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妈轶事

2022-02-27王邦志

时代报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姑妈大妈家风

■ 王邦志

仰望——我家“大妈”

安坐藤椅的,是一位让我们无限敬慕,亲切到骨子里的老人:她气定神闲、和颜悦色,脸上被无情岁月雕琢成的密密的皱纹,犹如古树的年轮,饱经风霜雪雨沧桑的刻痕。在我们看来,那深深的褶皱波纹,宛若一道道奇异美幻的彩虹,绮丽怡人,赏心悦目,而她那“上善若水 大爱无疆”的人格魅力,灿若星辰,貌似女神。她是我的外婆。

外婆,“老钱一家人”可亲可敬的老太君,在大家心目中,个子瘦小的外婆,形象高大,威望至上,一如“女神”般地存在,“国色天香”,令人仰望。

“老钱一家人”,乃夫人姑夫钱立本大家庭微信群。夫人自小跟随“外婆”和姑夫姑妈生活长大,于夫人而言,姑夫姑妈不是父母胜似父母,“外婆”更是胜过亲外婆。

素来,在这个大家庭,有个令外人好奇的称呼,几位孙辈呼喊外婆,全都叫“大妈”,这称呼喊了一辈子,从不曾改口。姑夫老军人,姑妈早年随军去了部队,夫人与几位表弟妹轮流跟随外婆在乡下生活,外婆一手把四位外孙拉扯大,孙辈们与外婆感情之深厚无以言表,外婆不是母亲,胜似母亲,故而大家从小习惯于叫她“大妈”,一直喊她到老。

“大妈”18岁结婚,几年后丈夫因故不幸去世,就一直单着,决计不再婚,倾其毕生精力抚育后代,把女儿带大,嫁给军人,又相继把外孙们带大,有的就地上学,有的送去部队。接着甚至还把曾外孙女(我家女儿)带大,送进幼儿园。那时光,我一家分居三地,我在驻浙部队服役,夫人在安徽祁门工作,女儿由年近古稀的“大妈”在福建姑夫部队上带着,其后她带女儿去安徽,再带回老家,与女儿形影不离。“大妈”对曾外孙女的那个疼爱,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女儿每每回忆童年太太带她时的那个劳心那个宠爱,都难抑激动感怀不已。记得上幼儿园那会儿,每到下午她早早跑到教室外,手扶铁围栏,眼巴巴望着远方,盼着太太来接她。有一回她实在盼望心切,一溜烟径自跑出,穿过车水马龙大街小巷溜回家,把太太魂都吓飞了。而让我更难忘的是,“大妈”带女儿的那个劳神那个艰辛,打小开始,她抱着、背着、牵着女儿,在三个省份来回奔波。那时交通不便,既无高速公路,又无快捷高铁,一路上坐汽车、乘轮船、赶火车,从福建到安徽,走一趟三五天。其时车船之间转换,要走很长一段路,“大妈”踮着小脚,牵着小丫,步履蹒跚地赶车赶船。

“大妈”这辈子全身心地就做一件事:带孩子长大。“大妈”一手牵了几代人成长成家,为此,“大妈”不辞辛劳,北上南下,兜兜转转,跟随儿孙们跑浙江,踞福建,转安徽,四处辗转带孩子,一生只为后辈忙,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步入老境才回归老家颐养天年。

“大妈”年纪轻轻痛失丈夫,正是如花似玉风华正茂时,为了护佑后代,为了固守家人,毅然守寡一辈子,辛劳一辈子,奉献一辈子,这样做值得吗?如今看来,诚如世说得失论,人生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做人只要舍得付出就会得到,有因必有果。“大妈”一生牺牲大付出多,但她所得亦丰厚,她倾情抚养成就几代人,代代优越,是她最辉煌的“事业”,她精心培育成材后辈们,个个优异,是她最骄傲的“作品”。她是成功开拓家业的“富家”,她是成果创作丰硕的“赢家”,她是成年累月耕耘的“做家”,她倾一生心血润泽全家绽放幸福之花。我家“大妈”,可谓华夏传统妇女普通母亲的一个缩影,平凡中见伟大。

