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依托乡土资源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2-02-28顾文颖

甘肃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乡土资源劳动教育农村小学

顾文颖

【摘要】在农村小学,依托乡土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促进农村小学生品德、智力、体质等综合素养的提升。基于此,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挖掘当地乡土资源的教育优势,在学校、家庭、社会等环境中建立科学的劳动培养基地,并合理利用乡土中的自然资源、非遗资源、农业资源,通过视频渲染、小组实践、主题活动、兴趣培养等策略,实现高质量的小学劳动教育。

【关键词】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乡土资源;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0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1—0022—04

近年来,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将教育的关注点过多地放在学科教育上,劳动教育不断被淡化、轻视,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滋生了懒惰、懈怠的享乐心理。学生不愿意劳动、不懂得如何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频频出现。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利用本地的地利优势,将乡土资源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为农村小学生营造趣味盎然、深入人心的劳动教育氛围。

我校自2019年以来,积极探索并实践以“家务劳动+特色课程+实践活动”为主的农村学校劳动教育途径,充分利用传统节日,上好手工课,开展园艺等校内专题活动和校内外结合的劳动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自然资源的应用。与城市不同的是,农村大多毗邻深山、河流,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农村小学想要开展高质量的劳动教育,不必舍近求远,农村的自然资源就是最好的教科书[1]。教师带领小学生参观充满乡土气息的自然田野,观察昆虫植物,参加养花植树或清理河渠的活动,均能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劳动体验。

例如,五月份,春雨如油,土地肥沃,正是野菜蓬勃生长的时期。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去野外参加挖野菜活动,教学生学会辨认荠菜、马齿苋、蕨菜、鱼腥草、苋菜等多种多样的野菜,并为学生介绍这些野菜可以为人体补充哪些营养,有哪些食用的方法,怎样料理才能更加美味,等等。在挖完野菜之后,还可以继续拓展班级活动,比如带领学生们一起学习包野菜饺子,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尝试在家中院子里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除了野菜以外,知了、蚕蛹、河蟹等天然食材的采集,都可以作为实践活动的任务内容。由此,借助多种多样的乡土自然资源,不仅能让劳动教育更接地气,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渗透给学生。

2.非遗资源的应用。除了乡土自然资源以外,农村通常还有一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遗留的民间艺术,可以作为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载体[2]。例如,对联、灯谜、风筝、窗花等各种传统文化项目,都能引入到农村校园,融入学生的劳动学习过程中。

例如,农村小学可以邀请当地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在学校组织非遗文化宣传活动。以观看敦煌国际风筝节直播或者视频为契机带领学生学习风筝文化,在为学生介绍传统风筝、软体风筝、板子类、串类等百余种风筝,以及世界最大的滚地龙风筝等新品种的同时,适当布置劳动任务,将这种传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中,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实践,了解竹条、菱角、葫芦等材料如何合理裱糊,才能成为美观、结实的风筝。虽然学生学习过程十分辛苦,但他们能收获独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由此,小学生不仅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深刻认同,还能体会到劳动的价值。

3.农业资源的应用。学生们食用的每一粒米、每一棵蔬菜,都是在农民辛勤的劳动下收获的结晶。因此,在农村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乡土农业资源是必须引入的教学话题。当前,由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有些娇生惯养的小学生不理解粮食的重要性。不仅挑食现象比较严重,甚至出现随意浪费粮食的行为。针对这种情况,通过“以农为师”理念开展劳动教育,是农村小学势在必行的举措。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组织“热爱粮食”主题班会,为学生普及粮食种植、生长、收获的漫长经历,让学生了解到粮食的得来不易。教师也可以聘请农务经验丰富的农民伯伯,辅导小学生的校外劳动教育,带领学生体验春耕秋收的过程。针对小学生年级的不同,农务劳动的项目也可以适当调整。比如,低年级的小学生,重点学习除草、杀虫、松土等劳作力度偏低的农作活动;中年级的小学生,重点学习庄稼的种植和收获等劳作力度适中的农作步骤;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在农民伯伯的指导下,了解杀虫药水应该如何配置,接触大棚种植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等。这样不仅能锻炼小学生的劳动技能,也能开阔小学生的学习视野。

1.学校劳动基地。若想落实劳动教育,教师不能只是象征性地组织活动,而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因此,教师需要利用校园中的乡土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3]。

例如,在学校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负责绿化校园的任务。在课后的闲暇时间,力所能及地种植一些花草树木,修剪一下花圃中多余的枝杈,清理一下操场上的杂草、碎石,尽量保证校园环境的美观。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意识,让学生能主动地为维护校园的绿化而积极努力,也能开发校园中蕴含的乡土资源潜力,让农村小学校园成为人人热爱劳动、人人习惯劳动的教育场所。

2.家庭劳动基地。农村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地点为校园和家庭,为了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不仅要加强学校劳动环境的建设,学生家中也可以成立小型的实践基地,有效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这样可以满足“课堂学习知识,家庭实践应用”的劳动教育目的。

