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效果、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2-28彭春莉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心功能心脏

彭春莉

急 性 心 肌 梗 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属于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突发性的胸骨疼痛、神志不清等,且临床病死率较高[1-2]。临床对AMI常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治 疗,能帮助冠脉血流灌注迅速增加,使心肌缺血得到有效改善[3]。但是,大部分患者手术后会出现心理病变、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等情况,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所以,给予患者早期心理康复训练能帮助其改善血管再狭窄,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分析早期心脏康复训练效果,本文选取2020年1-11月佛山复星禅诚医院治疗的9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1月本院治疗的90例老年AMI患者。纳入标准:临床症状等与AMI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发病12 h内PCI治疗;手术无严重并发症;血流动力学稳定。排除标准:血液系统异常;伴肺部病变;免疫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大面积的心肌梗死。按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0~76岁,平均(67.98±5.86)岁。研究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60~77岁,平均(68.85±5.92)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相关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PCI常规康复锻炼,告知患者多步行,叮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查等。研究组实施早期心脏康复训练,(1)院内的康复训练:患者PCI术后的第1天需绝对卧床休息,帮助其下肢的大肌群、关节等进行被动训练,其能量消耗需控制在1~2 MET,且靶心率为<30%症状限制性心率;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锻炼,3次/d,5~10 min/次。术后第2天患者主动对全身的各大肌群进行训练,且维持1~2 MET的能量消耗,靶心率是30%~50%的症状限制性心率。鼓励其在床上开展肢体锻炼、心脏康复锻炼操、坐起等。术后第3天康复锻炼的内容与第2天相同,适当将锻炼的时间延长。术后4~5 d主要是进行有氧训练,指导患者下床步行活动,在病床旁边缓慢步行,其步行的距离50~90 m,2次/d,按病情恢复的情况适当增加步行的频率和距离。术后6~7 d指导患者在走廊步行训练,距离200~300 m,训练3次/d。(2)院外的康复训练:进行有氧运动训练,其中包括5 min预热拉伸和30 min有氧运动锻炼,打太极、步行、跳舞、体操、慢跑等;运动以患者自我感觉到劳累即可,按照身体的情况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时间;患者出院时,叮嘱患者按照《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脏康复手册》进行锻炼,告知其PCI术后的康复注意事项等。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康复锻炼效果,观察两组干预6个月后的锻炼效果,显效:症状消失,心肌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症状改善,心肌功能基本正常;无效:症状、心肌功能没有改善。总有效=有效+显效[4]。(2)心功能情况:干预6个月后通过美国ATL公司制造的彩色心脏超声诊断仪(型号:APOGEE8000)评估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包括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射血分数(LVEF)。(3)生活质量:干预6个月后以SF-36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包含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生理职能、健康状况,各个项目分值均在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好[3]。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资料选择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2.2 两组心功能情况比较

研究组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心功能情况比较(±s)

组别 LVESD(mm) LVEDD(mm) LVEF(%)对照组(n=45) 55.76±5.35 63.28±6.01 40.24±7.08研究组(n=45) 41.13±5.26 56.49±5.21 48.52±7.49 t值 13.081 5.727 5.389 P值 0.000 0.005 0.006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生理职能、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s)]

组别 精神健康 社会功能 生理功能 躯体疼痛 精力 情感职能 生理职能 健康状况对照组(n=45) 73.12±5.78 72.16±8.11 73.35±5.87 76.53±2.58 74.24±6.17 68.38±6.16 70.31±7.27 69.46±6.12研究组(n=45) 80.73±5.26 78.23±7.45 83.86±7.59 82.58±3.27 77.12±6.08 76.31±5.14 79.16±6.23 76.96±6.24 t值 6.532 3.698 7.348 9.744 2.230 6.631 6.201 5.756 P值 0.004 0.017 0.003 0.001 0.028 0.003 0.004 0.005

3 讨论

AMI患病群体大多是老年人,且病情比较危急。目前,对AMI疾病患者临床主要以PCI治疗,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帮助恢复梗死部位的血供情况[5]。但PCI术后患者需绝对卧床,会降低患者的运动能力,导致其心功能出现衰退,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所以,需给予患者早期心脏康复训练[6]。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研究组治疗后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患者实施PCI术后给予其早期心脏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改善心功能指标。考虑可能原因为,常规的康复训练虽一定程度能使患者术后恢复健康,但因缺少有效、科学的心脏康复训练方法,会导致康复效果受限[7]。因此,患者给予早期的心脏康复训练能帮助患者PCI术后尽早接受系统、科学的训练,帮助其恢复术后机体的功能。通过给予患者相应的康复训练,其心功能显著提升,结果与史素梅[8]的研究基本一致: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R、LVEF指标比较没有差异;出院时,两组HR指标低于护理前,LVEF指标比护理前高,而且观察组的HR指标比对照组低,LVEF指标比对照组高。患者给予早期心脏康复,心功能明显改善,各项指标改善效果比对照组好。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可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运动锻炼,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针对性及规范性,加快患者康复速度[9-10]。而且PCI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心脏康复训练能使血液的黏稠度相应降低,使冠脉血流的速度得到改善,使缺血心肌的血供效果快速恢复,患者的血管收缩、舒张因子保持平衡,提升患者运动的耐力及心功能[11-12]。

AMI患者大部分有脑部动脉硬化情况,对脑部血液的供应水平造成影响,患者心肌梗死之后减少脑部的血液流量,从而加重脑组织的循环障碍。而PCI术后实施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可帮助患者缓解静脉血液的回流情况,对其血压指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心脏手术之后的负荷;该训练模式要求患者以运动训练为主,经过进行适当、合理、科学的运动使冠状动脉的血流储备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强化心血管的系统工作的整体效率,改善冠状动脉疾病的进展,降低发生冠状动脉二次出现狭窄的概率[12-13]。同时,本研究组患者精神健康(80.73±5.26)分、社会功能(78.23±7.45)分、生理功能(83.86±7.59)分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患者给予早期心脏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生活质量。考虑可能为,根据PCI术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治疗,合适的运动量可加强心肌侧支血液的循环,使血液的流通量得到加强,给予患者相应的健康、心理指导能帮助患者提升其对疾病的了解,强化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加强患者生活自理的能力,加速心功能的康复,提升心脏康复效果[14-15]。伴随患者认知水平持续加强,对康复方案进行执行的自觉性越来越强,实现阶段目标时会产生相应的成就感,逐渐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效果,提升患者的训练自觉性、训练效果[16]。

综上所述,老年AMI患者PCI术后给予早期心脏康复训练,能提升临床效果,有效恢复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心功能心脏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