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感共感社会感
2017-03-10
先讲两个故事,一个是大贪官夫人的,一个是老百姓的。
在纪录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亮了相,夫人的丑事也跟着曝光。她索贿跟玩似的,“我看中个手镯,大概1000多万,你去付一下。”实际是1500万元!用网友的话说,这相当于京沪地区两套住房的价格了!
我轻易不坐公交车,那天被朋友硬拉着坐了一回,却看到了恶心的一幕。靠窗坐的一个男乘客一边挖鼻屎一边看风景。一女士见状赶紧逃走。他可能也意识到了不雅,很熟练地将挖出的东西朝座位底部抹去……
用流行的話说,这叫“毁三观”!三观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上学起到现在,一直有人教导我们要树立三观。白夫人和那个男乘客也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社会,不可能不知道三观,但他们何以还做出毁三观的事呢?是三观太哲学、太抽象、太宏阔,缺少可操作性吗?
这让人想起中国儒家前辈提出和归纳的五常:仁义礼智信。这颇似现在的三观。按理说,五常足以规范国人言行,但儒家先驱孔子何以又提出“温良恭俭让”?此中关系,由学者钻书堆好了。我等稍稍对比一下就会看出,仁义礼智信比温良恭俭让要哲学、抽象;温良恭俭让比仁义礼智信要直观、具体。有人教导你:要仁义礼智信,你可能要晕一下,怎样做才是仁义礼智信?另有人教导你:要温良恭俭让,你可能马上明白,说话要温和些,为人要善良些,做事要谦恭些,生活要节俭些,与人要忍让些。
先哲的伟大在于以温良恭俭让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使人迂回实现了仁义礼智信。我们或许也该以某个具体且可操作性强的主张,让人们迂回树立正确的三观。比如,耻感、共感、社会感。如果白恩培及其夫人和那个男乘客具备三感,那是不是就会一定程度地树立正确的三观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