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时代广播主持人如何打造个人IP

2022-02-28张锡玉吕梁广播电视台

品牌研究 2022年35期
关键词:主持人广播内容

文/张锡玉(吕梁广播电视台)

一、广播可视化只是开始

受疫情的影响,“宅经济”为媒介消费带来了更充足的时间与流量。许多地方广电媒体都加速入场布局,并在新闻、娱乐、教育、美食、美妆等各自不同的优势垂直领域深耕,取得了不俗的传播效果。新媒体形态的不断涌现,其也在不断催促广播电台跟进潮流,适应变化,越来越多的频率开始积极探索“可视化”广播,实现由“听得见的广播”向“看得见的广播”转变。但是简单的广播视频化只是一时的新鲜,冗长单一的视频画面难以助力广播获取有效价值,而广播主持人依托自身的内容生产资源和专业能力,以及本地听众的信任和喜欢,在短视频赛道上具有强有力的竞争支撑点。

时下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作为重要的分发渠道,正成为媒体融合的标配,广电主持人具备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深耕泛知识、泛文化赛道成为主持人转型的重点类型。广播主持人应从专业角度出发加速进入短视频主战场,逐步形成有文化、有意思、有调性的内容生态。

比如,作为中国电视界的著名主持人,王芳在网络平台独创了纯讲知识的网络直播,收获了将近1180余万粉丝,她推荐的图书几乎都是一抢而空。

正如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产业所副所长彭锦所言,“在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的进程中,广电主持人参与的网络直播具备公益属性强、文化属性强、可看性强等特点,在媒体融合方面,有效构建了一体化联动式的主流舆论格局;在公共服务方面,网络直播能够助力乡村振兴以及共同富裕;在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能够成为发展数字经济,扩大内需的强大引擎;在国际传播方面,能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力量。”

随着以抖音为首的短视频平台崛起,越来越多的电台主播开始尝试将单一的声音媒介多元化扩展。

以浙江城市之声为例,频率拥有全国唯一的粉丝超千万的广播主播IP群,频率主持人几乎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立IP,以解读新闻、评论热点为主的新闻姐,在抖音平台坐拥1219万粉丝,以说车维权为主的晓北主播拥有851万粉丝,传播影响力不容小觑。

广播主持人通过对自身IP的打造,可以提升个人知名度、信任度、美誉度,扩大自身影响力,增加人物流量及曝光率,同时也会对其所在机构的公信力有所提升,提高客户的转化率。

二、广播主持人如何玩转个人IP?

(一)转变心态、走出舒适圈

2022年1月,中宣部办公厅、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行为和社会活动管理的意见》中,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新的要求,其中明确指出:坚持“群众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努力熟悉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网络舆情意识,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做网络空间正能量的传播者,努力把播音员主持人的线下影响力延伸到线上,不断提升主流媒体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公信力。

由此可见,无论对播出机构而言,还是出于自身发展考虑,广播主持人都应把线上传播作为自己事业规划的重中之重,以此拓展和延伸自己的职业生涯。

现实中,部分广播主持人习惯于所在平台带来的职业光环,沉醉在鲜花和掌声之中,对社交平台的开发和利用不够,或只是将其当作私人“朋友圈”发布,并没有真正从内容角度出发,重新定位和设计账号。针对现状,城市之声主播邹雯(新闻姐)坦言:“电台主持人相比电视,更有难度,但是也有更大的发展和创造空间,首先要放下身段,以一个新人的姿态去学习与感受,心态的转变才会带来行动的改变。”

以南京电台记者李汨汨为例,2020年开始在自媒体“试水”,注册文博账号“宝藏姐姐”,尝试通过短视频的方式深耕文博。找选题、翻资料、到各个古迹打卡拍摄、后期剪辑……都是一个人来完成。虽然每个视频平均时长只有3分钟左右,但李汨汨需要查找大量史料,从中爬梳剔抉,将复杂的历史“翻译”成通俗易懂的故事,案头工作做好后,再实地探访,300多个短视频、300场直播,让李汨汨成为文博垂直领域一个颇具网感的自媒体人。她把自己的短视频比作“私房菜”,“我的视频可能不像有些人做得那么博人眼球,也不够‘网红’,但这种领域的深耕,会聚集一批喜欢历史的人。”从急于涨粉,到专心做好精准化、垂直化内容,李汨汨的目标越来越清晰,目前粉丝36万之多。

