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8环境下:WA模块制单数据差异之谜
2022-02-28王岳聪
王岳聪
U8环境下,薪资管理模块(WA)无需手工填制凭证,在“工资分摊”中设置制单规则、借贷方科目、金额等要素录入齐全后,会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但在众多学生填制的记账凭证中其金额往往不同。相同的实训资料,实训结果不同。倘若只有少数同学的数字不同,那也无需大惊小怪。但在一个50人的教学班级中,往往有过半学院实训结果数字不同。本来是优化会计流程,提供工作效率的会计信息化,却未实现初衷,业财一体化也走入了尴尬的境地。产生如此多差异的原因在哪里?解谜的灵丹妙药又来自何方?笔者以案例的方式,结合会计复式记账原理,在会计信息化中寻找出路,力争解决数字差异之谜。
一、薪资核算背后的资金运动
简单来说,薪资核算涉及的业务是先做好工资表,核对之后再进行工资发放,同时根据《劳动法》的要求,完成“五险一金”的扣缴。若符合税法要求,还需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详见图1)。
图1 薪资核算资金运动图
二、案例
在本案例中,选取了四张表作为原始凭证,工资汇总表(表1)作为薪资管理中的原始凭证,它记录了经济业务的基本信息,列示了应发工资是如何产生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按照《劳动法》规定,考虑社保费用和个税后,计算出实发工资。
表1 工资汇总表
表2的产生需要借助会计数据传递的路径来说明。在会计的思维上,数据传递的方向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过程多是采用分步法。接着考虑工会经费、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保单位部分之后,将数据列示在表2,为制作记账凭证做好准备。
表2 计提分配工资表
表3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解决生产成本分摊问题,即计算生产人员工资如何分摊到两个产品里。
表3 工时汇总表
表4则是起到了衔接的作用,在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制单变得较为简单。
表4 工资薪酬费用分配表
图2 记账凭证图示
小结:在过去的手工时代,为确保制单数据的准确,中间过程产生了很多张表。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记账凭证的准确性,并以此提升效率。在准确的基础之上才有效率。但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提升效率呢?流程是否要优化?在U8环境中,流程是需要优化的。可以在原始凭证环节造一张工资大表,按制单规则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三、U8环境下:WA业务流程
在U8环境下,会计信息化还是围绕着手工会计下的思维进行,数据传递仍然是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之所以保持这样的会计思维进行数据传递,是为了减少因劳动工具替换而带来思维上的冲击。但在初始化设置原始凭证上,无论是老用户还是新用户包括单类别和多类别工资核算,都呈现出一个特点:多步法。这种多步式切片法产生的效果是为了降低因劳动工具更换带来的难度。原来切成一片一片的,变成了一步一步的,如人员档案设置、工资项目设置、公示设置等(详见图3所示)。
图3 单类别与多类别工资核算操作流程图示
四、逆流而上:在流程中解谜
以单类别工资核算为例,结合上述案例,梳理出可能影响记账凭证金额数据的操作以及步骤。“工资分摊”首当其冲,也被认为是影响制单直接步骤的原因:不但记账凭证的制单在“工资分摊”中进行操作,而且记账凭证的规则设置也是在“工资分摊”中设置。
逆流而上,继续寻找背后的原因,工资变动是解谜的密钥之一。在“工资变动”中,需要输入工资原始数据。“工资表”中的数据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原始数据,其获得靠输入;第二类是靠公式计算得出的,此类数据无需人为输入,计算机会根据原始数据自动计算得出。倘若原始数据输入有误,那么在公式代入后,其计算结果也会有错。“工资变动”往往也列为最易频发的误操作。
继续逆流而上,进入到初始设置,此处较为零散。有若干点都会影响制单数据,工资项目、公式毫无疑问会影响制单数据。但是人员档案会吗?事实上也会。在人员档案中,有一个信息“是否停发”需要输入,其默认值是空的,也就意味着进入人员档案的人员默认是参与“工资变动”计算的。
最后,我们来到起点——新建账套。这里有影响制单数据的操作吗?答案是“有”。那就扣零设置、扣税设置。扣零设置产生于以现金发工资的年代,为了提升效率,同时考虑延迟发放金额带来的影响,一般会有扣零至元、扣零至角、扣零至分,也就是说最多是一元钱的事。那么扣税设置呢?肯定是有的,现行税法政策下,工资薪金产生的个人所得税,需要由发放工资的单位代扣代缴,它会影响最后实发工资的金额。扣税与不扣税影响实发金额,个人所得税的扣税基数、税率、速算扣除数也会影响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从而影响实发金额(详见图4所示)。
小结:在工资核算流程中逆流而上,却发现很多的小操作最后都会导致制单数据差异。
五、差异要解决吗
在高职会计专业中,会计信息化课程是必修专业课,侧重于实训。课程性质决定了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学生素质与素养被摆在第一位。解决问题的能力乃是重中之重。
当下课程思政正在火热进行中,但谁来解决呢?谁来给出答案呢?
六、谁来解决?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会直接举手直接找老师解决。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有这个义务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启发式的教学虽然好用,但是当在一节课内,先后有十几、二十多名学生举手提问,且原因各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破解呢?正所谓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能力不是听会的,而是做会的。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是解决该问题的良药。在老师、小组的协助下,学生本人才是解决问题的主体。
七、解决方法是什么
有时候,往往最简单的是最好用的。把WA模块教学列为重点,把学时加长。亦可以找类似的B公司,再进行一次核算练习。会计的问题往往都是在实践中得到解决的。重复做一遍,注意要点,再进入下一步前的二次核对,减少因疏忽带来的差错。在小组讨论中让学生自己琢磨。学会琢磨,能琢磨问题是一种高级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