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水流觞:古人的花式饮酒作诗法

2022-02-28依然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舞雩曲水流觞赋诗

依然

当你第一次吃旋转小火锅或回转寿司,看到各种食物从自己面前滑过时,有没有觉得新奇不已?其实这种充满巧思和意趣的用餐形式,古人早在千年前就玩过了,还给它取了一个文雅的名字——曲水流觞。

从祭祀仪式到喝酒作诗

曲水流觞这一习俗,要从传统节日上巳节说起。上巳节最早是举行祭礼、消灾祈福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祓禊”的仪式,结伴前往水边,通过沐浴驱除邪气,祓除不详。《论语》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便是上已“祓禊”的场景,在天气和暖的暮春时节,忙完了春耕,成年人带着孩子们去沂水里沐浴游泳,在舞雩台上让风吹吹湿发,然后唱着歌儿结伴回家,十分安逸。

到了魏晋以后,上巳节正式定在了三月初三,除了传统的“祓禊”仪式之外,人们还会举办一些游春娱乐活动,比如在水边饮酒赋诗。这饮酒赋诗的形式很是风雅:大家分坐在河渠的两边,在上流放置酒杯,让酒杯顺流而下,酒杯最终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将酒饮下,酒喝尽兴,诗意大发,还要即兴赋诗,这便是曲水流觞。

是不是感觉似曾相识?其实在我们熟悉的《兰亭集序》里就有这样一幅曲水流觞图:“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种文人墨客风雅饮酒、诗意人生的场景令人神往不已。后来,“祓禊”的祭祀仪式已经渐渐消失了,但“曲水流觞”的习俗历经千年,长盛不衰。

自然山水固然好,人造设施也很香

早期的曲水流觞是在山野溪流中举办的,后来文人们开始修建人造设施,专为开展这项活动,比如《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

说起王羲之,大部分人可能想到的是著名书法家的头衔,然而他实际上还是个“富二代”,出身于世家大族,“旧时王谢堂前燕”里的“王”说的就是他们家。他在今浙江省嵊州市的华堂村修建了一条“九曲水渠”,专门用来举办曲水流觞的聚会。这条专为举办诗酒会修建的水渠至今仍在,经过代代改造和维护,变成了今天的“九曲圳”,它穿村而过,几百年来承担了饮用、排水、泄洪、灌溉等功能,造福一方百姓。

除了“九曲圳”,还有许多其他的人造版曲水流觞,它们融于亭台水榭之中,成为精致园林景观的一部分。比如中南海的“流水音”,始建于明代,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一座流杯亭。亭后假山上的瀑布引水入渠,蜿蜒流转,最后流入湖中,期间水流发出清脆响声,“流水音”由此而来。清代的康熙帝和乾隆帝都很喜欢在这里举办曲水流觞活动,乾隆还亲自为它题了一块“流水音”的匾额。

光喝酒不够,更要热闹风光的宴会

看过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朋友应该都对剧中小秦氏举办的“曲水流觞宴”印象深刻,剧中水渠挪到了桌面上,漂的也不是酒杯,换成了各色菜肴,两边有丫鬟侍立,丝竹声动,觥筹交错,十足优雅精致。

剧中的“曲水宴”也不全靠编剧想象,唐代的“曲江宴”比剧里的宴会更盛大、更热闹。说来也巧,唐代新科进士放榜的日子,恰好就在上巳节的前一天,这节日遇上喜事,又值大好春光,不庆贺一下实在说不过去,于是就有了曲江宴。

曲江宴在长安城曲江旁的杏园中举行,白居易曾在《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中写道:“赐欢仍许醉,此会兴如何。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意多。花低羞艳妓,莺散让清歌。共道升平乐,元和胜永和。”吃归吃,饮酒作诗的传统当然也不能丢,都是新科进士,作诗自然不在话下,将酒杯放在木盘上,木盘顺水而流,转到谁面前,准就要饮酒赋诗,还要大家一起评赏一番,“曲江流饮”便由此得名。

千年过去,不管是祭祀仪式还是文人雅事,不论是小聚诗会还是风光宴会,“曲水流觞”诗与酒的主题始终都在,让我们看到属于古人的风雅与浪漫。

猜你喜欢

舞雩曲水流觞赋诗
谁道本草不烂漫,赋诗填词与君知
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园林景境营造的现代转译
初雪
醉菊
鸟鸣
高中毕业四十周年同学会二首
试论景观艺术的研究与探索
风乎舞雩
读“侍坐”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