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的备考策略和技巧

2022-02-28毛拴勤

甘肃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备考策略中学语文

毛拴勤

【摘要】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一个至关重要的板块,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分值占比较高,文本选材精致,题型设置相对固定,但抽样分析答题情况发现,学生普遍在文本整体理解、信息筛选、阅读速度和方法、答题規范性和程序性、卷面书写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文章从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的题型设置和考查重点展开论述,对学生在做现代文阅读题时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的策略和技巧。

【关键词】中学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1—0124—04

近年来,甘肃省平凉市中考全部采用甘肃省统一命制的试题,试题命制完全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评价的基本要求,充分考虑到了甘肃的省情、教情和学情,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中考作为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招生的二合一考试,总体来说,试题兼顾了水平性和选拔性的功能,体现了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现代文阅读试题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试题素材的载体优势,体现了立德树人的鲜明特点[1]。文本来源广泛,选材精当;题型设置合理,难易适中;考查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1.整体结构。2019-2021年,甘肃省平凉市中考语文试题总体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三大部分,阅读总分为60分,分值分配与作文处于同一层次,说明中考语文试题对学生阅读理解的考查非常重视。同时,在“积累与运用”中穿插了阅读理解的题型,三年的平均分值为6.67分,两部分总分值占卷面总分值的45%左右。另外,近三年的作文题均出示了引导性的材料,这也突出考查了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这充分反映出,甘肃省中考语文试题将阅读理解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中考语文试卷的始终,现代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性。

2.分值分布。“阅读”部分,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各占一半,现代文共两个模块,一是记叙类文本阅读,二是为说明文或论述类文本阅读,分值各在15分左右,其中2019年分值为14分、16分,2020年、2021年均为17分、13分。这说明在大体均衡的情况下,整体导向上更侧重于记叙类文本的阅读,完全符合初中阶段语文课程学习的重点和要求。2019年和2020年的现代文阅读文本中第二个模块均为论述类文章,2021年选取了说明文《“典”字诀,为文章增光添彩》。这说明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关注,这也突出了高中阶段招生考试的特点。

3.文本来源。从选材来看,现代文阅读的内容一般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类是《人民日报》《青年文摘》等权威报刊杂志。例如,2020年的两篇现代文《我的父亲》《在读诗读人中感受气象万千》;第二类是来源于知名作家的经典篇目,例如,2021年沈石溪的《一觉醒来是早晨》和2019年朱光潜的《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内容全部表现为传统文化、理想信念、亲情友情、科技创新的文章,辅之以写作方法等能体现语文学科素养要求的内容。这些文章有助于学生领略经典文化,提高思想修养,促进全面发展。

4.考查题型。从具体题型来看,无论是记叙类文本,还是说明类、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为五个题型,一是概括分析类,主要概括事件、中心或者语段。二是整体理解类,这类题型基本在每年的试题中均会出现,大部分以简答和选择题的形式呈现。例如,2020年第14小题:“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021年的第11小题:“你怎样理解‘一觉醒来便是早晨’这句话的含义?”三是局部赏析类,这类题一般都要在整体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语段解答。例如,2021年第10小题,按要求回答括号内的问题,均为对具体语段和词句的分析。四是方法考查类。例如,2021年第9小题:“文中插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五是开放型试题类。这类问题一般需要紧扣文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作答。例如:2021年的第15小题:“请任选一种用典方法写一段文字。”除此之外,个别年份还会出现其他形式的试题。例如,2019年第9小题的语句仿写题。这五种基本题型大部分以单一形式出现,有时候会把几种考查方式揉和起来,设置成一道题,这种难度相对较大。从五种题型来看,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感知、材料运用、情感体悟、文本赏析、写作方法、哲理思考等。

从近年来参与中考语文阅卷情况和评卷分析报告来看,学生现代文阅读题得分率普遍偏低,2019年—2021年平均得分率均在62%左右。从题型来看,记叙类文本阅读得分率相对较高,说明类文本阅读得分率次之,论述类文本阅读得分率最低,学生在作答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五种类型:

1.文本整体理解水平不高。相对来说,概括分析和整体理解类的题型为阅读考查的基础题型,试题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文本的能力依然不够理想。例如,2020年的第12小题:“作者为什么认为唐诗宋词是我们领会传统文化精神的首选阅读对象?”这道题的作答必须结合文章第3、第4两个自然段,特别是第4段的首句:“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意义。”而部分学生却只关注到了第3自然段的“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这说明学生在理解论述类文本特别是理性思考比较深刻的论述时比较困难。

2.学生信息筛选能力不足。现代文阅读题的小题分值基本最低为3分,但是大部分题目的答案暗藏于多个自然段之中,学生在作答的时候只关注到一个点,因此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就大打折扣。例如,2021年第8题:“根据文章内容,在方框内将情节补充完整。”试题给出了故事的前两个情节,部分学生在第三个情节的表述中却只写出了“再次考试,又得满分”,将“发奋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忽略掉了。

3.阅读速度和方法达不到要求。近三年来,甘肃省平凉市的现代文阅读文本总字数均在4000字以上,一部分学生阅读速度较慢,受限于考试时间,在答题之前仅仅浏览一遍文本,直接导致在完成后面的试题时答案似是而非,加之有的学生审题不清,在作答时貌似会做却又摸不着方向。大部分学生没有完全掌握速读、精读、泛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不会使用问题导引法、信息筛选法、要点勾勒法等常用的方法,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同层次任务的阅读任务。

