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法治教育现状分析

2022-02-28马莹惠石生田密马诚

甘肃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

马莹 惠石生 田密 马诚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其法治素养的高低关乎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能否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农村初中生而言,这门课程更是他们系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意识的主渠道。文章采用抽样调查法对平凉市的五所农村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道德与法治课程老师,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拟对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1—0109—05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1]。道德与法治课承担着向农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的使命,因此,对于农村学生而言,这门课程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价值。然而当下法治教育在农村初中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通过对平凉市五所农村初中的调查,拟对此进行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的现状,因此主要围绕学生、教师及教学媒介这三个方面展开。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学生的基本情况,二是学生对待法治教育学习的态度,三是学校法治教育的开展情况,四是家庭、社会法治教育的开展情况,五是学生学习法治教育的成效。对教师主要采用访谈问卷,访谈提纲包括: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对开展法治教育的建议和意见等。

(二)调查对象及样本说明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共选取平凉市的XY中学、XM中学、CW中学、ZH中学、DQ中学等五所农村初中的师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218人,女生270人,分别占44.67%、55.33%;七年级学生132人,八年级学生218人,九年级学生138人,各占27.05%、44.67%、28.28%。对教师采用现场访谈的方式,来自五所农村初中的20名教师参与了本次访谈。

2.样本说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8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6%。从回收问卷所得数据来看,本次的样本问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现状。

(三)调研数据统计说明

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次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主要通过“问卷星”软件发放,问卷回收后排除无效问卷,利用Excel、Spss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所得数据为本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持。

(一)学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1.总体认知目标明确,主动学习意识薄弱。为了解农村初中学生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笔者设置了“你觉得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重要吗”“你学习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你会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内容吗”“你是否会主动去图书室借阅法治教育读物”等四个问题。从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可以看出,94.26%的学生都认为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设置法治教育内容非常重要,也有56.35%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内容的目的是提高法治素养。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只有17.6%的学生会经常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内容,36.9%的学生会主动去图书室借阅法治教育读物学习(见表1)。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赖教师讲授,自觉主动学习法治知识的意识并不强。

2.学生用法维权意识不强。为了解学生的用法维权意识,笔者设置了“当同学遇到校园暴力时,你会怎么做”和“若在饭店就餐后,你会积极主动向饭店索要发票吗”这两个情景来说明。当问及“同学遇到校园暴力时,你会怎么做”时,59.02%的学生选择向家长或老师求助,只有35.04%的学生会寻求法律途径解决(见表2);而在问及“是否会积极主动向饭店索要发票”时,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选择会索要,18.65%的学生则表示偶尔会索要(见表3)。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识记方面,在实际生活中用法维权的意识薄弱,出现知行不一的现象。

3.学校对法治教育的重视度不够。为了解样本学校的法治教育开展情况,笔者共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分别是“你所在的班级道德与法治课一周是几节课”“你所在班级的道德与法治课是否有被其他课程占用的现象”“你的道德与法治课老师是专职老师还是其他科目老师兼职的”“你会在学校的宣传栏或班级板报上看到关于法治教育的宣传吗”“学校会邀请公检法或其他机关的法律工作者来校进行培训吗”等。从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来看,大多样本学校开设的道德与法治课周课时为两节,可以看出学校在法治课程开展方面还是相对欠缺的,但在课时量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近80%的同学反映他们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会经常或偶尔被其他课程占用。另外,在法治教育宣传方面,38.7%的同学回答经常看到,55.7%的人表示偶尔看到,5.5%的人认为在学校几乎看不到。在问到“除了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外,其他课程的老师会在讲课时涉及相关法治知识的讲解吗”时,58.6%的回答偶尔会,35.5%的同学回答经常会,而5.9%的同学回答从不会。据学生的反映,校外法律机构来学校开展法治培训的机会也很少。另外,据笔者了解,所调研的大部分学校并未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国家宪法日这类特殊日子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可以看出学校内部开展法治教育的氛围不浓。

4.家庭教育中缺乏法治教育。为了解学生在家庭中是否能够受到相关的法治教育,笔者设置了“平时你的父母或亲戚会向你讲授一些法律常识或法治知识吗”。根据问卷反馈结果可以看到,22.1%的同学回答父母会经常讲授,53.1%的同学回答只是偶尔讲授,还有24.8%的同学回答家庭从不讲授,这说明农村家庭的父母在平时向学生渗透法治教育的意识不强。

(二)教师访谈记录统计分析

1.法治教育教师学历水平较高,但专业分布不均。从对五所样本学校的20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访谈得出,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分别占6.25%、87.5%、6.25%,可以看出目前这五所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高(见图1)。而從教师的专业结构分布来看,访谈的20名教师中只有6人大学所学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或与法学相关,其他大多数教师是文史类专业,还有部分教师是化学、体育、音乐专业(见图2)。因此,从调研数据来看,样本学校的教师学历水平较高,但存在专业不一的现象。

