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型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2-02-27王灿荣刘喜球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9期
关键词:图书智慧图书馆

王灿荣,刘喜球

(1.吉首大学 档案馆;2.吉首大学 图书馆,湖南 吉首 416000)

智慧图书馆起源于RFID技术应用及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从2003年Aittola首次提出Smart Library一词[1],到2010年国内开始提出智慧图书馆[2],再到2020年图书馆业界纷纷制定智慧图书馆发展规划[3],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已经成为图书馆界近几年探讨和实践的热点。面对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兴起,大多数中小型图书馆受限于资金、技术、人员、资源等多重压力,其数字图书馆建设、移动图书馆建设还没有完全转型之际,又要承担智慧图书馆建设转型任务。对于省级公共图书馆、一流大学图书馆而言转型可能较容易实现,而对于一般本科院校图书馆、县级公共图书馆而言其实现转型的难度和困境要大得多。

1 中小型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困境

1.1 对智慧图书馆构建认知困难

目前学界和业界对智慧图书馆构建认知莫衷一是:一种观点是以王世伟[4]为代表,从整体视角认为智慧图书馆主要表现在全面感知、立体互联和共享协调3个方面,这种智慧图书馆认知不仅可以解决局部问题,还可以解决图书馆智慧化的全局方案;一种观点以饶权[5]为代表,认为智慧图书馆建设重在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与共享,县级图书馆及基层服务点只需要搭载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通过云上智慧图书馆分享全网知识内容和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还有一种观点则是以程焕文教授[6]为代表的要素视角,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以RFID自助借还、自动分拣和全自动轨道传送、馆藏自动清点、高密度自动存储智能书库、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应用要素为标志。上述对智慧图书馆构建认知有宏观的、理论的、甚至是全局的,也有微观的、具体的,这些对中小型图书馆管理者而言,除了概念和内容认知模糊外,还有如何选择性建设的难度。

1.2 建设资金困难

据教育部高校图书馆2019年的事实数据库统计,1 278所高校图书馆的年度总经费的中位值为287.4万元,也就是说半数以上的高校图书馆年度经费在300万元以下[7],而“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经费至少也有2 000万元。尽管这些年度经费主要用于文献资源建设,不能用于智慧图书馆项目建设,但这些数据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小型图书馆在建设智慧图书馆过程中与大型图书馆的经费差距。以吉首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属于中小型图书馆,2021年度图书馆文献采购费用为370万元,设备采购、设备运维等图书维护费用为25万元,这些均为专款专用的年度常规性固定运维经费。若需将馆藏110万册图书转换为超高频RFID标签,按2020年电子标签最低报价1元/个,仅此一项需要投入110万元,加上配套运行的软硬件设备,大致需要投入260万元。近些年来图书馆每年将RFID智慧图书馆项目建设作为预算上报,但受限于学校经费困难每次都难以纳入学校预算。

1.3 建设内容过于复杂

理论上讲,智慧图书馆建设内容包括业务管理的智慧化、服务的智慧化和环境保障的智慧化,而这些智慧化需要建设一支相适应的馆员队伍来支持与配合。如果缺少任何一项内容或哪一类环节,那么这种图书馆的智慧化就会大打折扣。业务管理的智慧化包括了流通借还、采购图书、图书上架、文献传递、文献推荐等业务的智慧化;服务的智慧化从资源层面来讲,涉及资源的采集、整理、保存、分析到提供服务的业务流程的智慧化,从技术层面来讲,图书馆需要从技术上应用物联网、RFID、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以实现节省读者时间、提高读者学习效率、提升享受图书馆服务的体验的目标;环境保障的智慧化包括咨询机器人、各类感知系统和数据应用系统、5G网络及高速Wi-Fi全覆盖的建设,以及馆员和读者用户的智慧意识方面的培养。

1.4 预期效益难以评估

根据2010年刘绍荣等人对国内35家公共图书馆、15家高校图书馆、4家专业图书馆的调查,实施RFID后,公共图书馆到馆读者数量显著增加,高校图书馆到馆读者数量变化不大[8]。因此,从图书馆服务的读者增加数量来讲,高校图书馆预期效益并不明显,且经过10年的发展,全国公共图书馆整体上图书外借册次增速放缓。以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外借总册次为例:2015年,外借总量为50 896万册次,2019年为61 373万册次,年均增长率为5.8%,远少于2010年—2014年的年均增长率15.4%[9]。上海、吉林等部分地区公共图书馆甚至出现不增反降的情况,如上海地区公共图书馆图书外借册次从2015年的8 681万册次下降到2019年的2 151万册次[10]。高校图书馆整体上图书外借量下降很快,窥一斑而见全豹,以吉首大学图书馆为例,文献外借量从2010年31万册次下降到2019年的6万册次。

宏观上讲,无论从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来讲,作为智慧图书馆之一的考量指标RFID自助借还,其突出的预期效益还是值得商榷的。至于其他如咨询机器人、盘点机器人、智能座位、大数据显示屏等诸多智慧图书馆建设要素,对于中小型图书馆来讲,抛开资金筹建难度与运行维护难度,其预期效益难以评估。

