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射:寓教于乐的“保龄球”
2022-02-28依然不知所云
依然不知所云
保龄球、高尔夫、斯诺克……每每提到这些球类运动,“洋气”仿佛扑面而来,不过你知道吗,这些从西洋流传过来、自带“高端洋气上档次”标签的体育项目,其实在我国古代就已經有雏形了。早在唐代,我们的老祖先就玩上了类似保龄球的室内球类运动一一木射。
这个游戏不简单
木射又叫十五柱球,将两个名字的含义结合起来理解一下,就是以木球为“矢”,以木柱为“靶”,用木球去击打十五根木柱。
唐代有位叫陆秉的人专门写了一本名叫《木射图》的书,为我们介绍这项运动,可惜这本书已经失传许久。幸好在宋代,有一位叫晁公武的人读到了这本书,并且很认真地在自己的《郡斋读书志》中记下了一笔,让我们今天还能了解到这项体育活动的大致内容。
据晁公武记载:“《木射图》,唐·陆秉。为十五笋以代侯,击地球以触之。饰以朱、墨字以贵贱之。朱者: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墨者:慢、傲、佞、贪、滥。仁者胜,滥者负,而行一赏罚焉。”
从这段文字里我们就能大概了解到这个运动的规则:道具是木球和十五根木柱,木柱被削成笋形,用作靶子,上窄下宽底平,立起来不容易翻倒。木柱之间又有不同,拿出十根来涂为红色,刻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代表好的品德的字;剩下的五根木柱涂成黑色,刻上“慢、傲、佞、贪、滥”这些代表不好的品德的字。
比赛时,将十五根木柱立在场地的一端,玩游戏的人在场地另一端,投出木球去击打木柱,击中红色木柱为胜,击中黑色木柱为负,最终谁击中的红色木柱多,谁就赢了。
木射的“寓教于乐”也正是体现在木柱刻的这些字上。“仁义礼智信”是儒家的“五常”,最早是孔子所提出的“仁、义、礼”,孟子将其延伸为“仁、义、礼、智”。汉代,董仲舒又在其中加入了“信”,并把“仁义礼智信”誉为“常道”。同样,“温、良、恭、俭、让”,也是儒家所提倡的美好品格。到了唐代,韩愈又提出了“性三品”的理论,认为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而“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正是评判人性的准则。
都说文以载道,可以看出木射的游戏体现了当时人们的伦理观和价值取向,他们将崇尚美好的品德、摒弃不好的品性同娱乐活动结合在了一起,创造出这样一个寓教于乐的游戏,既有创意,又有意义。
九柱戏VS十五柱球
虽说保龄球的玩法与木射十分相似,但木射却并不是现代保龄球的“先祖”。非常巧合的是,在公元3~4世纪,古代的欧洲也诞生了一种名叫九柱戏的游戏,这才是现代保龄球的源起。
九柱戏连名字都与十五柱球类似,让人不禁感叹,即使身处的地点与时代不同,人们在“玩游戏”方面都有着令人惊叹的默契。和木射一样,九柱戏的产生也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九柱戏早期是一种宗教仪式,九根木柱象征着叛徒和邪恶,以球击打木柱,就是击打“魔鬼”,古代欧洲人认为这项活动能起到消灾和赎罪的作用。
相比之下,我国古代的木射不论从蕴意还是规则方面,都更加丰富而有内涵,完全不输保龄球。
为弘扬传统文化发光发热
虽说木射没能像保龄球一样,成为一项世界范围内流行,还有着正式比赛的项目,但它也没有被遗忘,而是在弘扬传统文化的领域里继续发光发热。
随着近些年“国学热”“汉服热”的汹涌澎湃,木射作为我国的一项传统游戏,也“支棱”起来了。在不少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堂上,老师们都通过带孩子们玩木射,来丰富学习国学文化知识的课堂形式。同时,在全国各地的“汉服文化节”上,木射、投壶、飞花令等游戏也成了“常客”,参与者们穿着汉服体验古人玩的传统游戏,更加身临其境,富有意趣。
小小游戏历经千年,直至今天,也仍然在为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