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隐性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2022-02-28卢春燕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隐性农作物灾害

卢春燕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城东街道便民服务中心 山东,滨州 256500)

农业自然灾害主要指的是对农作物生长起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作用,而最终影响到了农作物产量减少等诸多不良因素,因为我们国家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对来说要比较独特,再加之农业自然灾害本身就具有频率大、范围广、周期较短的具体特点,并且每一个年度都呈现着上升的趋势,再加之现代化工业进程发展不断加快,环境污染加剧,人口数量不断提升等等,这些因素都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了农业小麦生产遭受到了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隐性自然灾害的影响。

1 农业隐性灾害对于小麦生产的具体影响

影响农业小麦生产的隐性灾害相对来说种类比较多样,具体的状况比较复杂,并且有非常显著的不确定性,主要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低温冷害与冷冻灾害,这种类型的灾害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以及独特的地域性小麦在生长的季节中低温灾害会严重限制小麦农作物的正常生理活动,进一步致使小麦作物的细胞形成与组织生长受到严重的破坏,小麦的麦苗生长主要表现在秋冬季节小麦并没有经过越冬的锻炼,就直接受到了剧烈降温或者降雪的影响,导致小麦的生长期提前进入了越冬,其这些具体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小麦麦苗的生长,以及后续的健康发育。如果说自然环境的温度降低至零下,那么很多小麦的叶片就会受到冻害,小麦生长的数量也会大大减少,甚至有的小麦会直接停止生长,一般来说,都会呈现出麦苗整体比较偏弱个头,比较矮小。根据每一个地区小麦作物的具体种类,本文主要归纳出影响小麦生长的三种类型的温度条件:湿冷型、干冷型、霜冷型。

第二,寡照。小麦作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如果说自然天气阴冷或者降雨的时候,那么就会导致长时间的日照不足,这种不太有利的天气会直接影响小麦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寡照天气。低温寡照天气对于小麦农作物生育发展时期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在入冬之前,小麦的麦苗会遇到低温影响,那么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就会受到影响。对于小麦未来的生长来说,也有很大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播种比较晚的小麦,影响会非常大,尤其是容易导致麦苗比较纤细瘦弱,甚至还有发育不良的状况,这些都不利于小麦安全越冬。

第三,高温热害。主要指的是小麦农作物在实际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实际温度超过了生长的上限,那么就会对小麦农作物造成一定的危害,高温热害会因为小麦的生长发育不同,以及地域的不同,所以受到的指标也不同。一般来说,将高温热害标准定为,每日平均的气温在30℃左右,就是小麦农作物来说,高温热害主要表现为干热风的危害,是小麦的生长后期主要的农业隐性灾害。

第四,季节性干旱,主要是由外界的环境因素,导致小麦农作物体内的水分出现失衡的状况,从而引起小麦生长较为缓慢,甚至出现干枯死亡的现象,导致小麦产量减少,甚至是绝收的现象。我们国家很多地方的春天降水含量对小麦农作物产量影响非常大,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冬小麦在生长关键时期一般来说,都发生在春季,所以这个时期这个水分的需求比较敏感,但是我国很多北方地区,由于春季降水含量不足,所以导致小麦的产量也会大大降低。

第五,收获时期,小麦在成熟之后,进入收获期的时候,这个时候本身就具备比较快速失水干燥的生理特点。如果说在进入收获期的时候,遇到了较大的暴雨天气,那么就会影响收获的进程,以及小麦种子的休眠,甚至有的小麦品种在收获之前发芽,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个季度的种子质量,以及农民的整体经济收益。

第六,生物灾害。生物灾害本来就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隐性自然灾害,有害生物,主要就是农业病源微生物、有害昆虫、有害植物、以及其他危害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类自然灾害。

农业生产本身就与自然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最早的时候,因为社会大众对于自然环境的认知,以及改善环境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差,所以导致农业作物在生产过程中除了种子之外,其他的各种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无论是生产的数量还是自然生产能力,都受到了环境因素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以及各类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到逐渐的增加了,但是自然环境的影响还是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现代农业作物的生长主要包括种子本身以及科学生产力,还有自然环境,科学生产力,主要是在生产的过程中,使得产量以及品质能够得到提高。各类人为因素主要包括种植技术的优化改进,机械化程度的提升,水利设备设施的建设,病虫害的防治,各类肥料的使用等等。