70多岁姑妈(左)常陪90多岁“大妈”,逛逛美丽千岛湖广场 ▲

念想——“大妈”过往

“大妈”身材瘦小,没有文化,却饱含正能量,充满大智慧。她说话表达,常有趣闻典故,包涵生活哲理,我们都爱和她拉家常。唠嗑中,她言出幽默风趣,口吐农谚俗语,间或蹦出些生动词语,譬如拉起过往坎坷经历,提起难忘之事,她情不自禁感叹:老早那件事没做好,真是悔不当初啊!我们夸她:“大妈”说话语言文绉绉的呢!生活中,“大妈”秉持与人为善,凸显慈爱品行。她叮嘱我们做人做事要正道在理,点滴歪事都不能干,即便人家菜地黄菜叶子都别去捡;与乡邻亲友相处,哪怕占人半点便宜都别去想。农村里,相互间借用物什是常事,她经常讲,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要借人牛还人马,借人两格半还人半官升(农村传统量器,大口小底的称“官升”)。有件事忘不了,记得那年回老家结婚住“大妈”家里,有天在门前溪滩里逐浪戏水,我一时兴起,用石头砸死了一条石斑鱼,兴高采烈地捧回家报喜。“大妈”一见沉下脸来:“这溪滩里鱼是大队里养的,不能抓。”我随口说道:“还好,没人看见。”“没人看见也不成,这是公家的。”“大妈”毫不留情批评了她甚为喜欢的外孙女婿,让我头回领略了“大妈”爱憎分明、公私分明的秉性,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大妈”豁达超逸,有容乃大。她平素言行举止,无形地影响家人思想,教化后辈涵养。没有文化的“大妈”,传输给家人处世之道生活理念,浅显易懂,也难能可贵,诸如要懂得感恩,积德行善,凡事顺其自然,与世无争等。“大妈”热心肠,但凡知晓乡邻熟人遇到烦心事,她就会随时随地热心关注,敦促家人尽力相助。刮风下雨时,她首先想到,赶紧帮隔壁邻舍把晒在外头的东西收回来。“大妈”跟随儿孙东徙西迁,待过许多地方,相处过的邻居都说:“王‘大妈’人真好!”有意思的是,“大妈”富有同情心,帮人不论好坏。“文化大革命”时,老家当地几位戴了“臭老九”“有海外关系”帽子的“坏分子”,被叫到公社所在地批斗,大冷天的中午没地儿吃饭,“大妈”将其领到家里,为他们烧水泡茶烘玉米粿。20多年后,那“海外关系”(美国华人律师王赞尧)返乡省亲,听说此事甚是感动,特意登门,感谢“大妈”当年对他“坏分子”弟弟热心照应。王先生离乡数十载,乡音仍未改,末了笑问“大妈”:“当时您把他们叫家来,不顾忌招是非说闲话吗?”“大妈”笑道:“没顾这,我就想,‘坏分子’也是人,饭总要吃的。”“大妈”大肚量。老家有间祖传的老屋闲着,有邻居住房困难想买,“大妈”成全邻居,以极低价转给对方,双方约定:此房邻居自住,不可卖掉,不住应退原主。后来该邻居背着“大妈”卖掉此屋移民外地。家人很不平,欲找其论理,“大妈”却说:“老家穷,人家迁个地不易,搬个家也花费,算了吧!”住城里后,平时遇到乡下来人,或生活困难亲戚上门,她定会吩咐好菜好饭相待,还叮嘱吃的用的相送。“大妈”善待他人,却苛刻自己,有时我们塞给她钱,她绽开笑靥:“我人都是你们的,要钱做啥?”有次她收了钱,原来是拿去“扶贫”了(送给老家生活困难人)。“大妈”无我,心里只会想到别人。有一回夫人陪其上街,年近九旬“大妈”走在人行道上,突被行驶拖拉机连带板车撞飞数米,伤得不轻,把肇事者也吓得不轻,顾惮家庭条件差,为担负治疗赔偿费用惴惴不安。医院急诊时,“大妈”不顾自己的伤势,反而惦着对方,不住地安慰人家:“不用怕,我还好,没大关系,你不要那样担心。”又对家人说,人家也可怜,就别为难他。于是,最后连治疗费都没让对方付,更别说赔偿。几位孙辈回家听夫人聊起此事,不禁感慨:“大妈”如此大度,相比社会上屡有所闻老人倒地被好心人搀扶反“讹”人的现象,天壤之别啊!但我们深知,“大妈”秉性使然,她就是这样的人。

