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森林培育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
2022-02-28熊鹏炜
熊鹏炜
(平凉市关山林业管理局 甘肃,平凉 744100)
在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森林培育是重要的一环,也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选择,意义重大、作用深远。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在种苗培育环节中必须对播种的时间进行科学地的选择,调整周围土壤的肥力,并积极做好后续的管理,为森林培育的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森林病虫害防治也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要制定周密的计划和适当的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原则,尽可能的将病虫害对森林的破坏降到最低,从而促使林业在生态环境中发挥其最大价值。
1 森林培育
1.1 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1.1 减少水土流失 调查研究发现,当地面上的枯枝落叶层厚度为2cm 时,地表径流的正常径流量在减少25%的同时,河流泥沙含量也会降低7%,森林资源对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抑制作用,在保持水土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水土流失会引发很多的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而造成这些自然危害的根本原因,就是人类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肆意的对森林进行砍伐与破坏,致使森林覆盖率降低,森林植被蓄水量和蓄水能力的降低,导致了水土流失。因此,要扩大造林面积,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加大森林森林资源培育力度,增加森林植被,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土流失及其引发的自然灾害。
1.1.2 防止土地荒漠化 土壤荒漠化是一个十分严重的区域性问题,而减少森林砍伐、改善森林生态环境的措施,在环境保护治理中的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森林培育可以通过栽植不同类型的树木增加森林覆盖率,有效地削弱灾害性大风,并有效改变风向,从而促使土壤的肥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有效地防风固沙、抑制、减少土壤荒漠化具有重要意义。
1.1.3 保障生物多样性 在森林环境中,所包含的生物种类是最多的。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多样化物种数量的急剧减少,很多珍惜的物种正在濒临灭绝。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必须要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投入,落实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森林培育,可以培育出多样性的林木,在增加森林覆盖率的同时,也为多种多样的动植物提供了可以生存的良好生态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1.1.4 缓解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层中氧气减少而二氧化碳气体增加所致,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温室效应的危害也已经越来越明显。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据相关调查,1m的树木可吸收350kg二氧化碳。通过森林培育和有效管理,增加森林面积,能够缓解大气层中氧气减少与二氧化碳增加的不良生态现象,从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进程。为了缓解温室效应,我们应加强森林培育和管理,提高森林覆盖率,发挥森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2 森林培育技术
1.2.1 种苗培育基地的选择 提高造林成活效率,在种苗培育环节,要选择适合的种苗培育基地。首先是种苗基地地势要平坦、土壤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高、排水流畅。其次要光照充足,背风向,尽可能降低外界环境对苗木生长的影响。还应该考察育苗地的交通状况,避免交通对苗圃地后续施工带来的不便,降低苗木培育的难度,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便于苗木后期管理和运输。
1.2.2 苗木种子的优选和处理 优质壮苗培育的关键阶段是播种前苗木种子的优选和处理,在育种前,需要根据当地土壤现状和栽植环境,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种子进行育苗,种子选好后,通过消毒、催芽等处理,提高种子发芽率,培育优质壮苗。同时,种子催芽还能提高树苗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
1.2.3 定期施肥 调查研究表明,土壤的肥力与树木的整体生长速度及生长态势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土壤肥力充沛,树木的生长速度会得到显著的提升,树木对于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增强。要定期施肥,为幼苗和树木提供其所需的营养元素,促进树木快速生长。目前,我国的绿色有机肥使用较为广泛,绿色有机肥通过科学的配比,对施肥的效果具有显著的良性影响。
1.3 提高森林培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1.3.1 构建完整的森林培育体系 第一,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建立完整且合理的森林培育数据库。数据库是存储、搜索和读取记录森林培育数据的重要场所。为此,林业主管部门应重视森林培育数据库的建设。同时森林培育数据库应该是合法且易于理解的,以便相关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及时访问文档资料,从而为后续进行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第二,研究标准体系,制定具体标准。要基于森林培育标准体系,对森林培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针对现今森林培育体系内存在的矛盾与冲突进行修订,进一步完善森林培育的体系以及生态建设体系。第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森林培育体系中包含了森林培育技术标准体系和森林培育管理标准体系。相关部门需要设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对森林培育工作的权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形成一个独立管理的同时有互相扶持的良性管理系统。第四,建立标准化的推广体系。主管部门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媒体,如电视、报纸以及网络等,对森林培育活动进行宣传,提高民众对森林培育与保护的意识,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全面发展。
1.3.2 加大森林培育质量管理力度 为了确保森林培育的质量,森林培育的质量管理工作应渗透到从选种育苗开始的各个环节之中。森林培育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苗种的选择,需要对苗种资源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与分析,然后根绝选择的苗种建立良种基地。同时,在造林的初期阶段,还需要对质量控制管理进行加强,从根源上避免各种质量问题的发生。植苗造林后,要重视幼林的抚育管理工作,尽量增加苗木的种植数量,增加苗木的种植面积,增加苗木的种植密度。同时,还需要对影响森林培育质量的各种关键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制定合理的、完整的、可行的风险预防方案,为苗木的高质量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需要加强对苗木的种植、抚育与管理工作进行精细化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措施的有效落实,确保苗木高质量地生长。
