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ISD 在自杀未遂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运用

2022-02-28马丽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个案辅导心理危机干预

马丽铭

摘要:CISD,通常被翻译为危机事件压力转化,主要是指通过结构化的访谈对危机者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危机者转化危机带来的压力及各类可能和隐藏的心理阴影。CISD一般被运用于突发事件后受影响人群的心理干预,通常以小团体辅导的方式进行,后来也逐渐被运用于个体的心理危机干预。在本个案中,心理教师运用CISD对一名自杀未遂的女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晤谈过程中遵循CISD的七个阶段,整体效果良好。

关键词:自杀未遂;CISD;心理危机干预;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6-0045-05

一、危机干预策略——CISD

CISD(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通常被翻译为危机事件压力转化,主要指通过会谈式的心理危机干预,帮助心理危机困扰者缓解危机事件后产生的或可能隐藏的心理阴影,防止出现各类应激障碍[1]。CISD源自临床实践,早期主要是运用于灾后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通常以小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后来经过研究者和危机干预工作者的不断完善和发展,CISD也逐步被运用至个体的心理危机化解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CISD属于结构化访谈,整个过程一般经过七个阶段[2]:

第一阶段是导入期,也称介绍期。在确定访谈对象后,辅导者在导入期会进行自我介绍,在介绍过程中讲明本次访谈活动的目的、规则和要求。辅导者自我介绍结束,小组参与成员依次介绍自己,这是促成辅导者和被干预者相互认识、建立信任的初始阶段。

第二阶段是事实期,辅导者引导参与者陈述事件发生时自己正在进行的活动,辅导者可以询问参与者在紧急事件过程中身处何处,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参与者在陈述的过程中只做事实的呈现,而不进行细节上的描述。

第三阶段是感受期,辅导者进一步询问参与者紧急事件发生时的个人感受,包括当时的想法,以及这些想法带来的感受。同时,询问参与者当下的感受,以及过去是否有过类似的感受等。

第四阶段是反应期,辅导者在进一步引导下,确认参与者经验中受创伤的事件,带出其情绪反应。这是整个辅导过程中低潮的阶段,辅导者必须小心谨慎处理在这一阶段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第五阶段是症状期,此时的晤谈是将参与者从感受阶段引入认知阶段。辅导者邀请参与者描述应激事件发生后的身心反应,或者讨论危机事件、创伤事件导致的其家庭、学习和生活的变化。

第六阶段是辅导期,辅导者介绍应激反应综合征,强调人在面对苦难时产生的各种生理、心理变化都属于“正常反应”,以此减轻参与者的焦虑和其他负面感受。

第七阶段是再入期,辅导者帮助参与者澄清个人含糊的想法,挖掘危机事件后自身积极向上的东西,激发新的正向力量。之后,辅导者进一步提供资源信息,帮助参与者更好地度过危机。

下面以一则自杀未遂的个案来具体阐述CISD在个体危机干预中的运用。

二、案例背景

(一)家庭方面

小杨(化名),女,15岁,九年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爸爸一个人挣钱养家,妈妈是全职主妇。小杨是家中的长女,下面有两个妹妹(下文称二妹和小妹)、一个弟弟。父母时常因为生活小事大动干戈,小杨为此痛苦不已。作为长姐,小杨对弟弟和小妹感情深厚,对二妹爱恨交织,认为二妹从来不懂得尊重自己,处处与自己作对。

(二)学校方面

小杨学习成绩一般,喜欢画画,但美术老师反映小杨在绘画方面的表现并不太理想;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一般,没有特别要好的朋友;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偶与同学发生矛盾,被同学误解和指责,心里非常委屈难受;小学五年级时曾经因为某些事情被同学嘲笑、孤立,自此更害怕与同学交往;自我感觉在班级里不受重视。

(三)心理方面

小杨从小敏感多疑,很不自信,遇事容易想得太多,比较悲观;情绪低落,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哭泣,有自我伤害行为。在专业机构进行综合测评,被诊断为青少年情绪情感障碍,此后一直在专业治疗机构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三、事件经过