“大妈”就是这样的人,并非没来由,事出有因。追根溯源,“大妈”为人之秉性,因于优良家风之熏陶。“大妈”处世之品行,缘于传统家庭之浸润。有人说,家风,是一个家最好的不动产。蔡元培言“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大抵胚胎于家庭中”。好的家风,源自于善学、善言、善行,更得益于沿袭、传承、弘扬。“大妈”出身于浙晥交界处青苗村王氏家族,这是一个人杰地灵崇尚文化的小山村,这是一个承袭遗风祖训、严明家规礼教的大家族。这个村庄曾经英贤迭出,学子闪亮,“一门五博士”;这个家族走出教授学长、专家高管、律师大腕。“大妈”生长在这样家族环境,身上流淌着上祖家训的因子细胞,承续了传统家规的习俗理念。“大妈”嫁入婆家,虽然丈夫不幸早逝,但很幸运婆家是善良有爱的人家,“大妈”成了婆家良好家风的受益人、践行人、传承人。夫人记得,小时家里四朵“金花”,她和姑妈、“大妈”,还有一位形如“大妈”一般瘦小个的老太君,那是“大妈”的婆婆,夫人称之为太外婆。太外婆古早受严父慈母家训影响,传袭孝悌忠信、尊老爱幼之家风,其人品美德名传乡里,她善良贤惠,勤俭持家,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太外婆把这祖训家风言传身教于“大妈”,“大妈”继承下来,又传承下去,“大妈”做了承先启后的事。尤其太外婆儿子去世后,视媳妇如亲生女儿,“大妈”铭心不忘,顾老顾小,既要感恩上辈,为婆婆养老送终,又要奉献下辈,为后代呕心沥血,这就是“大妈”执意不再嫁的客观原因,也是“大妈”如此为人处世的心路历程。“大妈”承袭传统家风美德、彰显博爱善行品格之本源,昭然若揭。崇德向善、守正无私、勤劳贤惠,中华民族优良家风之精髓,“大妈”身上可见一斑。

坚毅不屈,勤劳不懈,乃“大妈”一生形象写照。“大妈”争强好胜,行动风风火火,贯来手脚勤快做事麻利,她那精巧的身躯蕴藏着坚强的力量。她的口头禅是:有手有脚,有啥好怕。这就不难理解,当年为让女儿女婿安心在部队工作,她在乡下陆陆续续把4个外孙带大,不遗余力,不知疲倦。里里外外,她的手解过多少难;沟沟壑壑,她的脚跨过多少坎,山水有知,星辰作证。她早已习惯于劳碌,习惯于奔波,习惯于手脚不停地忙乎着。“大妈”的一生,所做的一切,让我们无比感佩:“大妈”真可谓是无惧尘世凡愁俗虑,毅然践行苦累人生,时时凸显自强不息、周行不息、永生不息生命力之神仙通达的“女神”。亦如鲁迅先生喻之的“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更像一只乐于奉献的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你瞧,“大妈”即便年迈,她也不服老不肯休,心里不得闲,嘴上不消停,总爱指手画脚吩咐家人做这做那,时而还冷不丁批评70多岁姑妈做饭动作太慢,做事拖泥带水。说来逗人,在家里,年已古稀的姑妈,一天到晚还得这事那事地向“大妈”请示汇报,年近百岁的“大妈”,还总三天两头这样那样地对姑妈指教训导,在她眼里,姑妈还是啥事都做不好的孩子。叫她少动少操心,她反诘:整天闲着,活着做啥?我们做后辈的便时常调侃:“生产队长”又发话了,大家好好干活!“大妈”94岁那年不慎跌倒,股骨粉碎性骨折,当时要么躺床上失去活动自由,要么动手术但面临极大风险,唯恐上了手术台下不来,全家人为此纠结不已。“大妈”毫不犹豫发话:怕啥?动手术!勇敢地上了手术台,创下淳安县医院上手术台患者最高年龄的纪录。