1.3.3 优化森林培育科技水平 要重视森林培育的科技创新,一是在选择苗种时,选择生长状态好、适应性快的苗种,以提高培育效率;二是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林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层次结构,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优化产业结构体;三是在培育过程中,积极引进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防止和抑制病虫害蔓延,为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四是顺应时代要求,在植树造林工作中融入多元信息化手段,在完善培育工作方式的基础上,逐步促进培育工作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2 森林病虫害防治
2.1 森林病虫害特点
2.1.1 病虫害类型和严重程度增加 森林中的生动物种类繁多,多样性的生物环境也为病虫害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从而增加了防治病害虫的难度。夏季的降雨量较大,森林内部通常处于潮湿的环境。而潮湿的环境正是细菌繁殖与传播创造的温床,也为森林的发展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威胁。这些威胁,如果不及时处理,林木就会出现大量的虫洞甚至大量的腐烂现象,无法进行利用,导致森林资源浪费增加。
2.1.2 病虫害威胁面积扩大 目前,全球气温的持续升高促进了树木的快速生长,但也为害虫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这就造成了森林的健康和生长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此外,全球干旱问题也较为严重,在这样的前提下,病虫害得到了大面积的扩散与蔓延,越来越多的森林受到了侵袭,我国林业的整体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1.3 病虫害频繁爆发 在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病虫害无法进行彻底的清理、只能暂时降低危害程度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一旦病虫害遇到合适的催发条件,就会出现频繁的爆发,给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外,在使用驱虫剂的过程中,很多病虫害已经出现了耐药性,现有的化学药物已经无法发挥价值作用,在没有研发出有效的化学药物之前,病虫害依然会频繁爆发。
2.2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2.2.1 部分森林病虫害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强一些影响森林生长的病菌和害虫在自然环境中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并有快速、容易传播的特点。同时,林业工作者解决病虫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较为单一,往往未能根除这些病虫害,反而使这些病虫害对化学药物产生了更强的抗药性。它们随着环境的变化和耐药性的增强而逐渐更加强大,导致对许多药物手段的使用效果越来越低,严重阻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建立。
2.2.2 单一种植,降低了森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森林生态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治理环境,治理环境污染。人们在建设和改善环境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因此,在森林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合理规划,促进生态工程建设质量与水平的有效提升。目前,我国的林业工程建设主要是通过人工造林扩大森林植被、通过森林培育提高生态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环境。但在过去,我国的人工造林在树种选择上较为单调,导致森林系统整体生态调节能力显着下降。而这种生态调节能力的下降,也促使病虫害侵袭可能性的加重,一些隐藏的生态问题逐渐凸显。此外,大量的人工植苗造林,降低了林内的物种数量,病虫害在失去了天敌的情况下得到了快速的传播与扩散,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整体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2.3 森林病虫害防控机制不成熟 由于不同树种的管理方法不同,每个林区和每种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和情况也有所不同。有些林业项目采用人工干预来防治病虫害,但存在管理措施不到位、标准不一致、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最终导致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参差不齐。不科学的管理体系也是诱发森林病虫害的重要因素。例如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农药,致使土壤中残留农药增多,扰乱植物的正常生长,会导致林木自身对病虫害的抵御力降低。
2.3 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策略
2.3.1 培养高素质人才 人才是林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有效开展防治病虫害管理的重要角色。要大力培养新型创新人才。首先,加强病虫害防治人才的培训,使其掌握更多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方法,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力。要注重培训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多组织线上培训。可邀请来自各地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增强现有人才队伍的水平和素养。其次,引进高科技创新型人才,提高病虫害防治人才支持。为了让更多的人才进入林业行业,政府可以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还可以与大学合作,定向培训害虫防治的专业人员,扩大病虫害防治人才队伍。
2.3.2 创新病虫害防治手段 目前,很多林业工程建设中,会引入很多新型树种,同时,由于气候与自然条件的改变,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与类型也随之而不断的增加,为林木的高质量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需要不断利用新型的防治手段,来加强森林病虫害治理。无人机可以快速检测森林病虫害的存在,提高病虫害预防和控制的能力,改善了人工巡检周期过长的局面。同时在防治环节,无人机能够实现远程喷洒药物,还可通过飞行高度控制,提高药物穿透性,提高病虫害治理的效果。同时,无人机喷洒农药可以降低农药使用风险,提高农药使用安全性。
2.3.3 营林手段防治病虫害 科学合理的造林设计方案,是扩大造林面积,提高森林培育成效的重要手段,也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编制造林设计时,要对种植区域的环境进行考察、了解与评估,掌握准确的资源环境数据,选择适合该区域的抗病虫害树种,提高树木抗病虫害能力,或选用不同树种,采用营造混交林、林冠下造林、品字形团块造林等技术手段,增强树木抗性,提高区域防治病虫害能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加强森林培育与管理的现代化手段,通过新科技培育优质壮苗,提高树木抵御病虫害能力,并采用不同类型树种进行混交造林,改造现有人工纯林,优化树种结构,培育复层异龄林,提高森林抗病虫害能力。
2.3.4 创新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是采用物理技术进行预防和控制。大多数害虫具有趋光性和趋热性。在林区内安装杀虫灯或者黄板可以在不影响森林生长的情况下吸引害虫聚集后进行清理。二是使用生物防治技术进行预防和控制,生物技术就是利用天敌来控制并清除害虫。害虫的天敌可以大量捕杀害虫,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像防治松毛虫常用的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施放松毛虫白僵菌,灰喜鹊以松毛虫为食物,白僵菌能够在松毛虫体内吸取营养并繁殖后代,这类天敌还可以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支持。
3 结语
随着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森林培育对于避免水土流失、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作用。因此应采取森林培育新技术,加快森林培育步伐,强化病虫害防治手段,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发挥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力军作用,促进人与自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