小杨是我校心理危机筛查工作中显示的高危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年级的重点关注对象,学校也一直与其父母保持着密切联系。事发当天是周五,小杨参加了校运会的长跑比赛,比赛结束后,她突然情绪崩溃,在运动会医疗点大哭不止。经年级主任和心理教师辅导之后,她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运动会结束后由家长接回家中休息。当天晚上,小杨一个人在房间里吞食了大量心理治疗药物,并服用了七八片安眠药,服药后心里突然感到害怕,用妈妈的电话报警,之后被送到医院,经过洗胃、各项检查等一系列操作后,小杨于第二天出院,周一正常返校。在年级组了解了这件事情的基本经过后,我主动约谈小杨,运用CISD对她进行心理危机干預。

四、干预过程

我对小杨之前进行过多次面询,在之前的心理辅导中关系较好。小杨比较信任我,这也为本次的危机晤谈提供了良好基础。我通过年级主任与小杨取得了联系,约好了访谈时间和地点。以下是整个干预过程。

第一阶段(导入期):建立关系

由于本次访谈对象只有小杨一个人,加上有前期的接触,在导入阶段我省去了很多内容。小杨在约定的时间来到心理辅导室,整个人的状态似乎不太好,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心理教师:今天约你过来会不会让你感到很唐突?

小杨:没有,我也正打算找个时间过来找老师聊聊。

心理教师:感谢你对我的信任。昨天从年级主任那里知道周五晚上你在家里出了一些状况,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心情非常复杂,心里对你充满了担忧,学校其他老师也非常担心你。这次约你过来主要是想了解你现在的情况,看看我能够给你提供什么帮助。

小楊:老师,你会不会怪我太冲动了?我曾经答应你尽力调整自己,可我没做好。

看得出来,面对这次晤谈,小杨心里有些顾虑。在之前的辅导中,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些咨询任务,她也取得了一些小小进步,但是咨询效果的反复是心理咨询中很难避免的问题,我对此也有心理准备。在辅导过程中,我一直秉承坦诚、尊重、积极关注、非批判的原则与小杨对话。对于小杨的顾虑,我也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并对她能够按照约定来找我表示赞许。

第二阶段(事实期):呈现事实

心理教师:你现在可以跟我说说上周五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小杨:那天上午,我在学校运动会参加了长跑比赛,比赛结束后我感觉自己体力不行,快要倒下了,可是班里没有一个拉拉队员来扶我。比赛的时候,别的班级都有拉拉队员卖力地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可我们班居然没人给我加油,我当时心里就特别委屈。跑到终点的时候我不小心摔伤了,同学才过来扶我到医疗点擦药,但那时候我情绪就崩溃了。

心理教师:你的膝盖受了伤,比赛付出了血汗,但没有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心里感到很委屈吧。后来哭了一场,感觉如何?

小杨:本来心里很压抑很难受,哭完了这种感觉就没那么强烈了。

心理教师: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心里不舒服了,适当宣泄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心理压力。听说运动会结束后,爸爸接你回家了,后来遇到了什么事情?

小杨:我在家里帮妈妈做了一点家务,吃了晚饭,我一个人回了房间。我在房间里又想起了白天的事,还有以前一些不愉快的经历,越想越难受。

心理教师:可以说说是哪些不愉快的经历吗?

小杨:我以前有个好朋友,有一回,我们约好了一起出去,结果我临时有事没能赴约。她等了我很久,我打电话跟她解释的时候,她什么都没听进去,还责怪我,我那时候心里特别委屈。还想到平常爸爸妈妈老是吵架,我在学校也没什么朋友,现在又在做心理治疗,这些事情交织起来心里就感到很绝望。

心理教师:这些经历之前你跟老师也谈论过,对你来说无论哪一件都是一次不小的伤害,挺难为你的,一个人坚持了这么久。

小杨:我觉得自己很痛苦,怎么都摆脱不了。刚好那个时间要吃药了,我的药都在自己的房间里,平常我也是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定量服药,用药这段时间我发现有些副作用。我的精神状态不太好,上课很困,学习学不进,情绪也很低落。

心理教师:一般来说服用药物确实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医生也跟你说明情况了吧。我记得最近一次跟你谈话,当时你的情况就不是特别好。后来,我联系了你的家长和老师,大家都非常关心你。

小杨:我也知道,可是就是控制不住地感到非常难受、非常痛苦。那天我拿着药瓶,忽然就有一个可怕的念头——“我把这些药全吃了会不会就解脱了”。这个念头一涌上来怎么也克制不住,所以就非常冲动地吃下了瓶子里全部的药,还有一些安眠药。

心理教师:听你这么说,我感觉特别揪心。那天你吃了多少药片,还记得吗?

