财务报表缺乏严谨性,难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有效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对策
1.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行政事业单位要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加强会计电算化。行政事业单位要从思想层面深刻认识到升级改造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意义,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工作,整合各项资源,推动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行政事业单位要对财务信息化建设增加投入,对财务系统原有功能进行改善,对各项新功能进行开发,对系统旧有的账务模块进行改进,在确保双报告运行正常的基础上,将财务核算功能模块与人资管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等模块端口进行统一,对数据信息进行高度共享,保障高效的数据传输,防止浪费资源,对信息技术具备的优势进行充分发挥,促进工作效率实现大幅度提高,为会计人员减轻工作负担。对软件进行换代更新之后,要加强后期培训,提前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实施操作模拟,引导财务会计人员对各功能模块进行熟悉,并掌握各项操作的正确方法,对软件各项功能进行正确使用,促进工作效率实现大幅度提高,避免数字信息发生泄漏丢失;对各项权限进行合理设置,对用户加强管理培训,严格控制职位权限,禁止对系统进行越权操作;事业单位还要对网络安全加强重视,对数据信息实施等级较高的安全保护;要科学构建会计软件,形成高水平的会计信息系统。事业单位在对财务软件进行选择时,要注重确保财务软件的适用性和科学性。要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段,对资产管理系统、支付系统、预决算系统、资产采购系统以及核算系统等进行整合,促进审批、支付、账务处理、报表等各项系统之间实现高效的数据互通,方便会计工作人员准确核对数据,为财会人员减少工作量。促进财务部门与各项业务部门加强沟通,促进对审计风险的有效规避。
2.对会计人员加强业务技能培训
行政事业单位要对会计人员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并注重提高其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单位要引导会计人员加深对自身工作的认识,转变工作观念和思维方式,深入学习新政府会计制度。单位要组织会计人员定期参加业务技能培训,引导会计人员深入了解并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新模式和新方法,要辅之以严格的培训考核,增强培训成效,从整体上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工作能力,促进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高效执行。对于各类会计分录和复杂性日益增强的财务报表,事业单位要组织财会工作人员对新增的各项会计知识进行逐项学习,深入了解其内涵和功能,确保财会工作人员将各类数据正确归集到相应科目中,学习报表所含各项数据的具体来源及其勾稽关系。为鼓励财会工作人员展开积极学习,事业单位可组织知识竞赛和各项学习活动,引导财会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新增科目和财务报表,在此基础上准确归集各项费用,减轻年底或月底的对账任务。行政事业单位要强化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鼓励引导财会人员积极参与学习深造。要从整体上提升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引入专业的高素质财会人才,增强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为财会人员创设提供学习深造机会,鼓励引导财会人员参加专业技术等级考试,获取相关证书。行政事业单位要依托会计继续教育平台,针对新政府会计制度增设实操课程,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指导。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要构建配套的奖惩制度,考核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学习态度和培训效果,根据考核结果实施适当的奖惩。
3.对管理制度体系进行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要对管理制度体系进行完善,要充分考虑到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内容和具体方式均呈现较大变化,为保障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高效良好执行,要从制度层面为之提供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要综合考虑自身实况,科学制定会计管理相关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对单位内部各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要针对国有资产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对单位资产实施妥善的账务处理。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应科学设立新规定,例如,对长期股权投资实施清晰明确的划分,实现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良好衔接。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与税务、财政等政府部门的配合,科学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加强部门协作,高效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
4.清产核资将往来款项理清
行政事业单位要与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相结合,实施清产核资,逐项对往来款项进行清理。以询证方式对往来款项进行确认,对于长期挂账形成的往来款项要向单位上报申请,由领导集体展开讨论决策,再对之进行核销,并构建备查账。对于年度各项经济业务,要将合同作为依据,结合付款情况,对应收金额和应付金额进行确认,同样经过询证、对账后,对之进行确认,并记账。将资产脉络理清,对相关账目进行完善,从制度层面加强对账工作的规范性,保障账表相符和账账相符。
5.加强对财务报告的重视
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对外公开预算报表和决算报表,还要加强对财务报告的重视。财务报告能完整反映单位真实的经济状况。为接受广泛的社会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应对外公开财务报告,并使巡视、巡查范畴覆盖财务报告,而不是仅对外公开预算报表和决算报表。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绩效评价体系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良好衔接。要将项目实施周期作为依据,对绩效评价目标进行设立,加强预算年度绩效考核,综合评估年度预算,对项目中期目标或者项目年度目标进行设置,开展高效良好的绩效评价,确保财会报表充分发挥其作用,形成真实可靠的绩效评价结果。
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部分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有待提升、现行管理制度未能有效衔接新政府会计制度、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缺乏良好衔接、对财务会计核算和报表工作缺乏重视。对此,要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对会计人员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对管理制度体系进行完善、清产核资将往来款项理清、加强对财务报告的重视等对策有效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