例如,大多数农村家庭都会饲养家畜,或在院子里种植果树,或是开辟一片小的莊稼地,这都是农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乡土资源。学生可以针对家中的实际情况,在学校学习相关的劳动知识。如,有的小学生家里种植了西红柿、黄瓜、茄子等蔬菜,学生可以向劳动教师寻求帮助,或从学校的图书馆检索资料。研究这些蔬菜应该如何浇水、施肥,利用学校学习的知识,在家中的“劳动基地”实践应用,摸索出高效率的劳动方法。再如,学生可以饲养兔、鸡、鸭、鹅等牲畜,定期记录这些牲畜的日常生活习性,从中积累饲养经验,总结科学的饲养方法,并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成就感。

3.社会劳动基地。校园与家庭的“劳动基地”虽然可以为学生带来长久的劳动体验,但劳动的内容相对比较单调,小学生很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受。因此,教师可以定期带学生参观社会上的各个劳动基地,通过这些乡土资源,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劳动感受。

例如,农村小学可以和当地的集市、农业种植基地、牧场、渔场建立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参加货物买卖、庄稼种植、饲养牲畜等劳动实践。或者在政府的帮助下,建立定向的劳动合作,每周可以带领小学生去敬老院、文化场所等社会机构提供公益劳动,这样可以让小学生从小处做起,通过劳动养成无私奉献的美德,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大有裨益。

1.视频渲染。劳动教育不能通过命令的形式让农村学生强制参与,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劳动的魅力。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丰收视频,让學生直观感受当地乡土资源的魅力,体会视频中劳动人民收获硕果时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比如,临泽县新华农场积极探索饲养模式转型,农场职工经过辛勤的劳动探索,实现了肉牛和奶牛双丰收。借助视频的渲染,小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学习共情,对劳动教育产生一定的期待感。

2.小组实践。小学生由于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时期,有些劳动任务不能独自完成。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得到充分的劳动锻炼,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现乡土资源的高效利用。例如,在参与售卖农作物的劳动活动时,学生如果独自摆摊售卖,会产生力有不逮的感觉,售卖的效率将十分低下。相反,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司其职,根据各自的长处做好分工,劳动的效率将会直线上升。又如,让力气大的学生负责货物的搬运,性格仔细的学生负责货物的摆放与标价,口才棒的学生负责与顾客交流,认真严谨的学生负责记录收入。通过这种方式,每名学生都能一展所长,在合作的过程中高效率地完成售卖货物的实践活动,从而得到良好的劳动体验。

3.主题活动。劳动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农村小学生无意义地消耗体力,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劳动学习悟一些道理[4]。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当地乡土资源的特点,直接规定劳动主题,布置活动内容,让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到劳动教育的学习目标。例如,当地农村十分提倡孝道,劳动主题可以定为“孝敬父母,了解父母的辛劳”,鼓励学生尝试代入到家长的角度,完成家务劳动。再如,当地的料理风气比较盛行,劳动主题也可以定为“我是小厨师”。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生火的技巧,掌握煮面条、包饺子、炒菜、凉拌菜等简单料理的具体步骤。由此,通过主题鲜明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劳动技能,体会生活的不易。

4.兴趣培养。为了更好地践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师在通过乡土资源开展劳动教育之前,可以先做好调查工作,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爱好,参考当地的乡土资源特点与学生的兴趣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例如,当地草莓种植业比较发达,教师可以让喜欢吃草莓的学生参加草莓的继代培养劳动。再如,当地的花卉养殖比较知名,教师可以让喜欢花朵的小学生参加花草养殖劳动。

5.劳动评价。劳动评价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劳动评价宜采取家庭评价和学校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年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学生每周内参加校内劳动和周末参加家庭及社区劳动的时间、劳动强度和完成情况制订相应的家庭评价表,一周评价一次。学校评价依据学生在校参加大扫除、班级劳动、社会实践等表现进行评分。每学期末结合家庭和学校评价,评选“劳动之星”,以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爱劳动、爱父母、爱集体的良好品德。

综上所述,在乡土视域下,农村小学开展的劳动教育应当因地制宜,多利用当地的环境,整合丰富的自然资源、非遗资源、农业资源,将农村学生的劳动学习融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当前,在农村小学利用乡土资源贯彻劳动教育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大多数小学生只是听从教师的指示完成劳动任务,并没有激发起主动劳动的情感与意识。因此,如何用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地热爱劳动、积极自愿地参与到劳动中,是农村教师接下来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

[1]罗丽琴,梁文静.依托实践基地开展乡土特色劳动教育[J].四川教育,2020(Z3):25-26.

[2]吴建锋.乡土视域下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视界,2020(07):34-35.

[3]李永亮.激活与渗透: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行动应答[J].人民教育,2020(Z1):34-36.

[4]刘艺慧.多元融合:学校劳动教育新视角[J].江苏教育,2019(26):13-14.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劳动教育专项课题“农村小学依托乡土资源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ZX223)

编辑:张昀

猜你喜欢

乡土资源劳动教育农村小学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