小杨:没怎么数,反正一瓶子药全都吃了,还吃了七八片安眠药。吃完药后我感觉很害怕,就慌乱地拿了妈妈的电话报警。在电话里我不敢大声说,害怕妈妈察觉出来,电话打了两次,对方还是没听清具体地点。妈妈察觉了,知道我刚刚吃了很多药,她非常着急,帮我一起打电话报警。之后急救中心的人来了,还有警察……

在这一阶段,辅导者要打消危机者的顾虑,以无条件接纳的态度,认真倾听危机者的陈述,并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共情;在倾听过程中遵循非评判的原则,给予危机者充足的尊重和信任,帮助危机者将危机事件的经过清楚地呈现出来。

第三阶段(感受期):描述感受

心理教师:当时冲动地吃了那么多药,心里有什么感受?

小杨: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没什么感觉,后来想到死亡的问题心里就特别害怕。那时候心跳得特别厉害,心里又怕又后悔!

心理教师:害怕死亡,可是情绪低落的时候又觉得伤害自己是解脱。

小杨:是的,感觉很矛盾。

心理教师:在过去的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

小杨:有过。在被同学误解和孤立的时候,我也觉得很痛苦。爸爸妈妈吵架,或者在家跟二妹发生口角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很无助,感觉活着没什么意义。

心理教师:这足以证明我们对生的渴望远大于对死的期盼。现在你从医院平安回到了学校,心理上有什么变化吗?

小杨:经过这一次风波,我觉得自己的心平静了许多,有些问题想明白了。

心理教师:可以具体说说想明白什么了吗?

小杨:看开了一些,变得积极从容了一些。

第四阶段(反应期)和第五阶段(症状期):危机事件后的身心反应及环境变化

有关研究把CISD缩减为六个阶段,即把反应期给删去,直接进入症状期[3]。前面提到反应期是引导来访者思考和回忆个人经验中最受伤的事件,这一阶段是整个CISD最低潮、也最为困难的部分。如果辅导者本身不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不能对危机者的情绪进行很好的处理,则可能会对危机者造成二次伤害。

通常在反应期,危机者会出现系列情绪反应,并伴有生理反应[4],辅导者在这一阶段需要采用相应的稳定技术(呼吸放松、想象放松、正念、蝴蝶拍、保险箱技术等)帮助来访者稳定情绪。在本次辅导中,我跳过了这一环节,主要是考虑到小杨已经在我这里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同时也在校外专门机构进行着心理治疗,在之前的辅导中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小杨已经有了观念上的初步转变。所以,为避免重复谈论过往经历带来的伤害,我决定跳过反应期,直接进入症状期的晤谈。

心理教师:你被送到医院时身体有什么感觉?

小杨:感觉特别累,洗胃的时候比较难受。后来医生说所幸药的剂量不是很大,做了一系列检查确认没事了就出院了。

心理教师:出院这两天身体有不舒服的地方吗?

小杨:有时候觉得胸口有点闷,喘不上气。我星期天晚上哭了一会儿,眼睛有点肿,那天睡得不是很好。第二天回到学校没什么精神,放学后姑姑来接我回家;昨晚睡得比较好。

心理教师:这件事对你和家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刺激,尤其是你。这件事发生后,你感觉你的生活有哪里发生了改变吗?

小杨:以前觉得父母很不在乎我,对弟弟妹妹都温声细语的,唯独跟我说话经常大呼小叫、颐指气使。现在觉得他们还是很关心我的,妈妈在知道我吃了那些药之后急哭了,不顾一切地陪我去医院;爸爸也全程陪着我检查,我感觉之前对他们误解太深了。这两天我都是白天回学校上课,晚上在家休息,爸爸也是每天都来接送,挺不容易的。在学校,老师们对我很关切,并没因此事批评我、处罚我。

第六阶段(辅导期):信息提供

在这一阶段,辅导者的主要任务是向危机者提供信息,对应激反应综合征进行简单介绍,重点强调危机者的身心反应都是正常的。小杨在辅导过程中提到了那个曾经因为自己失约而对自己产生误解的朋友,说她也挺不容易的。她的父母离婚后各自再婚,对她很少过问;她家经济条件也很差,曾经也被同学孤立,跟她在一起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我对小杨的描述表示尊重,并拿出了朱德庸的漫画,跟她一起看《跳》这一组漫画。

