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巧体操:看古人如何挑战极限

2022-02-28过午不食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百戏杂技体操

过午不食

登轮、顶碗、钻圈、倒立旋人……每次看到这些杂技表演时,你是否会忍不住拍案叫绝?杂技,是一种需要演员靠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的表演,在普通人眼里,它是一项难以企及的“绝活”。但在中国古代,这类动作属于技巧体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你眼里难以企及的人体极限动作,古人是怎样练习的吧。

原来你是这样的体操

一提起体操,你是否想起了你曾在学校操场上练习过的第九套广播体操,或是那些需要在规定器械上才能完成的具有一定难度和编排动作的竞技体操?在中国古代,有一类流传于民间的技巧运动,它或许会颠覆你对体操的认识。

这类技巧体操的具体项目十分丰富,比如,顶碗、钻圈、倒立、缘檀等。这样一说,你应该就会明白它们大都类似现代的杂技。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狩猎和自卫过程中,锻炼出许多劳动技能。他们把其中一些技能整合起来,在休闲时进行技艺表演,中国古代杂技的雏形由此萌芽。

不过,杂技在好几个朝代并不叫杂技。在秦汉时期,这类技巧体操叫“角抵戏”,东汉时期被称为“百戏”,隋唐时期,这些技巧运动又因为糅合了歌舞、乐器等表演形式,被并称为“散乐”,直到唐宋以后,为了区别其他歌舞、戏剧等,才被称为杂技。

但不管名称是什么,技巧体操都是中国古代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你每天必做的广播体操,每学期必跑的“50米”一样。它源于我们祖先自身活动和生产劳动的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技巧体操也成了百姓重要的精神文化形态。

总之,古代技巧体操和杂技有很深的渊源。古人的体操“功力”深厚,甚至和许多现代体操项目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古人练技巧体操的功力深厚

现在,你知道了古代技巧体操是一种类似杂技的挑战人体极限动作的体育活动,那么你知道古人练这类体操的能力有多惊人吗?

汉代出土的文物,就展现着当时技巧体操的高超水平。在陕西榆林汉画像石博物馆,陈列着一个汉代灰陶杂耍俑。陶器边缘有三个活灵活现的倒立杂耍陶人,其中两人用双手支撑起全身,倒立成基底,头向上扬起的同时,两腿也在空中倒劈。而另一个陶人则被底下两个陶人的腿部托起,立在空中,整体造型优美又精悍。

魏书《魏书·乐志》也记载:“诏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缘檀、跳丸、五案以备百戏。”这跳丸类似现在的抛球,就是表演者快速地用两手把若干个丸铃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抛掷到空中进行抛接。五案则是一种在叠摞起的木案上进行表演的技巧体操,与现代杂技中的椅技有很深的渊源。而“缘槿”,就是现代杂技所说的“爬竿”,也就是一人拖杆,多人爬至杆顶耍戏。

到南北朝时,出现了一人体后屈成桥,另一人在其腹部做倒立的双人技巧动作;唐宋时期,民间广泛流传着叠罗汉、鱼跃滚翻等技巧动作;清代,又出现了许多升级版的接抛动作。

在不同朝代,古人发展出各种不同的技巧体操,能练这些动作的古人,都是民间的能人异士。他们是向人体极限发出挑战的先锋,也用高难度动作证明了技巧体操对古人精神文化形态的深刻影响。

技巧体操也是艺术

杂技项目从汉代开始百花齐放,各种节目已成系列,后世杂技体系的主要内容都源于此,比如寻檀、柔术、筋斗、倒立、戏车、绳技等等。这些以展现身体技巧为主的丰富运动形式,基本上也在这时确立了其在中国古代盛行的“百戏”艺术中的地位。

什么是“百戏”呢?百戏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而技巧体操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不只民间,从秦汉时期开始,百戏还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出现在皇室、贵族阶层,观看百戏成了他们展現身份和地位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唐代的“乐舞百戏”发展得尤为兴盛,而且更加专业,其中属于技巧体操的有旋盘、拗腰、走索、丸剑、跳丸、戴竿等等,形式多样,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宋元明清时期,这些技巧体操,从宫廷到民间,从城镇到乡村,流行得更为广泛。

古人的技术体操,是非凡的体操,是突破人体极限的体育运动,也是一种上至宫廷贵族,下到民间百姓都十分喜爱的艺术表演。

猜你喜欢

百戏杂技体操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体操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邹城汉画像中的乐舞百戏
老鼠演杂技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