生态环境主要指的是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科学生产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农作物生产的产量。如果科学生产力运用的比较恰当,就可以尽量的去减弱不良的自然灾害环境、对于农作物生产的负面作用,提升有利的环境对于农业生产的作用。如果说科学生产会比较弱,或者是应用不够恰当的时候,那么整体的能力就会下降。在目前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在小麦种子以及科学生产力的自然条件下。一般来说,在风调雨顺的时候,小麦的产量都会大大的提升,如果遇到恶劣的自然天气影响,那么小麦的产量也会出现降低。

2 小麦农作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现状

因为受到自然资源的影响,还有各类气候条件不稳定性的影响,小麦农作物生产环境一步步的恶化,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小麦农作物生产的质量以及抗灾能力的提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想要提升小麦农作物的各项抗灾能力,以及生产的规模,不仅仅需要物力,人力财力的投入,还需要各类科学技术的投入,近些年来,国内很多的地区也研发出来了一些新的生产设备的生产方式,并且将其应用在了小麦的农业生产与各类抗灾能力中,这些都有效地提升了在有限的自然资源之下,科技的应用创新。

现如今,保障国内小麦粮食安全生产已经从播种数量上,实现了比较自由的调配控制,调整其他各种类型粮食作物的种植结构,以此来保障小麦生产的质量安全,有效地提升小麦农作物的抗灾能力。进一步的降低农业自然灾害对小麦安全生产所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的小麦生产也有一定的规模和优势,为使小麦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必须对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进行优化。常规小麦生产中,因农民缺乏专业的管理技术,以以往种植经验为基础,难以保证小麦的产量与质量,同时又很难在病虫害防治的时间、条件等方面进行精确控制,造成小麦栽培质量难以控制。

常规小麦栽培技术一般采用同一种作物在同一地区进行栽培,如果长期采用这一栽培模式,可能导致小麦减产。由于在同一地区长期种植小麦,会使上壤中的养分不断流失,对小麦的正常生长不利。因此,农民应改变土壤分配,以获得足够的养分,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在选择适宜种植小麦的土地之后,通过整地改良土壤内部结构,比如深挖细作,小麦播种之前要翻耕土,翻耕深度控制在25cm以内,有效提高储水保墒能力。还要进行秸秆还田,将上茬作物的秸秆直接压碎,用于翻耕土地,破坏犁底结构,促进土壤透气性和疏松,提高土壤肥力,促使小麦能够在土壤肥沃的区域实现生长和抽穗,提升小麦种植的高产性。除此之外,在秧苗培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利用塑料薄膜对麦谷种子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此确保秧苗生长的质量,进而优化小麦的种植效益。

3 保障小麦生产以及防范农业隐性自然灾害的具体措施

3.1 强化植物保护以及气象部门的监测预警力度

需要强化相关部门监测预警服务的力度,比如说影响小麦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每一项的预警分析,信息数据的发布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各地风险评估的服务一定要尽可能的做到及时精准、可靠,所有的应急预警处理措施,要做到科学合理,并且行之有效通过全过程的农业隐性自然灾害预警服务,可以避免或者是减轻自然隐形灾害发生的几率,以及发生后的经济损失提升、小麦生产的规模与数量,还有农民的整体收入。要根据所选的小麦品种、当地生态环境来决定播期,例如弱冬小麦品种、半冬小麦品种、每年的九月下旬至十月中旬、十月中旬、小麦播种期等,而淮北地区小麦播种要比北方、南方地区晚3-5天。选育壮苗时,还要选择适当的播期,充分利用热源,形成具有根发达茎蘖数多的小麦生产群体。如:长旱季58的最佳播期集中在9月23-30日,而长武521的最佳播期集中于9月20-28日。

3.2 强化农田基本建设的力度

想要做到因地制宜,就是要强化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对不同类型农田的基本建设,在小麦区域进行合理的布局与分区管理,并且对于灌溉渠道的配套需要做好基本的建设,还有就是防水渠道以及地下输水管道的建设,进一步保证农田节水工程顺利地展开,以此来提升小麦的安全生产质量,以及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升级。

对于麦田来说,在保证自身水分的情况之下,除一部分水费经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行蒸腾,从而流失到田间以外,绝大多数水分将通过地表渗入到盐碱地的土壤之中,从而稀释土壤之中的水分,达到拖延的效果,让盐碱地形成一部分脱盐层,长久的种植,随着时间的增加,椭圆层的厚度和范围也将增加土壤的pH 值也将下降到正常的范围之内。这就导致土壤中的水分一直处于一个饱和的状态,将大部分盐分进行冲刷和渗透,另外长时间的灌溉和排水,也会使土壤中的颜色得到更深一步的排出。