这幅漫画我曾经作为生命教育课的素材,漫画描述的是一个痛苦的女孩从11楼跳下的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陪她看完漫画,我语重心长地告诉她:“也许每個人背后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伤痛,并没有谁就比谁过得更容易。只不过有的人在伤痛后能够负重前行,内心变得越来越豁达;而有的人会因为痛苦的来临而选择自我放弃,遗恨终生……有些苦难随着时间推移,随着我们不断成长,阅历和见识不断提升,慢慢也就不再是苦难。当你感觉特别难挨的时候,想想自己还有什么想做而还没做的事,慢慢去做,慢慢寻找身边的可用资源,不知不觉地你就会走出来……”

小杨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后来我们又继续探讨了合理情绪疗法的一些细节和技巧。

第七阶段(再入期):承诺与约定

这是CISD的结束阶段,辅导者可以提供进一步的资源信息,帮助危机者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早日度过危机。考虑到小杨依旧存在自我伤害的危险,我和她做了约定——签“不自我伤害承诺书”,主要内容是:“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我不做出伤害或危害自己生命的行为。如果我发现自己情绪低落,难以控制自杀念头、冲动或行为时,我会打电话给辅导老师、家人、朋友或师长寻求帮助,帮助自己渡过难关。找不到人时,我会打电话到24 小时专线请求协助。”在承诺书后面我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并让小杨写下父母的电话、她最信任的师长的电话,此外还提供了一些援助热线。小杨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未出现任何抗拒,谈话过程比较顺利。

晤谈结束时,我再次叮嘱小杨谨遵医嘱,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同时在学习、生活上给小杨提了一些小小的建议,希望她能够多与亲人和朋友联系,同时学会用心去记录自己生活中的小确幸,增强自我积极体验等。结合小杨的情况,我在咨询目标、咨询方案上也做了一些调整。

五、总结与反思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日常的心理危机筛查中,班主任认真配合,年级组与学校心理辅导中心时刻密切联系,加强对危机学生的关注和帮扶;同时,构建了家校联动的心育机制,密切联系家长,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这些都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顺利开展做了充足的保障。危机事件发生后,我们紧急启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密切联系有关部门,联系家长,做好多方面的保护工作,签订有关协议,给予危机学生特殊照顾等。这一系列工作都显示着我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正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本次危机干预借鉴了CISD的经验和做法,整个晤谈取得了预想中的效果,但仍需要后续进一步的辅导。本案例中,小杨的自杀行为属于情绪性自杀[5],即由爆发性的情绪,如委屈、悔恨、内疚、羞愧、烦躁和赌气等情绪状态引起的自杀,自杀进程发展较快,伴有一定的行为冲动。小杨虽有自我伤害行为,属于自杀高危人群,但其自我伤害行为更多是属于痛苦和压抑的释放,不以结束生命为目的。在本次事件中,小杨在回忆中体验了强烈的痛苦情绪,由此引发了冲动性自杀行为,事后出现懊恼和悔恨心理。整个自杀经历对小杨来说是一次具有较大冲击力的危机事件,虽然小杨安然地回到学校,但作为心理教师决不能对此事不闻不问,身边人的一次关心和问候在某种程度上对危机者来说可能具有非凡的意义。运用CISD与小杨进行晤谈,实质上也是帮助小杨化解危机事件带来的压力。

参考文献

[1]陶晓琴. CISD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2):34-36.

[2]刘徽. CISD课程简介及其对我国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10):81-85.

[3]罗嘉仪.紧急事件晤谈(CISD)技术在高中校园危机干预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29):19-22.

[4]姜荣环,马弘,吕秋云.紧急事件应激晤谈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7):496-498.

[5]金晓明,何星舟,邱晓雯,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指南[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个案辅导心理危机干预
不想读书的中职生
爱哭的男“黛玉”
请你们关心我
我真的不适合在这里读书吗?
女性主义视角下留守女童问题的个案辅导介入 模式初探
高校辅导员针对需要危机干预学生的帮助技巧
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培养研究
人文关怀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探索
高中生涯测评系统在生涯个案辅导中的运用
试论我国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构建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