笔者作为十年地级市电台主播,今年1月开始正式运营个人视频号《玉言》,主打新闻评论,从找热点到撰稿、拍摄剪辑都是一个人完成,上线不到一个月,两个爆款产品,播放量分别都在百万以上,粉丝翻了10倍,这和自己所在传统媒体平台带来的影响力及数据反馈不可同日而语,只有勇敢尝试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了解平台、熟悉规则

短视频平台属性不同,导致短视频各种类的逻辑也截然不同,新手入门前的准备工作需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你准备选择哪个平台?平台的定位以及推流的逻辑、算法是什么?抖音是小视频平台,流量高内容属性强、音乐属性强;微博热搜是重要流量入口,影响力大,有新闻属性;快手受众下沉,奇闻轶事流量高;今日头条新闻属性强;B站内容属性强,知识型、专业型吸粉。选择哪个平台,平台的定位以及推流的逻辑、算法是什么,都要细细琢磨,甚至拍摄时选取竖版还是横版都要考究,这些区别会决定你的内容制作的侧重点。盲目地将一个视频产品多个平台分发,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三)精准定位、深耕内容

新媒体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启了交互、多向的信息模式,广播主持人初探短视频,媒介从音频到视频的跨越,用户从听众到观众的转变,与其说大跨界,不如说是短视频消解了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边界。关键在于,主持人如何在短视频领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吸引到目标人群,首先需要回答以下关键问题,我是谁?擅长什么?我独特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多去搜集自己所要踏足领域的相关博主,通过比较分析更好的扬长避短,避免雷同。然后用SWOT分析模型检测一下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各是什么?以此来确立自己的视频内容,同时设计好账号名称、头像、slogan、人设等。

想要出圈,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能让网友记住的特色和亮点,以青岛电视台主持人赵舞阳(账号:赵厂长)为例,每次视频固定开头语“过分了昂”,带有地方口音的人格化表达,既增强了视频内容的辨识度,且有助于内容的二次传播。

“内容为王”这一铁律,永不过时,作为新兴的互联网内容传播形式,短视频具有碎片化、互动性、丰富性、嵌入性的特征,而简单粗暴地将传统媒体端口的内容生搬硬套在短视频,只怕会造成水土不服。

一定要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做视频不能要求受众看什么,而是要符合用户需求、传播需求和社交需求,要时刻观察用户的反馈,甚至,发送的时机都是“内容”的一部分。在新媒体环境下,以受众为中心,以到达为目的,在专业层面允许的前提下,适度迎合受众心理满足点,做到入心入耳入脑,且所有的传播必须以到达为目的,白岩松曾说过:“所有不以到达为目的的传播全是耍流氓”。新闻姐(主播邹雯)曾自述,在外人看来只有1分半左右的视频,从寻找选题到写稿、拍摄、剪辑,全部独自完成,每次都要花费5小时以上。可见短视频的内容准备丝毫不亚于传统媒体节目。

(四)精心策划、人格化表达

作为专业主持人,我们很容易在表达时不自觉地用到一些书面语或是专业词汇,但是在短视频平台上我们要改变自己的这种表述方式。我们需要把所知道的内容,通过讲故事打比方举例子等直白易懂的方式讲出来,用老人、小孩子都听得懂的方式讲出来。

另外,广播主持人在节目上通常都会有固定的开场语和问候语,而短视频追求的是高效率表达,过多的寒暄、废话,都会影响内容的完播率,尤其是开头内容的设计至关重要,3秒之内吸引不了受众,视频就会被划走,所以内容的策划需要反复推敲,文案怎样撰写,节奏怎样把握,该怎样和别人互动。

笔者的经验,采取倒金字塔结构,一定要把最好的内容放在最前面,比如最吸引人的方式、最有冲突的方式,设置阶段性的引导,引导观众进行参与,观众参与进来后,才会留存成为你的粉丝。

传统媒体人做视频切忌端着,这样的人设在社交平台容易造成隔阂,无形间拉开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要采取平行视角,你的人格、说话的语气、你调侃的评论都会成为内容的一部分。社交平台的核心传播是情绪传播,广播主持人要打造人设,用感性的方式传播理性,要用讲故事的方式讲道理。

短视频的创作和日常节目也有着不同,我们需要转换思维,适应短视频生产的规则。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笔者总结出短视频内容的几个特点:

