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助力贵州省高质量发展研究
——以湄潭县L 镇茶产业为例
2022-02-27翁倾英
□翁倾英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1 研究背景
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贵州省仍然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贵州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采取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最能调动全体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当地经济。2022 年1 月26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 号)文件,肯定了贵州省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提出到2025 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 年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具体体现在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做优做精特色优势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增加农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2022 年4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回顾了贵州省近5 年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并提出贵州省未来5 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推动贵州省高质量发展的主战略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定位是“四区一高地”,奋力推进农业大发展、推动“黔货出山”、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再上新台阶。
周丽等(2021)[1]认为,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应该把握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经济。
黎杰松和李键江(2021)[2]认为,发展特色产业可以实现产业兴旺、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当前西部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路径依赖、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
综上所述,发展特色产业是解决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贵州省需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特色产业发展战略,从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视角分析解决发展问题,为贵州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一条智慧之路。
2 理论基础
布迪厄是首位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社会资本的学者,他对资本进行了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划分,提出各个资本之间是一个动态、相互转化的过程。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并存,其中物质资本是有形的。
值得一提的是普特南对社会资本的认识和见解,在他看来,社会资本是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整个资本体系可以降低人们的交易成本,使信息得到快速流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增长[3]。社会资本理论从提出至今都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界定,文章的社会资本是指物质资本、文化资本、人力资本和经济资本的集合体,并以此来分析湄潭县L 镇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为贵州省取得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3 湄潭县L 镇茶产业发展现状
3.1 湄潭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湄潭县拥有“贵州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和“云贵小江南”之称,常年气候温和,雨雾日多,土壤中含有茶树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使得湄潭县依靠茶树种植成为“贵州茶业第一县”。湄潭县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出产了“湄潭翠芽”“遵义红”“湄潭毛尖”等优质茶叶,早在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便有记载“往往得之,其味极佳”。1939 年9 月,民国中央茶场在湄潭县试验,为湄潭县开启了现代茶叶的第一扇大门。
近年来,湄潭县以“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突破在茶”为发展理念,统筹推进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20 年“湄潭翠芽”创造了114.23 亿元的品牌价值。2021 年10 月27 日湄潭县以优异的成绩蝉联中国茶产业百强县第一名。茶产业作为湄潭的首位产业、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依托4 万hm2生态茶园发展,不仅巩固了湄潭县脱贫攻坚的成果,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
3.2 L 镇茶产业发展现状
L 镇位于湄潭县内,该镇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茶园,动态农业户口总计有1.6 万户,农业人口共计4.8 万人,茶树种植面积为0.56 万hm2,人均茶园面积在0.1 hm2以上,每户年收入在10 万元左右。该镇加工的茶叶众多,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一家茶叶加工厂6 个月可产20 t 茶叶,产品涉及毛尖茶、毛峰茶、湄潭毛尖、贵州毛峰、茉莉毛尖、遵义红、苗乡红茶、明前毛峰、白茶、湄潭翠芽、春毛尖茶、黄金芽、贵州绿茶、茉莉飘雪等14 种茶叶,营业收入1 200 万元。L 镇天然的茶树种植条件不仅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问题,还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茶产业作为L 镇传统产业,农民种茶、加工茶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若要取得更好的发展,还需加强茶叶的质量安全监管和品牌宣传,增加茶叶出口量。
4 湄潭县L 镇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困境
发展特色产业是贵州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贵州省受交通、地理位置的影响,难以大规模创办现代化企业,但可以发展特色产业。湄潭县L 镇因茶树种植条件较高,当地茶叶成为一种相对的稀缺资源。
张兆忠和李明轩(2021)[5]认为,研究新时代西部地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明白特色农业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产业,具有天然垄断性特色自然资源是核心要素。
特色产业虽具有天然的垄断优势,但最终还得依靠外在发展力量。经暑期实践发现,当前L 镇的茶产业还存在以下几点发展困境。