当然,中小型图书馆智慧化建设除了上述主要困境外,还有技术人才队伍、图书馆空间改造、统一资源管理等建设方面的困境。

2 中小型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策略

2.1 拓宽资金渠道,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筹集智慧图书馆项目资金的主要途径有:①通过项目申报,积极向更高层级的主管部门申请专项资金。如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可依托中央资金支持地方高校项目,借助国家支持欠发达地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申报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②借助国家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政策。中小型图书馆极力争取把智慧化建设项目纳入政府形象工程建设范畴,将图书馆打造成为居民向往和留恋的“第三起居室”,为其提供智慧服务和绿色生态环保的空间服务。③开放思想,积极争取社会捐助。通过与本地知名商人联系与沟通,借助社会力量创办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热情,争取其冠名建设智慧图书项目,以扩大捐助人的知名度,树立其乐于创办文化事业的良好形象。④面临新形势,进行适度经费预算改革。根据2019年吉首大学图书馆统计数据,全年只有16%的读者来馆借阅纸质图书,84%的读者全年没有入馆借阅过一本图书,与读者利用纸质文献情况相反的是,有63%的读者入馆利用过图书馆空间进行自习。基于上述现象,图书馆可根据读者对图书馆需求的变化,将图书馆常规性经费预算进行调整,对阅览室、自习室等座位进行智慧化管理,安排经费进行相应的座位管理应用系统采购,便于读者通过智能手机端随时随地进行座位预约。

2.2 强化低成本理念,优先考虑成熟化的智慧项目

对于中小型图书馆而言,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始终是图书馆采用智慧化项目需要面临的问题[11]。在技术产品不成熟的探索性应用阶段,或许只有经济实力强和富于创新意识的大型图书馆才能充当技术的先行者。以RFID电子标签为例,2006年每个约8元,到2013年降至约1元,2020年最低价格降至0.6元,100万册图书仅电子标签就能节省740万元,若是大规模生产石墨烯天线标签,其成本将继续下降[12],低成本的标签将会激发中小型图书馆引进RFID,促成更为庞大的图书馆RFID市场和更为成熟的RFID解决方案。

基于此,中小型图书馆可先着手进行流通的自助借还,通过纸质图书的RFID化、购置必要的自助借还设备及RFID门禁通道即可实现。对于那些费用较高的智能外借书架、自助智能预约书柜设备、24小时自助图书馆设备则可视经费情况和需要程度分期分批实现,而对于购买成本、维护成本和使用成本高的自动化图书分拣系统、自动化图书馆传送系统、图书分拣机器人、GPS无人驾驶智能书车,以及用于咨询、导引、安保的机器人等设备,中小型图书馆应从自身资金实力、人员维护能力和可持续运转考虑不予引进。即使申请到专项资金购买这些设备,后期也会因维护、更新、资金等问题难以为继。

2.3 引入智能设备,创建智慧化的实体空间

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制定2030年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这一方案预示着国家对碳排放将出台有力的政策和措施进行管控,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更加重视其生产设备是否具备智慧化节能程序。中小型图书馆实施智慧化空间管理和服务方面,需要从能源消耗、视频监控、安防、光线、空调、电梯等设备入手,考虑引入具有节能环保智能程序的设备,以实现智慧化的物理空间管理和服务[13]。照明感应设备、感应电梯、能耗分析系统等的引入对智慧化节能、读者智慧化服务帮助较大。除此之外,还可引入目前流行的智慧化软硬件设备开展图书馆物理空间的导航、导览,以及座位和学习共享空间的预约。若是咨询机器人技术成熟、成本下降到中小型图书馆可以承受的条件,可以引入机器人设备用于服务推介、参考问答、接待读者等工作。

2.4 依托智慧云平台,提供智慧化数据服务

中小型图书馆普遍存在数据存储风险高、数据处理方式落后等问题,随着微信、微博、抖音等手机终端阅读方式带来的知识碎片化阅读时间占比加大,网络平台商、电子资源商挤占图书馆原有的读者市场,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性逐渐降低。究其原因应是图书馆系统平台的封闭性所致,几十年来图书馆一直是馆配商与数据商的资源销售对象,图书馆根据自身的服务对象选择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文献服务,这种依托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和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构建的自循环封闭的服务平台,至少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①从技术层面来讲,存在众多的图书馆应用系统技术整合壁垒;②从数据层面来讲,存在着多源异构数据开放、清洗、加工与融合问题;③从版权层面来讲,存在着数据商、集成商与服务供应商为了版权利益,不愿意开放数据的问题。

为打破这种封闭性和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打造一个从作者到出版商、从出版商到发行商、从发行商到馆配商或数据商,从馆配商或数据商到图书馆,从图书馆到读者的全链条利益的云智慧平台,该平台可串联知识生产、资源采购、知识服务、知识利用,并且可根据图书馆自身需要装配各种开放的第三方应用系统。目前类似这样的智慧平台已经有基于EDS的Folio、基于Primo的ALMA、基于超星发现的超星智慧图书馆、维普智图、江苏图星等。这些智慧系统是探索智慧图书馆平台建设的阶段产品:能够实现多样化文献资源、用户行为、业务数据的精细化加工、集成与梳理,具备管理超亿级的数据能力,进行智能的个性化数据营运与推送,可直接进行云部署,为中小型图书馆节省部署到本地的硬件成本和维护成本。

3 结束语

图书馆与其他行业一样,每逢信息技术的重大变革都会催生图书馆发展的阶段更替,如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计算机图书馆阶段,互联网络发展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网络图书馆阶段,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阶段,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阶段,以及目前流行的将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智慧图书馆阶段。不管发展到哪种阶段,图书馆还是图书馆,虽然图书馆的设备、空间、资源、管理系统、服务方式和手段在不同阶段下均发生了改变,甚至有些改变是颠覆性的改变,但其社会价值没有改变,图书馆依托自身拥有的丰富馆藏促进社会信息平等、文化平等和教育平等的职能不会改变。

猜你喜欢

图书智慧图书馆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飞跃图书馆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