从小麦自身的因素来说,小麦根系可以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遇水可以形成碳酸,碳酸经过积累可以中和土壤中的碳酸钠,从而降低土壤中的pH 值,同时对于难以排除的碳酸钙,盐碳酸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这不仅可以去改变土壤中钙离子的浓度,也可以使土壤表面所吸附的物体与其中的钠离子进行置换,让土壤中的钠离子通过水循环系统从水中排出让土地的严谨性得到进一步改善。

3.3 强化小麦种植体系制度的优化调整

农业部门需要充分的利用气候变暖的大体趋势,适当的提升农业小麦种植的基本指数,在适当的地区可以增加一些小麦区的种植面积,尤其是在北方一些干旱灾害频频发生的地区,需要优化、调整小麦的种植体系、种植制度、种植结构还有种植类型,再提升抗旱性、耐旱性的小麦品种,以及降低耗水量大的小麦品种,科学合理的调整对应的种植制度,以及种植结构选择合适的品种,只有这样才能练习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与条件,避免农业自然隐形灾害的威胁。在发展农牧业的过程之中进行过渡转化,增加天然的有机肥料,这一点是对改善土壤性质,并且应对隐性灾害的一项强有力的措施。农业方面选育抗盐作物,以此确保植物能够在含盐浓度较高的区域能够得到成长,进而发挥植物的土壤改良作用,其次,农作物种植需要尽可能地降低对原本生态环境的破坏,因而农作物配置的过程中就需要基于原有的乡土植物进行配置设计,以此构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此更好地提升生物改良土壤的效果。现代农业种植需要基于植物生态学理论进行构建,在原有乡土植物的基础上进行农作物的配置,由此构建更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生态系统。

3.4 强化应对技术的相关储备

在我国一些农业隐性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强化应对技术的储备,以此来更加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的补救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有配套的种植补救措施,避免农业隐性灾害发生之后所造成的损失,帮助农民第一时间落实到位,在灾害面前能够做到沉着冷静,努力的去挽回经济损失。与此同时,还可以大力普及大棚微灌和滴灌,以此达到大棚膜下滴灌化的目的,同时及时修缮好周边的河道等,以此实现水资源的多次利用。政府的相关部门更应该积极研究节水灌溉的方法,并出台相应的经济补偿政策以及水资源的管理制度,以此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强化自身的节水意识。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应该重视该方面人才队伍的建设,投入一定的资金来支持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以及水利员的专业培养。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水利管理人才,要通过不断地培训来让其掌握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以此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此基础上不断地研究出适合当地发展的节水灌溉技术。

3.5 强化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管理

立枯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气候、温差变化和光照不足等原因造成的。立枯病会造成小麦秧苗枯萎、根茎腐烂,严重时可造成秧苗大量死亡。因此为了更好地对小麦的立枯病进行控制,就需要配以pH 值4.5 的酸水进行防治,发现小麦秧苗出现此病时,应及时向秧苗中喷洒此壮秧剂,以防小麦秧苗死亡。当秧苗出现生长过密情况时,则需要通过拔出相应数量秧苗的方式降低小麦发病的概率,进而更好地提升小麦生长的健康性。麦苗期内,经常发生白粉病、纹枯病、吸浆虫等害虫,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对小麦生长中经常发生的病虫,采取科学的防治管理措施,选育抗虫优良品种,在小麦生育期施药喷施,多效唑可改善小麦植株矮小,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防止小麦倒伏。但对于白粉病、吸浆虫等害虫,在小麦返青期,种植者可使用多菌灵药剂,如害虫加三氯杀螨醇;吸浆虫害虫则采用辛硫磷。通过科学的田地耕作管理,及时灌溉小麦,防止断苗断垄,保证小麦根系健康生长;根据土壤肥力,科学施肥浇水,防止小麦群体过大,发生倒伏现象;小麦抽穗期和成熟期连续使用1-2次杀虫喷雾防治小麦蚜虫、锈病、白粉病等;在初穗扬花第一次灌水时,保护小麦花穗增温,持续使用1-2次杀虫喷雾防治小麦蚜虫、锈病、白粉病等;在初穗扬花第一次灌水时,保护小麦花穗增温促灌浆,防止根系早衰,第二次灌麦黄水,补充根系水分。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步伐也越来越快。农业生产部门需要针对小麦种植生态区的各类隐性规律及特点,研究出相对应的措施策略,以及农药使用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生物化学的相关基础x研究不同类型的新型农药,还有生物防治技术。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小麦,小麦,同样也是粮食作物中最核心关键的一部分,只有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先进的技术来帮助小麦生产,更加适应自然环境,才能够降低隐性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最大程度的保障农民的收益,促进我们国家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隐性农作物灾害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