一是有待进一步提升制茶技术。L 镇存在茶厂半加工茶叶的现象,他们一般都会对采摘来的生茶进行初步加工制成茶饼,再以订单的方式批发给茶副产品公司,这样一来降低了L 镇茶产业的经济效益。二是缺少专业人才。湄潭县自主研发的茶副产品众多,比如茶叶籽油、茶多酚、茶树花、茶花面膜等,都具有良好的研发能力。L 镇却不同,缺少专业人才,导致自身不具备研发茶副产品的能力,最终表现为内生动力不足。三是茶产业单一,未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L 镇在种茶、制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生产产品单一,仅停留在茶叶生产上,无法有效延伸茶产业链条,未能充分利用L 镇特色产业发展当地经济。四是产品缺乏品牌效益。2020 年“湄潭翠芽”创造了114.23 亿元的品牌价值,但L 镇生产的茶叶品牌众多,仅一家茶叶生产公司就生产了14 种品牌的茶叶。受小农意识的影响,一味追求产量,导致茶叶品牌不集中,品牌管理分散化,与西湖龙井品牌效益相比,“湄潭翠芽”的带动力不足。五是茶文化挖掘不够。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一体,涉及诗词、书法、医学、绘画等方面。茶产业作为L 镇的传统产业,对茶文化的挖掘还停留在物质层面,未能在精神层面上挖掘,不利于茶文化的传承,无法实现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之间的转化。六是茶叶出口条件欠缺。据暑期调查研究发现,L 镇拥有0.56 万hm2的茶树种植面积,茶产业丰富,每年都会有大量茶叶销往全国各地,却在茶叶出口的问题上犯难。目前,L 镇只有3 个村拿下了茶叶出口认证基地,拿下茶叶出口质量认证较为困难。若要深入贯彻“四新”“四化”,需要在提高茶叶产量的同时提高茶叶质量,才能让L 镇的茶产业具有新的业态和新的发展模式。
5 L 镇茶产业助力贵州省高质量发展建议
贵州省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四新”“四化”,特色产业要展现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进而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速度,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跨界融合,加快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品牌高端化。高质量发展是相对于高速发展而言,即产量不再是发展的核心指标,应重视发展的方式方法、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以及实现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我国从古至今注重农业发展,如今农业正在以“特色农业”的身份助力贵州省经济发展,带领广大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据此次暑期实践发现,L 镇茶产业存在些许发展困境,若要达到助力贵州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还需要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分析并提出建议,具体有以下几点。
5.1 累积人力资本:人才回流,激发内生动力
L 镇具有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科技创新不足的问题。因此,L 镇若要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实施相关政策实现专业人才回流,激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是政策性人才回流。通过积极组建属于自己的专业茶副产品研发团队扩大茶产业链,激发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充分利用特色产业发展经济。二是技术人才回流。通过科学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有助于我国茶叶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为我国茶叶赢得更大的市场,实现贵州省经济快速发展。据此次暑期实践发现,L 镇一家县级龙头企业6 个月可产出20 t 茶叶,营业收入可达1 200 万元。由此可见,L 镇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若要实现茶叶种植、制茶、销售为一体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更多专业型人才为其保驾护航。
5.2 累积经济资本:发展茶旅一体化,实现产业延伸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L 镇可以依托自身的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发展“茶旅一体化”新型旅游模式,实现茶产业延伸,发展当地经济,累积经济资本。
一是实地考察L 镇,挖掘其旅游价值,进而有效规划适合发展“茶旅一体化”的园区。二是紧跟当下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从景观质量、服务质量和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规划,涵盖观光、体验、求知、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方式。三是整合当地教育资源,培训专业从业人员,不仅能解决当地劳动力剩余问题,还能提高当地游客接待、服务的水平。四是借助“茶旅”发展周边民宿,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五是改造茶园景观,衔接茶旅一体化发展。L 镇拥有0.56 万hm2的茶树种植面积,茶农一年的经济收入全部来源于茶叶收入,合理规划茶农的茶园,与周边生态环境相结合,加强茶园之间的道路建设,增强茶园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此举不仅能为茶农提供茶树种植规划,还能为游客提供最优的景区路线,最终推动茶旅一体化发展,真正意义上实现利用当地产业优势为人民谋出路谋幸福。
5.3 累积文化资本:增强品牌效应
市场份额受销售和价格影响,销售和价格受品牌效应驱动,而品牌效应受“茶文化”传播程度制约。因此,扩大湄潭县L 镇的茶叶市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需通过深挖茶文化增强当地茶叶的品牌效应。
一是组织茶文化挖掘团队,挖掘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茶文化,编制成《茶叶志》,借助当地的旅游效应向游客传播茶文化,让大众了解种茶历史、制茶工艺等茶文化,实现经济效益的转化。大力挖掘茶文化,传播茶文化,有利于提升湄潭县L 镇茶叶品牌竞争力。二是要加强挖掘、培育、宣传和管理茶叶品牌,避免品牌分散化,失去市场竞争力。实施品牌管理是实现品牌效益最大化、延伸产品销售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产品一旦失去品牌效应,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分掉原来的市场份额,市场一旦紧缩,产品再好也很难提高其销售量。
5.4 累积物质资本:引进先进制茶设备,成立茶叶出口种植基地
一是L 镇茶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大小取决于茶叶加工的附加值大小,提升附加值需要研发新技术,为此需要采购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累积物质资本,物质资本是长期存在且能进行经济资本转换的资本。二是成立更多的茶叶出口种植基地。目前L 镇只有3 个村拿到了茶叶出口种植基地,未来茶叶出口供应不足。因此要提前做好基地规划,为将来实现茶叶出口夯实基础。三是完善基础设施。与发达地区相比,需要提高物流、交通和通信技术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水平。L 镇几乎家家户户实现了茶园种植,每户种植面积约0.667 hm2,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帮助茶农实现信息、农产品快速流通,与茶经销商建立高效的商业合作关系。
6 结论与思考
贵州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战战场,也是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的主战场。贫困地区虽然不再贫困,但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贵州省高质量发展是有效解决农民低收入问题的重要路径。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离不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产业兴旺,这是由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化方向所决定的。当前我国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阶段,积极探索贵州省高质量发展路径十分必要。
文章通过“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分析湄潭县L 镇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后存在一些问题,如制茶技术有待提升和创新,这与社会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有关;缺乏专业人才,主要体现在制茶和茶副产品的研发上;茶产业单一,未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茶文化挖掘不够,品牌效益不强;茶叶出口条件欠缺,虽有茶叶出口种植基地,但离实现茶叶出口还有一段距离。针对以上问题,文章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提出L镇特色产业发展可以从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文化资本等4 个方面累积社会资本,让各资本之间相互转化助推当地经济发展,从而帮助贵州省获得高质量发展。