(1)快——短视频拼的是速度和时效,热点稍纵即逝,所以更新要快,特别是在初期,想要获得更多地关注,要抓热点蹭流量,增加自身的曝光率,笔者在账号设立初期,恰逢西安疫情暴发,积极发布与疫情新闻相关的评论,连续三个短视频播放量都在50万以上,这就是得益于平台的助推以及粉丝不断地再次传播。

(2)准——兴奋点前置,每一条短视频都有相应的数据进行反馈,通过数据发现,头三到五秒是这条内容好坏的关键,也是决定完播率的关键。所以好的开始一定是经过构思和策划的,在开始的黄金三秒中吊足大家的胃口,激发用户的好奇。寒暄、客套、铺垫,都不需要,直奔重点就行。内容做得好不好,不是凭你个人的感觉,数据会直接告诉你。

(3)精——锤炼文字、内容精简。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规律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前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以前是“我说你听”“我写你看”、现在是信息“严选”,读者的注意力决定内容的传播力、影响力。没有人爱看绕来绕去的内容、空泛议论的文章,读者需要的是用尽可能少的篇幅、直白鲜活的话语,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朴实不粗糙、浅显不肤浅、求新不求怪。“文心”可贵,“雕龙”亦需。只有将心比心生产优质内容,才能留住更多关注、赢得读者认同。

一般来讲,短视频控制在一分钟为佳。初期不要轻易挑战大家的耐心。因为时长的限制,要求你在几十秒的时间里讲出最重要的内容,考验的是创作者的文字功底,这也是人格化表达的核心部分,正如白岩松所言:“中国人对口才的最高评价不是喋喋不休,而是出口成章,文章的章。没有文字的写作训练,是很难成为一个优秀传媒人的。国外有统计,百年历史当中,单篇新闻的平均字数,是一个逐渐下降的过程,进入到推特时代,已经降到了700字以内,那对你的写作和浓缩要求是越来越高。”

三、结语

传统主持人转战新媒体后发优势极大,主持人转战小屏需主动出击,转变原有的思维模式,打破既有的能力壁垒,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正能量内容更能获得大流量。从新闻播报、生活分享、直播带货到迈向更为垂直化、专业化的内容IP打造,目前主持人在新闻资讯、民生服务、财经、情感、文化、泛知识等各个细分垂类都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主持人不再只是出现在电视大屏、广播里,他们已经成为网络视听领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不仅有利于盘活整个广电系转型活力,也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视频内容行业是一个链条,链条的两端,一端连着制作,另一端连着传播。如果它是一条河流的话,制作是一个源头,那么它的入海口才是传播。显而易见,价值最大的地方一定是传播。内容制作者一定要做有传播思维的内容,然后一定要把内容制作引向传播,不能够把两件事情割裂开来。

短视频时代的到来,降低了从业者的制作门槛,以往需要多工种才能配合完成的内容产品,现在一个人就可以全部搞定,以新闻评论短视频为例,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一个剪辑软件,这无疑给广播主持人带来极大的便利,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自己的核心能力,及时有效的将信息传达给受众,最快唤起受众的情感共鸣,这需要每一位广播主持人在实践中打磨,在打磨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不盲从、不跟风、保持定力,终会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春天”。

相关链接

短视频即短片视频,是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一般是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随着移动终端普及和网络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

随着网红经济的出现,视频行业逐渐崛起一批优质UGC内容制作者,微博、秒拍、快手、今日头条纷纷入局短视频行业,募集一批优秀的内容制作团队入驻。到了2017年,短视频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内容制作者也偏向PGC化专业运作 。

定义:

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高频推送的视频内容,几秒到几分钟不等。内容融合了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时尚潮流、社会热点、街头采访、公益教育、广告创意、商业定制等主题。由于内容较短,可以单独成片,也可以成为系列栏目。

主要特点:

不同于微电影和直播,短视频制作并没有像微电影一样具有特定的表达形式和团队配置要求,具有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等特点,又比直播更具有传播价值,超短的制作周期和趣味化的内容对短视频制作团队的文案以及策划功底有着一定的挑战,优秀的短视频制作团队通常依托于成熟运营的自媒体或IP,除了高频稳定的内容输出外,也有强大的粉丝渠道;短视频的出现丰富了新媒体原生广告的形式。

猜你喜欢

主持人广播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主要内容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
爸爸也爱听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