4.答题规范性和程序性欠缺。很多学生对文本总体掌握基本没有大的问题,能够把一些比较重要的要素都归纳出来,但是得分率却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学生没有掌握阅读题作答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程式。例如,2021年第10小题中的两个句子分析的题目,一个是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必须先说出“咀嚼”和“酣然入睡”的词义,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分析,最后再回答表达效果;另外一个是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作答时也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先回答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再结合语境说明其描写的场景,最后说明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按照评分标准,每个要点得1分,但很多答案不完整、不精准,得分率整体较低。

5.卷面书写整体比较凌乱。从语文试卷整体作答情况来看,学生书写情况不容忽视,错别字频频出现,字迹潦草,这一点在阅读题的作答中充分暴露。有的学生一句话表述不完整,有的随意涂抹,这不但反映出学生书写水平偏低、自我要求不严、学习习惯特别是书写习惯较差。

综合以上问题分析成因,主要是平时教学中对阅读不够重视,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等阅读类型的课程教学改革不深入。学生阅读时间和数量得不到充分保证,教师对学生阅读习惯、方法的培养和指导不到位,没有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精读、泛读、速读等常用的方法,有的论述类文本相对较难,学生对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在初读时候理出脉络,在局部读时难免陷入泥潭。有的说明文列举的例子和数字繁多,甚至还有的采用了图表和图片,学生不能迅速找出最关键的信息。部分学生对部分试题的命题意图和考查重点理解不透彻,答题时不能紧扣得分点。

1.提认识,在日常教学上下功夫。听说读写中,读是最主要的输入方式。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把阅读推广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心骨,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教育教学考核指标体系,组织骨干教师开发建设一批本土资源,健全完善落实机制,推进阅读课程改革纵深发展。要加大书香校园、书香家庭、阅读“点灯人”的评选,用先进典型引领带动广大师生和家长投身到阅读工作中去。各级学校要将阅读列入课程表,确保每天最少集中阅读一节课,持之以恒地开展晨读、午诵、暮省等活动,扎实开展“六个一”活动(每天读一篇文章,每周写一篇读书文章,每个月读一本书,每季度开展一次研讨,每学期开展一次心得交流,每学年开展一次集中展示)。全体教师要以新高考改革为契机,大力践行1+X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等教学模式,各学科全学段推进阅读教学。

2.夯基础,在综合素养上下功夫。只有“厚积”地读,才能“薄发”地写。要将阅读作为各学科教学的一条主线,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和规律,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在不同现代文阅读题中,各类文体所考察的知识点较多,且对学生语文素养、阅读技巧、阅读解析能力要求较多[2]。有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的使用、单句复句这些知识点,在统编版教材中虽然没有安排专题学习,课程标准也没有将其作为必须掌握的知识,但是如果对这些基本的语文常识不能掌握,势必会影响其构建语文知识体系,更会严重影响后续高中的学习。如,很多学生连常用的说明方法、论证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概念和内容都弄不清楚,考试中在完成整体理解和局部赏析类的习题时肯定就会出现错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必须紧抓这些基础知识不放松,针对性地开展甄别类比,纠正常见错误,提高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3.重习惯,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学段特点、兴趣爱好等,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和篇目。每册教材都有推荐名著和篇目,例如,七年级上册的《朝花夕拾》和《西游记》,教师可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定期组织开展成果交流。结合文本编排顺序,引导学生自读、精读、略读、泛读,从而掌握阅读方法。自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本办法,精读是提高阅读实效最重要的方法,略读是培养学生阅读速度的常用方法,泛读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特别要针对精读篇目和自读篇目的不同要求,指导学生学会“三读”:一读(速读)短文内容,二读(精读)重点段落,三读(研读)问题指向,学生在整体掌握文本大意的基础上,聚焦关键问题,紧扣文本内容,快速找到答案,在反复训练中提高阅读速度和数量。“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圈点勾画,筛选关键信息,提高针对性。

4.教方法,在规范答题上下功夫。从近年来中考阅卷以及学生的交流来看,很多学生均反映部分试题命题很刁钻。笔者认为,这个“刁钻”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没有掌握命题意图(即“考什么”),二是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答题模式和方法(即“怎么答”)。平时教学中,大量刷题忽视了“读题”和“做题”能力的训练。例如,在九年级一份模拟试卷现代文阅读中有这么一道题:“他一惊、一怔,像兔子似的飞也一般地逃跑了。”这句话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小偷什么样的心理特征?这道小题是3分,很多学生都得了1-2分,究其原因:一是忽视了结合“惊”“怔”等这几个关键词语分析,二是表述的语言不够精准完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视文本阅读,使其结合现代文阅读题的分类,掌握文本阅读技巧,学会解析不同文体的答题思路[3]。然后对照评分点,分层捋清答题的层次,然后一一阐述。

5.究考点,在精准把握上下功夫。纵观近年来各省市的中考试题,其命题基本模块和具体题型都相对固定和成熟。教师只有对真题烂熟于心,才能在专项训练中做到游刃有余。语文中考中,现代文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重点考查内容,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答题技巧时,需要总结以往阅读中的不足之处,思考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的出路所在。就现代文阅读来说,教师必须归纳分析出必考題型、高频题型、重难点题型和学生易错题型,结合集中考练阶段学生的反馈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强化和纠正。要高度关注命题的政治性,对社会热点问题如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内容的文本,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其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以提高答题速度和质量。

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中学语文教师要树立大阅读理念,在扎实开展阅读课教学的基础上,紧盯中考试题命题趋势,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周枫琳.2021年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简评[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21(18):6.

[2]陈玉兰.浅谈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25-27.

[3]陈黎.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的功过是非及出路所在[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2021(03):64-65.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现代文阅读备考策略中学语文
从高考试题看化学反应原理
注重语篇建体系,加强理解提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策略
谈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试策略
开启初中现代文阅读之门的三把钥匙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