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在调研过程中,当问到“您在上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时是如何教学的?”96.88%的教师回答采用案例教学法,81.25%的教师回答通过观看相关视频,68.75%的教师回答侧重对知识点的讲解,只有25%的教师回答安排外出实践学习。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是进行法治教育最主要的方法(见图3),但很多教师也表明,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若采用大量教学案例和观看视频会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他们只是在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才会采用。因此,大多数教师上课过程中更多地侧重于法律知识的讲解和勾画,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背诵,而忽视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也很少组织法治知识讲座、模拟法庭、外出参观庭审等法治教育活动,这一点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也得到了证明,当问及“老师会在法治教学中安排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吗”,46.93%的同学回答老师偶尔会安排,30.94%的同学回答老师从不会安排(见图4),可见学生鲜有机会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只会越发觉得道德与法治课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3.教师平时的学习途径存在局限。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农村教师因没有系统学习过法治知识,平时备课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更多的是寻求百度的帮助,但网络搜集的弊端在于搜集到的法治知识的系统性并不强,也有部分教师选择向同学科的教师请教,但农村教师普遍存在缺乏系统培训及外出学习的机会,因此效果不佳。

从以上调查问卷和对教师访谈记录的整理来看,农村学校法治教育开展的情况并不乐观,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

一方面受自身特点的影响,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动荡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强、想法多样、个性鲜明,但也存在辨别是非能力不强、逻辑思维能力差、对待事情没有足够的耐心等问题,因此常常存在抵触学习的情况,若在此过程中教学方法不当,法治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对法治知识学习的动力,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要想通过上学改变命运就必须在初中阶段打好基础,考入好高中,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中考中只占50分,学生认为法治知识只要考试之前稍做功课考高分并不难,他们将大量的时间用在语数外等科目的学习上,学生的这种心理也影响了法治教育目标在农村学校的落实。

(二)教师方面

“新课程改革,成在教师,败在教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法治教育的开展与教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农村的法治教育老师存在专业不一、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缺乏专业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团队,目前的课任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可以说基础理论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很扎实,这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以课本知识为主,很难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缺乏实践教学,法治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在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在访谈的20名老师中,只有6位老师是学校专职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其他的老师都任教于其他科目,繁重的课程任务和作业压力使他们无法花大量的时间去涉及教材以外的法治知识。

(三)学校方面

新教材设置法治教育板块的目的在于培育初中生的法治素养,让其树立法治信仰,成为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合格公民,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目标的讲解,还要重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培养。但目前对初中学生的选拔仍以中考成绩为标准,而中考实际上还是一种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一种为考试而进行的教育,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评价上唯分数、唯升学率”[2]。因此,对学生法治教育效果的评价仍通过一张卷子来判断,这就使法治教育陷入了“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恶性循环,这种考评方式使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学习仅限于背诵课本涉及的考点[3]。此外,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我们所调研的样本学生大多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周一进校周五出校,周内是与校外环境“隔离”的,这样学生就没办法接触到外面的大环境。再者,学生了解外部信息的渠道有限,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导致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如何解决。

(四)家庭方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4]这说明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但农村地区的家长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是所调研的几个农村样本学校,很多家长由于受教育水平低,遇到问题时很难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寻求法治途径更无从谈起,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法治教育可想而知。另外,还有部分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学生周内寄宿在学校,周末回家由祖辈照顾,他们对学生学习法治教育的情况并不了解,也就不能给予学生这方面的帮助。因此,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家庭方面给予的法治教育是非常有限的。

(五)社会方面

在如今这个复杂的社会,仅仅依靠学校和老师教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内容是不够的,法治知识不仅要内化于心,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实践中去,因此离不开社会各界提供的资源[5]。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外界相关机构向学生提供法治教育的机会并不多。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20年相关部门共来学校开展了两次法治教育活动,一次是乡派出所进校园对学生进行道路安全教育,另一次是区检察院给部分学生开展以“性侵”和“校园欺凌”为主题的法治教育,两次法治教育的共同点是讲课时间短,且没有足够的案例分析,只是一味地强调学生该怎么做,从课后跟学生交流的情况来看,学生觉得离自己的生活环境较远,并未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说效果并不理想。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承担向初中生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载体[6]。本文以农村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农村学生的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对症下药”,真正解决农村初中法治教育暴露出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尽微薄之力。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http://www.gov.cn/zhuanti/content_5234876.htm.

[2]高青兰,张建文,郑瑜.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社,2013:335.

[3]杨东平.重新认识应试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04).

[4][苏]B.A.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给教师的建議(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法治教育读本编写组.中小学法治教育读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 .

[6]杨梦姣.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法治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721)

编辑:陈静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