呼喊——“大妈”天堂

“大妈”不言不提自己年龄,也不念不问自己生日,更不让家人给她做大寿,她常常调皮地戏谑:我还要长大!全家人祈望“大妈”会长命百岁。“大妈”一向好精神,除了一点皮肤病,身体其他无恙,向来不上医院,罕见打针吃药。没承想98岁那年,“大妈”预感生命衰竭,不经意间幽默叹息:“我长不大了,该歇息喽!”如“蜡烛成灰泪始干”,自此饮食渐次少进,及至慢慢地静静地睡去,走得那么清爽,那么寂谧,不给亲人多添丁点麻烦。临走前一天,她还非要自己去上洗手间,只是身体过于虚弱,才肯让夫人搀扶着她,搁以往,谁要扶她,她挡开谁:我自个儿会走。我们感叹:惟有无私境界仙子,方得如此安然圆寂。我家“大妈”,堪称女神!

“大妈”终极幸福快乐。“大妈”一生竭力抚养几多后代,功德无量;“大妈”终身倾心留下的精神财产,珍贵无比。在她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下,在她沿袭传承良好家风的氛围里,后辈们耳濡目染努力前行,没一人不争气的,从这个家庭衍生出的7个小家庭安稳和谐,没一家不和睦的。老钱一家人,6人当过兵,6个公务员,皆不负“大妈”的教诲和期许,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着,个个表现不凡。姑夫姑妈转业回老家后,把“劳苦功高”的“大妈”如神仙般地“供奉”着,无微不至地照料着。“大妈”笑道:现在这日子,好比活神仙。孙辈们牢牢铭记“大妈”的恩情,深深惦念“大妈”的身体,逢年过节或双休,不约而同从杭州、温州、台州赶回老家,看望父母,更是看望“大妈”。大家前前后后围着“大妈”,开开心心喊着“大妈”,欢欢喜喜陪着“大妈”。每每此时,“大妈”瞅瞅这个,摸摸那个,眼见她亲手抚育成长,而今都有些出息的后辈们,脸上绽开了花。每每过年团圆饭之际,姑夫招呼老钱一家人,在厅堂的“惠风和畅”横条字幅下方,欣然定格一幅五代同堂17人幸福合家欢的喜乐画面,老老小小簇拥在心花怒放的“大妈”身旁,异口同声地喊着“茄子”。

我们欣慰地感受到,劳累一辈子的“大妈”,实实在在地幸福着,真真切切地快乐着,这是世上无比美好的幸福,这是人间无与伦比的快乐。前些年“大妈”走后,孙辈们照例年年回千岛湖去“看望”她,只是看望的地点不同而已。每年春节、清明、重阳节,准会到“大妈”“小屋”前,凝视着“大妈”容颜,恭敬地献上鲜花,虔诚地点上蜡烛,深情地连声呼喊:“大妈!”“我是丽英!”“我是邦志!”“太太!我是芳芳。”“我们又来看您啦!您听见了吗?”

我们总觉得,“大妈”并没走远,仍在我们身旁,就在我们心房。我们深感,“大妈”就是女神,还在护佑我们。我们坚信,“大妈”会听到我们呼喊,她永远是幸福的、快乐的!

猜你喜欢

姑妈大妈家风
大妈
勤劳节俭传家风
大妈一枝花
家风伴我成长
月季花儿开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大妈?
别样家风,别样精彩——教你轻轻松松写“家风”
心略大于整个宇宙
家风
纠结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