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盖散配合神阙穴隔姜灸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研究*
2022-02-28邓丽兴黄继章冯丽雅唐梁英叶上珠
邓丽兴 黄继章 冯丽雅 唐梁英 叶上珠
过敏性鼻炎亦是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1-2]。AR是一种呼吸道慢性炎性疾病,在我国大陆地区人口中患病率为4%~38%,是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互为因果,加重原发疾病,给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3-4]。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抗白三烯药、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减充血剂等治疗,但大多只能控制临床症状,无法根治且伴如鼻腔干燥、灼烧感、针刺感、头晕、头痛、嗜睡等不良反应[5]。中医药治疗本病历史悠久,善于辨证施治,均取得较为可观的效果[6-7]。但是采用华盖散配合神阙穴隔姜灸治疗本病的报道还较少,本研究对AR患者采用华盖散配合神阙穴隔姜灸治疗,并与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探究华盖散配合神阙穴隔姜灸治疗AR的临床效果,下面进行详尽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2月阳江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及针灸科符合AR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60例,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8]《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中变应性鼻炎和文献[9]《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鼻鼽”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为肺气虚寒证、脾气虚弱证、肾阳不足证;(2)长期服用药物治疗者需停药1周以上。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未控制;(2)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3)强过敏体质;(4)神阙穴皮肤感染、溃烂,无法开展隔姜灸;(5)妊娠及哺乳期女性;(6)治疗过程中加重或者医生认为需要终止治疗;(7)血管运动性鼻炎、感染性鼻炎、激素性鼻炎、药物性鼻炎、脑脊液鼻漏等疾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8~65岁,平均(43.82±7.16)岁;病程6个月~13年,平均(3.70±0.84)年。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1~63岁,平均(44.09±7.53)岁;病程9个月~15年,平均(3.82±0.91)年。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使用布地奈德鼻喷剂(厂家: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3)喷鼻,2喷/次,2次/d,治疗3周。
1.2.2 治疗组 采用华盖散水煎口服+神阙穴隔姜灸,华盖散组成:麻黄3 g,杏仁5 g,苏子(炒)6 g,陈皮 6 g,茯苓 6 g,桑白皮 6 g。水煎服用,煎法:200 ml常温水浸泡15 min后急火煎沸腾后慢火煎15 min,勿水煎过久,致使药味过厚进入中下焦。白日(8-18点)每隔3小时服用100 ml,2剂/d。同时进行神阙穴隔姜灸,操作方法:在神阙穴位上放置约3 cm×3 cm大小、厚约0.2 cm、扎数个小洞的鲜姜片,然后在姜片上放置底面直径为1 cm的圆锥形艾炷(1.5~2 g艾绒),连续灸5~7壮,以患者感到一股热气向脐眼内渗透,腹部内有温热感,局部皮肤潮红为度,1次/d。均治疗3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中医症状评分 参考文献[9]《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症状量化分级标准对4个鼻部症状(喷嚏、流涕、鼻痒和鼻塞)及2个眼部症状(眼痒/异物感/眼红、流泪)进行治疗前后评价,每个症状均采用“四分法”,评分1~4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3.2 疗效 疗效指数(N)=(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100%。痊愈:治疗后体征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N≥95%;显效:治疗后虽有发作,但体征、症状都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95%>N≥70%;有效:治疗后有发作,体征、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70%>N≥3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9]。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3 复发情况 对两组随访3个月,记录治疗后第1、2、3个月内复发的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鼻部症状、眼部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鼻部症状、眼部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s)]
组别 鼻部症状 眼部症状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0)12.84±1.63 8.34±1.20 5.37±0.64 4.21±0.50治疗组(n=30)12.59±1.66 6.12±0.68 5.41±0.65 3.49±0.38 t值 0.589 8.816 0.240 6.280 P值 0.558 0.000 0.811 0.000
2.2 两组疗效情况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组3个月内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AR属黏膜变态反应,患者可表现为鼻塞、鼻痒、不适及喷嚏等,严重可引起入头晕、头痛等症状,对患者日常工作生活都会造成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空气污染情况加剧,AR发病率逐年升高。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治疗AR的常用药物,布地奈德属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也是一种常见的类固醇类鼻腔局部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效果[10]。布地奈德喷鼻剂喷洒至病灶能够对局部炎症介质产生抑制效果,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分泌,从而逐渐控制变态反应;此外,布地奈德喷鼻剂使用较为方便,只需要鼻腔局部用药,患者接受度较高。马晓峰等[11]研究发现,布地奈德喷鼻剂应用于AR治疗中效果显著,但仍面临皮肤过敏、口咽部真菌感染等不良反应。此外,从根治角度来讲,布地奈德喷鼻剂属治标不治本的方法,长期用药会产生用药依赖性,同时药物敏感度也会降低,复发后治疗难度较大。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独特优势已被诸多研究证实。AR中医列为“鼻鼽”,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病大体归结为外因与内因两大类。外因多由外界邪气所扰,当肺感受外邪时,鼻为肺窍,肺化津液为鼻涕,上犯鼻窍后,便流涕不止。内因主要是各个脏腑的调节能力失控所导致,肺气虚弱,可致鼻窍发生病变;鼻为血脉多聚之处,脾主统血,所以脾有病变可影响到鼻窍;肾气虚弱,也可影响鼻窍。肺脾肾虚,则鼻失养,易为风寒湿邪所犯,滞留鼻窍,阻滞气道而发病。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鼻部症状、眼部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华盖散配合神阙穴隔姜灸治疗AR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鼻部、眼部症状。华盖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气,胸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鼻塞,头昏目眩,痰气不利,呀呷有声。”华盖散方中麻黄解表散寒,宣肺平喘为君药。苏子、杏仁降利肺气,祛痰止咳,共为臣药。君臣相伍,升降相因,以恢复肺的宣降功能。陈皮理气行滞,气顺则痰消;桑白皮泻肺利水平喘;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绝生痰之源,此三药不专治痰,却有使湿去痰消之功,共为佐药[12-13]。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伍,共成宣肺解表,宣通鼻窍,使壅塞在肺与鼻窍的津液得以疏通,而解“声重鼻塞,…痰气不利,呀呷有声”之困。中医学认为,脐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介于中下焦之间,又是肾间动气之所处,故神阙穴与脾、肾、胃关系最为密切。现代医学认为脐是胚胎发育时期腹壁的最晚闭合处,是腹前壁薄弱区,且其周围血管神经极其丰富,因此具有强大的感受和传导功能。生姜有祛风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之功效,艾绒由温通经络之功效,在神阙穴上行隔姜灸,即可起到温肾暖脾胃的作用,还可温通全身经络,调节机体免疫功能[1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3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华盖散配合神阙穴隔姜灸治疗AR可降低3个月内复发率。本研究先使用华盖散解表散寒,宣降肺气,宣通鼻窍,使壅塞在鼻部及肺部的津液得以疏通,之后再用神阙穴的隔姜灸温肾暖脾胃,使得虚弱的脾肺肾得以强壮。正所谓“正气存,邪不能干”,即可使得鼻鼽的外因得解,又使内因不存,故降低了复发率。本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可能导致所纳入的样本存在地域性特点可能使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地域性,此外,本研究所纳入的样本量有限,可能使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倚性,最后,本研究所选指标未纳入如炎性因子等实验室指标。后期可联合其他兄弟医院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更多客观指标进一步对本研究结果进行验证与探究。
综上所述,华盖散配合神阙穴隔姜灸治疗AR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鼻部、眼部症状,降低3个月内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