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现状与教育对策探析
2022-02-27常凤赵文艳井宏颖
常凤 赵文艳 井宏颖
(哈尔滨体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8)
道德可缓解冲突,减少矛盾,具有法律不可替代的作用[1],但需要参与者有能力听取双方的意见,甚至理解与自身相悖的意见。因此,理解与自己不一致论点的能力尤为重要。道德判断能力是指个体基于内心的道德原则,进行道德决策和判断,以及能够根据这些判断付诸行为的能力[2],需要受试者在两难的境地下,做出自己的判断,该能力受道德主体的认知、情绪、性别、年龄、家庭环境、教育水平、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3]。研究显示,体育专业大学生存在文化素养较差、自我评价较高、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较弱等问题[4],整体德育水平偏低,直接影响整体道德判断能力。
大学生群体仍处于道德培养的发展期。道德判断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学生和大学生群体,探讨情绪、移情、共情等与道德判断能力关系及其影响[5]。然而,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研究鲜见。因此,该研究以体育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道德判断测验(Moral Judgment Test,MJT)为工具,分析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了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育对策,为更好地开展体育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提高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某体育院校2018—2021级在校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为研究对象。被试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被试分布情况表
1.2 调查方法
首先,将该校在校大学生按照生源招生类别分为单招(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和冰雪专业)、体育教育(统招+体育高考)、统招(体育新闻、体育英语、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等统招,不参与体育高考测试)3个类别。然后,按照年级进行分层。最后,在每个招生类别、每个年级中,利用机器对班级进行编码,随机抽取2~3 个班进行整班调查,共1105 人参与问卷发放与回收。回收有效问卷1007份,问卷回收率为91.14%。
1.3 调查工具
该研究使用林德(Lind)编制的道德判断测验(MJT)问卷和李晓婷[6]《大学生德育需求调查问卷》。MJT 主要指标为道德判断能力分,即Competent 分,简称C分。评价标准1~9分,较低;10~29分,中等;30~49分,较高;50分以上,非常高[7]。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6.0 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不同性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不同年级、不同招生类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对比,年级或招生类别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则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 为统计学差异标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比较与分析
不同性别体育专业大学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明显低于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波兰等国家均分35 以上,低于江苏省高校均分28.8[6],在校大学生24.39[8],广东省29.37[9],成都市24.92[10]。以上调查数据均为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明显高于体育院校分值。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较差。道德判断能力受文化、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成长环境等影响[11],大学生处于道德判断能力培养的关键期,体育专业大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大多在体校、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等学校学习,学校环境一般、学生文化素养较低等因素,导致道德判断能力弱于其他专业大学生。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比较发现,大四年级男生C分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级男女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所示。该结果与曹阳等人[12]研究得出的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无性别差异部分结果一致,而孙珂等人[13]发现,高中聋生则女生好于男生。邢强的列车两难故事中,道德判断具有性别差异。学者认为,道德两难故事得出的差别可能是不稳定的,不能通过有限的道德情景来确定所有道德判断情况[14]。
不同年级C 分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孙珂的报道存在分歧,20 岁以上学生的C 分高于18~19岁学生,但该研究为聋生,认知发育较为迟缓[13]。此外,年龄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分对比表
2.2 不同招生类别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比较与分析
不同招生类别体育专业男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99,P=0.450),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23,P=0.001),其中单招女生C 分高于统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招男生C分明显高于女生(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招生类别体育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分对比表
招生类别与性别交互作用的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96,P=0.008)。这是由于单招报考条件需要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等级证书,大部分学生从中学或者小学阶段开始系统地进行某一专项训练,而运动对在何以与以何“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研究证实,学生获得角色承担的机会越多,训练时间越长,道德判断能力就越好。该结果与运动有助于满足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需要,形成正向价值观,增强运动者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提升运动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关。
2.3 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工厂风波和医生的困境的态度
表4 中,-4 代表绝对错误,从左向右依次递增,数字越大代表越正确,4 代表绝对正确。“工厂风波”中涉及学生对法规和人权的态度。一是法律中的偷窃会触犯法律,二是人权中的隐私权、尊重权和维护合法权利。调查显示,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工厂风波中工人的行为持反对态度比例最高,为39.78%,不同程度反对累计比例达67.58%,中立为22.34%,支持则仅占10.08%。可见,大部分体育专业学生对工人的偷盗行为持反对态度,这是由于工人的这种“以牙还牙”行为,违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观念,使自己由权利的被侵害者变为侵害他人权力者[15]。无论原因是什么,只要触犯法律,犯罪都要受到处罚。
表4 “工厂风波”和“医生的困境”体育专业大学生态度分布表(%)
“医生的困境”中涉及法律中的谋杀会触犯法律及人权中的生命权。调查者对医生的谋杀行为(安乐死)持中立态度比例为37.66%,累计反对比例为27.25%,累计支持比例35.09%。尽管安乐死在我国不允许,但医生这样做从道义上帮助病人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15]。所以,医生的“与人为善”更能得到较大比例人的认同。
工人的偷盗行为和医生的谋杀行为虽然都是犯罪,但医生的比工人的“以牙还牙”更能得到大家的接受。这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关,也受行为结果的影响。因此,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道德态度必定受文化习俗和行为结果的影响。
3 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教育对策
3.1 结合体育专业学生德育需求,合理设置德育课程内容
MJT 调查的同时,进行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德育需求调查,显示体育专业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或国际主义教育、法规常识、世界观和人生观、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需求强烈,表示非常希望的比例分别为54.92%、54.73%、51.33%、50.05%。在道德判断能力中,医生的困境持中立和支持态度的比例较高,而反对的比例偏低,间接反映体育专业大学生对于医生谋杀行为的判断能力不足。因此,有关法规常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有待强化。可增设《法律基础》为选修课程,进行基本法律常识教育。运动医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医务监督等与医学密切相关课程中,增加医生职业道德方面的案例,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对生命权的重视度。
3.2 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优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武术、太极拳、八段锦等民族传统体育中蕴含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道德精华,为中华儿女留下优秀的文化遗产。体育院校应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在运动技能传授的过程中,宣传及践行与人为善、点到为止、精忠报国等美德,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道德精神营养,促进体育专业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此外,也可开设中华优秀文化课程,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开展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等活动,提升大学生道德能力。
3.3 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积极拓展多元道德实践平台
随着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先进的教学设备进入大学课堂,有助于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如计算机、微信、智慧树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应在高校德育教育中进行广泛应用。体育专业院校的德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交互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调动大学生提高道德能力的积极性,在互联网媒介上巩固教育成果。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社会公共资源,如体育馆、文化馆、红色遗址等,建设校外德育实践基地,使学生身临其境,净化并洗涤心灵,加强德育教育。学校也可设置道德实践职业,如重要庆典的志愿者、交通督导员、疫情防控督察员等,为学生创造德育实践机会。
4 结语
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可帮助道德主体做出理性的道德抉择,大学阶段是道德判断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研究显示,专业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整体道德判断能力不足,对道德两难故事的态度比较适当,既没有走向极端,也没有过于中庸,更能接受医生在困境时的行为。建议体育院校结合体育专业学生德育需求,合理设置德育课程内容;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为大学生拓展多元道德实践平台,不断提升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体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